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科院《關于做好2006年度“西部之光”計劃項目入選者終期評估工作暨2010年度“西部之光”計劃立項工作的通知》,7月24日,新疆“西部之光”項目協調小組組織專家組進行了2006年度“西部之光”計劃一般、重點、聯合學者項目入選者終期評估,以及2010年度“西部之光”計劃聯合學者、重點及一般項目、西部博士資助的立項評審工作。評審會由新疆分院黨組書記傅春利、副院長吾滿江共同主持。評委由來自新疆農業大學、喀什師范學院、新疆師范大學、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自治區科技廳及分院系統各所站的15名專家組成。 本年度,申請立項的“聯合學者”項目4人,一般(重點)項目11人,“西部博士資助”項目26人;結題驗收的“聯合學者”項目3人,一般(重點)項目6人。所有項目主持人進行了答辯。 經過專家評委認真評議、考核,擬定本年度“聯合學者”的立項項目為:王傳義《新型鈦、鉭基光電催化材料的研究》,任崴《小麥品質基因在耐鹽小麥的......閱讀全文
參與“西部之光”計劃的學者在野外實地調研。 【強國密碼】 20年前,為了緩解西部科技人才匱乏之困,一項名為“西部之光”的區域性人才培養計劃由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率先啟動推出。一批批青年科技人才在“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以下簡稱“‘西部之光’計劃”)的支持下,扎根西部,建功立業,構筑
1月21日,2018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及團隊正式在京發布,6位個人、兩個團隊獲得這一榮譽,這也是中國科學院首次評選表彰這一殊榮。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侯建國出席并頒獎,他表示,全院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向老一輩科學家學習,向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學習,向身邊的先進典型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黨和
8月18日,中科院武漢巖土研究所舉行“西部之光”訪問學者考核會議,南昌航空大學土木建筑學院黨委副書記雷金波副教授匯報了一年來在巖土所從事“西部之光”訪問學者研修期間的工作,受到由所領導、專家組成的考核組的一致好評。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汪大國主持了會議,對雷金波“西部之光”訪問學者期間
兩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科院并提出“四個率先”要求,約一年后中科院啟動“率先行動”計劃,以研究所分類改革提綱挈領,做好做實“一三五”規劃,全面探索實踐科學院新時期改革方略。近一年來的各項舉措推進及初步成效如何?為此,本報從今日起開辟“‘率先’這一年:訪改革,看行動”特別專欄,通過綜述、
脊椎動物繁殖模式主要分為兩種:卵生(oviparity)和胎生(viviparity)。卵生繁殖模式是指母體產卵,隨后卵在外界環境中孵化至卵內胚胎完全發育而孵出幼體;而胎生繁殖模式則是母體將受精卵滯留在子宮或輸卵管內直至胚胎發育完全,由母體直接分娩產出。胎生繁殖模式具有優化胚胎發育環境和保護胚胎
脊椎動物繁殖模式主要分為兩種:卵生(oviparity)和胎生(viviparity)。卵生繁殖模式是指母體產卵,隨后卵在外界環境中孵化至卵內胚胎完全發育而孵出幼體;而胎生繁殖模式則是母體將受精卵滯留在子宮或輸卵管內直至胚胎發育完全,由母體直接分娩產出。胎生繁殖模式具有優化胚胎發育環境和保護胚胎
脊椎動物繁殖模式主要分為兩種:卵生(oviparity)和胎生(viviparity)。卵生繁殖模式是指母體產卵,隨后卵在外界環境中孵化至卵內胚胎完全發育而孵出幼體;而胎生繁殖模式則是母體將受精卵滯留在子宮或輸卵管內直至胚胎發育完全,由母體直接分娩產出。胎生繁殖模式具有優化胚胎發育環境和保護胚胎
8月21日下午,中科院與青海省在北京召開座談會,其間舉行儀式簽署 “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共建協議。中科院院長白春禮、青海省委書記王建軍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由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主持,并與青海省副省長田錦塵簽署《“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協議》。青海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予波等青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稱早老性癡呆癥,是發生在老年期的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在臨床上尚缺乏有效的AD治愈方法或藥物。近年來,針對AD的新藥潛在靶點探索及開發作用于潛在新藥靶點的藥物是醫藥企業、科研院所探索的方向。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學生
近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爆炸物安全科學自治區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竇新存團隊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發表題為One-step Instantaneous Detection of Multiple Military and Improvised Explosives F
多環多異戊烯基取代酰化間苯三酚(polycyclic polyprenylated acylphloroglucinol,簡稱PPAP)是一類酰基間苯三酚母核和異戊烯基雜合形成的特色天然產物類群,且特異性的分布于廣義藤黃科(Guttiferae)植物之中。其核心骨架多為其它類型天然產物少見的橋環
灌樹蛙屬Raorchestes由Biju等學者于2010年建立,隸屬于樹蛙科Rhacophoridae,該屬物種的體型較小,體長15-45 mm,常棲息于灌木叢中,繁殖方式為直接發育,即蝌蚪在卵內完成變態過程,直接孵化出幼蛙。該屬包含68個物種,其中多數物種分布在印度(尤其是西高止山脈),此外還
2020年3月10日,地球和環境top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STOTEN) 發表了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康世昌團隊與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云南大學和圣路易斯大學等單位合作研究成果“Latest observati
回顧今年兩會,科技領域代表委員們等廣大科技工作者最關心的話題就是“人才”。 本報兩會期間先后關注報道了高校“挖人才”亂象,本土人才待遇低,高技術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等話題。采訪中,記者深感人才市場之“亂”給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發展帶來的困擾。 為進一步探討人才市場亂象話題,記者采訪了來自
多環芳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是一類典型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主要來源于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燒或工業活動的排放。許多PAHs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變等“三致”效應,對環境和人類健康具有較大危害。土壤是PAHs主要的匯集地,且PAHs在
