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系約8000萬人的職稱改革,改了啥?
專業技術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骨干和中堅,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日前,隨著《關于深化實驗技術人才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印發,27個職稱系列的改革指導意見全部出臺,歷時5年的職稱制度改革重點任務已完成。 這是現行職稱制度實施30多年來首次進行的全面系統改革,涉及約8000萬專業技術人才,到底改了什么?改革后,如何開展專業技術人才評價?評價標準、評審范圍有無變化? 11個系列新增正高級職稱,13個專業加入職稱評審 “快遞工程技術人員也可以評職稱了!”雖然相關政策2019年已出臺,可只要有人往群里發相關的內容,王應泉和他的伙伴們依舊很興奮,每次都討論熱烈。 “我們作為快遞小哥,現在還不能直接參與評職稱,但卻給了我們一個未來發展的方向。”王應泉說,快遞員畢竟是“青春飯”,自己將快遞工程技術人員列為轉型方向。 本次職稱制度改革的一大亮點,就是將新興職業不斷納入職稱評價范圍。截至目前,共在相應職稱系列中新增藝術創意設計......閱讀全文
關系約8000萬人的職稱改革,改了啥?
專業技術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骨干和中堅,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日前,隨著《關于深化實驗技術人才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印發,27個職稱系列的改革指導意見全部出臺,歷時5年的職稱制度改革重點任務已完成。 這是現行職稱制度實施30多年來首次進行的全面系統改革,涉及約8000萬專業技術人才,
涉及約8000萬專業技術人才,解讀職稱改革以實績論英雄
歷時五年完成重點任務,涉及約8000萬專業技術人才 職稱改革,以實績論英雄(政策解讀)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機制,對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激勵引導人才發展、調動人才創新創造積極性、加快建
高校職稱評審如何“破”與“立”?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特別是有關教師評價的相關改革,這在社會和行業內引發廣泛關注。 之所以會出臺“改革方案”是因為長期以來,高校教師評價中出現了“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的“五唯”問題,這也成為很多高校教師職
高校教師的“卷”:不評不甘心,參評不順心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領域改革逐步深化,隨著國家宏觀職稱政策的頒布,省級高校教師職稱政策也相繼出臺,高校教師職稱制度不斷得以深化和完善。 2019年,人社部就明確表示:力爭2020年底前完成各系列職稱制度改革工作! 那么,職稱改革,對高校教師有什么影響呢? 沒有職稱,寸步難行 按照有關規定,
23歲你在干啥?這個本科生,已擬獲聘高校老師!
11月中旬,重慶三峽職業學院網站曾發布一則通知,對2021年高層次人才擬聘人員進行公示。普通本科院校畢業、年僅23歲的溫康,擬聘至該校農林科技學院教師崗。 溫康的幸運不是偶然,而在于他有特殊的“敲門磚”。2018年的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中,他與搭檔同學嚴迪一起獲得了園藝項目全國冠軍,
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意見和方案:改革教師評價體系
圖片來源:網絡,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特別是有關教師評價的相關改革,這在社會和行業內引發廣泛關注。 之所以會出臺改革方案是因為長期以來,高校教師評價中出現了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的
教育部:將博士后作為補充師資重要來源
9月6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發展成就。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在談及未來“惠師”和“強師”措施時提到,“服務國家戰略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提升高端緊缺專業教師隊伍的儲備和支持。這里特別提一下,要推動高校擴大博士后招收培養的數量,要將博士后人員作為補充師
高校教師,“憑”科研還是“憑”教學
? 在平衡高校教師教學和科研之間關系的過程中,高校教師職稱改革從某種程度上起著風向標的作用。今年2月底,教育部、科技部聯合發文,要求高校要以破除論文“SCI至上”為突破口、破除“唯論文”,樹立正確的評價導向。7月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改革的指導意見(征
教育部:我國專任教師總數達1844.4萬人
教育部今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發展成就。 小學教師本科以上學歷達70.3% 十年來,全國教師隊伍實現了量質齊升。我國專任教師總數從2012年的1462.9萬人增長到2021年的1844.4萬人,增幅達26%。各級各類教師素質不斷提升、結構不斷優化,小學教師本科以
五部門回應《腫瘤生物學》批量撤稿事件
6月14日下午,科技部、教育部、衛計委、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科協,就今年4月20日斯普林格旗下《腫瘤生物學》撤銷中國學者107篇論文一事做出初步調查回應。 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告訴媒體,此次撤稿事件情況復雜。論文集中被撤稿影響十分惡劣,嚴重損害了我國科技界的國際聲譽和廣大科技人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