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范峰滔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燦團隊利用自主研發的表面光電壓成像儀器,闡明相比于傳統的內建電場導致的電荷分離,電子和空穴的遷移性差別可產生擴散控制的電荷分離過程,且后者對不同晶面的電荷分離貢獻更大。相關工作發表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上。 光催化過程的理解是高效利用太陽能的前提。其中,對半導體光催化中光激發電子和空穴的有效分離和遷移的理解是提高光催化效率的關鍵。李燦團隊前期利用基于原子力顯微鏡的光電壓測量技術,在單顆粒納米晶粒子的光生電荷分離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13年,在規則暴露晶面的BiVO4半導體催化劑上,利用化學氧化還原探針,確認了BiVO4不同晶面之間的光生電荷分離效應(Nature Comm.);2015年,利用自主研發的納米分辨表面光電壓譜,揭示出半導體不同晶面空間電荷層存在各向異性的內建電場,可以表現出數十倍差別的空穴遷移各向異性,回答了晶面電荷分......閱讀全文
第一屆全國分子光譜學術會議1979年在桂林舉辦,今年適逢光譜會議四十年。回顧四十年來我國光譜事業的發展歷程,凝聚著老一輩科學家的開創、堅持和奉獻精神。日前,分析測試百科網來到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采訪到在現代催化研究和分子光譜領域的著名學者辛勤研究員。通過辛勤研究員的回顧,希望能幫助當今的研究者們
分毫不差地操作著精密儀器、精雕細琢地制備著催化劑、嚴謹認真地調控著原子、分子層次的微環境……在方寸天地之間,從每一次微妙的反應變化之中,追求更快、更純、更穩定,探尋萬噸級乃至百萬噸級的化工生產解決方案。 這些,是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們日復一日的工作與目標。從實驗室小試牛
李燦院士當選國際催化理事會主席 ——第十四屆國際催化大會紀實 2008年7月13至18日,第14屆國際催化大會在韓國召開。國際催化大會由國際催化理事會發起,并由該理事會每四年在不同國家和地區舉辦。該大會是目前世界范圍內規模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現代人平均有80%~90%以上的時間在室內度過,室內空氣質量直接影響人們的健康。 研究表明,室內空氣的污染程度要比室外空氣嚴重2~5倍,在特殊情況下可達到100倍。室內空氣污染物可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懸浮固體污染物,包括可吸入顆粒、灰土、總懸浮顆粒物、花粉、微生物、煙霧等;另一類則是氣態污染
2015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授獎項目證書編號獎種獲獎等級項目名稱/獲獎人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工作單位2015-201科技進步獎1(內部公告)鮑文,崔濤,常軍濤,秦江,周偉星,于達仁,唐井峰,牛文玉哈爾濱工業大學2015-202科技進步獎1復雜高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 趙忠賢 院士 Zhao Zhongxian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由中國科學院推薦 趙忠賢,男,1941年出生,遼寧新民人,196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后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曾擔任國防課題組業務負責人和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任中國科學
2015年5月8日-11日,第十二屆全國分析化學年會在美麗的武漢洪山大禮堂舉辦,本次會議由中國化學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辦、華中師范大學承辦,會議每三年一次,旨在交流與探討分析化學學科的新成就、新進展和新技術。本次會議吸引到分析化學領域的院士、專家、學者2000余人。 5
大連化物所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子項目順利通過驗收 5月17日,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深紫外固態激光源前沿裝備研制項目”子項目——“深紫外拉曼光譜儀研制”和“深紫外激光光發射電子顯微鏡(PEEM)的研制”項目順利通過中國科學院計劃財務局主持的項目驗收。驗收委員會由
2015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授獎項目證書編號獎種獲獎等級項目名稱/獲獎人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工作單位2015-091自然科學獎2新穎電化學能源材料的可控制備、儲能機理及其性能研究童葉翔,李高仁,盧錫洪,李奇,翟騰,于明浩,王子龍,鐘錦輝中山大學2015-092自然科學獎2基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2014年11月1日,第十八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在素有“人間天堂”美稱的蘇州獨墅湖畔盛大開幕。本屆會議由中國光學會、中國化學會聯合主辦,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承辦,由蘇州市化學化工學會、上海光譜儀器有限公司協辦。近500位分子光譜科學工作者參加了此次光譜會議,盛況空前
時間如同一面不會撒謊的鏡子。進入大連化物所13年來,第一批“萬人計劃”入選者楊學明的時間都到哪里去了?時間之鏡對楊學明的寫照是:研發科學儀器、做出科研成果、培育科學人才。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所在的小樓樸素別致,依山而建,隱在一
1. Nature Chem.:雙重電催化可實現共軛烯烴的對映選擇性氫氰化 手性腈及其衍生物廣泛存在于藥物和生物活性化合物中。對映選擇性烯烴氫氰化反應是合成這些分子的一種方便有效的方法。然而,目前仍然在研究以寬底物范圍和高官能團耐受性為特征的普遍適用的方法。近日,康奈爾大學Robert A.
