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召開人才工作座談會 3月17日, 中科院人才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座談會請來了16位來自不同研究領域、不同層次的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生代表,他們沒有任何行政職務。 在座談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逐一聽取了與會代表對中科院人才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并和與會代表就中科院和全國科技界人才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這是他在設立院長信箱,“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后,就人才專項工作“問情于一線科研人員”。 座談會的代表中,既有來自中科院物理所和計算所的“千人計劃”入選者代表,也有來自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和動物所等單位的“百人計劃”入選者和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代表,還有來自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代表。他們的研究領域、職級甚至序列都各不相同,但在座談中,他們都以“中科院優秀文化、科研環境以及‘走在前列’的人才引進培養政策受益者”的角度,暢談了對中科院人才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閱讀全文
白春禮:規劃“森林”,讓“樹木”自由生長 中科院召開人才工作座談會 3月17日, 中科院人才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座談會請來了16位來自不同研究領域、不同層次的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生代表,他們沒有任何行政職務。 在座談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逐一聽取了與會代
當今世界正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拂曉”。中國要在新科技革命中取得主動,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必須擁有一支一流的創新人才隊伍。 近年來,我國著力打造創新人才“宜居”環境,在選才、引才、用才和激勵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不斷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做好頂層設計:為人才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環境
白春禮,男,滿族,1953年9月生,遼寧人。博士。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1996年任副院長,黨組成員;2004年任常務副院長、黨組副書記(正部長級)。中共十五屆、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副院長,
李四光、竺可楨、錢三強、華羅庚、錢學森、陳景潤……這些為中國科技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們,雖然各自的研究領域不同,卻都與一個機構息息相關——中國科學院。 正是因為擁有如此多大師級的頂尖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才能在
1月26日、27日,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率隊前往微生物所、半導體所開展了工作調研。調研中,白春禮與兩個研究所懇切交流了“率先行動”計劃的各項改革措施,并對廣大科研人員提出了殷切希望。 白春禮指出:“希望研究所、科研人員站在國家層面,思考如何發揮國家科研機構應該發揮的引領、示范作用。”
“作為一個大國,我們必須有自己的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沒有基礎和前沿領域的原始創新,科技創新就沒有根基。” 5月28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溫家寶總理這樣指出。 5月23日,全國基礎研究工作會議在時隔十年后再次召開。 國務委員劉延東強調:“當代科學前沿孕育新的重大突破,人
5月3日,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在中科院副院長李靜海的陪同下,來到中科院廊坊創新基地,對相關研究所廊坊園區的科研工作進行實地調研,并就研究所“一三五”戰略規劃落實情況和全面貫徹實施“率先行動”計劃與科研人員進行座談。 當天上午,白春禮來到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廊坊研發中心,現場考察了循
7月11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來到信息工程研究所,就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組織實施“創新2020”以及“一三五”規劃落實等情況進行專題調研。中科院副院長陰和俊,中科院辦公廳(黨組辦)、高技術局的負責同志陪同調研。 白春禮一行先后對信息工程
3月27至29日,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深入中科院上海分院考察調研。白春禮在考察中強調,中國科學院作為科技國家隊,經過知識創新工程13年的黃金發展時期,現在又站在新的起點上,要正確處理好繼承傳統和與時俱進的關系、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關系、突出重點和前瞻布局的關系、穩定支持
近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分別發布了《中共中國科學院黨組關于十九屆中央第四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中共中國工程院黨組關于十九屆中央第四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核心內容如下: 一、中國科學院巡視整改進展情況通報圖片源自互聯網 1、拓展院士增選推薦途徑,嚴格審核把關。健全完善院士推薦
蛋白質,英文名稱“protein”,是生物體中廣泛存在的一類生物大分子,也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時值春暖花開,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尋訪,本報記者在這里看到的“蛋白質”,不僅充滿科學的奧妙和神奇,而且彰顯出其應有的活潑、活性與活力,恍若走進一所“夢工廠”。那么
無論是在科研院所還是在高校,加班加點地工作已經是大多數科學家的常態。即便如此,還是會經常聽到他們抱怨時間不夠用。“科研人員的時間去哪兒了”,最近成為一個熱點話題。與此同時,很多公眾也在質疑“為什么科研人員這么累,卻沒有多少成果”。 近年來,各類評價評審占用了科研人員大量的寶貴時間。中科院科技政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12日在中科院2009年度工作會議上提出以6個領域的科技創新為支撐的經濟社會基礎和戰略體系。 路甬祥說,為有效應對國內外發展環境的新變化,有效應對新科技革命的挑戰,有效解決制約我國當前和長遠發展的重大瓶頸問題,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
2002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高自友教授的研究成果“基于行為的城市交通流時空分布規律與數值計算”獲201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97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教授(左3)團隊慶賀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2009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潘建偉教授在
