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企業全球市值TOP10 當前企業全球市值TOP10 未來10年,又有哪些新產業值得我們期待?那些產業能夠給投資人帶來最豐厚的回報?下文將細數我們認為的最具投資價值的十余個新興產業。 一、云計算 企業向云端遷移是大勢所趨。可以看到: 1)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場增長依然齊頭并進,不是零和博弈; 2)IaaS層面:擁有多元化的商業應用生態圈越來越重要,如亞馬遜、谷歌、微軟等; 3)SaaS層面:主要集中在人力資源、OA、CRM、市場營銷、B2B 大宗商品采購等領域,如SalesForce、Sap、Oracle等; 4)PaaS層面:沒有出現獨立巨頭,未來更可能由IaaS巨頭向上或SaaS巨頭向下延伸。 國內云計算市場還處在萌芽期,市場蛋糕正變得越來越誘人。 二、大數據(“大數據+醫療”) 大數據行業的融資總額2013-2015年分別為8億美金、15.4億美金及20億美金;2013-2015年融資事件分別為1......閱讀全文
2014年8月24日,中歐首屆移動醫療創新論壇在上海順利召開。這次論壇由中歐校友醫療健康產業協會主辦,中歐衛生管理與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教授致辭、羅念慈主持了此次論壇。來自行業嘉賓和中歐國際商業學院校友300余人參加此次論壇。 近兩年,移動互聯網和醫療持續的發酵,持續的升溫,是投資、創業、社會民
春雨醫生創始人兼CEO張銳,給財新記者畫了一張曲線圖:2016年,中國移動醫療公司的商業估值處于爬坡狀態,尚未達到波峰;但與前兩年的大斜率增長相比,資本市場趨于平淡。 一位投資了平臺類和工具類移動醫療公司的基金經理,也給財新記者畫了一張曲線圖:2014年至2015年,移動醫療商業估值爬至波峰;
11月15日,《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表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這意味著實行了33年的嚴格控制生育的政策出現重大調整,開始向“放開二胎”過渡。一時間,在A股上的“二
2014年,整個醫療領域處在一個非常好的時間點,資本市場活躍證明了政策正在開放,對藥品電商和遠程醫療都帶來了極大的想象空間。社會資本的大量進入幫助移動醫療完成了“最后一公里”布局。 資本市場完成了對健康醫療產業的第一步推進,產生了三個最有價值的影響:1.造就了一批初生牛犢的試探性項目;2.將原
導語:中美兩地的醫療投資領域可能從未像今天這樣息息相連。如今,中國可能正在開始復制美國生物醫藥風投市場近20年的輝煌。面對2018年,大家躍躍欲試去投身醫療投資的大航海時代。然而數據再熱也需冷靜思考。大航海需要勇氣,更需要專業的洞察和敬畏的態度。 華興資本從2008年就開始關注、深耕「醫療
資本運作并不能拯救專利懸崖邊的醫藥企業。從大概率來講,據統計,全球每年用于并購的支出已超過2萬億美元,但有70%?90%的并購以失敗告終。 5月13日,輝瑞(Pfizer)承諾,如果成功收購其英國競爭對手阿斯利康(AstraZeneca),就會削減研發預算并在全球裁員。在收入來源面臨威脅時,僅
近期國家頒布了一系列關于分級診療相關政策,這其中直接利好的就是做第三方臨床實驗室的上市公司股票,比如潤達醫療(主營IVD流通渠道整合,同時布局第三方實驗室服務)、迪安診斷、達安基因等上市企業。同時涉及資本市場的第三方臨床實驗室上市公司還有新三板上的蘭衛檢驗、洛奇檢驗等,加上國內最大的第三方臨床實
目前,全球與醫療相關的App產品已經達到近萬種,與健康相關的App更是難以計數。然而,當前的移動醫療(mHealth)只是改善體驗,并沒有觸及到醫療核心。移動醫療已經到了“七年之癢”的非常時期。 移動醫療創業者似乎也意識到這一點,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多家公司紛紛轉變思路,從“崇尚技術”轉向“醫生