多環芳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是一類典型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主要來源于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燒或工業活動的排放。許多PAHs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變等“三致”效應,對環境和人類健康具有較大危害。土壤是PAHs主要的匯集地,且PAHs在
近年來,有關納米零價鐵技術的研究頗受關注。與毫米級或微米級的零價鐵相比,納米零價鐵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積和更高的反應活性,可以快速去除地下水體和土壤中硝基芳香化合物、氯代芳烴和重金屬離子等多種高毒、持久、易富集性污染物。 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環境工程與技術研究室科研人員研制出一種有機改性粘
多環芳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類典型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主要來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燒或工業活動的排放。許多PAHs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變等“三致”效應,對環境和人類健康具有較大危害。土壤是PAHs主要的匯集地,且PAHs在表層土壤的光
薛冬峰研究員作報告 9月24日至27日,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薛冬峰研究員來新疆理化所進行學術交流。 訪問期間,薛冬峰研究員作了題為《探索新型無機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的報告。報告從當今世界面臨的三大難題引入,著重探討了非線性光學(NLO)晶體材料,詳細介紹了NLO與晶體
圖1 兩組分玻色量子氣體圖2 系統在不同參數區的密度及相位分布 近日,Nature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rots刊發了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研究員張曉斐研究小組在偶極量子氣體物性研究中的科學發現。論文題目為Two-component dipolar Bose-Einstein con
8月19日上午,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陳銳研究員借與中科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開展西部之光聯合學者項目“西部地區低碳社會實現路徑研究”合作研究期間,在蘭州文獻中心報告廳作了題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低碳社會發展的思路與對策》學術報告。 陳銳從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歷史傳承和現實意義、區域低碳
6月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獲悉,該所環境科學與技術研究室科研人員發現在多環芳烴污染土壤中有持久性自由基的產生。 多環芳烴是煤,石油,木材,煙草,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等有機物不完全燃燒時產生的揮發性碳氫化合物,是重要的環境和食品污染物。 據介紹,環境持久性有機自由基(新型的環境風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環境科學與技術研究室的科研人員在固液可逆相變原子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成果以In situ study on atomic mechanism of melting and freezing of single bismuth nanoparticles 為題發表在
白春禮:規劃“森林”,讓“樹木”自由生長 中科院召開人才工作座談會 3月17日, 中科院人才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座談會請來了16位來自不同研究領域、不同層次的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生代表,他們沒有任何行政職務。 在座談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逐一聽取了與會代
中科院召開人才工作座談會 3月17日, 中科院人才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座談會請來了16位來自不同研究領域、不同層次的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生代表,他們沒有任何行政職務。 在座談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逐一聽取了與會代表對中科院人才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廣義孟加拉鯪屬Bangana sensu lato是分布于南亞、東南亞和東亞的大中型魚類,由于該類群魚類分布范圍廣且材料難以獲取,致使該類群的系統研究十分匱乏。為了厘清廣義孟加拉鯪屬Bangana sensu lato的系統發育關系及分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系統進化與生物地理學研究組和東南
多環芳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主要來源于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燒或工業生產等人為活動中,多種PAHs具有環境持久性和致癌、致畸、致突變等“三致”效應,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具有較大危害,已被美國環境保護署列入優先控制污染物清單。土壤
硼酸鹽具有豐富多樣的結構類型,平面BO3和四面體BO4可通過不同的連接方式呈現出千變萬化的配位,導致多樣的物化性質變化。孤立B-O基元(零維)作為特殊的一類硼氧基元在光學性質方面有特殊的優越性,如平行排列的BO3(如KBe2BO3F2,KBBF)和B3O6(β-BaB2O4,BBO)有利于獲得大
腫瘤多藥耐藥性(multidrug resistance, MDR)是目前化學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導致了超過90%患者腫瘤治療的失敗,P-gp是目前已知最重要的MDR相關蛋白靶點。在腫瘤治療中,隨著耐藥性的產生,患者所需藥物劑量持續增加,對正常組織和細胞造成極大傷害。因此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尋找以
石墨烯量子點兼具石墨烯材料的優異性能和量子點材料的邊界效應,因而呈現一系列新的特性,目前受到化學、物理、材料等各領域科學家的廣泛關注。自被發現以來,關于這種新型零維材料的制備研究已取得一些重要進展,但如何簡易獲得尺寸可控、粒徑均一、分散性良好的石墨烯量子點仍是一個挑戰。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