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分子用私鹽自制冒牌味精封口處貼“合格證”
鹽政執法人員現場查獲的私鹽 根據群眾舉報,7月2日,南寧鹽務管理局執法人員在南寧高新區大嶺村一私人倉庫內查獲8噸私鹽。鹽政執法人員還順藤摸瓜,取締了上述窩點的一個銷售點——位于南寧大沙田用私鹽自制、銷售假冒廣西某品牌味精的黑作坊。在黑作坊里,執法人員同時查獲2噸用于生產味精的私鹽。 以“防水材料”為名運私鹽 2日下午,根據群眾舉報,鹽務執法人員來到南寧市高新區大嶺村。在一個大門敞開的私人倉庫內,執法人員發現用白色編織袋裝好的成堆私鹽。和以往多次查到的英文包裝私鹽不同,此次的私鹽包裝袋上沒有任何文字、標識,打開袋子,白花花的鹽顆粒粗大,外觀很像白糖。“這是海湖鹽,通常用來腌酸或制作味精。”執法人員當場用碘試劑進行了測試,證實該鹽不含碘,不是合格食鹽。 盡管如此,每包私鹽的封口處卻都有一張“合格證”,上面印有生產日期和批次,無任何廠名、廠址等信息。“合格證”的最新日期是6月13日,......閱讀全文
不法分子用私鹽自制冒牌味精 封口處貼“合格證”
鹽政執法人員現場查獲的私鹽 根據群眾舉報,7月2日,南寧鹽務管理局執法人員在南寧高新區大嶺村一私人倉庫內查獲8噸私鹽。鹽政執法人員還順藤摸瓜,取締了上述窩點的一個銷售點——位于南寧大沙田用私鹽自制、銷售假冒廣西某品牌味精的黑作坊。在黑作坊里,執法人員同時查獲2噸用于
味精真是“化學物品”?味精毀了中國美食?還有人吃味精
說起做飯菜,基本人人都會,不會的也會學。炒菜時需要放入調味料來增加味道,油,鹽,醬,醋,味精,是我們比較常用的調味,不過有的小伙伴在放入調味料時,經常拿捏不準該放的量,導致做出來的菜,太咸了,或是太淡了。而味精卻不一樣,不管加的再多,你都不會覺得難吃,還會覺得怎么這么好吃。接下來隆重介紹下今天的主角
味精、雞精都致癌?
“味精、雞精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這種物質在超過120℃的時候,容易轉變成一種可以致癌的物質——焦谷氨酸鈉。但在普通情況下,只要炒菜的溫度不超過120℃,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當記者拋出“味精、雞精是否致癌”的問題時,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教授馬冠生給出了上述解釋。不過,現實
“味精會致癌”不靠譜 食用味精需要因人而異
味精是很多人家中廚房的必備之物,只要在做菜的時候稍稍添加一點,就可以讓飯菜變得更加鮮美,深受人們的喜愛。但每當把味精與健康掛鉤的時候,不少人變得憂心忡忡。在所有關于味精有害健康的言論中,最讓人擔心的無疑是“味精會致癌”的說法。日常所見調味品——味精(圖片來源:浙江在線) 首先讓我們從味精的“前
味精多吃有害健康? 專家:味精和雞精是同類產品
如果僅從商業營銷的角度來說,雞精打敗味精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雞精出現的時候,商家一方面宣傳“味精有害”,另一方面鼓吹雞精的“天然”。僅僅從名字上,“雞精”就比“味精”占了優勢。所以直到今天,相信“工業合成的味精有各種危害”而“天然的雞精有營養”的還大有人在。 實際上味精不是工業合成的。最初的
發酵的應用--生產味精
全世界都采用發酵法生產味精。發酵法生產味精的原料基本上都是淀粉、砂糖、醋酸、糖蜜等天然物質,因此味精不是化學合成產品。
德州市開展專項整治嚴防私鹽假鹽流入市場
1月26日,記者從市鹽務局獲悉,自1月中旬起,我市開展為期3個月的食鹽市場專項整治行動,確保市民用鹽安全,嚴防私鹽、假鹽流入市場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 本次活動以食鹽流通經營和食品加工環節為重點目標,著重加強對各類集貿市場等貨物集散地經營業戶的執法檢查,增加對餐飲企業、食品、副食
研究發現味精可致增肥
自1908年首次發現味精以來,對味精的研究主要關注于其潛在的神經毒性。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將味精認定為一般安全食品添加劑,可以在食品行業應用。最近的研究發現,味精可能參與肥胖的發生,相關的爭論較為激烈。為進一步證實味精對機體代謝的作用,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率領科
研究發現味精有助于控制食欲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新的研究發現,鮮味(umami)除了能讓多種食物變得更加可口外,還有助于控制食欲。而作為含有鮮味的人工調料,味精與次黃苷酸結合在一起時,能讓人產生飽腹感。 這項新的研究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TheAmericanJournalofClinicalNutrit
專家稱味精并沒有那么可怕
人體能夠體驗到的基本味道之中,有一種叫作“鮮”。而在烹飪食物時添加雞精或味精可以讓食物口感更鮮美,但究竟放雞精好還是味精好,卻說法不一。但大多數人告訴你:雞精更好。 很多人對味精有成見,卻對雞精情有獨鐘,認為雞精是以雞肉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僅有營養,而且安全。那么,事實到底如何呢?味精并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