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創新動態光學靶向成像技術,提前6~8年檢測乳腺癌
《2019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指出,2018年我國城市居民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1/10萬)為9.23,2018年我國農村居民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1/10萬)為6.99。而根據國家癌癥中心2019年發布的最新報告,2015年中國乳腺癌新發患者數為30.4萬人。從數據來看,我國女性乳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處于較低水平。但龐大的人口基數,使得我國乳腺癌新發病例數與死亡病例數位居世界前列。此外,由于國內女性防癌意識較差,乳腺癌早篩不夠普及,規范性較差,導致乳腺癌早期診斷率不足30%。而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早期診斷率達到80%以上。如何提高乳腺癌的早篩率?除了增加乳腺癌篩查點提高人群可及性,還需采用先進技術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檢出率。杜比醫療正是這樣一家致力于推廣先進技術實現乳腺癌早發現的企業——通過采用以乳腺腫瘤血管為靶向的無痛、無創、無輻射動態光成像技術,比傳統(鉬靶和超聲)方法能夠提前6~8年檢測出乳腺癌。為何選擇中國市場?在分別拿到......閱讀全文
運用創新動態光學靶向成像技術,提前6~8年檢測乳腺癌
《2019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指出,2018年我國城市居民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1/10萬)為9.23,2018年我國農村居民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1/10萬)為6.99。而根據國家癌癥中心2019年發布的最新報告,2015年中國乳腺癌新發患者數為30.4萬人。從數據來看,我國女性乳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
動態數字成像技術
隨著粉體技術的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用戶不單單僅滿足于對粉體顆粒大小及分布的精確測量,也同時對顆粒的形態及變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德國 RETSCH TECHNOLOGY(萊馳科技)公司是全球第一家基于ISO13322-2 標準,采用動態數字圖像分析技術研發而成的粒度粒形分析儀的專業廠家,
動態數字成像技術介紹
隨著粉體技術的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用戶不單單僅滿足于對粉體顆粒大小及分布的精確測量,也同時對顆粒的形態及變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德國RETSCH TECHNOLOGY(萊馳科技)公司是全球第一家基于ISO13322-2 標準,采用動態數字圖像分析技術研發而成的粒度粒形分析儀的專業廠家,其
光譜成像技術創新應用:木材無損檢測
???? 開展木材無損檢測是提高木材利用率、優化木材資源的重要手段。高光譜成像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無損檢測技術,能同時獲取目標的光譜與圖像信息,可以同步反映木材及其制品的外部特征、表面缺陷、物理力學性質、化學性質及解剖學性質等,對于充分合理利用木材并推動木工企業自動化加速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一
細胞中分子之間動態相互作用的光學成像
克服動態分辨率限制由Würzburg大學的Markus Sauer教授(Rudolf Virchow中心和生物中心)和Gerti Beliu博士(Rudolf Virchow中心)的研究小組開發的新的光開關指紋分析使光學成像與細胞中其他分子的動態相互作用。“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方法能夠可靠地在10
動態顆粒成像技術創新獎-島津iSpect-DIA10申報ANTOP獎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希望如期而至的不止春天,還有疫情過后平平安安的你! 如今,2020 ANTOP獎申報窗口已全面開啟,多家科學儀器企業競相參與申報,這里將為您介紹ANTOP獎項“打榜”產品。島津動態圖像分析系統 iSpect DIA-10 DIA-10動態顆粒圖像分析儀可用于顆粒形狀,粒度以
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成立
12月21日,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成立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 BIOPIC是北大在985工程中重點建設的一個跨學科實體研究中心,也是推動多學科交叉合作的一項重要舉措。來自校內外的一百多位嘉賓出席了會議,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多學科交叉是21世紀科學發展的重要趨
活體光學成像技術之光學活體成像前動物脫毛的必要性
