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界的每一位科學家都聽說過誰誰誰在論文署名上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又或者他自己就有過切身遭遇。但人們沒有意識到的是,目前這種反映作者貢獻的方式已經大大困住了用交叉學科方法破解難題的腳步,由此形成的負反饋環也會妨礙研究進步。Gretchen L. Kiser 科學家普遍承認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正變得日趨復雜,科學家參與大規模科研團隊的必要性也越來越高。但是,我發現教職人員嚴重缺乏對此的積極性。 我有時候會問自己:“如果我們完全推翻論文作者的署名方式會怎么樣?”我猜想,一旦取消了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體系,擺脫對那個“星號”的爭奪,我們或許能終結這個負反饋環,激發更多的創新。 我從2012年開始擔任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科研發展處負責人。我們其中一個目標是鼓勵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員一起合作,激發創新性思維和新方法。 我的團隊會尋找一些“推廣大使”,并說服他們邀請同事來參與團隊建設活動。我們提供資金支持和后勤保障,邀請感興趣......閱讀全文
中國科協 教育部 科技部 衛生計生委 中科院 工程院 自然科學基金會關于印發《發表學術論文“五不準”》的通知 2015年12月02日 科協發組字〔2015〕9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教育廳(委、局)、科技廳(委、局)、衛生計生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教育局、科技局、衛生局,部
醫學論文成撤稿重災區 2015年12月18日,Nature出版集團宣布撤稿三篇來自中國的醫學論文。據稱,調查顯示這些文章的同行評審過程被人為操控,存在貓膩。在一份公開發布的聲明中,Nature出版集團學術期刊編輯主任David Bull 暗示這些論文審稿人的電子郵箱是假的,審稿報告被人偽造:
“院士署名”論文雖然平均質量較差,但包括了最有影響力的論文 長期以來,學術界一些科研人員對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一種投稿方式頗有微詞,這種方式即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有權自選評審人,并加快其文章或其推薦文章的處理過程。不知是否由于這種原因,PNAS已經決定自2010年7月開始廢除這
大家知道,科學研究的目的在于拓展人類認知的邊界,解決重要的問題,推動科技的進步,回饋社會的需求。根據解決問題的屬性不同,科學研究成果可以多種方式呈現,如期刊論文、會議論文、發明專利、研究報告、轉移轉化的效益等。在基礎研究領域,論文仍是成果的主要呈現方式。我們反對“唯”論文,是反對將論文作為唯一的評價
科研誠信是科技創新的基石。最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室印發 《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嚴查科研不端行為。不久前,神經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蒲慕明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為研究生開講 《科研誠信上的不端行為和灰色地帶問題》。這是六年來蒲慕明第三次主講這門課。作為神經所研究生
科研誠信是科技創新的基石。最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室印發 《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嚴查科研不端行為。不久前,神經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蒲慕明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為研究生開講 《科研誠信上的不端行為和灰色地帶問題》。這是六年來蒲慕明第
寫完論文后你會準確署名嗎?某人不是作者,但對你的論文有所貢獻怎么辦?論文發表后又發現了文章的缺陷怎么處理?4月24日,中科院科研道德委員會發布了《關于在學術論文署名中常見問題或錯誤的誠信提醒》(以下簡稱《誠信提醒》),以提醒的方式告誡全院科研工作者應注意的10個問題。 在署名問題上,《誠信提醒
龔自珍曾疾呼“不拘一格降人才”,如今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普通高考之外,各高校的自主招生不失為一種選拔優秀人才的方式,但其中的弊端也逐漸顯現。 前日,“河南四家長質疑考生高考答題卡被調包”事件甚囂塵上,河南省紀委監察委已經通報調查結果:4名考生答題卡均為本人書寫,不存在人為調包試卷和答題卡現象。隨
(2019年12月10日制, 2020年1月2日更新) 編制說明:根據近期電話咨詢情況,我辦對常見問題進行如下解答。解答內容僅供參考,最終解釋以文件原文表述內容為準。本問答將根據實際情況不定期更新。2020年度新規定將在文中標注(新)。 本問答轉載必須注明轉載自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否則
4月24日召開的中科院科研誠信建設工作視頻會議發出《關于在學術論文署名中常見問題或錯誤的誠信提醒》,提醒全院科研工作者在學術論文署名中注意并改正一些常見問題或錯誤,以高度的責任心,堅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 文件指出,應堅持對參與科研實踐過程并做出實質性貢獻的學者進行署名,反對進行榮譽性、饋贈性和
中國論文被期刊撤稿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歸為一下幾類:學術不端,包括學術欺詐(如編造、篡改結果)、剽竊、虛假同行評議、重復發表、未獲他人許可;學術差錯,即非故意的或者管理上的過失;其他原因。 此外,偽造作者身份,作為一種新興的造假方式出現在大眾視野中。 日前,知名學術出版社Elsevier旗下刊
新華社北京6月12日電 題:“我的論文被偷了”——畢業論文查重服務背后暗藏風險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明明自己做好了保密措施,但辛辛苦苦寫好的學術論文卻被他人搶先發表了。 隨著高校畢業季的
10月21日,媒體報道了兩年前清華大學11篇材料科學領域論文因學術不端遭到撤稿一事,引發熱議。(科學網相關報道) 當天晚上,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回應稱,早在2017年4月,其已經會同學校有關部門,對涉事論文作者、該院2010級博士生葉肖鑫涉及嚴重學術不端問題進行了嚴肅處理,撤銷了其博士學位。這
