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上海交大發表MolecularCell:癌細胞代謝的新特征
復旦大學生科院,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一種重要的甲基化修飾對胰腺癌細胞谷氨酰胺代謝過程的影響,從而描述了腫瘤細胞代謝新的調控特征,對腫瘤代謝調控的臨床應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Molecular Cell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是復旦大學生科院雷群英(Qun-Ying Lei)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程金科(Jin-Ke Cheng)教授,以及王義平博士(同時也是文章第一作者)。雷教授主要從事腫瘤代謝,Hippo-TAZ信號通路,蛋白質翻譯后修飾調控機制及其生理病理效應等方面的研究。 胰腺癌被稱為“癌癥之王”,其五年存活率僅有3%到5%。近期研究表明,胰腺癌細胞的增殖高度依賴于葡萄糖和谷氨酰胺。值得注意的是,與其它腫瘤細胞不同,胰腺癌細胞采用了一條獨特的谷氨酰胺代謝途徑,但是以往對這條途徑的調控機制并不清楚。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胰腺癌谷氨酰胺代謝通路中的蘋果酸脫氫酶M......閱讀全文
-Cell:揪出癌細胞的代謝軟肋
來自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在一項新研究中比較了造血干細胞和白血病細胞消耗營養物質的方式,發現相比于正常細胞,癌細胞無法容忍它們的能量供應發生改變。這些結果表明,或許有一些方法可以靶向白血病代謝促使癌細胞死亡,并且不會損害其他的細胞類型。研究人員將他們的研究工作發表在
Cancer-Cell:癌細胞可以高效代謝果糖
上海交大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轉化醫學中心賈偉教授課題組在與上海血液學研究所陳賽娟教授課題組的合作研究中發現,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細胞具有極強的果糖代謝能力,而活躍的果糖代謝促進白血病的惡性進展。這項研究于2016年10月13日在線發表于癌癥研究領域頂級學術期刊Cancer Cell雜志,研究論
科學家闡明癌細胞的代謝開關
最近,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揭示了在異常細胞(如癌細胞)中觀察到的代謝轉換。細胞能量代謝的變化,是許多疾病的一個標志,因為細胞從健康的代謝狀態轉換到了異常的代謝狀態。 我們知道,癌細胞從通過有氧呼吸提供能量,轉換為通過糖酵解或燃燒糖來提供能量。這在酵母細胞中也被觀察到,從而使得科學家們能
Cell子刊:癌細胞代謝的驚人發現
癌細胞主要通過消耗葡萄糖維持自己的瘋狂增殖。科學家們一直以為,癌細胞的組成材料大多來自于葡萄糖。MIT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雖然癌細胞消耗的氨基酸比較少,但它們才是癌細胞的最大材料源。這項研究發表在三月七日的Developmental Cell雜志上。 我們都知道癌細胞的產能方式與正常細胞不同。
Nature子刊:癌細胞代謝影響信號傳導
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癥細胞代謝更依賴葡萄糖的有氧糖酵解,這被稱為瓦博格效應“Warburg effect”。將瓦博格效應作為潛在癌癥治療靶點的研究人員,一般針對癌細胞中調控代謝水平的生化信號進行研究。 日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分子和醫學病理學教授Thomas Graebe
Cell子刊:傳統癌細胞代謝觀念受質疑
癌細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夠不受控制的增長,一個細胞迅速成為兩個,成為許多個。華盛頓大學化學副教授Gary Patti指出:“這是一個有趣的過程。想象一下,每隔幾天就生成自己的兩份拷貝,而不是僅僅維護你有的那一個。在過去的15到20年里,人們對于細胞如何做到這一點,真正產生了興趣。” 80多年來,
Mol-Cancer-Ther:改變癌細胞代謝的抗癌新藥
Manchester科學家們發現一種新的藥物,能抑制腫瘤的生長,并且將其與放射療法結合后其有效性得到改進,這表明其可以在臨床中有效治療腫瘤。 許多腫瘤都缺氧,并且腫瘤能量生成過程會發生變化,從有氧呼吸切換到糖酵解并生成乳酸作為副產物。 為了防止乳酸對腫瘤細胞造成毒性,這種乳酸必須被單羧酸轉運
Sci-Rep:如何監測癌細胞代謝狀態的變化?
