微藻技術:生物能源新產業
微藻技術將開創一個新的生物能源產業。因為微藻產業可為中國解決環境問題,而且微藻固碳是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固碳所產生的生物能源可循環利用。微藻未來還可解決糧食和耕地問題,如在內蒙古利用1萬平方千米沙荒地養殖微藻,產量可達到1.5億噸,相當于變相增產糧食1.5億噸,節約耕地1.5億畝。從長遠來看微藻生物能源產業能夠提供來源穩定可靠的燃料供應,有助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生物能源到目前為止已歷經三代:第一代是玉米等糧食作物生產燃料乙醇,植物油料生產柴油,但也由此引發了糧食危機的擔憂;第二代為以秸稈等纖維素為主體的生物質制備乙醇,但成本過高,而且收集受限;第三代為新一代的生物能源。事實上,我國的生物能源并未大規模產業化,主要是利用糧食生產燃料乙醇,地溝油生產柴油等。但一些人認為,這些途徑會與人爭糧,與糧爭地,引發全球糧食危機;未與二氧化碳吸收減排結合;同時也未能實現綜合利用。 微藻是自然界低能轉高能的單細胞植物,有......閱讀全文
微藻生物能源或可替代石油
微藻能成為有競爭力的新能源嗎?22日,記者在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三水能源微藻培養基地采訪了解到,微藻生物能源發展前景廣闊,或將成為替代石油的生物能源。 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三水能源微藻培養基地占地面積大約為5.5萬平方米,目前微藻培養面積約占1萬平方米。據了解,該基地的主要任務是利用養殖廢水
微藻技術:生物能源新產業
微藻技術將開創一個新的生物能源產業。因為微藻產業可為中國解決環境問題,而且微藻固碳是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固碳所產生的生物能源可循環利用。微藻未來還可解決糧食和耕地問題,如在內蒙古利用1萬平方千米沙荒地養殖微藻,產量可達到1.5億噸,相當于變相增產糧食1.5億噸,節約耕地1.5億畝
青島能源所在微藻生物能源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微藻具有高生長速率、高油脂含量特點,被認為是最具潛力的油脂生物質資源之一。由于微藻生物柴油技術不成熟、生產成本過高,至今未獲產業化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能源藻類資源團隊劉天中研究員等針對微藻生物柴油生產成本和能耗影響大的微藻油脂提取、微藻生物
微藻能源“973”項目全面啟動
我國微藻能源方向的首個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微藻能源規模化制備的科學基礎”,2月19日在浙江嘉興科技城正式啟動。該項目由華東理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中國科
科技部農村司調研微藻生物能源發展
微藻生物柴油已成為最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的第三代生物燃料。2014年1月15日,科技部農村司王喆副司長一行赴廊坊新奧科技公司調研微藻生物能源發展情況,并聽取了“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能源微藻育種與生產關鍵技術示范”進展情況匯報,考察了新奧微藻中試基地、能源生態城以及微藻研發中心。 目前,
研究表明微藻生物能源副產物尚缺安全標準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系統生態學科組博士王偉波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藻類生物能源副產物在開發過程中易受到其他污染物的污染。因此,研究人員建議,在將微藻生物能源副產物應用于食品或動物飼料之前,必須要建立詳細的安全標準。該評論文章已由《科學》雜志在線發表。 作為最有前景的生物能源之一,微藻生
能源微藻用于工業煙氣生物脫硝研究獲系列進展
氮氧化物(NOx)是化石燃料燃燒煙氣中所含的重要環境污染物,主要以NO形式存在。傳統的煙氣脫硝方法能耗大,存在安全性問題并造成二次污染。微藻生物量中氮元素含量高達細胞干重的7-12%,其規模化培養可利用工業煙道氣中高濃度的氮氧化物(NOx)。通過能源微藻的培養,不僅可以脫去工業煙氣中的NOx,降
青島能源所能源微藻規模培養技術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在科技部科技支撐計劃、中科院太陽能行動計劃二期等項目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能源藻類資源團隊在微藻規模培養技術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微藻生物能源的產業化推進一直受困于規模培養技術的創新突破。采用液體懸浮式開放池或光生物反應器來進行規模培養,由于光在水體中衰
