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星形母細胞瘤的發病率介紹
星形母細胞瘤是大腦最好發的腫瘤,大約占顱內腫瘤的12%~15%以及星形細胞腫瘤的50%~60%。在大部分歐洲和北美國家,每年新增病例2~3 人/10萬。......閱讀全文
關于星形母細胞瘤的發病率介紹
星形母細胞瘤是大腦最好發的腫瘤,大約占顱內腫瘤的12%~15%以及星形細胞腫瘤的50%~60%。在大部分歐洲和北美國家,每年新增病例2~3 人/10萬。
關于星形母細胞瘤的檢查介紹
顱骨X線平片:主要為顱縫分離及指壓跡增加。腫瘤位于小腦半球表面者可見患側枕骨鱗部變薄及侵蝕等,本組有腫瘤鈣化斑者占4.3%。 腦室造影:除側腦室及第三腦室對稱性擴大外,導水管向前屈折及第四腦室向健側移位為小腦半球腫瘤的特征。 CT檢查:可見小腦半球或中線部位低密度影,星形細胞瘤I級多無注藥后
關于星形母細胞瘤的基本介紹
星形母細胞瘤是惡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細胞腫瘤,由分化差的腫瘤性星形細胞構成。組織學特點包括細胞多形性、核不典型、高分裂活性、血管血栓形成、微血管增生和壞死。膠質母細胞瘤主要累及成人,好發于大腦半球。膠質母細胞瘤可從彌漫型星形細胞瘤WHOⅡ級發展而來(繼發性膠質母細胞瘤),但更常見的是臨床病史短,沒有
關于星形母細胞瘤的病理介紹
1.肉眼觀:腫瘤為局限性,柔軟易碎,切面呈紅色或灰紅色,呈浸潤性生長,但肉眼可見腫瘤邊界。腫瘤多為實質性,可有囊性變,出血和壞死小灶,極少鈣化。 2.光鏡:光鏡下見組織形態接近膠母細胞瘤,但多形性不卓著。瘤細胞豐富,其主要構成細胞為星形母細胞。瘤細胞圍繞血管排列,呈血管周假菊花樣或放射形排列,
關于星形母細胞瘤的癥狀體征介紹
1、癥狀 臨床表現在成人常先有癲癇,逐漸出現癱瘓、失語、精神改變,而后出現顱內壓增高。兒童多先表現為顱內壓增高。 2、體征 除了繼發于WHO ll 級彌漫型星形細胞瘤或間變型星形細胞瘤,通常病史短(半數以上
關于星形細胞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星形細胞瘤與腦梗死急性期和脫髓鞘性疾病的急性期難以鑒別,只有加強隨訪才能進行區別。急性腦梗死和脫髓鞘疾病分別在5~10天及3~6周后,頭顱CT與MRI上會出現病變的典型變化,而星形細胞瘤短期內在影像學上將不會發生變化。下丘腦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MRI檢查由于腫瘤信號均勻,可明顯增強,常不易與實質性
關于星形膠質細胞瘤預后的介紹
腦膠質瘤的治療效果雖然還不盡人意,但如果我們合理采用現有的治療手段進行綜合治療,大部分病人特別是惡性度較低的膠質瘤病人,還是能獲得長期生存的,隨著各種有前途的新治療方法的出現、成熟,高度惡性膠質瘤的治療效果將會有很大的改觀。
關于小腦星形細胞瘤的基本介紹
小腦星形細胞瘤最常見,占兒童腦瘤的20%和后顱窩腫瘤的40%,分為原始纖維型和彌漫型。原始纖維型中,瘤細胞呈梭形,散在分布于膠質纖維中,有微囊和Rosethis纖維,常形成較大的囊腔,其中有較多的蛋白成分,囊壁上有1個或多個典型結節。彌漫型星形細胞瘤呈浸潤性生長,細胞成分多和大腦半球低惡性星形細
關于星形膠質細胞瘤的分級的介紹
I級:局限性,良性,如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等; II級:星形細胞瘤,廣泛浸潤但分化良好; III級:間變性惡性星形細胞瘤,局限或彌漫性間變,細胞數增多,非典型性及核分裂活躍,屬惡性; IV級: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除有III級特征外,尚伴有明顯壞死及血管增生。
關于星形膠質細胞瘤病理分類介紹
星形細胞的腫瘤在病理上分為局限性和彌漫性兩大類。局限性者邊界清楚,含水量高。彌漫性者常呈浸潤性生長,邊界不清。星形細胞腫瘤發生于星形細胞,組織學類型可分為纖維細胞型、原漿細胞型及胖細胞型。纖維細胞型是最常見的組織類型,在細胞漿內含有豐富的膠狀纖維及很少量的毛細血管。原漿型沒有或有很少的纖維,但胞