8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大學黎樂民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燦院士的倡議下,太陽能光催化實驗-理論研討會在大連化物所能源基礎樓會議室舉行。北京大學黎樂民院士、北京師范大學方維海院士,清華大學帥志剛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楊金龍教授、張振宇教授、杜平武教授,復旦大學劉志攀教授,廈門大學趙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廈門召開的第22屆全國光譜儀器學術研討會上,在開幕式和上午報告會后,孫世剛院士等多位學者繼續帶來精彩報告。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本次會議的支持媒體,全程跟蹤報道。廈門大學孫世剛院士 廈門大學孫世剛院士做當日下午的開場報告:“基于紅外自由電子激光的能源化學譜學研究儀器”。自由電子激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及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李燦、所百人計劃學者范峰滔和博士生朱劍等在國際上利用自主研制的納米表面光電壓成像系統,首次實現了單個光催化劑粒子不同晶面的光生電荷的光電成像,發現半導體粒子不同晶面間存在不同的空間電荷層內建電場可以促進光生電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籌)李燦團隊(慕林超、李仁貴、李燦等)在太陽能光催化的光生電荷分離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國際能源和環境科學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 光生電荷分離是太陽能光催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徐華強,王明偉,浙江大學張巖及匹茲堡大學醫學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訊在Science發表題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1.樓雄文Science Advances:全pH范圍的高效穩定析氫催化劑! 近日,南洋理工大學的樓雄文教授課題組成功制備出一種高晶態的Ni摻雜FeP/C多孔納米棒,并用于電化學析氫反應中。研究發現,該催化劑在全pH范圍均具有高效且穩定的析氫活性,在10 mA cm?2電流密度下,酸性,中性和
高級氧化技術(包括:光催化、催化濕式氧化、芬頓/類芬頓反應等)是基于羥基自由基(?OH)強氧化性發展而成的深度水處理技術。其中,芬頓/類芬頓反應由于其可以原位產生大量?OH自由基并對污染物具有較高礦化能力而被廣泛關注,然而,對非均相芬頓反應機理認識的不足一直制約著其發展。近兩年來,大連化物所航天
【51/52】2019年4月4日,清華大學柴繼杰課題組、中科院遺傳發育所周儉民課題組和清華大學王宏偉課題聯合同期背靠背發表兩篇重量級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復合物的組裝、結構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關鍵分子機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兩篇文章分別是: "Li
10月15日,千噸級“液態太陽燃料合成示范項目”在甘肅省蘭州新區通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發、蘭州新區石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建設和運營、華陸工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設計。鑒定委員會專家認為:液態太陽燃料合成示范項目集成創新液態太陽燃料合成
4月10日下午,國際清潔能源科學大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ean Energy Science)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會議中心隆重開幕。此次會議是由大連化物所和英國皇家化學會聯合發起和共同主辦,是在全球范圍
第五屆亞太催化大會和第六屆東京先進催化科學和技術研討會在日本召開APCAT5/TOCAT6催化大會現場 第五屆亞太催化大會(APCAT5)和第六屆東京先進催化科學和技術研討會(TOCAT6)于7月18日至23日在日本札幌舉行。本次會議學術研究與工業應用并重,內容涵蓋太陽能光催化、生
中共中央、國務院2009年1月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也揭曉,其中“食品、農產品品質無損檢測新技術和融合技術的開發”等多項分析領域獲得獎項: 食品、農產品品質無損檢測項目獲200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 由江蘇大學完成的“食品、農產品品質
“深紫外拉曼光譜儀研制”和“深紫外激光光發射電子顯微鏡(PEEM)的研制”項目通過驗收 5月17日,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深紫外固態激光源前沿裝備研制項目”子項目——“深紫外拉曼光譜儀研制”和“深紫外激光光發射電子顯微鏡(PEEM)的研制”項目通過中國科學院計劃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5年10月17日,第二屆全國質譜分析學術報告會(質譜大會)在浙江大學紫荊港校區體育館盛大開幕,本次大會由中國化學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中國化學會質譜分析專業委員會、浙江大學化學系承辦。浙江大學副校長羅建紅教授、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中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朱劍博士、范峰滔研究員和李燦院士等人利用自主研發的空間分辨表面光電壓譜和開爾文探針成像系統研究助催化劑在太陽能燃料轉化過程中的作用,發現納米尺度助催化劑可以有效調控光催化材料內建電場的方向和大小,在界面處形成高達2.5kV/cm的內建電場,局部的光電壓值可達到80倍的增強。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李燦、李仁貴團隊在半導體光催化劑暴露晶面的本質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觀察到光催化研究中活性晶面依賴的關系,確認了活性晶面的光催化活性差異是由不同共存暴露晶面之間的光生電荷分離性質決定的。 人工光合成太陽燃料是國際科學領域的“圣杯式”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