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國環境監察工作要點》共分4個部分十三條,共涉及了新《環境保護法》執行、國辦《通知》落實、環境保護大檢查、綜合督查和隊伍管理等多個方面。但記者發現,明晰任務和信息公開是貫穿以上各個方面的兩條主線。 明晰各方任務 2015年《要點》對環保部門、環境監察機構和環境監察人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記者梳理了《要點》中對環保部門提出的要求:一是召開專題會議。環保部門“一把手”每年要至少召開兩次專題會議研究解決監管執法存在的重大問題。二是要強化人員配備。各級環保部門要加強執法班子和隊伍建設,調配能力強、業務熟、敢碰硬的人員充實到執法一線。三是加強部門聯動。各級環保部門要加強與公檢法的銜接配合,對涉嫌環境污染犯罪的案件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移送一起。四是明確《通知》分工。各級環保部門要向同級政府提出貫徹實施國辦《通知》的總體思路和各部門的分工建議,逐步建立起環保部門統一監管、各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五是組織綜合督查。省級環......閱讀全文
為貫徹執行新《環境保護法》,指導和監督企業事業單位開展環境信息公開工作,環境保護部2014年12月19日發布了《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今年1月1日起實施。記者日前就《辦法》的出臺采訪了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有關負責人。 中國環境報:請介紹一下《辦法》出臺的背景?
根據當前環保工作的需要和公眾的需求,剛剛實施的新《環保法》單獨設置專章明確了環保部門、企業在環境信息公開、公眾參與方面的責任與義務。把環境信息公開制度以立法的形式作了具體的規定,從部門規章上升到法律制度,是新《環保法》的一大亮點。 為什么要公開環境信息? 近年來的實踐表明,環境糾紛和環境矛盾
民間環保組織綠石環境行動網絡向江蘇國控廢氣排放企業申請信息公開,并對企業自行監測數據進行分析,超九成企業不回復。調查及結果顯示,企業對“環境信息公開”概念不清,對環境信息公開的法律法規不了解。雖然只是一次并不大的事件,但其中反映出來的環境監測數據信息公開問題,值得深思與重視。 難!環
《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信息公開主體和范圍、公開方式、建立信用評價制度、強制公開、法律責任、獎勵等做出了明確規定。 環保部門承擔什么樣的“指導監督”職責? 《辦法》要求環保部門指導監督企業事業單位公開環境信息。在企業環境信息公開工作中,環保部門首先應當監督、保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682號 《國務院關于修改〈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決定》已經2017年6月21日國務院第177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總 理 李克強 2017年7月16日 國務院關于修改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決定 國務院決
記者日前從山東省了解到,山東省環保廳專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環境保護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努力做好環境信息公開工作,積極探索環境信息公開的有效方式,加強環境信息公開能力建設。 《通知》確定,環境信息公開的內容包括環境監測信息公開,環境審批與核查信息公開,違法排
作為環保部近期連續出臺的系列環評制度性文件之一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開機制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提出,到2016年底,建立全過程、全覆蓋的建設項目環評信息公開機制,保障公眾對項目建設的環境影響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方案說,環保部政府網站設立環評資質信息專欄,將所有環評機構和從業
每年一度發布113個城市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評價結果(PITI)報告,讓我們有機會對上一年度中國的環境信息公開情況有一個全面梳理和總結。從開始的破冰,到現在遭遇發展瓶頸,困擾環境信息公開繼續推進的癥結在哪里?政府、企業、公眾該如何破壁?這些都需要大家共同思考。 圖為某家企業環境監督員監測廠區周邊
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正式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并取消了環評資質,建設單位可自行委托技術單位編寫環評報告。新編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全文如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預防因規劃和建設項目實
2019年12月16日,不到半月就將進入2020年之際,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四次委員長會議在北京舉行,并且建議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包括《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在內的多項草案和議案。 這樣意味著,修訂后的固廢法有望在預期的“2019年”正式出臺。 那么來回顧
日前,中國人大網公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同時發布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的說明。詳情如下: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的說明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
2019年6月。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25日初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作草案說明時介紹,現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是1995年制定的,2004年進行了第一次修訂,2013年、2015年、2016年分別對特定條款進行了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根據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
12月28日,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與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今日發布了最新的“113個城市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報告。評價結果顯示,2009-2010年度,中國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總體上繼續擴大,部分城市有明顯提升,但環境信息公開的進展還不均衡,部分城市低位徘徊,少數城市不進反退
