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機器人驅動技術提速十萬倍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納米機器人電驅動技術,可使納米機器人在分子工廠像流水線一樣以足夠快的速度工作,比迄今為止使用的生化過程快10萬倍。這項新的研究成果已作為封面文章刊登在19日《科學》雜志上。圖片來源網絡 目前各發達國家都在競相為未來的納米工廠開發新技術,并期望有一天像流水線作業一樣,利用分子機器來分析生物樣品或生產藥物,但傳統方法需通過添加酶、DNA鏈或借助光的作用將模塊激活,借助這種生化開關讓納米機器人執行某些任務,例如攝取和運輸分子,快則需要數分鐘,慢則需要數小時。慕尼黑工大合成生物系統物理系主任弗里德里希·西麥爾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通過施加電場,首次成功實現電控納米機器人,新的驅動技術比以前的方法快10萬倍。西麥爾介紹,新驅動技術的原理很簡單:DNA分子帶有負電荷,通過施加電場,生物分子就可以移動。 在這項富有創意的研究中,慕尼黑工大還與慕尼黑大學開展合作,后者用著色分子對納米機器人手臂尖端進......閱讀全文
納米機器人驅動技術提速十萬倍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納米機器人電驅動技術,可使納米機器人在分子工廠像流水線一樣以足夠快的速度工作,比迄今為止使用的生化過程快10萬倍。這項新的研究成果已作為封面文章刊登在19日《科學》雜志上。圖片來源網絡 目前各發達國家都在競相為未來的納米工廠開發新技術,并期望有一天像流水
德國開發新型納米機器人電驅動技術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和慕尼黑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開發出一種新型納米機器人電驅動技術,據稱其較目前通過加酶和DNA鏈等生化驅動方法快10萬倍。相關研究結果于1月19日以封面故事形式發表在國際權威雜志《科學》上。 新的控制技術不僅適合來回移動染料或納米顆粒,微型機器人的手臂也可對分子施力。研究人員強
納米機器人將大有作為
最近,英國杜倫大學、美國萊斯大學以及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研發出一種被光激活的納米機器人;當被光激活后,這種納米機器人可以在數分鐘內鉆入癌細胞并殺死它們。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Nature)雜志上,并受到了科學界的高度關注。科學家希望在未來這種納米機器人可以用來非常精確地遞
納米機器人把原子級別藥物輸入細胞
“超高的定位精度,在超過厘米以上的運動范圍內仍能保證納米以下的定位精度。”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由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研制的具備位移反饋傳感器的納米操作機器人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納米操作機器人具備位置檢測傳感器,可實現自動可編程運動,并具備多種功能強大的附加模塊。與傳統機器人
新型納米機器人有助眼底精準給藥
近日,一個國際團隊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志上發表報告說,他們開發出一種納米機器人,首次實現讓機器人繞過眼球表面抵達視網膜且不對組織造成損害,未來有望用于精準給藥領域。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種表面潤滑的螺旋形磁性納米機器人直徑僅為500納米,不到頭發絲粗細的兩百分之一,它可在短時間內完成從眼球玻
全DNA納米機器人可探索細胞過程
用DNA建造一個微型機器人,并用它來研究肉眼看不見的細胞過程——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Inserm)、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和蒙彼利埃大學的科學家們認真研究的主題。這種高度創新的“納米機器人”能夠更密切地研究在微觀水平上施加的機械力,這對許多生物和病理過程至關重要,代表了一項
納米機器人把原子級別藥物輸入細胞
“超高的定位精度,在超過厘米以上的運動范圍內仍能保證納米以下的定位精度。”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由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研制的具備位移反饋傳感器的納米操作機器人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納米操作機器人具備位置檢測傳感器,可實現自動可編程運動,并具備多種功能強大的附加模塊。與傳統機器人
磁場導航 納米機器人精準擊殺腫瘤細胞
團隊用靶向給藥微納米機器人在小鼠身上做了實驗。他們用了乳腺癌細胞種植的皮下腫瘤模型,對30只小鼠跟蹤了30天。團隊發現,這種方法對小鼠腫瘤確有靶向殺傷作用,且對周圍正常組織的影響最小。 上映于1966年的科幻電影《神奇旅程》,講了這么一個故事:為給一名科學家實行高難度血管手術,5名醫生被縮小成
納米機器人:于細微處見神奇
納米機器人構造 (示意圖) 納米機器人是根據分子水平的生物學原理為設計原型,設計制造可對納米空間進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也稱分子機器人;而納米機器人的研發已成為當今科技的前沿熱點。 目前,不少國家紛紛制定相關戰略或者計劃,投入巨資搶占納米機器人這種新科技的戰略高地。《
DNA納米機器人:精準抑癌不再難
無論國籍、種族,幾乎所有人都“談癌色變”。盡管某些癌癥已經不再是“不治之癥”,但畢竟是少數。根據2018年2月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最新一期全國癌癥統計數據,我國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癥,每分鐘就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癥。其中,肺癌和乳腺癌分別位居男女性發病的首位。 攻克癌癥長久以來都是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