關于小腦星形細胞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一) 髓母細胞瘤 發病年齡多較小,蚯部損害較小腦半球的損害明顯,病程進展迅速。增強CT掃描髓母細胞瘤顯著強化,且囊變與鈣化少見:腦脊液細胞學檢查可發現脫落的瘤細胞, (二)小腸血管網狀細胞瘤 多見于成年人,可有家族史,兒童發生率極低常合并紅細胞增多癥,椎動脈造影常見的形血管團、 (三)
關于星形細胞瘤及間變性星形細胞瘤的治療概述
星形細胞瘤及間變性星形細胞瘤的治療為手術、放療、化療、生物治療等綜合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根據腫瘤所在部位及范圍,作腫瘤切除、腦葉切除或減壓術。如梗阻性腦積水未能解決時可行腦脊液分流術,解除顱內壓增高。局灶性的囊性小腦星形細胞瘤若有巨大囊腔和偏于一側的瘤結節,只要將瘤結節切除即可達到根治目的。一
關于腎母細胞瘤的基本介紹
腎母細胞瘤是一種胚胎性惡性腫瘤。1814年Rance首先報告此病,1899年Wilms對此病做了詳細病理描述,因此,又被命名為Wilms瘤。2004年WHO《泌尿系統及男性生殖器官腫瘤病理學和遺傳學》腎腫瘤分類中認為該病起源于腎胚基細胞。
關于血管母細胞瘤的檢查介紹
血管母細胞瘤可以用注射顯影劑的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掃瞄來加以診斷,在這些檢查中,注射顯影劑之後,血管母細胞瘤會在腦或是脊髓中顯現出亮白色的病灶,血管母細胞瘤往往會跟一些腫瘤很像,例如腦膜瘤,轉移性腦瘤或是一些血管病變,例如動靜脈畸形,腦的血管攝影有時候可以用來幫助診斷血管母細胞瘤,因為這類腫瘤擁
關于肝母細胞瘤的檢查介紹
1.血小板增高,紅細胞數減少。 2.血AFP升高。AFP水平與疾病過程平行,當腫瘤完全切除時,AFP降至正常而隨病變復發,AFP水平可再度升高。 3.其他實驗室指標異常包括血清膽固醇、膽紅素、堿性磷酸酶以及天冬氨酸轉移酶水平的升高。 4.CT可顯示肝內單個或多個腫物,50%病例有鈣化灶。M
關于星形膠質細胞瘤的鑒別診斷的介紹
(一)單發性轉移瘤 單發轉移瘤與惡性膠質瘤均為老年人常見的腦腫瘤。但一般來講轉移瘤的環形強化是環外厚內薄(皮質側厚),這是由于皮質側血管較髓質血管豐富所致。腫瘤環外壁多較規則,內壁多不規則。但膠質瘤由于起源于髓質多,環的髓質側較厚,且環內外側壁均不規則,不光滑,多有切跡及結節。轉移瘤一般水
星形細胞瘤的基本介紹
星形細胞瘤是指以星形膠質細胞所形成的腫瘤,據文獻報道星形細胞腫瘤占顱內腫瘤的13%~26%,占膠質瘤21.2%~51.6%,男性多于女性。星形細胞腫瘤可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的任何部位,一般成年多見于大腦半球和丘腦底節區,兒童多見于幕下。幕上者多見于額葉及顳葉,頂葉次之,枕葉最少。亦可見于視神經,丘
關于小兒神經母細胞瘤的檢查介紹
1.病理活檢 盡量爭取病理活檢以明確診斷及分型,為確定病變范圍及臨床分期,應做骨髓活檢或涂片,骨髓中發現NB腫瘤細胞,85%~90%患兒尿中兒茶酚胺代謝產物同型香酸(HVA),香草基杏仁酸(VMA)增高,NB時血LDH可升高,并與腫瘤負荷成正比,可用熒光原位雜交法(FISH)檢測腫瘤細胞N-M
關于小兒肝母細胞瘤的檢查介紹
血清甲胎蛋白的檢測對肝癌的診斷極為重要。90%~100%為陽性,比成人病例更高(成人為70%~80%陽性)。許多生物化學物質如蛋白、脂質、酶等皆由肝臟產生或在肝臟中進行代謝,故血膽固醇、乳酸脫氫酶(LDH)、白蛋白、球蛋白、堿性磷酸酶、膽紅質等檢查均能反映肝臟功能,均屬必要。血清堿性磷酸酶常增高
關于小兒神經母細胞瘤的診斷介紹
1.診斷方法 組織病理學檢查是NB診斷的最重要手段,有時需結合免疫組織化學、電鏡以明確診斷。影像學檢查發現有與NB特征相符合的腫塊,同時骨髓中發現NB腫瘤細胞,有明顯增高的兒茶酚胺代謝產物(HVA或VMA)也可做出診斷。如病理診斷有困難時,染色體檢查發現有1p缺失或N-myc擴增支持NB診斷。
