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不只與吃得多、運動少有關。英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睡眠時周圍光線過亮或許也是導致女性肥胖的一個因素。這可能與光線對新陳代謝的影響有關。 英國倫敦癌癥研究所科研人員在新一期《美國流行病學雜志》(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報告說,他們在調查乳腺癌與肥胖的關系時,發現了睡眠環境中的光線對肥胖的影響。這項調查涉及 11.3 萬名英國女性,跟蹤調查時間長達40年。在這項調查中,睡眠環境中光線的強度被分為 4 級:可供閱讀,能看清屋內環境但不適宜閱讀,伸手可見但看不清整個屋子,以及“伸手不見五指”的程度。 研究人員發現,在較亮環境中入睡的女性,其身體質量指數、腰圍、腰臀比和腰圍身高比等指標均高于在較暗環境下睡眠的女性。即使將鍛煉身體習慣、睡眠時間等因素考慮進去之后,這一相關性仍然存在。 參與研究的倫敦癌癥研究所教授 Anthony Swerdlow 表示,光線會對身體的周期性節奏產生影響......閱讀全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任務部署,提升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構建
2011年元旦前夕,歷時三年的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圓滿完成。這項由中國工程院、環境保護部共同組織的重大研究項目取得哪些成果?記者就此專訪了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領導小組組長徐匡迪院士。 記者:環境宏觀戰略研究順利完成各項研究任務,請您簡要介紹一下
——訪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彤教授 環境和健康,是當前從國家到每個人都關注的問題。環境科學家究竟在研究什么?他們的研究又如何在國家政策及人民生活中施加影響和發揮作用?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之際,分析測試百科網采訪到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彤教授。作為研究大氣污染問題的專家,他長期
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是一項涉及多部門、多行業、多學科的高層次、綜合性、系統性研究,凝聚了廣大院士、專家、環保工作者和有關方面同志的心血和智慧,歷時3年多圓滿完成,形成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和600多萬字的研究報告。戰略研究從國家宏觀戰略層面出發,系統回顧了我國30多年
記蘭州大學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地處西部的蘭州大學,先后被確立為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培養人才,服務地方,蘭大在融入西部的發展中即將迎來百年校慶。 作為蘭州大學眾多科研
在京城北四環附近,有一處占地3.5萬平方米的院落。院內矗立著U字型的一組灰色建筑,高低錯落風格簡潔。綠茸茸的草坪之間,點綴著松樹、花卉和園林小景。這里就是日本政府援建的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中心。 走進7樓一間辦公室,記者采訪了中心副主任夏光。 搭建中日環保交流合作的平臺 記者:中日中心建于何
松花江硝基苯污染事件,廣西柳州龍江鎘污染事件,陜西鳳翔、河南濟源、湖南武岡等地血鉛事件……近年來,環境污染事件頻發,給人民群眾健康造成威脅。對環境污染導致的健康風險進行管控日益迫切,亟待開展環境健康風險評估,判斷污染事件對健康影響的風險大小。 那么,目前開展環境健康風險評估存在哪些困難?如何加
環境保護標準制度是我國法律確立的一項基本制度,在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中都有授權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制定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以及環境監測規范的有關規定。但是,現行法律對環境保護標準的授權過于簡單,多年來沒有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環境保護標準制度發揮其應有功能,標準
★標準制定難度大,實施目標不夠清晰 法律本身有何立法技術缺陷? 國家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先后發布了《環境標準管理辦法》(環保總局令1999年第3號)和《國家環保標準制修訂工作管理辦法》(環保總局公告2006年第41號),規定了制定環境質量標準的一些原則和程序,較之法律條款規定有所細化。但由于
環境保護標準制度是我國法律確立的一項基本制度,在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中都有授權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制定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以及環境監測規范的有關規定。但是,現行法律對環境保護標準的授權過于簡單,多年來沒有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環境保護標準制度發揮其應有功能,標準
為做好2020年度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科研立項工作,更好地為本市環境管理和綜合決策提供科技支撐,根據《上海市環境保護局科研項目管理辦法》的有關要求,現征集2020年度科研項目。具體事項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圍 本次征集的項目分為:長三角區域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規劃管理與監管執法,
環境保護部、科學技術部近日聯合發布了《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針對《規劃綱要》的編制和實施,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有關負責人進行了解讀。 問:如何評價過去5年我國環保科技的進展和成效? 答:“十二五”期間,國家繼續實施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以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科技部等8部門編制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簡稱《規劃》),目前已經國務院批準印發。其中,包括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上海光源線站工程、中國南極天文臺等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我國“十二五”時期的建設重點。據悉,該《規劃》是我
7月2日,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和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共建的“環境研究與創新中心”在穗揭牌。英國Lancaster環境中心與中科院佛山環保裝備與技術育成中心合作協議同時簽署。中科院廣州分院常務副院長黃寧生,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總領事摩根及廣東省科技廳有關部門的負責人為該中心揭牌
自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開始,中國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之路至今已走過40余年。伴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以及公眾環境意識的提高,中國確立了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實施“五位一體”總體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探索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建立形成了行政管制、經濟激勵、公眾參與綜合運用的環境政策體系。
