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細菌性尿路感染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1)尿常規:白細胞增多對細菌性尿路感染診斷意義較大,可有血尿或鏡下血尿,部分腎盂腎炎患者可有白細胞管型或上皮細胞管型。 (2)尿細菌學檢查:陽性可確診,但是需注意應選擇清潔中段尿、導尿或穿刺的尿液,避免污染。 (3)亞硝酸鹽試驗:簡單易行,有助于尿路感染的快速診斷,但陽性率低,故常作為細菌尿的過篩檢查,陽性對確認大腸埃希菌而非革蘭陽性細菌或假單胞菌屬所致的尿路感染具有臨床意義。......閱讀全文
關于細菌性尿路感染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1)尿常規:白細胞增多對細菌性尿路感染診斷意義較大,可有血尿或鏡下血尿,部分腎盂腎炎患者可有白細胞管型或上皮細胞管型。 (2)尿細菌學檢查:陽性可確診,但是需注意應選擇清潔中段尿、導尿或穿刺的尿液,避免污染。 (3)亞硝酸鹽試驗:簡單易行,有助于尿路感染的快速診斷,但陽性率低,故常作為細菌
細菌性尿路感染的造影檢查
(1)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目前仍是診斷本病的有效手段。但須注意: ①對下尿路感染患者行此檢查,有可能造成上行感染; ②尿路無畸形的患者,尤其在腎盂腎炎的急性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輸尿管擴張和腎盂積水,可能出現假陽性結果。 (2)靜脈腎盂造影:可觀察腎臟大小、腎盞的形態以及不規則腎盂和皮質的輪
關于小兒尿路感染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1.血液檢查 急性腎盂腎炎常有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明顯增高、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20mg/L。膀胱炎時上述實驗指標多正常。 2.尿常規檢查 清潔中段尿離心鏡檢中白細胞≥5個/Hp提示尿路感染,若見白細胞管型,提示腎盂腎炎。腎乳頭或膀胱炎可有明顯血尿。尿路炎癥嚴重者,可有短暫明顯的蛋白
細菌性尿路感染的影像學檢查
(1)超聲:因其無損傷性而被臨床廣泛應用,可了解腎臟大小、形態以及尿路梗阻情況,并可在膀胱充盈時,觀察腎盂,腎盞及上、下段輸尿管擴張情況,對細菌性尿路感染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2)X線檢查:了解腎臟鈣化情況,可見不透光的結石,檢查前需做腸道清潔準備。
治療細菌性尿路感染的相關介紹
治療原則為改善局部及全身癥狀、清除潛在感染源、控制易發因素并預防遠期并發癥。 1.一般治療 保持個人清潔衛生,急性期應注意休息,鼓勵多飲水以增加尿量,保證充足的營養,增強免疫力。 2.藥物治療 選用對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盡量選用腎毒性小的抗生素。對疑似尿路感染患者,應用抗生素前盡量做清潔
預防細菌性尿路感染的相關介紹
早期預防上行感染,多飲水,定時排尿;女性妊娠、月經、產褥期等應避免感染;盡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進行治療時應嚴格無菌操作;與性生活有關的反復發作的細菌性尿路感染,應性生活后立即排尿,并可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細菌性尿路感染的鑒別診斷介紹
1.腎結核 以血尿為主,膀胱刺激征(尿頻、尿急、尿痛)更加明顯,尿沉渣可找到抗酸桿菌,靜脈腎盂造影可發現腎結核的影像特征。 2.慢性腎炎 腎炎患者有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和腎功能損害等臨床表現,應仔細鑒別。 3.全身感染性疾病 全身癥狀突出而膀胱刺激征不明顯的尿路感染易被誤診為全身
關于小兒尿路感染的輔助檢查介紹
1.B超檢查 可探查泌尿系的結構和膀胱排泄功能有無異常,有無結石、梗阻、殘余尿等引起感染的誘因。 2.X線檢查 靜脈腎盂造影可顯示泌尿系統有無先天畸形(如重腎、多囊腎等)、腎盂積水及其程度。了解腎的大小,有無腎盂腎盞變形等慢性炎癥和腎瘢痕證據。對<5歲的第一次尿感應做排泄性膀胱造影,以發現膀胱
細菌性尿路感染的基本信息介紹
細菌性尿路感染是指由細菌侵襲尿路所致的感染性疾病,是泌尿系統常見疾病,主要包括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無癥狀性細菌尿等,各年齡均可發病,患者有典型下尿路感染癥狀,也可伴有全身癥狀。
關于細菌性腹膜炎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血常規 白細胞不一定增高,但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多數病人白細胞比感染前增加1倍以上,應該注意前后比較,觀察血象變化。 血培養約50%SBP病人血培養可與腹水培養出相同的細菌,而有1/3腹水培養陰性病人血培養也可陽性。 腹水檢查 腹水分析是確診SBP的主要依據。白細胞數≥/0.25×10^9/
如何診斷細菌性尿路感染?