青島能源所提出基于植物激素的微藻生物技術新觀點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謝產生的一類微量化合物,能從產生部位移動到作用部位,在極低濃度下就有明顯的生理效應。它們都是些簡單的小分子有機化合物,但它們的生理效應卻非常復雜與多樣,從影響細胞的分裂、伸長、分化,到影響植物發芽、生根、開花、結實、性別決定、休眠和脫落等。所以,植物激素對高等植物的生長發育
小微藻大能量-西班牙治污水產能源
奇克拉納是西班牙南部的一座小鎮,位于西班牙著名葡萄酒產地赫雷斯。但吸引記者前來的,并非是當地特產雪利酒,而是全球第三大水處理公司 Aqualia聯合歐洲其他5家公司在當地推出的廢水培育微藻項目。這個名叫“All—gas”的項目得到了歐盟創新和研發基金的大力資助,去年夏天收獲了從污水中培育出的
青島能源所提出利用絲狀微藻產油新思路
利用能源微藻生產生物柴油,其核心在于大規模、高效、低成本培養微藻以獲得大量的生物質。目前,研究產油藻主要集中在單細胞微藻為主,在室外規模培養時,由于敵害生物(主要是原生動物)對這些尺寸細小(通常直徑在1-10微米)的單細胞微藻的攝食常導致培養失敗,并且單細胞微藻的采收困難且成本較高。因此,獲得高
青島能源所微藻生物膜貼壁培養技術研究獲進展
微藻生物膜貼壁培養是實現微藻培養高光效的重要途徑,已成為微藻培養技術研究的熱點,但為什么生物膜貼壁培養在生物量生產和光能利用效率方面比傳統跑道池方法高得多,其原因尚不清楚。 最近,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劉天中領導的微藻生物技術團隊比較研究了光在傳統跑道池系統中和膜培養系統中的
青島能源所微藻生物膜貼壁培養技術研究獲進展
微藻生物膜貼壁培養是實現微藻培養高光效的重要途徑,已成為微藻培養技術研究的熱點,但為什么生物膜貼壁培養在生物量生產和光能利用效率方面比傳統跑道池方法高得多,其原因尚不清楚。 最近,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劉天中領導的微藻生物技術團隊比較研究了光在傳統跑道池系統中和膜培養系統中的
大化所“富油能源微藻培育與生物柴油制備技術”通過鑒定
近日,由大連化物所與沈陽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清華大學共同完成的“富油能源微藻培育與生物柴油制備技術”在北京通過了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 以雷廷宙研究員為主任的鑒定委員會認真聽取了科技成果研究報告并審查了檢測報告、查新報告及其它相關證明材料,一致認為該研究成果達到了國內
水生所能源微藻油脂代謝機制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能源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微藻通過光合作用積累生物量和油脂,可用于生產新型清潔能源,是第三代生物燃料的基礎。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強學科組從2011年起與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22室主任榮峻峰合作,開展了“微藻生物能源”及“能源微藻油脂代謝及能量信號調控機制”的
青島能源所:微藻產油機制研究取得新成果
微擬球藻在缺氮條件下的產油過程。圖中均為一個微擬球藻細胞,時間代表開始缺氮誘導后的天數,綠顏色是用Bodipy染料染色的中性脂(其中絕大部分為甘油三酯)?????? 自然界中的一些微藻因產油量高、生長速度快、環境適應性強,并可在邊際土地上用海水或廢水培養,被視作一種重要的新型能源作物,但目前對其
青島能源所首次發現富含神經酸的產油微藻
微藻被認為是最具潛力、能實現可持續供給的油脂生物質資源之一,但迄今為止還沒有獲得產業化突破,主要是因為規模化產油成本過高。通過獲得一種優質、高含油、抗性強的速生微藻品種,并耦聯高值產品生產,發展出低成本的規模化培養、采收及油脂提取加工工藝與技術,才能逐步實現產油微藻商業化。 近日,中國科學
青島能源所提出微藻屬內精確種質鑒定新策略
微藻通過光合作用,在地球生物圈的碳固定、初級生物量積累和能量轉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一些具有含油量高、生長速度快、抗逆性強等生理特征的微藻,具備規模生產生物柴油等可再生燃料的潛力。而目前使用的ITS等系統發育分子標記經常無法準確區分與鑒定種內不同藻株或屬內不同藻種。因此,開發高靈敏度和高可靠性
青島能源所建立工業產油微藻基因組編輯技術
自然界的一些真核微藻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并將其轉化和存儲為油脂。因此,作為一種潛在可規模化的清潔能源生產和固碳減排方案,微藻能源近年來受到了廣泛關注。然而,高效遺傳工具的匱乏,極大限制了工業產油微藻的機制研究和分子育種。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研究中心以微擬球藻為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發明工業微藻高產油新技術
?BLIO技術助力微藻服務碳達峰與碳中和? ??單細胞中心供圖微藻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初級生產者之一,在全球碳循環中扮演重要角色。通過光合作用,微藻把光能和CO2轉化為油脂(甘油三酯;TAG)等高能儲碳物質,因此可在“碳固定”的同時助力“碳減排”。但是微藻切實服務雙碳行動的潛力,一直受限于其油脂生產率、