10月21日,媒體報道了兩年前清華大學11篇材料科學領域論文因學術不端遭到撤稿一事,引發熱議。 當天晚上,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回應稱,早在2017年4月,其已經會同學校有關部門,對涉事論文作者、該院2010級博士生葉肖鑫涉及嚴重學術不端問題進行了嚴肅處理,撤銷了其博士學位。這一處理結果在校內
10月21日,媒體報道了兩年前清華大學11篇材料科學領域論文因學術不端遭到撤稿一事,引發熱議。 當天晚上,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回應稱,早在2017年4月,其已經會同學校有關部門,對涉事論文作者、該院2010級博士生葉肖鑫涉及嚴重學術不端問題進行了嚴肅處理,撤銷了其博士學位。這一處理結果在校內進
5月1日,曾因老家房屋被強拆而給山東省濰坊市市長寫公開信的清華大學法學院博士生王進文在微博上稱,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廳長徐景顏正在清華大學法學院讀博士,是他的同班同學,但同學們從未見過徐景顏。 當天,清華大學法學院黨委副書記廖瑩向《新京報》記者證實,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廳長徐景顏確實是清華
當前,論文掛名已形成一條灰色利益鏈。有些屬于買賣型掛名,支付費用就幫著署名;有些屬于沾光型掛名,作者希望借名人效應或權威效應讓論文盡快刊發,主動掛上知名專家或行政領導;還有一些屬于轉嫁型掛名,知道某篇論文存在不合學術規范或存在故意造假行為,掛上他人名字以規避風險……比較極端的案例是,某高校一篇論
8月12日,《科學》網站刊登文章,就中國大陸與臺灣科研合作署名問題進行了報道。 文章表示,中國大陸與臺灣科學家的合作已變得日益緊密,這反映出兩岸關系逐漸恢復友好,但對于在合作論文中有關臺灣科研機構的署名仍是一個問題。 文章接著詳細談到北京大學饒毅教授關于兩岸科研合作署名問題的討論(
每到年底,國際科學界公認的權威刊物美國《科學》雜志都會評選十大科學突破,這不僅是對年度科技大事的年終盤點,從中更能看出近些年來科學界的前沿熱點研究方向。 今年的十大突破就反映出21世紀以來科學發展的三大趨勢:一是大科學工程解決特定大科學問題作用顯著;二是生命科學持續升溫,一些重病難病不再是不治
最新發布: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常見問答 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常見問答 (2019年12月10日制) 編制說明:根據近期電話咨詢情況,我辦對常見問題進行如下解答。解答內容僅供參考,最終解釋以文件原文表述內容為準。本問答將根據實際情況不定期更新。2020年度新規定將在文中標注(新)。 【
科研工作是一項競爭激烈的職業。研究人員必須達到更高標準才能獲得職位職稱和研究資金。如今,生態學和進化學領域對研究人員的評價越來越依賴于發表論文的數量、作者排名、論文被引次數、期刊的影響因子等,這些因素正在塑造著學術未來。 近日,中科院西安分院副院長李保國團隊的一項研究發現,這樣的評估越來越多地
1949年,我國研究生在學人數僅為629人,到2020年,這一數字已突破300萬。70多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研究生規模位居世界前列,基本實現立足國內自主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戰略目標,踏上了由大到強的新征程。在研究生教育大踏步發展的今天,研究生培養質量成了大家關心的重要議題。
究竟何為論文博士?國務院學位辦副主任郭新立所稱的“論文博士”與清華大學的“論文博士”究竟是不是一回事?中國青年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調查。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別敦榮告訴記者,中國從學位類別的設置上,并沒有論文博士,只設置了博士和專業博士。 記者發現,1999年,時任同濟
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常見問答(2019年12月10日制) 編制說明:根據近期電話咨詢情況,我辦對常見問題進行如下解答。解答內容僅供參考,最終解釋以文件原文表述內容為準。本問答將根據實際情況不定期更新。2020年度新規定將在文中標注(新)。 【有關術語】 (1)專用項目:涉及國防、國家安全等保
9月9日出版的《科學》雜志刊登報道,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進行了專訪。以下為專訪主要內容:《科學》:您怎么看待您落選今年的院士評選? 饒毅:雖然我不再是院士候選人了,但我并不主張廢除該(院士評選)制度。院士制度和中國的行政權力形成一種平衡;至少院士說的話,管理層會聽。院士評選在很
由科技部基礎司設立的“世界科學中的中國”系列研究報告不久前完成。這份由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研究員金碧輝課題組承擔的報告顯示,1996年~2005年,中國在國際合作研究領域十分活躍,在中國每年SCl論文的總量中,國際合作論文占總量的1/4。美國、日本、德國、英格蘭、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和韓國8個國家
最近一段時間,不少高校都舉行了春季研究生畢業典禮,一大批完成學業的碩士和博士生順利獲得研究生學位。然而,還有不少達到學習年限的研究生卻延期了。 來自多所高校的調查發現,目前我國研究生畢業延期現象非常普遍,特別是博士生,在個別理工類學校,博士延期率甚至高達90%,因此廣大研究生們甚至流傳:“沒有
發生在今年4月的《腫瘤生物學》撤銷107篇中國論文的事件,近期依然在發酵。記者注意到,有多名涉事作者受到所在機構的處理。科技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已形成明確處理意見的76篇論文涉及376人,各涉事作者所在單位已經提出了具體的處理意見,正在抓緊履行相關程序。 8月31日,山東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
發生在今年4月的《腫瘤生物學》撤銷107篇中國論文的事件,近期依然在發酵。記者注意到,有多名涉事作者受到所在機構的處理。科技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已形成明確處理意見的76篇論文涉及376人,各涉事作者所在單位已經提出了具體的處理意見,正在抓緊履行相關程序。 8月31日,山東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 新華社北京5月30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全文如下。 科研誠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