在上幾期的文章中,我們分別介紹了熒光成像與生物發光成像的比較、熒光蛋白、熒光染料的挑選方法。當大家選擇了合適的標記方法并建立成像模型(藥物注射、腫瘤注射等)后,需要對實驗動物進行活體成像觀察。在成像前,對實驗動物進行完全脫毛是非常重要的步驟,直接關系能否獲得高質量的成像數據。今天將為大家詳細介紹成像
活體生物光學成像技術的應用
作為一項新興的分子、基因表達的分析檢測技術,在體生物光學成像已成功應用于生命科學、生物醫學、分子生物學和藥物研發等領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在體監測腫瘤的生長和轉移、基因治療中的基因表達、機體的生理病理改變過程以及進行藥物的篩選和評價等。 1、在體監測腫瘤的生長和轉移
我國基因檢測技術已在腫瘤個體化診療中投入使用
記者1月13日從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獲悉,在近日公布的2013年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名單上,該校申寶忠教授領銜完成的課題《腫瘤標志物靶向分子成像在疾病早期診斷及治療療效監測中的應用》獲得一等獎。此項成果利用分子影像學技術和納米醫學技術,破譯了腫瘤細胞內及細胞間聯絡通訊的“分子密碼”,為腫
應用非侵入性光學成像技術檢測疾病早期分子特征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包括肥胖癥、心血管疾病和癌癥在內的慢性疾病通常始于細胞代謝的早期細微變化。美國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非侵入性光學成像技術,可以檢測這些變化,為新的研究和潛在的治療研發提供早期的最佳時機。美國國家生物醫學成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光學成像
運用技術平臺提供檢測依據
近年來,哈爾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通過開展疾病監測,危害因素監測,分子生物學監測,對疾病的發生發展進行了科學研判和預警預測。在處置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食物中毒等50余起事件中,運用高技術平臺,大數據分析,提供了快速準確,科學嚴謹的檢測依據。 哈爾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是政府設置的實施疾病預
開放式動態熒光成像系統技術規格相關
熒光參數測量的參數:Fo、FM、FV、Fo'、FM'、FV'、FT;計算的約50種參數:FV/ FM、FV'/ FM'、ΦPSII、NPQ、qN、qP、Rfd、PAR吸收率、光合電子傳遞速率(ETR)和其他光源455 nm、470nm、505 nm、570 n
復合成像技術精確乳腺癌的分類
在最近一項研究中,UZH開發的成像方法可以更詳細地分類研究乳腺癌組織。與目前測試單個標記物的方法相比,該新型技術使用35種生物標記物來識別乳腺腫瘤及其周圍區域中的不同細胞類型。從而提高了腫瘤分析和分類的準確性,并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個性化診斷。 乳腺癌的進展在患者之間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在同一
光譜成像技術創新應用快訊(SpectrAPP)—-微塑料分類檢測
2004年,《Science》雜志發表了關于海洋水體和沉積物中塑料碎片的論文,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全球污染物,微塑料對人類健康構成潛在的威脅。《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甚至刊登論文,報告了科學家們首次在人類嬰兒胎盤中發現了微型塑料顆粒的現
2020光譜大會閉幕:化學生命和分子醫學的前沿報告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0年11月2日,由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化學會主辦的“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由中國光學會光譜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20年光譜年會”在四川成都舉行(相關報道: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020年光譜年會勝利召開),大會第三天,邀請了國內外光譜及相關領域的院士
超分辨光學顯微成像技術的新進展
從17世紀開始,現代生物學的發展就與顯微成像技術緊密相關。然而,由于受光學衍射極限的影響,傳統光學顯微成像分辨率最小約為入射光波長的一半。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不斷努力,試圖尋找突破光學顯微鏡分辨極限的方法。在超分辨顯微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現有成像技術的缺陷也日益顯現,例如成像分辨率和成像時間不可兼得
近紅外二區小分子光學探針設計與血流動態成像研究
近紅外二區(NIR-II,1000-1700 nm)小分子光學探針因其生物兼容性好、組織穿透能力強、成像對比度高而備受關注。目前,近紅外二區小分子光學探針分為兩類:多甲川類衍生物,其Stokes位移小且穩定性欠佳;苯并雙噻二唑衍生物,其熒光亮度較低。因此,發展新型近紅外二區小分子熒光染料,特別是
中科院自動化所光學分子影像技術臨床應用獲突破