青島能源所開發出微藻高效電解氣浮采收新技術
利用光合自養進行微藻大規模生產時,微藻培養液中細胞濃度一般不超過2g/L,因此如何從巨大量的培養液中高效經濟地采收微藻細胞一直是影響微藻能源與資源化利用的關鍵技術之一。傳統的絮凝、沉降、離心、過濾等技術或因效率低、能耗高、連續操作困難等問題而不能適用于微藻的大規模采收。相對而言,氣浮采收具有操作
青島能源所開發出“油脂結構定制化”的微藻細胞工廠
甘油三酯(TAG)是地球上能量載荷最高、結構最多元的生物大分子之一,因此它們是地球上動物、植物和人體中能量與碳源的存儲載體與通用貨幣,也是生物柴油的重要來源。每個TAG分子由一個甘油分子和其上搭載的三個脂肪酸(FA)分子構成,后者的飽和度與碳鏈長度等特征,決定了TAG分子的營養功效、燃油特性與經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發明工業微藻高產油新技術
?BLIO技術助力微藻服務碳達峰與碳中和? ??單細胞中心供圖微藻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初級生產者之一,在全球碳循環中扮演重要角色。通過光合作用,微藻把光能和CO2轉化為油脂(甘油三酯;TAG)等高能儲碳物質,因此可在“碳固定”的同時助力“碳減排”。但是微藻切實服務雙碳行動的潛力,一直受限于其油脂生產率、
徐旭東研究員:微藻燃料,能源危機的出口?
據英國《衛報》消息,英國日前啟動一項藻類生物燃料公共資助項目,計劃將耗資2600萬英鎊(約2.8億元人民幣)于2020年前實現利用藻類生產運輸燃料。?本期關注:微藻生物燃料 ? ??? 徐旭東?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所研究員,從事微藻遺傳育種和生物技術研究,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第四屆中國青年
能源所解析微藻生物膜貼壁培養的光碳傳輸與生長機制
生物膜貼壁培養具有高光效、高產率、易采收和高效節水的巨大優勢,是突破微藻生產效率和成本瓶頸的變革性培養技術之一,近十年來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不同于傳統的微藻開放池和光反應器懸浮培養,人們對微藻生物膜的光碳傳輸和生長機制一直不清楚。光和溶解性無機碳在微藻生物膜內如何傳輸?如何衰減?能穿透多深?光合
武漢植物園微藻生物能源副產物安全性問題研究取得進展
微藻生物能源是最有前景的生物能源之一,然而其相對較高的生產成本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主要瓶頸。通過開發其副產物(An outlook on microalgal biofuels, 13 August 2010, p. 796)降低生產成本逐步得到國內外研究者的認可。
青島能源所等開發出高CO2耐受工業產油微藻
工業微藻能夠將陽光和煙道氣直接轉化為生物柴油,因此是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重要舉措之一。然而煙道氣中高濃度的CO2及其導致的酸性培養條件,往往抑制了微藻的生長,因此提高CO2耐受性是設計與構建超級光合固碳細胞工廠的關鍵瓶頸之一。近期,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通過逆轉進化時針的研究
能源所揭示絲狀產油微藻異養條件產油機制及其促進策略
2013年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劉天中帶領的微藻生物技術研究組首次發現一類高產油的絲狀真核微藻——黃絲藻。黃絲藻具有環境適應性強、耐蟲害、易采收等較強工業應用性狀,較之傳統單細胞產油微藻更具有生產生物柴油的巨大工業應用潛質。同時,研究發現,黃絲藻能夠利用葡萄糖進行異養生長,為光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開發出“油脂結構定制化”微藻細胞工廠
日前,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單細胞中心研究證明,自然界中存在對于二十碳五烯酸(EPA)、亞油酸(LA)等多不飽和脂肪酸分子(PUFAs)具有選擇性的II型二酰甘油酰基轉移酶(DGAT2),并基于此示范了甘油三酯(TAG)之PUFA組成“定制化”的工業微藻細胞工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分子植物》。
青島能源所微藻產油遺傳機理和進化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在微藻產油的遺傳和進化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以微擬球藻為模式生物,較為系統地闡明了高產油性狀的遺傳基礎及進化機制,為高產油藻的篩選和育種提供了堅實基礎和嶄新思路。相關成果已于2014年1月9日在線發表于PLoS Genetics。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