“為什么所向披靡的BAT會在醫療上連連失手?” 在中國誰不知道BAT呢?所有跟互聯網沾邊的領域,只有它們看不上的,沒有它們拿不下的。盡管在很多行業橫沖直撞,BAT卻惟獨在醫療上連連失手。 先說說最悲催的阿里巴巴,終于扛不住醫藥行業
基因測序作為醫療健康行業的火爆技術,近年來越來越得到臨床的認可,并逐步被應用到各大領域中。尤其是精準醫療概念提出以后,基因測序更是備受青睞,它為精準醫療解答了很多未知的問題。 如今,基因測序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大量的企業以不同形式躋身進來。基因測序越來越以服務的形式被公眾所認識。與醫療健
經歷了2015年的熱捧,2016年的資本小幅理性回歸,2017年上半年的熱潮趨緩后,泛泛的基因測序將無法持續吸引資本的目光,未來行業熱點在于技術突破,或者商業模式的突破。 (做一次全基因檢測,會產生100多G海量數據,其中能被用于科研與臨床應用的,只是蛋白編碼基因與少量的非蛋白編碼基因,占整體
掘金8萬億大健康產業 高端器械國產化存商機 高端器械國產化存商機 據資訊統計,截至6月20日,今年披露的131起醫藥板塊投資事項中,涉及醫療保健設備的共39起,最新案例是北大醫藥擬斥資14億收購一體醫療100%股權。另據清科數據顯示,2013年VC/PE共投資了210家醫療健康企業,創
如今醫患關系勢同水火,病人對醫療的主要不滿之一是看病貴,而且普遍認為醫生過度檢查、過度治療是導致看病貴的原因。很多醫生,包括我自己也認為國內過度醫療很普遍。過度醫療在中國客觀存在,這已經成為共識,但是醫生檢查做得多,開的藥貴,做個手術幾千上萬,這是否就是過度醫療?對于什么是過度醫療,大部分人并不
學生魏則西之死,為這個五一假期的朋友圈蒙上了一層悲憤的陰霾。魏則西患有“滑膜肉瘤”,因為相信對方“有來自斯坦福的先進技術可以治愈疾病”,他選擇了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終至不幸去世。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資質不全、虛假宣傳、借助百度推廣的事實,讓網友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一個詞:莆田游醫。 關于莆田游醫
Technologies(現為Thermo Fisher收購)公司全國臨床與科研事業部銷售總監、ThermoFisher公司全國臨床市場戰略總監柴映爽寫了一系列文章,對基因測序領域進行了深入剖析。讓我們看看這個領域深入工作的人士,怎么看待2015年基因測序市場大熱這一現實的。 ▌第一篇:基
行走在創投圈,三人行必有“醫療”焉。不知道這么形容互聯網醫療的“熱”是否貼切,但2016年的互聯網醫療已然不是兩年前那個才露尖尖角的模樣。 2016年,醫療健康領域的項目有89起獲得融資,IPO上市一起,F輪-上市前,1起;獲得C輪融資有4起,分別是華領醫藥、啟明醫療、新氧網、杏樹林;B輪14
他是世界第二大基因測序公司Incyte(納斯達克市值140億美金)的奠基創始人;他與被稱為“干細胞之父”的斯坦福教授Irving Weissemen創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家也是最成功的干細胞治療公司SyStemix;他是建國后中國第一位哈佛生物醫學博士,師從諾貝爾獎得主Walter Gi
目前越來越多的媒體已經開始重新炒作基因檢測,很多人感覺到消費和資本市場對于基因檢測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果真是基因檢測市場的春天到來了嗎?這一波熱潮過后,基因檢測能成為必需品嗎?在這個系列里面,我會從“基因檢測的瓶頸”、“基因檢測的模式創新”、“你看的懂基因檢測報告嗎?”、“哪個行業會被基因檢測顛覆
在并購大勢之下,醫藥行業變動不斷,產銷下行及政策嚴控,2014的行業形勢是否已不再樂觀?藥房托管與在線藥房,一個是傳統下的變革,一個是平臺上生長的電商,孰能成為未來醫藥領域更理想的商業模式?生物技術發展正在突破創新彌補醫療需求,生物診斷、轉基因食品將何去何從?浪潮之下,誰能真正看清行業發展脈絡?
