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白血病:骨髓中某一系列原始細胞(或原始加幼稚細胞)高于30%.一般自然病程短于6個月。(2)慢性白血病:骨髓中某一系列的白細胞增多,以接近成熟的白細胞增生為主,原始細胞不超過10%。......閱讀全文
DNA倍體分析及細胞周期分析 在細胞周期內,DNA含量隨細胞內時相發生周期性變化,正常情況下,大多數細胞處于休止期(Go), G1期細胞雖有DNA合成,但DNA含量仍為2N,為二倍體細胞,;處于活躍的DNA合成期(S期)的細胞DNA含量為2N-4N;正經歷細胞分裂(G2/M期)的細胞
日前,圣猶大兒童研究醫院(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的研究人員在《自然》雜志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中,發現了與一種高風險混合表型的急性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這一研究可能為研發更有效的急性白血病療法奠定了基礎。 這種高風險急性白血病稱為混合表
來自美芝加哥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Dana-Farber癌癥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一項大規模的全基因組microRNA表達譜分析,識別出了能分辯AML和ALL(兩種急性白血病)的miRNAs,為這種惡性腫瘤疾病的診
2016年1月14日 訊--最近,發表于國際雜志Cancer Cell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麥克馬斯特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成功鑒別出了致死性癌癥的早期發病階段,同時也成功預測了這種疾病在機體中的發病機制。 研究人
繼去年的系列研究后,衛生部部長陳竺和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陳賽娟等于2009年2月10日與2009年2月18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連續在線發表了兩篇關于白血病的研究論文。兩項研究分別是“硫化砷和伊馬替尼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協同作用的系統生物學研究”[1] 和“全反式維甲酸和三氧化二
典型骨髓象顯示有核細胞增生明顯活躍或極度活躍,但也有部分骨髓象顯示增生活躍或增生低下。其相應的系列原始細胞或幼稚細胞呈明顯增高,其中原始細胞數(或原始加幼稚)大于30%。急性白血病原始細胞及幼稚細胞與正常原始細胞及幼稚細胞有區別,這些細胞大小不一,直徑在10~30 μm ,核圓形或橢圓形,占
白血病最早的普及,源于影視劇的描述;而近些年,人們對裝修污染的關注,也使得白血病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視線中。這一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在我國所有癌癥造成的死亡率中,排名第六,屬高發性惡性腫瘤。但它并非不治之癥,只要早發現早治療,便有控制的可能。 1.最近幾年,白血病的發病率真的呈現上升趨勢嗎?
1、原粒細胞:又稱髓母細胞。在正常情況下,只有骨髓中方能見到,但最多不超過2%,粒細胞白血病時可增多。圓形或微帶橢圓形,直徑18微米左右。漿量少,天藍色,均勻一致,純凈無顆粒。核圓較大,占細胞2/3以上,染色質呈細沙粒狀或粉末狀,分布均勻,宛如一片薄紗。核膜甚薄,不易觀察。核仁明顯,通常2-6個,
1、原粒細胞:又稱髓母細胞。在正常情況下,只有骨髓中方能見到,但最多不超過2%,粒細胞白血病時可增多。圓形或微帶橢圓形,直徑18微米左右。漿量少,天藍色,均勻一致,純凈無顆粒。核圓較大,占細胞2/3以上,染色質呈細沙粒狀或粉末狀,分布均勻,宛如一片薄紗。核膜甚薄,不易觀察。核仁明顯,通常2-6個,較
白血病免疫分型其臨床意義 目前公認的系列特異性指標是:T淋巴細胞系--胞漿CD3(cCD3),B淋巴細胞系-- cCD22或cCD79,髓系---MPO 或cCD13,一般可先用他們區分細胞系列后再進一步分析某一系列亞型和分化階段。1. ALL的免疫學分型1986年前分
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志》6月8日刊登一項大型研究顯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不是單一病癥,從基因角度可視為至少11類疾病。科學家認為,這是在惡性血癌精準醫療研究領域取得的“里程碑式”進展。 研究負責人之一、英國桑格研究所的彼得·坎貝爾在一份聲明中解釋說:“在顯微鏡下看,兩個人也許得的是同樣的白血病;
全自動是一種多參數檢測,一般在報告單上有三個組成部分:(1)有關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定量檢測結果;(2)三類細胞的直方圖,橫坐標是細胞體積的大小,用fl表示,縱坐標是某一體積細胞所占的百分率,(3)警示符號。 三分類血球分析儀是根據庫爾特原理設計的,其基本原理是當血細胞通過一個電場,產生電
外周血是臨床檢驗中的重要標本。FCM分析外周白細胞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各種白細胞的數目與分群情況。這些數字的變化與臨床的某些疾病有一定的關系。近年來,由于多種識別白細胞膜表面抗原的單克隆抗體的發現,以及對這些單克隆抗體的直接或間接熒光標記物的出現,使得利用FCM的熒光組織化學
外周血是臨床檢驗中的重要標本。FCM分析外周白細胞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各種白細胞的數目與分群情況。這些數字的變化與臨床的某些疾病有一定的關系。近年來,由于多種識別白細胞膜表面抗原的單克隆抗體的發現,以及對這些單克隆抗體的直接或間接熒光標記物的出現,使得利用FCM的熒光組織化學分析獲得被測細胞的多指標的更
