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Cell:癌細胞可以高效代謝果糖
上海交大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轉化醫學中心賈偉教授課題組在與上海血液學研究所陳賽娟教授課題組的合作研究中發現,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細胞具有極強的果糖代謝能力,而活躍的果糖代謝促進白血病的惡性進展。這項研究于2016年10月13日在線發表于癌癥研究領域頂級學術期刊Cancer Cell雜志,研究論文的題目是“Enhanced fructose utilization mediated by SLC2A5 is a unique metabolic feature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therapeutic potential”。賈偉教授和陳賽娟教授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陳文連博士、王月英博士和趙愛華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 上述兩個課題組合作,于2014年在國際學術期刊BLOOD(《血液》雜志)上發表了急性髓細胞白血病代謝組學的研究工作。研究發現AML患者整體代謝譜出現顯著變化,通過......閱讀全文
急性白血病與慢性白血病區別
(1)急性白血病:骨髓中某一系列原始細胞(或原始加幼稚細胞)高于30%.一般自然病程短于6個月。(2)慢性白血病:骨髓中某一系列的白細胞增多,以接近成熟的白細胞增生為主,原始細胞不超過10%。
急性白血病與慢性白血病的區別
(1)急性白血病:骨髓中某一系列原始細胞(或原始加幼稚細胞)高于30%.一般自然病程短于6個月。(2)慢性白血病:骨髓中某一系列的白細胞增多,以接近成熟的白細胞增生為主,原始細胞不超過10%。
急性白血病與慢性白血病的區別
(1)急性白血病:骨髓中某一系列原始細胞(或原始加幼稚細胞)高于30%.一般自然病程短于6個月。(2)慢性白血病:骨髓中某一系列的白細胞增多,以接近成熟的白細胞增生為主,原始細胞不超過10%。
急性白血病與慢性白血病有什么區別?
(1)急性白血病:骨髓中某一系列原始細胞(或原始加幼稚細胞)高于30%.一般自然病程短于6個月。(2)慢性白血病:骨髓中某一系列的白細胞增多,以接近成熟的白細胞增生為主,原始細胞不超過10%。
白血病其他分類
(1)臨床分類急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等。慢性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單核細胞白血病等。少見類型白血病: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病、組織嗜堿細胞白血病、多毛細胞白血病等。(2)FAB形態學分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L1
白血病的概念
白血病(leukemia)屬于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是一組高度異質性的惡性血液病,其特點為白血病細胞呈現異常增生分化成熟障礙,并伴有凋亡減少。臨床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出血、發熱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可危及生命。
急性白血病檢驗
(一)急性白血病的分型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的分型十分重要,它有利于正確的治療、判斷預后、病因學及流行病學研究等。AL的分型主要有簡明分型、FAB分型和MIC分型方案。 1.簡明分型:將AL主要分為髓系細胞型和淋巴細胞型兩大類,髓系細胞型根據細胞類型又可分亞型。
如何診斷慢性白血病?
1.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根據脾大,典型的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增高,以晚幼粒和桿狀核細胞為主,嗜酸、嗜堿性粒細胞絕對計數增高,NAP積分降低,伴有Ph染色體和/或BCR-ABL基因陽性可診斷。 2.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1)淋巴細胞≥5×109/L且至少持續3個月,具有CLL免疫表型特征;
白血病的相關癥狀
癥狀 1.發熱 發熱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可表現各種熱型,常見于呼吸道、泌尿系、肛周等,往往感染灶不明顯,嚴重者可致敗血癥。一般而言,中性粒細胞小于 1.0×109/L時感染機會中度增加,小于0.5×109/L時感染機會顯著增加,當小于0.1×109/L時幾乎都有嚴重感染。由于粒細胞的趨化、游走
白血病免疫學
白血病免疫學第一節 ? ? ? 白血病細胞的抗原及相應抗體白血病細胞的免疫學檢查主要是檢測白血病細胞的免疫表型。即用特異的抗體檢測白細胞的核、漿或膜上的抗原。是MIC分類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白血病細胞的抗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正常細胞系所具有的抗原,它在正常細胞分化發育過程中出現或消失;另一類是與細
白血病分型(Leukemia)
白血病是造血系統的一種惡性疾病。其特征為一種或幾種血細胞成分的自發性、進行性異常增殖,具有質和量改變的異常白細胞(白血病細胞)在骨髓和其他器官的廣泛浸潤,導致正常血細胞進行性減少,臨床以貧血、出血、發熱、白血病細胞浸潤為主要表現。??? 分類??? 一、按自然病程及細胞的成熟度分類??? (一)急性
急性白血病分型
? ? ? 一、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ANLL)????? 1、微小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M0型) 骨髓有核細胞增生程度較輕,原始細胞大于30%,可達90%以上,核圓形,核仁明顯。胞質小,嗜堿性,無顆粒,無Auer小體。????? 2、急性原始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
靶向作用白血病干細胞或有望根治預后較差的白血病
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ancer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兒童癌癥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改進型的方法來治療急性髓性白血病(AML,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與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一種最常見的兒童癌癥)不同的是,急性髓性白血病非
白血病復發的根源并不在于白血病干細胞