記者6月25日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悉,該所采用光學分子影像手術導航系統成功研制的中國國內首臺乳腺癌早期臨床檢測設備,通過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等多家醫院開展臨床應用,目前已成功診治百余例的乳腺癌患者,從而實現光學分子影像技術在臨床應用的重大突破。 目前,對于腫瘤的精確定位一
生物醫學光學技術
摘 要:隨著生物分子光學標記技術的不斷進步,光學技術在揭示生命活動基本規律的研究中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為醫學診斷與治療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手段。本報告首先簡要介紹光學技術在生物醫學應用中的發展概況,然后從基因表達及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方面,討論生物分子光學技術的特點與優勢
生物醫學光學技術
摘 要:隨著生物分子光學標記技術的不斷進步,光學技術在揭示生命活動基本規律的研究中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為醫學診斷與治療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手段。本報告首先簡要介紹光學技術在生物醫學應用中的發展概況,然后從基因表達及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方面,討論生物分子光學技術的特點與優勢,闡明基于分
生物醫學光學技術
摘 要:隨著生物分子光學標記技術的不斷進步,光學技術在揭示生命活動基本規律的研究中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為醫學診斷與治療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手段。本報告首先簡要介紹光學技術在生物醫學應用中的發展概況,然后從基因表達及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方面,討論生物分子光學技術的特點與優勢,闡明基于分
光學成像與光聲成像對比
小動光學活體成像主要采用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ce)與熒光(fluorescence)兩種技術。生物發光是用熒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標記細胞或DNA,而熒光技術則采用熒光報告基團(GFP、RFP, Cyt及dyes等)進行標記。利用一套非常靈敏的光學檢測儀器,讓研究
動態細胞熒成像定量分析系統技術指標
動態細胞熒成像定量分析系統是一種用于生物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學、藥學領域的分析儀器,于2006年9月30日啟用。 技術指標 動態熒光比率成像定量分析系統: (1)高速動態連續可調波長熒光光源包含: A) 計算機控制高速連續可調波長單色儀 B) 連續可調雙側狹縫 C) 計算機
光聲成像與近紅外光學成像技術原理及應用介紹
光聲成像與近紅外光學成像的完美結合?1.光聲成像結合近紅外光學,兩種成像模式的融合:近紅外超聲成像技術的原理:當近紅外脈沖激光照射到生物組織上,生物組織吸收光能量而產生熱膨脹,在脈沖間隙釋放能量發生收縮。伴隨著熱脹冷縮的過程會產生高頻超聲波,吸收光能量的多少決定了產生的超聲波的強度。因為不同的組織對
運用高級醫學成像技術確診心臟病只需7秒
據加拿大《明報》報道,經過近5年的研究,渥太華大學心臟研究中心(UOHI)的科學家近期發現了運用高級醫學成像技術,可以快速確診及預測患者的心臟病風險及死亡機率。 而這項技術就是從早已在醫學領域中占有一席的計算機斷層攝像技術(Computed Tomography,簡稱CT)發展而來。
什么是光學相干成像
光學相干斷層成像術(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種能對生物組織淺表微結構進行斷層成像的新技術,我們對時域光學相干斷層成像術(time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TDOCT)與傅立葉域光學相干斷層成像術(fo
光學成像的原理
光學成像原理簡介一個成像系統主要包含以下幾個要素:·視場:能夠在顯示器上看到的物體上的部分·分辨率:能夠最小分辨的物體上兩點間的距離·景深:成像系統能夠保持聚焦清晰的最近和最遠的距離之差·工作距離:觀察物體時,鏡頭最后一面透鏡頂點到被觀察物體的距離·畸變:由鏡頭所引起的光學誤差,使得像面上各
新型藥物成功靶向治療乳腺癌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了一種強有力的新型治療方法來治療不易治愈的乳腺癌。 這項研究指出了一種叫做酪蛋白激酶1δ(CK1δ)的酶, 它是一種關鍵的增長調節器,新型的治療目標。增長的CK1δ表達對乳腺癌來說非常常見,包括難以治療的亞型稱為“三陰性乳腺癌”(這些癌癥不受雌激素、孕激素或her? -2 /
靶向治療乳腺癌的相關介紹
是通過特異性干擾,進而阻斷腫瘤生長的治療手段。與化療相比,其對正常細胞的影響較小,治療過程中患者的耐受性較好,適用于HER-2陽性的乳腺癌患者。 主要藥物有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T-DM1、拉帕替尼、吡咯替尼等。根據病情不同,可分別與化療聯合或序貫,用于新輔助、輔助和晚期乳腺癌的治療。有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