患者有典型下尿路感染表現,可伴有全身癥狀,部分患者無任何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顯示尿白細胞增多,尿細菌培養陽性可確診為細菌性尿路感染,結合影像學檢查和造影檢查可進一步判斷解剖及功能異常。
細菌性尿路感染的病因分析
1.致病菌 革蘭陰性桿菌最常見,主要是大腸埃希菌,其次是變形桿菌、克雷伯菌;少數為革蘭陽性菌,主要是糞腸球菌和葡萄球菌。 2.細菌致病力 細菌表面的抗原成分、細菌對尿路器官黏膜的黏附能力等均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3.感染途徑 主要有上行感染、血行播散和淋巴感染。 4.宿主因素 尿路結
關于細菌性腦膜腦炎的檢查介紹
1.血象:血沉正常或稍快,中性粒細胞數增多,核左移。 2.腦脊液檢查:腦脊液壓力增高,外觀渾濁,蛋白質和細胞含量增高。出現化膿性腦膜腦炎時,腦脊液中還有大量細菌。 3.病原體檢測:血培養陽性。 4.CT或MRI檢查:可能有腦膜及室管膜陰影增強,腦腫脹及腦積水等表現。 5.眼底檢查:可見乳
關于細菌性疾病的實驗檢查介紹
(一) 細菌性疾病—藥物敏感試驗 參閱臨床微生物 (二) 細菌性疾病—聯合藥敏試驗 參閱臨床微生物 (三) 細菌性疾病—清殺菌滴度試驗(serum bactericidaltitre)原理和方法與試管稀釋法藥敏試驗同。用經過抗菌藥物治療后患者的血清與患者自身的病原菌進行試驗,患者血清能抑制細
復雜性尿路感染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1.尿常規檢查 尿常規檢查是最簡便而可靠的診斷尿路感染的方法。宜留清晨第1次尿液待測,凡每個高倍視野下超過5個(>5個/HP)白細胞稱為膿尿。急性尿路感染時除有膿尿外,常可發現白細胞管型、菌尿,有時可伴鏡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尤其是在布魯桿菌、奴卡桿菌、放線菌、結核桿菌感染時。偶見微量蛋白尿,如有較
關于絕經期尿路感染的檢查方式介紹
急性期可有急性炎癥表現,如血白細胞數升高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增高等,但下列檢查對診斷更有意義。 1.尿常規檢查 是最簡便而可靠的檢測方法,宜留清晨第一次尿液待測。凡每個高倍視野下超過5個(>5個/HP)白細胞稱為膿尿,約96%以上有癥狀尿路感染(UTI)患者可出現膿尿。 2.尿細菌學檢查
妊娠尿路感染的實驗室檢查
1.尿常規檢查 尿常規檢查是最簡便而可靠的診斷尿路感染的方法。宜留清晨第1次尿液待測,凡每個高倍視野下超過5個(>5個/HP)白細胞稱為膿尿。急性尿路感染時除有膿尿外,常可發現白細胞管型、菌尿,有時可伴鏡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尤其是在布魯桿菌、奴卡桿菌、放線菌、結核桿菌感染時。偶見微量蛋白尿,如有較
關于小兒細菌性痢疾的檢查方式介紹
1.大便常規 病初可正常,以后出現膿血黏液便,鏡檢有成堆膿細胞、紅細胞和吞噬細胞。 2.大便培養 可分離出志賀菌屬痢疾桿菌。 3.外周血象 白細胞總數多增高至(10~20)×10/L以上。中性粒細胞為主,并可見核左移。當有DIC時,血小板明顯減少。 4.免疫學檢測 目前已有應用熒光
關于細菌性角膜潰瘍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檢查: 1.檢查病史 如角膜異物,農作物或樹枝等擦傷。 2.細菌培養 浸潤灶刮取壞死組織,涂片染色找到細菌。同時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 二、診斷: 1.根據臨床表現,結合潰瘍形成、參考病因和病史大體上可作出初步診斷。 2.刮片做細菌染色、培養,有助于明確診斷。
關于慢性細菌性痢疾的診斷檢查介紹
一、疾病病因: 病前一周內的不潔飲食史、接觸史,當地本病流行情況。 二、診斷檢查: 1、檢驗 大便常規,注意查原蟲(如阿米巴原蟲、隱孢子蟲)、滴蟲、霉菌及各種寄生蟲蟲卵;必要時以PCR法查常見病原菌;大便培養(需氧菌、厭氧菌);藥敏試驗;免疫功能;肝功能;以及血漿白蛋白、前白蛋白、氮平衡。
關于細菌性陰道炎的檢查介紹