長期以來,癌癥研究人員一直認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復發是由于一群處于休眠狀態并且可能免受靶向分裂細胞的化療影響的白血病干細胞(LSC)。圖片來自Cancer Cell, doi:10.1016/j.ccell.2018.08.007。 然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Mic
白血病融合基因陽性什么意思白血病不同階段的治療方法
核心提示: 近年來白血病的發病人群在逐年增多,給病人和家庭帶來了很大的痛苦和災難,因為這種病一旦得上,就會讓病人隨時失去生命 。特別是白血病病人在進行融合基因的檢查時,一定要觀注檢查結果,當融合基因的結果為陽性時,說明白血病還沒有完全治愈,要接著時行治療,一定不要放松警惕。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
急性白血病的臨床特征
由于異常的克隆細胞增殖失控,凋亡受阻,致使白血病細胞在骨髓中大量增生積聚,正常的造血受抑制,臨床上表現為胸骨壓痛、肝脾淋巴結腫大,同時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出血和感染癥狀。
漿細胞白血病實驗診斷
1.血象 大多數病例有中度貧血,多為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少數是低色素型。白細胞總數多升高,可達(10~90)×109/L,包括原始和幼稚漿細胞,形態異常。血小板計數多減少。2.骨髓象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各階段異常漿細胞明顯增生,包括原漿細胞、幼漿細胞、小型漿細胞和網狀細胞樣漿細胞。漿細胞成
白血病細胞浸潤的簡介
急慢性白血病一個重要的病理改變是白血病細胞向體內重要器官,如肝、心、腦、腎、脾等游走浸潤,從而引起器官不可逆損害。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白血病的病因學已從群體醫學、細胞生物學進入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盡管許多因素被認為和白血病發生有關,但人類白血病的確切病因至今未明。目前在白血病的發病原因方
關于紅白血病的簡介
紅白血病是白血病中的一種。白血病是一種原因未明的造血組織惡性疾病,起源于造血干/祖細胞某一單株細胞的惡性變。致某一系的白血病細胞在骨髓和其它造血組織異常增殖, 干擾和抑制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并浸潤全身各器官和組織,產生貧血、發熱、感染、出血、 肝脾淋巴結腫大等相應的臨床表現,周圍血中也有白細胞
白血病是怎么得的
白血病最早的普及,源于影視劇的描述;而近些年,人們對裝修污染的關注,也使得白血病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視線中。這一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在我國所有癌癥造成的死亡率中,排名第六,屬高發性惡性腫瘤。但它并非不治之癥,只要早發現早治療,便有控制的可能。 1.最近幾年,白血病的發病率真的呈現上升趨勢嗎?
類白血病反應的鑒別
盡管類白反應的血液學改變多種多樣,大多數病例診斷并不困難;但對有淋巴結腫大、脾大、發熱或出血的患者與白血病的區別較困難,有些病例只有在尸解時才能確診。
類白血病反應的治療
類白血病反應的治療主要是針對原發病的治療,如抗感染、治療腫瘤控制溶血解毒等。同時還應加強支持、對癥治療,包括補充葉酸、維生素B12等造血原料;對嚴重貧血患者應及時輸血;伴有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健康搜索的患者還應積極糾正之鶒。 用藥原則:因原發病不同每個病人具體用藥不盡相同。根據原發病因,選擇相應
白血病抑制因子的概念
白血病抑制因子,是一種具有多種功能的細胞因子,但其最重要的應用是維持胚胎干細胞的未分化狀態。白血病是造血細胞的增殖和分化過程失去正常的控制而形成的。科學家一直在尋找能夠促進白血病細胞分化,同時又能抑制其增殖的細胞因子或藥物,用于治療白血病。
慢粒白血病的概述
小兒時期的慢性白血病,起病隱襲,早期癥狀輕,有貧血、低熱、盜汗、消瘦等。明顯的脾腫大為本病的特征。外周血白細胞增高程度為各種白血病之首,多為中幼粒細胞以下之細胞,血小板早期不減少甚至增多。骨髓增生活躍,中幼粒及晚幼粒細胞比例增高,巨核細胞少見,可有不同程度的骨髓纖維化。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粒
餓死白血病的潛在新藥
癌細胞比健康細胞消耗糖的速率更高,同時它們也渴望氨基酸。埃默里大學Winship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利饑餓來選擇性地阻止白血病生長的方法。 這一結果發表在3月11日的《Nature Metabolism》。 Cheng-Kui Qu博士領導的科學家們已經鑒定出一種叫做ASCT2的轉
Nature:全球白血病療法集錦
科學家或開發出治療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新方法 近日,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彼得-麥卡倫癌癥中心(Peter MacCallum Cancer Centre)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急性髓性白血病抵御突破性療法的分子機制,或為開發新型療法來治療急性髓性白血病提供一
慢性淋巴與白血病表現
典型B細胞慢淋起病緩慢,早期常無癥狀,可在體檢或血常規檢查時偶然發現,另一些則因淋巴結或肝脾腫大而被發現。? (一)淋巴結腫大 最常見(占70%),可為全身性,輕至中度腫大,偶可明顯腫大,無壓痛,觸之有橡皮感,與皮膚不粘連,常見于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等處。扁桃體、淚腺、唾液腺累及時,可產生Mikuli
Cancer-Cell:白血病新療法!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ancer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薩斯喀徹溫大學光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殺滅白血病細胞的新方法,當研究人員超激活(過度激活)白血病細胞中的垃圾處理系統(garbage disposal systems)時,癌細胞就會被殺滅;本文研究結果或能幫助研究
白血病抑制因子的簡介
白血病抑制因子,是一種具有多種功能的細胞因子,但其最重要的應用是維持胚胎干細胞的未分化狀態。 白血病是造血細胞的增殖和分化過程失去正常的控制而形成的。科學家一直在尋找能夠促進白血病細胞分化,同時又能抑制其增殖的細胞因子或藥物,用于治療白血病。
引起白血病會有哪些誘因?
人類白血病的確切病因至今未明。許多因素被認為和白血病的發病有關。病毒可能是主要的因素。此外,尚有遺傳因素、放射、化學毒物或藥物等因素。 某些染色體的異常與白血病的發生有直接關系,染色體的斷裂和易位可使癌基因的位置發生移動和被激活,染色體內基因結構的改變可直接引起細胞發生突變,功能的降低則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