關于小兒腎母細胞瘤的基本介紹
腎母細胞瘤(nephroblastoma)是小兒泌尿系統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屬胚胎惡性混合瘤,其發生率僅次于神經母細胞瘤,又稱腎胚胎瘤、腎胚細胞瘤、腎臟混合瘤。Rance于1814年首先描述此瘤。至1899年Max Willms對該瘤的特性作較詳細的敘述,故以其名而命之謂Willms瘤。經多代學
關于小兒腎母細胞瘤的診斷介紹
腎母細胞瘤首先要與神經母細胞癌相鑒別,與急性腎炎、腎結核引起的血尿相鑒別。腎母細胞瘤與神經母細胞瘤鑒別,后者可以直接廣泛長入腎臟,此瘤一般表面有結節,比較靠近腹中線,兒茶酚胺代謝產物(VMA和HVA)的測定可確定診斷。腎多房性囊腫可能是最難與腎母細胞瘤鑒別的一種疾病,此種囊腫可很快增大,質地堅實
關于髓母細胞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髓母細胞瘤應注意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第四腦室室管膜瘤 此病起源于第四腦室的室管膜,早期因刺激第四腦室底而引起嘔吐。病程較髓母細胞瘤長,小腦的實質性損害不如髓母細胞瘤嚴重,部分病例甚至無明顯的小腦體征。 小腦星形細胞瘤 多發生于兒童的小腦半球,偏良性。病程可以很長,主要表現為顱內壓增高和一
關于視網膜母細胞瘤的預后介紹
生命預后與許多因素有關,如腫瘤的大小和部位,診斷和治療的遲早,治療措施是否合理等。預后亦與組織學改變有關,一般來說,分化程度好的較分化程度低的預后好;腫瘤限于視網膜者較侵犯脈絡膜、視神經或已有眼外擴散者好。死因分析,50%的患者死于腫瘤的眼外轉移,50%是由于發生了第2惡性腫瘤。 單眼患者未受
關于小兒腎母細胞瘤的預后介紹
腎胚胎瘤全部切除的治愈率約為47%,手術后放射治療可增加存活率達60%,隨患兒年齡大小和腫瘤的分期而增減。對腎母細胞瘤預后有影響的因素是: 1.患兒的年齡 根據廣泛的經驗,2歲以下的小兒,尤其1歲以下的嬰兒治療后不復發者遠遠超過較大年齡的兒童。 2.腫瘤的大小 當然也是影響預后的因素之一,越
關于小兒髓母細胞瘤的預后介紹
近年隨著術后的放療和化療,其生存期已有極大的提高。1984年Berry報道5年生存率為56%,10年生存率為43%;1988年Leftkowitz報道兒童髓母細胞瘤10年生存率為75%,12年生存率達51%。
關于小兒髓母細胞瘤的基本介紹
髓母細胞瘤是小兒較常見的顱內腫瘤,是中樞神經系統惡性程度最高的腫瘤之一。本病從新生兒到70歲以上的各年齡組均可發病,但大多數見于兒童,發病高峰在10歲以前,8歲以前者占68.8%。男女之比為3︰1。這種起源與胚胎殘余細胞的腫瘤可發生在腦組織的任何部位,但絕大多數生長在第四腦室頂之上的小腦蚓部。占
關于小兒髓母細胞瘤的檢查介紹
1.腰椎穿刺 腦脊液壓力增高,生化檢查蛋白及白細胞增多。因瘤細胞可脫落播散,故腦脊液瘤細胞檢查十分重要。但對有視盤水腫者腰穿要謹慎,以免誘發腦疝。 2.頭顱X線平片 可見顱內壓增高征象,腫瘤鈣化極為罕見。 3.CT檢查 可見小腦蚓部或四腦室內均勻一致的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占位,多與四腦室底
關于髓母細胞瘤的預后相關介紹
術后平均生存0.9年,成人的預后較兒童為好。隨著近年來臨床醫學和基礎研究的不斷發展,隨母細胞瘤病人的預后得到不斷改善。目前多數統計5年存活率均在30%以上,最高統計達80%。個別的可生存達十年以上。Quest認為療效的提高與術后重視對整個腦與脊髓軸進行放射治療是分不開的。Bruce認為,最近幾年
星形細胞瘤的預后相關介紹
星形細胞瘤經手術和(或)放療后,預后尚佳,一般認為腫瘤的病理類型、手術切除程度、發病年齡、病程、臨床表現均可決定患者的預后。腫瘤全切者5年生存率可達80%,而部分切除腫瘤或行腫瘤活檢者5年生存率僅為45%~50%。對40歲以上腫瘤次全切除的患者,放療可獲得滿意效果。腫瘤復發預后不佳,約半數腫瘤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