黃昆班同學參觀半導體所集成技術中心 大學生到半導體所參加科研實踐 武漢病毒所與蘇州大學舉行“高尚蔭菁英班”揭牌儀式 成思危在菁英班上為同學們講課 教育部和中科院共同召開“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行動計劃”工作交流會,總結計劃實施1年來的成果 12月10日,蘇州大學與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一同為“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今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介紹中國科學院科技支撐“一帶一路”建設成果情況,并答記者問。 白春禮介紹,為了進一步支撐服務好“一帶一路”的建設,中科院于2016年初啟動了“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行動計劃,牽頭打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創新共同體”。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經過兩年的緊張調試工作,現已經實現了跟蹤、漂移掃描、運動中掃描等多種觀測模式。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攝。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與阿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平臺建立天地鏈路。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10月10日,首次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成果海
白春禮論研究生培養:規模發展必須服從質量要求 提高培養質量是研究生教育常抓不懈的永恒主題 10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建院六十周年之際,其研究生院北京雁棲湖校區翻起了一抔新土。這個中科院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的基建項目的動工,顯得意味深長。六十年一輪甲子,中國科學院是引領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
白春禮一行調研基礎片部分研究所“創新2020”規劃工作 6月24日,京區基礎片部分研究所“創新2020”規劃座談會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召開。中科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一行對物理所、化學所、國家納米中心和國家天文臺“創新2020”規劃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中科院秘書
6月1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勝利閉幕。中科院院長、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白春禮在閉幕會上發表講話,全面總結了本次院士大會有關情況,對貫徹落實本次大會精神作出部署。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主持閉幕會。 中科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審議通過了學部主席團工作報告和各專門委員會、各學部常委會
7月7日,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領導小組正式通過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這標志著中科院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改革方向及重點已經明晰,這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將再次踏上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征程。 回顧歷史,作為科技國家隊的中科院,每一次都走在了全國科技改革的前列,每一次重要實踐探索都開創了國家改革
1月8日下午,中科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首站到南京分院,參加基層單位創先爭優活動點評會。南京分院所屬單位黨政領導參加會議。南京分院院長周健民主持會議。 南京分院黨組書記張興中首先介紹南京分院系統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情況。隨后,各單位領導圍繞創先爭優活動,分別匯報了各自單位的核心競爭力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創新百舸爭流。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定,對科技體制改革作出了新部署。 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科院時指出:中國科學院要牢記責任,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率先建成國家創新
中科院昨日在其官網發布《中共中國科學院黨組關于中央專項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結合自身特點,明確了反腐倡廉的七個重點領域: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基本建設項目管理、儀器設備與材料采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院所投資控股企業“三重一大”、科研道德與作風建設、領導干部選任與人員聘用晉級。通報全文如下:
今天上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會議,傳達學習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主持會議,并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劉偉平傳達了李克強總理的重要講話,副院長丁仲禮傳達了劉延東副總理的總結講話。白春禮就全院傳達學習、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
上海岳陽路320號,是新中國一批現代生命科學研究機構的搖籃,1999年以來,作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上海生科院)及所屬若干研究所(中心)的大本營,一直被科學家們親切地稱為“320大院”。 近年來,這里剛剛完成了一場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部署的深化改革。歷經三年,上海生科院
①白春禮訪烏茲別克斯坦,參觀中亞藥物研發中心。②技術轉讓簽約現場③新疆理化所 一路走來,經過“美麗的蛻變”,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新疆理化所)在“十二五”收官之年完成了“一二四”任務。在中科院的驗收評估中,新疆理化所2項重點培育方向獲優秀。 “十二五”收官 多項歷史最優 “全所
4月的三亞氣溫開始逐步升高,中科院深海所工程實驗室內,幾個身著工裝的科研人員正在一絲不茍地打磨著手中的零部件。 1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科院深海所,看望科技人員和考察科技創新情況。沿著總書記的考察足跡,《中國科學報》記者回訪了與總書記面對面交流的部分科研人員。 不負期許 扎實開展
尊敬的延東同志、尊敬的甬祥同志、躍躍同志、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剛才,沈躍躍同志宣讀了中央關于我院主要領導同志任免的決定。衷心感謝中央對我的信任、肯定和重托,感謝黨的培養,感謝全院同志們的支持! 剛才,延東同志發表了重要講話,對中科院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六點要求和殷切希望。我深深感到肩上擔
“惠英,拿茅臺!” 這是上世紀80年代,每次確定了CUSPEA推薦名單,嚴濟慈都會對孫女說的一句話。 CUSPEA即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由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于1979年提出,78歲的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嚴濟慈出任委員會主任。嚴老的出面也成為該項目嚴格公正的保證。 嚴惠英記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