環境保護部辦公廳文件 環辦廳[2016]59號 關于印發《環境保護部2016年政務公開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機關各部門,各派出機構、直屬單位: 《環境保護部2016年政務公開工作實施方案》已報部領導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附件:環境保護部2016年政務公開工作
怎樣推進執法信息公開? 明確責任主體,完善監管執法信息 十八屆四中全會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國務院《關于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20號)提出,要公開市場監管執法信息,
近年來,霧霾、水污染以及多地發生的環境突發事件引發社會各界深刻反思,公眾對環境保護相關部門的政策執行、監管責任日益關注,各級政府也加大了對環境問題的問責力度。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依法行政、依法執法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完善糾錯問責機制等,各
“申請政府信息公開太難了。”一些機構或者個人這樣抱怨。往往要么是信息公開申請書遞交給行政機關以后,沒了下文;要么是行政機關以“不屬于政府信息”,或者是“涉及商業秘密”,或者是“過程性信息”為由,不予公開…… 申請信息公開真的那么難嗎?針對公眾申請環境信息公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北京市義派律師事務
為貫徹執行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將新法賦予環保部門新的監管權力和手段落到實處,環境保護部于2014年12月19日發布《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按日連續處罰辦法》等4個配套辦法。記者日前就4個配套辦法的出臺采訪了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有關負責人。 中國環境報:4個配套辦法出臺有怎樣的背景? 答:一
環境保護部日前印發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政府信息公開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 《指南》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及環境保護部《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制定,目的是進一步保障公眾對環境保護的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加強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公開、透明,方便公民
環保部和中國證監會應盡快共同制定出臺《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管理辦法》,惟有如此才能真正避免高污染上市公司因環境污染事件給投資者帶來的資本風險 近年來,隨著環境保護的日益加強,社會公眾和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意識的逐步提高,在環境保護、證券監督管理等部門的積極推動下,中國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機制,
從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獲悉,環境保護部發布公開征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內容如下: 環境保護部正在對《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環發〔2006〕28號)進行修訂,形成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征求意見稿)》。現委托我中心面向社會公開征求
現行《江蘇省環境保護條例》于1995年制定、1997年修正,至今近20年,存在著“原則性、宣示性、號召性”條文較多,“義務性、具體性、責任性”條文較少等缺陷。隨著《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以及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很多規定既不適應環保工作的實際需要,也與上位法不一致,急需修
2014年12月19日,環境保護部發布了《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限制生產、停產整治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于2015年1月1日起實施。《辦法》要求各級環保部門嚴格按照程序實施限制生產、停產整治,嚴懲超標、超總量排污行為。記者日前就《辦法》的出臺采訪了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有關負責人。 中國環境
在6月26日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廣受公眾關注的環境保護法修正案草案進入二審。經過10個月的研究,草案又有較大修改。其中,環保國策入法、企業事業單位違法排污擬“按日計罰”、環保公益訴訟須由環保聯合會提起、信息公開,對生態補償做出原則性規定等首次規定的多項制度備受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2016年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提高環境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環境大數據是提高我國環境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將在中國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重要作用。 2015年9月,國務院發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系統部署大數據
2014年12月份,人民群眾和新聞媒體陸續反映了一些環境污染問題。其中,河北省1件,山西省1件,遼寧省1件,江蘇省2件,山東省3件,河南省2件,湖北省3件,湖南省2件,廣東省1件,廣西壯族自治區1件,寧夏回族自治區1件。 現將12月份重點環境案件處理情況予以公布(
根據2007年召開的第六次中國信訪工作會議公布的數據:2006年中國信訪總量較上年下降15.5%,但環境信訪和群體事件近幾年來卻以年均30%的速度上升,成為中國信訪的“五個重點”之一。嚴重的環境污染和公眾環境意識、權利意識的大幅提升構成了強烈的反差。公眾參與正在成為一個越來越普遍的事實,并展現出越來
環保部官方網站今天公開發布消息稱,該部近日發布通知,對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提出明確要求。根據環保部要求,各地要在政府網站上設置專門的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公開欄目,公開發布重點污染源8類信息。 據悉,環保部在印發《關于加強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同時,還發布了《污染
環保部近日下達通知,要求各地方環保部門從9月開始,公布國家級和省級控制的重點監控企業的排放數據等信息,其中包括每日排放量的自動監控數據。 需公布31項具體信息 環保部網站昨日公布《關于加強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及第一批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公開目錄。這也是環保部分批制定公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