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從德國波恩傳來喜訊,德國科學基金會(DFG)評議委員會62位專家一致同意DFG資助以高能所為中方依托單位的中德跨學科重大合作研究項目“強相互作用量子色動力學對稱性及其物質結構”。由于此前一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已率先表示支持該項目,現在該項目已實際上獲得批準。 該項目由高能所鄒冰松研究員作為中方負責人,德國波恩大學Ulf.G.Meissner教授作為德方負責人,聯合北京大學朱世琳教授、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Wolfram Weise教授和Jülich研究中心Christoph Hanhart博士等20余位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專家共同開展強相互作用理論研究。該項目于2011年12月15日至16日在德國波恩進行評審答辯,由15位國際知名物理學家組成的評審團,聽取了項目組5位德方代表和3位中方代表(高能所鄒冰松、趙強研究員和北大劉川教授)的答辯報告,并與26位子項目負責人(包括高能所理論室8位......閱讀全文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根據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雙邊合作協議,以及與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UKRI)和以色列美以兩國科學基金會(BSF)達成的共識,2019年各方擬聯合征集合作研究項目和合作交流項目,鼓勵中美、中美英、中美以科學家在“傳染病的生態學與演進(EEID)”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達成的加強和推進生物多樣性領域雙邊合作的共識,雙方將于2012年共同資助中美兩國科學家在該領域開展合作研究與交流活動,從基因、種系、生態系統等廣泛的研究視角對地球生物多樣性的描述和功能方面開展綜合研究,以期實現對不斷變化環境下生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傳染病的生態學與演進”合作研究與交流項目指南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根據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雙邊合作協議,以及與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UKRI)和以色列美以兩國科學基金會(BSF)達成的共識,2020年各方擬聯合征集合
為支持和推動我國科學家與加拿大科學家在醫學研究領域開展交流與合作,促進中加兩國大學、醫院、科研院所及其附屬機構間科學合作的發展,根據雙方簽署的合作項目實施細則,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加拿大魁北克醫學研究基金會(FRQS)聯合征集、資助雙邊合作研究項目,相關具體要求和說明如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達成的加強和增進在“食品、能源、水(FEW)”系統關聯研究領域合作的共識,雙方將于2017年共同征集和資助國際合作網絡項目,鼓勵中美兩國科學家在“食品、能源、水(FEW)” 的系統關聯研究領域開展合作交流活動。中美雙方各由3-5
為建立和加強中加兩國大學、醫院、研究院所或附屬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健康科學基礎研究領域的合作關系,促進兩國健康科學研究的進步,推動健康科學領域研究的新突破,根據201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加拿大衛生研究院(CIHR)在雙方科學合作諒解備忘錄框架下簽署的附件II《關于中加老年癡呆及
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網站消息,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與加拿大衛生研究院(CIHR)將共同征集、資助老年癡呆癥及相關病癥合作研究項目,具體說明與要求如下: 一、項目說明 (一)資助項目數:不超過4個項目; (二)項目執行期:4年(2012.1.1~2015.1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德國科學基金會(DFG)簽署的關于共同支持“中德跨學科重大合作研究項目(以下簡稱SG-JIRP)”的協議,雙方將共同支持兩國科學家團隊開展的跨學科合作研究項目。一、項目設計 SG-JIRP將由NSFC與DFG共同設立,構建兩
為了有效對抗癌癥,科研及其之外領域的研究者必須通力合作。 Daniel Stover曾在哈佛醫學院的一個細胞生物學實驗室做博士后,但是在研究一種乳腺癌的時候碰到了一個問題。他想搞明白腫瘤的不同部位的基因差異是否是導致癌癥對化療產生抗性的原因。他要處理很多東西,比如幾百個腫瘤樣本的遺傳信息,但是
日前,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以下簡稱“創新項目”)獲批清單,西北工業大學的“柔性電子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飛行器動力及航電系統技術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及“智能算法與器件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3個項目成功入選,項目負責人分別為常務副校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示了最新批準與八個國際組織合作的研究項目,共計55項。詳情如下:一、中國-日本 2019年雙方在“環境可持續修復”領域聯合征集合作研究項目,支持兩國科學家開展實質性的創新研究與合作。經過公開征集、專家評審及雙方機構共同協商,以下4個項目獲得批準,項目執行期限為5年(2
日前,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以下簡稱“創新項目”)獲批清單,西北工業大學的“柔性電子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飛行器動力及航電系統技術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及“智能算法與器件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3個項目成功入選,項目負責人分別為常務
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研究重大研究計劃2016年度項目指南 移動互聯環境下的新興技術快速發展與應用(如物聯網、云計算、可穿戴設備、人工智能、增強/虛擬現實等)催生了新模式、新業態和新人群,為社會經濟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大數據應用創新領域,并為學術界、產業界以及政府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0年10月20日,“2020安捷倫科技節暨創新中國論壇”在線上召開。本屆論壇以“科技戰勝新冠疫情,創新助力健康中國”為主題,安捷倫總裁兼首席執行官Mike McMullen,安捷倫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 Darlene Solomon,安捷倫副總裁兼實驗室解決方案大中華區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中南大學舉行由鐘掘院士負責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材料與構件深部應力場及缺陷無損探測中子譜儀研制”項目啟動會,會議由國家基金委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副主任、該項目管理工作組組長黎明主持。 國家基金委高瑞平副主任,國家基金委計劃局局長孟憲平,教育部科技司雷朝滋