協立董事徐強 徐強,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HEC商學院MBA,南京大學商學院經濟學博士 ,曾在省財政廳、省交通控股公司萬方置業、江蘇中泰集團有限公司等任職,現為南京協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合伙人。徐強長期從事生物技
目前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重新炒作基因檢測,很多人感覺消費和資本市場對基因檢測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果真是基因檢測市場的春天到來了嗎?這一波熱潮過后,基因檢測能成為必需品嗎?下面我從基因檢測的瓶頸、模式創新和數據解讀等方面和大家探討一下基因檢測成為必需品的關鍵轉折點。 基因檢測自身的三大瓶頸影響消費市
在糖尿病領域的激烈廝殺中,悅糖是一家具有明顯差異化的自我健康管理平臺。 相比同類競品,有三大顯著區別:一,國內首款融入精準醫學的健康應用;二,面向糖前和早期糖尿病人;三,獨創“糖點”值食物標注體系。 首創上述獨特理念的人來自悅糖的研發團隊:楊玉峰和她的伙伴們。楊玉峰是北京悅優博邁科技有限公司
鈦和資本創始合伙人潘晶 前言 二級市場對TIC上市公司關注度提升,半年來我們看到了十幾篇深度研究報告和分析文章。最近拜訪了一些檢測機構,也和投資機構做了很多交流,除了交流行業,大家總是會聊到一個話題,中美貿易戰背景下,中國的TIC企業受到多大影響?近階段國有實驗室正在進行改革,每個省改制方案出爐
移動醫療,一個被認為是滿眼商機的行業,困擾業內人士的最大問題卻是很難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 但在掛號網總經理廖杰遠眼里這卻不是一個問題。廖杰遠對移動醫療模式的理解是,“首先,你給患者提供了什么核心的價值;第二,你獲得了多少患者的信任。抓住這兩點,一定是能賺錢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在點點滴
“這段時間能不能少安排一些參觀者。”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的一位院領導在電話中抱怨到。還有不到一周時間,這座耗費了3萬噸鋼筋、挖地基運走40萬立方土,主體大樓長度比遼寧號航母甲板還長60米的醫院,就將開業。 這家醫院從出生就是焦點,它沒有要國家財政一分錢,它匯集了北大醫學部最強的醫生團隊,它號稱使用
你知道嗎,有時候我們去醫院看病做檢查,也許那些血液或組織標本是送到醫院外的專業醫學檢驗機構做分析檢測,再出具結果反饋給醫生。 全國每天數以萬計的制藥、食品、化妝品等行業的檢驗標本,已讓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逐步發展成為醫療健康產業鏈上的重要支點。而最早架起這一支點的,竟是源于梁耀銘“不靠譜”
近一兩年,看似“高精尖”的基因檢測開始走入尋常百姓家,價格也從十幾萬飛落至幾百元不等,檢測內容卻花樣百出:腫瘤基因、乳腺癌基因、女神潛力基因、兒童天賦基因、金融交易能力基因……而基因檢測的過程也已非常簡單,人們將唾液裝入試管,寄到實驗室就行。 千元即可測天賦基因、女神基因、炒股基因? 專家質
近日,由廣州醫科大學金域檢驗學院、美國臨床病理學會(下稱ASCP)以及廣東省醫學會檢驗分會聯合舉辦的“中美21世紀檢驗醫學發展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來自中美雙方醫學界的專家學者進行了交流碰撞。分析人士指出,繼去年10月健康服務業頭號政策出臺,相關產業蓄勢待發。誰將最先把握政策時機、贏得發展一直為
饒毅的演講尖銳、誠懇魯白的發言引人深思 講座吸引了近300名海歸人士、科研工作者、高校師生以及關注科研改革的普通市民出席,“提問環節”氣氛熱烈。 6月2日下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做客第54期文匯講堂,主講《海歸能推動中國科研改革嗎?》,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部副總裁魯白受邀出
體外診斷(In Vitro Diagnosis,IVD)是指將血液、體液、組織樣本從人體中取出后進行檢測而進行的診斷,目前臨床上80%以上的疾病診斷都依靠IVD。 由于我國體外診斷行業起步較晚,國際品牌在技術、品牌、產品質量等方面擁有明顯優勢。所以體外診斷行業主要被國外品牌主導,外資企業占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