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細胞并不總是喜歡保持持續性發展,它們通常會阻斷糖分向正常細胞的運輸,甚至會阻斷線粒體向健康細胞提供能量;近日,來自美國埃默里大學溫希普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癌細胞使用的一種重要的控制開關,其可以幫助癌細胞在氧氣受限條件下調節線粒體的功能并且維持癌細胞生長。 研究者Jing Chen表示,我們鑒別出了一種名為ACAT1(乙酰基-CoA-乙酰基轉移酶)的酶類控制開關,其或許可作為潛在的抗癌藥物靶點,相關研究成果刊登于國際雜志Molecular Cell上。 這項研究重點發現了乙酰化作用(一種蛋白質的化學修飾作用)可以改變關鍵的代謝酶類的功能,從而促進癌細胞的快速增殖。Chen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乙酰化作用在癌細胞改變代謝酶類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作用,而且揭示代謝酶的乙酰化作用也為開發抗癌藥物提供了一定幫助。 ACAT1是線粒體中乙酰基轉移酶的一個代表,文章中研究者重點對丙酮酸脫氫酶進行......閱讀全文
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報道說,一種新的方法通過活化癌細胞基因組中保護性的microRNA的表達,從而使致癌基因的表達水平顯著降低。這篇發表在6月的Cancer Cell雜志上的文章證明已知能調節基因表達的制劑還能夠影響調節性的RNA。這種調節性的RNA即為microRNA,它能充當正常細胞中的腫瘤
Emory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一種主要的黑色素瘤突變會改變癌細胞代謝,讓其依賴生酮作用中的酶。這項研究發表在七月二日的Molecular Cell雜志上。 B-raf基因的V600E突變可以促進細胞生長,這種突變存在于絕大多數黑色素瘤和一些結腸癌、甲狀腺癌中。以B-raf V600E突變為靶標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蛋白質幫助維持大腦細胞內的“交通秩序”,“指揮”細胞內營養物質和廢棄物何去何從。 這一發現有助研究帕金森氏癥和阿爾茨海默氏癥(早老性癡呆癥)等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方法。“交警” 這種蛋白質名為MEC-17。它的發現純屬好奇結果。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9月8
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是一類蛋白酶,對染色體的結構修飾和基因表達調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般情況下,組蛋白的乙酰化有利于DNA與組蛋白八聚體的解離,核小體結構松弛,從而使各種轉錄因子和協同轉錄因子能與DNA結合位點特異性結合,激活基因的轉錄。在細胞核內
來自哈佛醫學院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Acetylation-Dependent Regulation of Skp2 Function”的文章,報道了促進腫瘤發生的一個關鍵事件:Skp2信號異常的作用新機理,發現了Skp2致癌作用的一個乙酰化調控機制,這將為解析
選方案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是一類蛋白酶,對染色體的結構修飾和基因表達調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般情況下,組蛋白的乙酰化有利于DNA與組蛋白八聚體的解離,核小體結構松弛,從而使各種轉錄因子和協同轉錄因子能與DNA結合位點特異性結合,激活基因的轉錄。在細胞核
近日,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在Cell Reports雜志上發表文章稱,他們開發了一種新型的抑制劑分子,這種特殊分子藥物能夠對PTEN缺失的癌細胞產生一定的細胞毒性作用相關研究或為未來科學家們開發治療癌癥的潛在藥物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來,全球從事癌癥研究的科學家們相繼發現多種抗癌靶點,與此同時研究者
最近一項研究表明攜帶BRAF V600E突變的黑色素瘤以及其他癌癥能夠在高脂飲食情況下生長得更快。除此之外,他汀類等降脂藥物能夠控制癌癥的生長,即使是在正常飲食下也有效果。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Metabolism上。 “不同的癌癥雖然會有一些類似的代謝特征,但是由于癌基因突
國際上稱為天然保濕因子(Natural MolsturlZlng Factor,NMF)的透明質酸,是目前自然界中發現的化妝品用保濕性能最好的物質,廣泛用于膏霜、乳液、化妝水、精華素、洗面奶、浴液、洗發擴發劑、摩絲、唇膏等化妝品中。除此之外,其在腫瘤研究領域也充當著重要的角色。 透明質酸(HA
新發現有望實現胰腺癌等早期診斷。 歷經3年多潛心研究,上海醫學院生物醫學研究院長江學者講座教授管坤良、熊躍和該院研究員雷群英率領的科研團隊,終于找到腫瘤發生和惡化的“微環境”新機制。該研究有望實現胰腺癌等早期診斷,4月16日,國際權威雜志《癌細胞》刊發了這一重要成果。 “乳酸脫氫酶A
表觀遺傳學是近年來新興的一個學科,目前研究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表觀遺傳在人體生長、發育、疾病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少研究也表明表觀遺傳的改變是癌癥發生發展必不可少的。小編在此為大家盤點了近期關于表觀遺傳學與癌癥的研究,與大家一起學習。 【1】Nat Genet:表觀遺傳變化讓
Lasonolide家族是1994年到1997年間美國科學家從海綿Forcepia sp.中分離得到的一類二十元多烯大環內酯聚酮天然產物。生物活性測試表明,lasonolide A具有極強的抗腫瘤活性,對Burkitt淋巴瘤、前髓癌細胞、乳腺癌和結腸癌細胞的G0期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干擾作用。同時
來自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USP7通過乙酰化作用介導DNMT1穩定的分子機制。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5月11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徐彥輝(Yanhui Xu)教授,其早年畢業于清華大學,2008年
