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謝產生的一類微量化合物,能從產生部位移動到作用部位,在極低濃度下就有明顯的生理效應。它們都是些簡單的小分子有機化合物,但它們的生理效應卻非常復雜與多樣,從影響細胞的分裂、伸長、分化,到影響植物發芽、生根、開花、結實、性別決定、休眠和脫落等。所以,植物激素對高等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非常重要的調節控制作用。但是,植物激素起源于何時、植物激素如何進化、在原始的單細胞植物即微藻中植物激素是否存在、是否有功能等關鍵問題,還存在很大爭議。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路延篤和研究員徐健針對五類植物激素(生長素、脫落酸、細胞分裂素、乙烯和赤霉素),通過比較基因組學和代謝重建,全面剖析了其合成途徑和信號通路在微藻中的分布和進化規律。進而,通過系統地總結該團隊和業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明確提出了以下三個觀點:首先,微藻中存在著功能性的植物激素代謝途徑;其次,微藻中存在前所未知、與高等植物迥異的......閱讀全文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發表了共計102項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領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統總結了這些研究成果: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0篇,Nature 發表了45篇,
流式細胞術(Flow cytometry,簡稱FCM)是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對細胞的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如細胞大小、內部結構、DNA、RNA、蛋白質、抗原等進行快速測定并可分類收集的技術。該技術超越了傳統顯微分析技術,能在瞬間對大量細胞進行準確的分析。這種快速有效的細胞分析技術已廣泛應用于
關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2019年度項目安排公示的通知 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4〕64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管理暫行辦法》(國科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徐華強,王明偉,浙江大學張巖及匹茲堡大學醫學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訊在Science發表題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51/52】2019年4月4日,清華大學柴繼杰課題組、中科院遺傳發育所周儉民課題組和清華大學王宏偉課題聯合同期背靠背發表兩篇重量級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復合物的組裝、結構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關鍵分子機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兩篇文章分別是: "Li
經過1500位左右的讀者投票,最后iNature編輯部得到了2019年中國生命科學領域20大進展,其中結構有2項,植物3項,生物機理研究4項,新方法/技術/動物模型6項,生物醫學5項。 結構:顏寧團隊Cav通道結構,這些結構為未來針對Cav通道病的藥物發現奠定了基礎;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饒子和
⒈ 細菌 細菌(bacteria)是自然界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類微生物,屬單細胞原核生物,以較典型的二分團結方式繁衍。細胞生長時,環狀DNA染色體復制,細胞內的蛋白質等組分同時增加一倍,然后在細胞中部產生一橫段間隔,染色體分開,繼而間隔團構造成兩個相同的子細胞。如間隔不完好團結就構成鏈
當前位置: 儀器設備網>技術中心>技術文章>關于微生物生長情況檢測的各種方法詳解 關于微生物生長情況檢測的各種方法詳解 2019-06-20作者:瀏覽次數:72 一、工業消費常用的微生物 ⒈ 細菌 細菌(bacteria)是自然界散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類微生
內容 1. 前言:生物制品糖基化表征的重要性 2. 糖蛋白表征用分析方法 2.1 糖基化特性 2.1.1 多糖的直接分析 2.1.2 糖譜分析 2.1.3 N-糖的異質性分析 2.1.4 單糖的分析 2.2 多糖分析用技術 2.2.1 糖分離技術 2.2.2 多糖檢測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