我們知道,癌細胞從通過有氧呼吸提供能量,轉換為通過糖酵解或燃燒糖來提供能量。這在酵母細胞中也被觀察到,從而使得科學家們能夠在實驗室中研究這個現象。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揭示了在異常細胞(如癌細胞)中觀察到的代謝轉換。細胞能量代謝的變化,是許多疾病的一個標志,因為細胞從健康的代謝狀態轉換到
Cancer-cell:切斷癌細胞的代謝能量供應線
在發表于《癌細胞》(Cancer Cell)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中,圣路易斯大學藥理學與生理學教授Thomas Burris博士,第一次發現了一種方法可通過靶向Warburg效應來阻止癌細胞生長。Warburg效應是科學家們一直渴望能夠利用的一個癌細胞代謝特征。 不同于近年的個體化治療將焦點放在
Cancer-Res:代謝適應性保證癌細胞的存活
p53是細胞生長中最重要的控制蛋白之一,缺乏p53的結腸癌細胞會激活特定的代謝途徑以適應腫瘤內部氧和營養的缺乏。正如德國癌癥研究中心(DKFZ)的科學家現已發現的那樣,通常用來降低膽固醇的他汀類藥物會阻止這種代謝途徑并導致癌細胞死亡。現在,研究人員打算在癌細胞和動物實驗中更詳細地研究這種潛在的治
Cell子刊:選擇性剪切影響癌細胞代謝
Ludwig癌癥研究所的Paul S. Mischel教授領導研究團隊,發現單個基因突變會改變關鍵基因的剪切方式,影響腦癌細胞的代謝。該突變不僅能幫助腦癌細胞生存,還會使這些細胞長得更快,文章發表在Cell旗下的Cell Metabolism雜志上。 單個基因可以通過選擇性剪切,在
三篇Nature敲定:助力癌細胞“逃生”的新穎代謝途徑
日前,科學家確定了一種新穎的代謝途徑幫助癌細胞在特殊環境中茁壯生長,該環境對正常細胞有致命作用,相關結果于4月6日發表在《Nature》雜志上,揭示了癌細胞使用磷酸戊糖途徑(PPP)和三羧酸循環輪換形式來抵御毒素——活性氧(ROS),這些毒素通過氧化應激殺死細胞。 早前兩篇Nature奠定基礎
Cell-Meta:改變巨噬細胞代謝如何能阻止癌細胞轉移?
2016年10月21日訊 /生物谷BIOON/ --科學家們最近發現參與癌癥擴散的一個關鍵因素,他們證明可以通過改變巨噬細胞代謝來阻止癌細胞擴散。該方法的關鍵之處在于讓巨噬細胞與形成腫瘤血管的細胞爭奪葡萄糖,導致腫瘤周圍血管形成得更加嚴格有序,從而阻止癌細胞通過血液循環擴散到其他器官。相關研究結
Redox-Biology-:-ESCC癌細胞如何利用代謝轉換形成遠處轉移
轉移擴散通常會導致癌癥的致命后果。新出現的證據表明,只有原發癌細胞的亞群進行多步驟重新編程,以獲得侵蝕周圍環境和逃避循環中的細胞凋亡的能力,才能在遠處器官中形成轉移灶。 另一方面,所有使轉移細胞能夠應對細胞外壓力和陌生微環境的信號都可能構成癌癥治療的脆弱性。識別轉移網絡中的重要結節將提供新的機
ESCC癌細胞如何利用代謝轉換形成遠處轉移的新見解
轉移擴散通常會導致癌癥的致命后果。新出現的證據表明,只有原發癌細胞的亞群進行多步驟重新編程,以獲得侵蝕周圍環境和逃避循環中的細胞凋亡的能力,才能在遠處器官中形成轉移灶。 另一方面,所有使轉移細胞能夠應對細胞外壓力和陌生微環境的信號都可能構成癌癥治療的脆弱性。識別轉移網絡中的重要結節將提供新的機
華人學者Cell子刊發現轉移癌細胞代謝新途徑
結直腸癌是世界第三大癌癥,由腺瘤發展為惡性上皮腫瘤,并最終發生轉移,其中,大約70%轉移向肝,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肝轉移腫瘤對大多數化療藥物產生抗性,目前并沒有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 來自杜克大學,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Aldolase B-Mediated Fru
通過抑制能量代謝來殺滅癌細胞從而抵御癌癥發生
科學家發現,可以通過抑制癌細胞的能量代謝來選擇性地破壞休眠中的癌細胞(Credit: Image courtesy of Charité - Universit?tsmedizin Berlin) 近日,來自德國馬克斯-德爾布呂克中心等處的研究者通過研究發現可以通過抑制癌細胞的能量代謝來選
Molecular-cell:關鍵突變導致癌細胞代謝“重連”促進藥物抵抗
最近,來自艾默里大學的科學家發現在許多黑色素瘤中存在一個重要基因突變能夠使癌細胞的代謝重新連線,使癌細胞的生長依賴于一種參與酮體生成的催化酶,這一發現為解決黑色素瘤細胞對靶向藥物的抵抗,開發新的替代藥物提供了深入見解,同時也部分解釋了為什么這一突變在黑色素瘤細胞中頻發。近日,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
癌細胞是“聰明的小混蛋”:脂肪代謝反而使其擴散加快
肝癌是全世界癌癥相關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是澳大利亞增長最快的癌癥。 來自 UNSW 的副教授 Kyle Hoehn 說:“許多人懷疑肝癌的致命性在于細胞代謝過程。人們認為這種脂肪生產在幫助癌細胞增殖中發揮重要作用”。 由 Hoehn 領導的團隊設法成功阻止轉基因小鼠的肝細胞中的脂肪生成,存在意
自然通訊:lncRNA-HULC結合代謝酶促進肝癌細胞有氧糖酵解
Nat Comm :陳瑞冰/張寧團隊合作發現lncRNA HULC結合代謝酶促進肝癌細胞有氧糖酵解?長非編碼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是一類長度大于200 nt的非編碼RNA,它們不翻譯成蛋白質而是以RNA的形式在眾多生理過程中發揮重要功能。研究真核細胞中lnc