線粒體作為細胞的能量工廠經常在癌癥,衰老,神經退行性疾病和心臟疾病中發生異常。線粒體發生的變化是否與癌癥擴散存在真正聯系一直存在爭議。 在一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Discovery上的最新研究中,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線粒體借助一個新機制影響細胞核內與腫瘤進展相關的基因表達。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不斷研究來深入探索癌細胞對靶向性藥物或療法產生耐藥性的機制,同時研究者們取得了一定的研究進展,在此對此進行了盤點。 【1】新研究揭示癌細胞耐藥機制 聯合用藥讓癌癥不再回來 doi: 10.1093/nar/gkw1026 最近科學家們在理解癌細胞為何抵抗化療問題上取得了
核糖核酸還原酶是腫瘤細胞生長的瓶頸。埃默里大學Winship癌癥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一種靶向核糖核酸還原酶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避免以前方法的毒性,為藥物研發提供了有針對性的信息,相關研究結果于近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核糖核酸還原酶控制著DNA原料
組蛋白乙酰基化是常見的表觀遺傳修飾。基因啟動子區域的高水平組蛋白乙酰基化往往會促進該基因的表達。異常的組蛋白乙酰基化與各種病理過程緊密相關。HDAC是重要的組蛋白乙酰基化調控因子,它們在很多癌癥組織中的表達過高。它們的抑制劑能有效地誘導不同組織來源的癌細胞凋亡,但在同樣的濃度下,對正常細胞的毒性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Oncoge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代謝通路,其或能讓癌細胞周圍有足夠的營養物質來促進其生長,研究者希望能夠開發出新型藥物來靶向作用該通路從而治療多重類型的癌癥。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 研究者Xiaoyong
近日,來自塔夫茨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sirtuin酶類家族成員SIRT2的表達如果被沉默就會降低小鼠機體基底樣乳腺癌細胞的侵襲性,同時還會抑制腫瘤生長,SIRT2的缺失似乎能夠加速轉錄因子Slug的降解,此前研究發現,Slug能夠參與腫瘤進展和轉移。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雜志Ce
癌細胞很狡猾,善于偽裝且分裂、轉移能力強。科學家們一直試圖針對性地“揪住它們”。近日,科學家們研發出一款新型抗癌藥物——可以讓癌細胞“永久休眠”。這一作用可以阻止癌癥的惡化、復發,且不會像傳統的放化療那樣產生難熬的副作用。Killer T cells surround a cancer cell
快速增殖的細胞,包括大多數的癌細胞在內,優先選擇糖酵解產生乳酸的途徑,而不是線粒體氧化磷酸化途徑來獲得ATP能量,這種現象被稱為 Warburg 效應。Warburg效應促進癌細胞增殖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糖酵解能快速地為細胞提供ATP;2)糖酵解的中間代謝物能作為其它生物大分子合成的前體;
來自復旦大學生科院,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等處的研究人員揭示出了胰腺癌中乳酸脫氫酶A(LDH-A)的一種上調作用機制,指出LDH-A的一種乙酰化修飾會抑制其活性,并靶向分子伴侶介導的細胞自噬,因此在胰腺癌患者體內,這種乙酰化會減少,并伴隨LDH-A蛋白表達水平的增高。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3月21日C
來自梅奧臨床醫學院、明尼蘇達大學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證實,組蛋白H3.3K36M突變重編程了成軟骨細胞瘤(chondroblastomas)的表觀基因組。這一重要的研究發現發布在5月26日的《科學》(Science)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著名分子生物學家、梅奧臨床醫學院的
中國復旦大學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王陳繼課題組與美國梅奧醫學中心黃浩杰團隊、第二軍醫大學孫穎浩團隊合作,在前列腺癌精準醫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自然—醫學》。 前列腺癌是目前全世界男性第二大癌癥。前列腺癌發生發展的遺傳因素復雜多樣,存在顯著的腫瘤異質性,不同患者的腫
中國復旦大學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王陳繼課題組與美國梅奧醫學中心黃浩杰團隊、第二軍醫大學孫穎浩團隊合作,在前列腺癌精準醫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自然—醫學》。 前列腺癌是目前全世界男性第二大癌癥。前列腺癌發生發展的遺傳因素復雜多樣,存在顯著的腫瘤異質性,不同患者的腫
來自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了一條調控自噬的新細胞信號途徑,這一研究發現為開發出新型癌癥治療指明了新方向。研究論文“XBP-1u suppresses autophagy by promoting the degradation of FoxO1 in cancer c
為了擺脫國內市場過度依賴進口原研藥的尷尬局面,近年來,政府從財政到政策大力支持推動藥物研發,藥品研發逐漸火熱。 仿制藥實用、周期短,但全新的一類新藥研制才是我國醫藥的核心競爭力,作為化學合成物,1.1類新藥可以說是中國藥企走向國際舞臺的必備王牌。 2013年全年及2014年上半年,國家食品藥
【1】JCI: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有效抑制癌癥進展轉移的新型靶向療法 doi:10.1172/JCI93172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Wistar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的線粒體蛋白Synt
來自復旦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在低氧條件下醋酸作為一種表觀遺傳代謝產物促進了脂質合成。這一研究發現發布在6月30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復旦大學的雷群英(Qun-Ying Lei)教授與楊芃原(Peng-Yuan Yang)教授是這篇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