外周血是臨床檢驗中的重要標本。FCM分析外周白細胞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各種白細胞的數目與分群情況。這些數字的變化與臨床的某些疾病有一定的關系。近年來,由于多種識別白細胞膜表面抗原的單克隆抗體的發現,以及對這些單克隆抗體的直接或間接熒光標記物的出現,使得利用FCM的熒光組織化學分析獲得被測細胞的多指標的更
2019年第61屆美國血液學會年會(ASH2019)于近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召開。此次會議上,強生(JNJ)旗下楊森制藥公布了III期臨床研究ALCYONE的總生存期(OS)數據。該研究評估了靶向抗癌藥Darzalex(daratumumab)聯合硼替佐米(bortezomib,一種蛋白酶體
2019年第61屆美國血液學會年會(ASH2019)于近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召開。此次會議上,強生(JNJ)旗下楊森制藥公布了III期臨床研究MAIA(MMY3008)長期隨訪數據。該研究在不適合自體干細胞移植(ASCT)的新診多發性骨髓瘤(NDMM)患者中開展,評估了靶向抗癌藥Darzal
強生旗下楊森制藥近日宣布,歐盟委員會(EC)已批準Darzalex (daratumumab)聯合來那度胺和地塞米松三藥方案(DRd),用于不符合自體干細胞移植(ASCT)資格的新診多發性骨髓瘤(MM)患者。此前,Darzalex聯合硼替佐米(bortezomib,蛋白酶體抑制劑)與馬法蘭(me
支鏈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 BCAAs)是維系包括侵襲性白血病細胞在內的所有細胞生長的原材料。BCAT1蛋白可以激活BCAAs的新陳代謝, 從而促進癌細胞生長。 相關參考文獻曾報道過,BCAT能分解大多數健康組織內的BCAAs。這項以穩定同位素示蹤實驗和
基因表達的檢測有幾種方法。經典的方法(仍然重要)是根據在細胞或生物體中 所觀察到的生物化學或表型的變化來決定某一特定基因是否表達。隨著大分子分離技 術的進步使得特異的基因產物或蛋白分子的識別和分離成為可能。隨著重組DNA技術 的運用,現在有可能檢測.分析任何基因的轉錄產物。目前有好幾種方
三分群五分群血細胞分析儀的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臨床血液學檢驗的質量和速度。然而,它們僅作為血液學分析的過篩手段,遇到問題時還必須用顯微鏡復查血片,方能發出報告。根據朱曉輝等的觀點,筆者采用血細胞分析儀篩查,形態學復查,查出血液系統疾病
2 .艾滋病以及 HLTV—III 感染艾滋病是一種由人類 T 淋巴細胞病毒( HLTV--III )感染而造成的疾病。這種病毒主要侵襲 CD 4 + T 細胞,而導致 CD 4 淋巴細胞減少, CD 4 /CD 8 淋巴細胞比值下降,甚至可低到 0.5 以下。艾滋病多發生在同性戀性行為活躍
[分類] WHO造血和淋巴組織腫瘤分類方案將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ALL)分為三類:① 前體B-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原始淋巴細胞淋巴瘤 (前體B-ALL/B-LBL);②前體T-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原始淋巴細胞淋巴瘤(前體T-ALL/T-LBL);③ Burkit
本實驗用1μg/ml 三尖杉酯堿HT在體外誘導培養的HL-60細胞發生凋亡,同時也有少數細胞發生壞死。用Hoechst33342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對細胞進行雙重染色,可以區別凋亡、壞死及正常細胞。三尖杉酯堿(HT)是我國自行研制的一種對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單核白血
熒光探針雙標記法 形態學檢測法 DNA ladder法 Annexin V/PI雙染色法 磷脂酰絲氨酸外翻分析(Annexin V法) TUNEL法 Caspase-3活性檢測法
熒光探針雙標記法 形態學檢測法 DNA ladder法 Annexin V/PI雙染色法 磷脂酰絲氨酸外翻分析(Annexin V法) TUNEL法 Caspase-3活性檢測法
Auer小體有真假之分,這里所說真假是指形態相同而性質不同者。 Auer小體是細胞形態學判斷髓系還是淋系急性白血病的重要特征,然而,有文獻報道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圖1 、2 )、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濾泡淋巴瘤、幼淋巴
血液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主要包括PCR技術、DNA測序技術、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RFLP)、轉基因技術及基因芯片(DNA-chip)技術等分子生物學技術。目前這些技術已應用于血液病基因分析、基因診斷、白血病分型、指導治療、判斷預后和微小殘留病檢測等方面。(1)核酸分子雜交技術原理和方法1)South
血液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主要包括PCR技術、DNA測序技術、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RFLP)、轉基因技術及基因芯片(DNA-chip)技術等分子生物學技術。目前這些技術已應用于血液病基因分析、基因診斷、白血病分型、指導治療、判斷預后和微小殘留病檢測等方面。 (1)核酸分子雜交技術原理和方法 1)So
血液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主要包括PCR技術、DNA測序技術、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RFLP)、轉基因技術及基因芯片(DNA-chip)技術等分子生物學技術。目前這些技術已應用于血液病基因分析、基因診斷、白血病分型、指導治療、判斷預后和微小殘留病檢測等方面。(1)核酸分子雜交技術原理和方法1)S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