劉默芳小組肝癌細胞糖代謝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缺氧是實體瘤普遍存在的現象,對腫瘤生物學特性具有重要影響。已有證據表明,缺氧可調控多個Warburg效應關鍵基因,是誘導癌細胞能量代謝“重編程”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調控腫瘤進程的一個重要病理因素,但目前對缺氧誘導癌細胞糖代謝轉換的分子生物學機制還不完全清楚。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
新藥靶向癌癥新陳代謝,可抑制大多數癌細胞的生長
圣路易斯大學藥理學和生理學Thomas Burris博士研究發現通過靶向Warburg效應可阻斷癌癥的生長。該研究結果發表在《Cancer Cell》上。 與最近盛行的個性化醫療不同,個性化醫療關注特定的基因突變與不同類型癌癥的關系,但這個研究主要針對各種類型的癌癥細胞的能量來源。 該研究在
揭示癌細胞代謝的新型控制靶點乙酰化作用
癌細胞并不總是喜歡保持持續性發展,它們通常會阻斷糖分向正常細胞的運輸,甚至會阻斷線粒體向健康細胞提供能量;近日,來自美國埃默里大學溫希普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癌細胞使用的一種重要的控制開關,其可以幫助癌細胞在氧氣受限條件下調節線粒體的功能并且維持癌細胞生長。 研究者Jing
Cell:精氨酸或能驅動癌細胞的代謝重編程從而促進肝癌的進展
癌細胞是變色龍,其會完全改變代謝狀況從而不斷生長,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Cell上題為“Arginine reprograms metabolism in liver cancer via RBM39”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士巴塞爾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高水平的氨基酸—精氨酸或能驅動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缺氧誘導肝癌細胞糖代謝轉換新調控機制
國際學術期刊《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會刊》(The EMBO Journal)于9月7日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劉默芳組關于miR-199a介導缺氧誘導肝癌細胞糖代謝轉換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工作與上海胸科醫院教授婁加陶、東方肝膽醫院教授高春芳、瑞金醫院教授李彪、
上海交大王義平等揭示胰腺癌細胞代謝新調控特征
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王義平博士等研究發現,精氨酸甲基化酶CARM1可以對蘋果酸脫氫酶MDH1進行甲基化修飾并降低其活性,進而抑制胰腺癌細胞的谷氨酰胺代謝過程。該研究揭示了腫瘤細胞代謝新的調控特征,對腫瘤代謝調控的臨床應用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分子細胞》。 胰腺癌被稱為“癌癥之
復旦大學上海交大發表Molecular-Cell:癌細胞代謝的新特征
復旦大學生科院,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一種重要的甲基化修飾對胰腺癌細胞谷氨酰胺代謝過程的影響,從而描述了腫瘤細胞代謝新的調控特征,對腫瘤代謝調控的臨床應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Molecular Cell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是復旦大學生科院
Nature子刊:南京大學胡一橋團隊開發納米顆粒,誘導癌細胞代謝損傷
營養親和力(Nutrient avidity)是驅動癌癥轉移的主要因素。為了滿足快速增殖的需求,腫瘤細胞重新編程其代謝狀態,以獲得更多的營養和加速分解代謝。幾十年來,營養饑餓一直被認為是對抗癌癥的關鍵治療策略,例如通過降低循環中的葡萄糖和脂質,或通過抗血管生成關閉營養供應。然而,很少有臨床試驗證
清華大學江鵬課題組揭示癌細胞通過p53調節氨代謝機制
癌細胞表現出改變的和通常增加的代謝過程來滿足它們的較高的生物能量需求。在這些條件下,氨是伴隨著代謝加工的增加而產生的。然而,人們尚不清楚腫瘤細胞如何處理過量的氨以及氨的累積可能導致的結果。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中國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的江鵬(Peng Jiang)課題組報道了作為人類腫瘤中最常發生突
鐵代謝是如何代謝的?
(一)鐵的來源1.來自食物,正常人每天從食物中吸收的鐵量1.0~1.5mg、孕婦2~4mg.2.內源性鐵主要來自衰老和破壞的紅細胞,每天制造紅細胞所需鐵20~25mg.(二)鐵的吸收動物食品鐵吸收率高(可達20%),植物食品鐵吸收率低(1%~7%)。食物中鐵以三價鐵為主,必須在酸性環境中或有還原劑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