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北京大學理論生物學中心(Center for Theoretical Biology)和物理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科院化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的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研究了DNA納米軟通道的非平衡開關(Nonequilibrium gating)的基本物理性質,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雜志上,這是《Nature Nanotechnology》自2006年10月創刊以來,所發表原始研究論文中第一篇來自中國(包括香港和臺灣)的論文。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來自理論生物學中心的歐陽頎教授。 原文檢索:Nature Nanotechnology 2, 366 - 371 (2007) Publi......閱讀全文
2018年頒獎典禮15日晚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行。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江雷教授獲2018年度“求是杰出科學家獎”。2018年度“求是科技成就集體獎”則授予上海交通大學張杰教授領導的激光強場物理團隊。兩者分別獲得獎金人民幣一百萬元。 當晚,求是科技基金會主席查懋聲以及顧問楊振寧、孫家棟、韓啟德、
2017年8月1日,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 已經結束, 共選出初步候選人157位。其中 年僅39歲的清華大學膜蛋白結構生物學家 顏寧在列 ,成為此次年齡最小的候選人。 在今年的初步候選人中 年齡最大的為72歲 年齡最小的為39歲 近些年院士年輕化趨勢不斷加強 中國當代科研創新
近日,求是科技基金會官網公布了2020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學者獎”獲獎名單,此次共有12位學者獲獎。 “求是杰出青年學者獎”是1995年在陳省身、楊振寧、周光召、李遠哲、簡悅威五位科學家顧問的一致倡議下設立的,專門獎助在中國內地從事基礎研究領域的優秀青年科研人員。 2013年,求是基金會啟動新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2018年7月1日起,北大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主任、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謝曉亮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擔任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 謝曉亮1998年,謝曉亮成為改革開放后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2009年,他成為改革開放后第一位哈佛冠名講席教授的中國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聚焦上海“四個中心”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目標,推動實施人才高峰工程,倡導和弘揚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創新、鼓勵創造的社會風尚,按照《上海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2018年上海市人才工作大會的有關要求
人才“爭奪戰” 150多年來,一波波海外留學大潮興起,一代代海歸學成回國,成為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國年輕一代“出國潮”熱度不減;另一方面,在西方社會經濟發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減弱的情況下,“回國潮”也必然成為大趨勢。中國出臺的各種人才政策,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趨
2019年6月27日,兩年一次的亞太材料科學院(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APAM)會議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召開。 會議選舉出新的院士(Academician)32名,副院士(Associate Academician)12名。其中我國大陸有16人當
50年義無反顧的105歲壽星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語氣平和,思路清晰。 “生物物理研究所走過了半個世紀。作為親歷者,我深知,是以50年義無反顧堅持學科交叉、堅持服從國家需要、理論聯系實際和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辦所方針,換來了生物物理所今日的蓬勃發展。” “當年,對于生物物
今年是遺傳學家、生物統計學家李景均先生著作的英文版《群體遺傳學導論》一書出版70周年。該書是中國現代史上迄今為止極少數在中國出版但在西方某個科技領域產生重大影響的專業書。絕大多數新中國成立后出生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李景均是誰。在美留學的大陸學生,除非所學專業和人類遺傳學有關,恐怕大多數也不知道李景均是誰
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近日曝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涉嫌論文“造假”。在詹啟敏遭到質疑的25篇論文中,大體可分為三類:實驗圖像重復,違反動物實驗倫理以及實驗結果或存在常識性錯誤,還有個別為引物無效或缺失。 在PubPeer上,目前詹啟敏團隊對四篇論文進
日前,美國光學學會(OSA)宣布了2020年度新當選會士名單,共有94位光科學家新當選為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其中中國科學家共有15位。 美國光學學會(OSA)成立于1916年,是世界光學領域權威的國際性學術組織。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是美國光學學會授予該領域
近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印發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6〕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國務院 2016年11月
根據《關于評選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發京黨字〔2009〕128號)文件規定,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評選程序性評審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進行,評選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及評選程序邀請相關人員對上報材料進行了認真的審閱,并選出了30位候選人進入最終的評選。 現