英國劍橋大學日前宣布,將與英國另外4所頂尖高校合作開發一系列藥物輸送技術,以便讓抗癌藥物更高效地殺滅癌細胞,提升部分難治癌癥的療效。 劍橋大學與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學院、格拉斯哥大學、伯明翰大學將聯合推動名為“跨學科研究合作”的項目。這個項目旨在開發出一系列全新的藥物輸送技術,在足夠濃度的前
英國劍橋大學日前宣布,將與英國另外4所頂尖高校合作開發一系列藥物輸送技術,以便讓抗癌藥物更高效地殺滅癌細胞,提升部分難治癌癥的療效。 劍橋大學與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學院、格拉斯哥大學、伯明翰大學將聯合推動名為“跨學科研究合作”的項目。這個項目旨在開發出一系列全新的藥物輸送技術,在足夠濃度的前
Maurizio FalangaMaurizio Falanga 1年前,國際空間科學研究所北京分部(ISSI-BJ)作為國際空間科學研究所(ISSI)在全球的唯一分支機構落戶北京,經全球范圍征集、候選人應聘、選聘委員會面試等環節,瑞士、意大利籍空間科學專家Maurizio Falanga成為IS
為推動和支持我國科學家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與加拿大科學家在衛生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中加兩國大學、醫院、科研院所及其附屬機構間科學合作的發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加拿大衛生研究院(CIHR)于2005年12月簽署了關于開展健康研究合作計劃的諒解備忘錄。自2006年
日前在北京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指出,我國應于2050年形成可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體系,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例達到60%。 這項名為“中國2050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景暨路徑研究”項目(以下簡稱“項目”)是一個多領域、跨學科合作的研究課題,由來自中國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等
Gordon計劃的目標是通過培養工程發明、創新和實踐的領袖,提高工程教育的質量,最終增強美國工程領域的國家實力。 2007年麻省理工學院(MIT)發起一項新的工科本科生教學改革項目:Gordon工程領導力計劃(以下簡稱Gordon計劃),校友伯納德·戈登為這個項目捐贈了2000
2007年10月,第十屆中美前沿科學研究會(CAKFoS)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實際上慶祝了中國科學界與國際科學界互動交流與合作的10年。作為會議的指導和組織者,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和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曹京華在最新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撰文,回顧了10年中美前沿研討會的意義和作用
如果有一天,我們到企業中,發現從業人員具備很高的素質,周圍有不少跨學科的研究人員,到處能聽到多學科真正合作的案例,基礎研究瞄準一個實際需求,研究人員思維活躍,奇思妙想如泉涌——那時的中國即便不是最強的創新強國,也為時不遠矣。 中國科研在過去的20多年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3月21日,入選中科院科技創新交叉與合作團隊項目“山帶大陸動力學與增生成礦作用”啟動。 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肖文交研究員擔任負責人。新疆生態所將聯合北京大學、西北大學、南京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的相關專家,對全球最大的增生造山帶的一些關鍵薄弱環節
2007年是歐盟解決制憲危機,一體化建設走出低谷,經濟社會改革步伐加快,經濟保持平穩,主要大國(德國、法國、英國)領導人更替。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入盟,對外積極進取,謀求發揮全球性作用的重要一年;是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FP7)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計劃的開局之年;是歐盟大力開展能源、氣變外交,力圖借此打
目前,市場上有一些公司致力于圖像機器學習,乳腺癌和肺癌等的影像輔助診斷較為成熟,但對于前列腺癌這一細分領域成熟產品較少。近期,由北京大學生物醫學跨學科研究中心、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合作開發的基于智能圖像識別和深度學習的前列腺癌MR智能輔助診斷系統開始進行臨床研究,正在應用全國十余個省份的二十多家醫院
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進一步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按照 “鼓勵探索,突出原創;聚焦前沿,獨辟蹊徑;需求牽引,突破瓶頸;共性導向,交叉融通”的新時代科學基金資助導向,數學物理科學部為了做好2019年度“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的申請及資助工作,特公開征集立項建議。 一、定位與實施原則 (
幾天來,發現引力波的熱度還在持續,除了對成果本身的關注和討論,清華大學研究團隊的參與也使得中國科學家參與國際高水平科研合作的話題成為科技界與教育界關注的焦點。 在此次合作中,清華大學團隊有何收獲?我們如何更好地參與到重大科技項目的國際合作中?從參與者到主導者,我們還要邁過哪些坎兒? 重大科
四、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立項的很多重大科研儀器研發項目,在執行過程中面臨著自身無法破解的組織困境、管理困境與評審困境,導致項目運行中的三大核心問題:“質量——進度——成本”的三元控制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從而導致眾多重大儀器研發項目淪落為半截子項目與爛尾工程,而又無人負責,造成國家資源的嚴重浪費。為了
為支持和推動我國科學家與加拿大科學家在醫學研究領域開展交流與合作,促進中加兩國大學、醫院、科研院所及其附屬機構間科學合作的發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加拿大魁北克醫學研究基金會(FRSQ)共同資助雙邊合作項目。一、項目說明 1、資助領域:基因組學和疾病(Ge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