2020年2月28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淡水水生生物水質基準—鎘》(2020年版),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生態環境基準。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吳豐昌院士和有關專家就基準的出臺意義等問題進行了解答。 問:作為國家生態環境基準委員會的主任委員,想請您給大家介紹一下什么是生態環境基準?我們為什么要制定自己的
——暨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PerkinElmer公司合作實驗室揭牌儀式 2013年10月23日,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珀金埃爾默儀器(上海)有限公司“環境重金屬檢測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在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舉行。出席揭牌儀式的有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的相關領導以及Perki
8月21日,環境保護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潘岳來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聯系點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政研中心”)進行調研。潘岳強調,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政研中心通過學習,提高認識,緊密結合自身最近開始獨立運作的契機,對照做好環境保護部決策支持、當好參謀助手的職能定位
“十三五”期間,通過支持我國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提升我國主要學科的國際地位,提高科學技術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學部遴選優先發展領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則是: (1)在重大前沿領域突出學科交叉,注重多學科協同攻關,
亞洲季風在第四紀及之前的變化特征是什么?亞洲內陸粉塵的傳輸和沉積規律是什么?這些,我們都能利用黃土高原的第四紀黃土作為研究對象,一一為公眾解答。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以下簡稱地環所)的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黃土室),就是這樣一個以黃土等多種地質生物載體為研究對象,擁有
“安捷倫思想領袖獎”獲得者余剛教授訪談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柴靜發布《穹頂之下》紀錄片是2015年,是霧霾最嚴重的一年;彼時,國外的科學家來到中國,斷言要花20-30年中國空氣質量才能變好。而今年以來,北京的朋友們都明顯感受到空氣質量的改變,常常能見到藍天。這讓我們對中國的環境治理有了信心,也對所有
2011年9月21~24日,上海 一、會議主題:環境化學與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國環境化學研究發展迅速,在化學污染物的檢測、環境行為、演變趨勢、生態效應、毒理與健康風險和控制技術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進展,為保護生態環境、人類健康以及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我國環境化學界群星璀璨、新人
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發布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個面向”為線索,在系統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廣大科研人員取得的眾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礎上,發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成果15項、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成果10項。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高溫干熱空氣滅菌是到現在為止世界公認的最管用的滅菌技術,能徹底消泯全部微有生命的物質污染源(涵蓋耐高溫的芽孢桿菌);濕熱滅菌一般用于高壓蒸汽滅菌中,比較少用在CO2培養箱上,濕熱滅菌在常壓下又叫煮沸法,煮沸的水溫普通至少需為100℃,球菌蕃息體煮沸5分鐘,但芽胞常需煮沸2鐘頭以上才可;紫外燈映射法的
“霧霾影響生殖能力”的報道一度登上了“關注新聞”榜首,新聞緣起于中國社科院和中國氣象局發布的《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3)》。與此同時,華東地區一位八歲女童患肺癌被指也與霧霾有關,霾對人體健康傷害究竟有多大?國內有沒有相關的研究?記者為此采訪了有關專家。 PM2.5影響生殖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科技發展水平穩步提高,中國科學家屢屢斬獲各類國際科技獎項。 屠呦呦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2015年10月,中國中醫科學院藥學家屠呦呦獲得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受中醫藥典籍啟發,找到提取青蒿素的方法,為全球抗擊瘧疾作出巨大貢獻。這是中國科學
吳豐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環境保護湖泊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湖泊污染基礎研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重大水專項健康預警主題“流域水環境風險評估與預警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負責人 突發環境事件近年來在各地高發,關系群眾健
“當前,我國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已經到了一個集中暴發期,甚至已經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因素,備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湖北經濟學院教授、環境法專家呂忠梅表示,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加強環境與健康保護制度建設,保障公眾健康。 令人欣慰的是,新《環境保護法》將環境與健康問題納入調整范圍,明確規
在美國政府建議的2011財年經費預算計劃中,與地球科學相關的政府機構主要有美國能源部、美國地質調查局、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本文對美國2011財年經費預算報告中上述4個部門涉及地球科學項目的經費預算增減情況進行了分析。 在美國2011財年經費預算中,
上世紀90年代,全球冰期—間冰期變化是解釋第四紀全球環境和氣候變化的經典理論。安芷生團隊基于中國黃土和其他生物地質記錄的野外觀測和大陸環境科學鉆探的研究,將野外觀測、實驗分析和數值模擬相結合,提出東亞環境變化的季風控制論和過去亞洲季風變遷的動力學,解析了亞洲環境變化的機理,得到國際認可。 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