1.涂片鏡檢。取分泌物作涂片可找到線索細胞,線索細胞是表面附著有大量的加特納細菌的上皮細胞,特點是上皮細胞表面毛糙或有細小的顆粒,細菌為革蘭染色陰性的球狀桿菌。 2.胺試驗。取一滴10%氫氧化鉀溶液加入陰道分泌物中,可聞到有"魚腥"樣氨釋出,因為分泌物中胺含量高,遇堿可放出氨氣。 3.培養法
簡述細菌性尿路感染的臨床表現
1.膀胱炎和尿道炎 主要為下尿路感染表現,包括尿頻、尿急、尿痛、排尿不適、下腹部疼痛等,部分患者迅速出現排尿困難,尿液常渾濁,并有異味,部分患者出現血尿,可伴有發熱、腰痛等癥狀。 2.腎盂腎炎 育齡女性最多見,通常起病急,可有寒戰、發熱、全身酸痛、惡心、嘔吐等全身感染癥狀,也可有尿頻、尿急
關于細菌性肝膿腫的其他檢查方式介紹
(1)X線檢查 X線檢查可發現肝臟輪廓增大,如果膿腫位于右肝葉,可觀察到膈肌抬高、運動受限、肋膈角模糊或胸腔少量積液、右下肺炎癥或肺不張等。肝左葉的膿腫可出現胃賁門和胃小彎受壓現象。如出現膈肌運動受限、肋膈角消失、胸腔少量積液等情況時,還要考慮到有無膈下膿腫存在。 (2)超聲波檢查 可發現膿腫
關于細菌性結膜炎的檢查診斷介紹
檢查 必要時行結膜上皮刮片及分泌物涂片或培養檢查細菌、真菌、分離病毒等,并做藥物敏感試驗。有刺激癥狀者,用熒光素染色檢查角膜。必要時,應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診斷 通過臨床局部癥狀、分泌物涂片或結膜刮片培養等檢查可明確診斷。
關于急性細菌性腦膜炎的檢查介紹
1.腦脊液檢查 腦脊液渾濁,細胞數升高,早期以中性粒細胞占優勢,后期以淋巴細胞及漿細胞為主;蛋白升高,多為1-5g/L;糖及氯化物降低;免疫球蛋白IgG和IgM明顯升高。抗菌治療前,腦脊液涂片染色鏡檢,約半數病人的腦脊液內可見致病細菌。 2.血常規檢查 周圍血白細胞數明顯增高,中性粒細胞占
關于細菌性皮膚病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細菌性皮膚病的檢查: 實驗室檢查可見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增高。取膿液涂片革蘭染色后鏡檢根據細菌形態、排列和染色性質可作初步診斷。將膿液標本或靜脈血做細菌培養可鑒定菌種。 二、細菌性皮膚病的診斷: 根據典型皮損、流行季節、好發部位及細菌培養等作出診斷。 1、頭、面、頸、手等暴露部位易發病。
妊娠尿路感染的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
實驗室檢查 1.尿常規檢查 尿常規檢查是最簡便而可靠的診斷尿路感染的方法。宜留清晨第1次尿液待測,凡每個高倍視野下超過5個(>5個/HP)白細胞稱為膿尿。急性尿路感染時除有膿尿外,常可發現白細胞管型、菌尿,有時可伴鏡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尤其是在布魯桿菌、奴卡桿菌、放線菌、結核桿菌感染時。偶見微量
妊娠尿路感染的癥狀及實驗室檢查
癥狀 妊娠期尿路感染,輕者可引起膀胱炎,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和血尿。重者為急性腎盂腎炎,除有明顯的膀胱炎癥狀外,還可有腰痛、發熱、寒顫等全身癥狀。 1.下尿路感染時,孕婦可能有尿頻、尿急、尿痛,有時還有血尿等癥狀。 2.下尿路感染如不積極治療,細菌可侵入輸尿管及腎盂,產生上尿路感染。
復雜性尿路感染的實驗室檢查
1.尿常規檢查 尿常規檢查是最簡便而可靠的診斷尿路感染的方法。宜留清晨第1次尿液待測,凡每個高倍視野下超過5個(>5個/HP)白細胞稱為膿尿。急性尿路感染時除有膿尿外,常可發現白細胞管型、菌尿,有時可伴鏡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尤其是在布魯桿菌、奴卡桿菌、放線菌、結核桿菌感染時。偶見微量蛋白尿,如有較
關于小兒尿路感染的預后介紹
對于大多數慢性尿路感染患兒,隨著尿路畸形的矯正和積極的抗感染治療,尿路感染急性發作的次數可明顯降低,腎瘢痕形成的風險減少。僅少數起病年齡早,就診時已有廣泛腎瘢痕形成的慢性尿路感染的小兒,會發展成高血壓、進行性腎損害,直到慢性腎功能衰竭。所以,對兒童,尤其嬰幼兒的尿路感染要引起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