關于2016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的授獎決定 根據《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條例》,經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授予以下10位優秀青年化學工作者“2016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按姓名拼音排序): 陳昶樂 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程群峰 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藍宇 男 重慶大學
根據《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條例》,經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授予以下10位優秀青年化學工作者“2016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按姓名拼音排序): 陳昶樂 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程群峰 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藍 宇 男 重慶大學 呂 琨 男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孫永福 男 中國科
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基礎研究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基〔2017〕16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教育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 為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加快推動基礎研究發展,科
在2011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的名單中列著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嚴純華教授的名字。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院士。記者幾次約請他本人進行采訪,最終也沒能實現這個愿望。以下文字是記者整理而成的。 中國第一個自己培養出來的研究稀土分離的博士,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長江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
“作為北大,作為科技創業者,就是要像王選那樣,做“頂天立地”的事,這樣才能在世界舞臺上說:“這些技術是中國發明的!”、“我們的做法只是提供了一個探索,平臺和經驗都是為了能給年輕人探路。”程和平,中國科學院院士,2006年,他辭去了在美國高級研究員的終身職位,回到了母校北京大學,從此深耕于北京大
近日,溢滿溫暖陽光的昆明,91歲高齡的吳征鎰院士在家中接受了記者的采訪。這位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我國著名的植物分類學、植物區系地理學、植物多樣性保護以及植物資源研究的權威學者,在從事植物學研究的70年生涯中,為現代植物學在中國的發展以及中國植物學走向世界作出了卓越貢獻,為我國的植物
“過去10年間,我國的糖尿病患者數量翻了五倍,發病率和絕對病人數居世界第一,已達1.14億。”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所長肖瑞平長期從事心血管及代謝疾病的基礎和轉化研究,談起這些,她充滿憂慮。 長江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肖瑞平擁有醫學和生物學的交叉學科背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0月29日,在第十九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016年光譜年會召開期間,會務組組織了拉曼光譜、紅外光譜、原子光譜分會場,讓各位到會學者進行交流學習。在“拉曼光譜及相關光譜技術的研究進展”分會現場人頭攢動,來自多個領域的拉曼光譜專家及相關廠商介紹了拉曼光譜的新技術、
上一期,分析測試百科網為大家帶來了BCEIA2019學術會——大會報告的精彩內容(相關鏈接:BCEIA2019學術報告會知名學者云集!精彩內容搶先看)。本期,分析測試百科網將繼續介紹BCEIA2019學術報告會——不可錯過的十大分會,快來一睹為快吧!BCEIA2019學術報告會十大分會 BCE
近日,湯森路透 (Thomson Reuters) 發布了2016年全球高引作者 (Highly-Cited Researchers 2016)初步榜單,18個學科領域的183名中國學者上榜,總體人數僅占全球高引榜單的6%,顯示我國高引作者比例仍然偏低。但通過學科與單位分析,可以發現一些富有啟迪
長江野生鯉魚與鯰魚“有毒”!昨日,一則關于多省長江野生魚被檢測出“環境激素”,可致性早熟的報道引起廣泛關注。被點名的城市包括重慶、武漢、南京以及馬鞍山。有消息稱,國際綠色和平組織在這四市的野生鯉魚與鯰魚體內,檢測出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全氟辛烷磺酸,部分魚體內還檢測
“七彩光譜 萬象更新”主題系列訪吉林大學吳玉清教授 光譜技術已邁過百年歷史長河,中國的光譜分析技術亦可追溯到上個世紀50年代,今日中國的光譜技術已從國際上“跟跑”躍升到部分領域領跑的地位。在這背后,國內老中青幾代科學家克服了嚴峻的挑戰、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伴隨著將在成都召開的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
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2019年當選院士名單公布,水環境領域,徐祖信、任洪強、馬軍入選。 徐祖信 徐祖信出生于1956年4月,1978年,想當醫生的她考進了南京河海大學水利學專業,畢業后留校,攻讀碩士和博士。1993年,她由教育部公派赴意大利做訪問學者,參加了羅馬大學研究項目“運河水流的自
9月21日 北京市科委正式對外發布了2018年度 首都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工程 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 入選人員名單 領軍人才工程 領軍人才工程是《首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定的十二項重點人才工程之一,是針對50周歲以下的中青年科技帶頭人,突出對領軍人才自身發展
——訪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彤教授 環境和健康,是當前從國家到每個人都關注的問題。環境科學家究竟在研究什么?他們的研究又如何在國家政策及人民生活中施加影響和發揮作用?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之際,分析測試百科網采訪到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彤教授。作為研究大氣污染問題的專家,他長期
影 響 中 國 2017 年 度 科 技 人 物顏寧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拜耳講席教授、結構生物學家。2017年,她因受聘于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擔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而在國內引起強烈關注。 獲 獎 理 由 身為一名純粹的科學家,她卻屢屢被貼上“明星學者”等標簽,并在“海歸”與“歸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