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向群委員:為自主研制儀器提供發展機會
“近年來,一些本來已經發展較好的儀器受到國外儀器進口的沖擊,已經或者正在面臨消亡。”3月7日,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崔向群向《中國科學報》道出了她的擔憂。 她說,放眼望去,各實驗室配備的基本都是進口儀器。這對國產儀器的發展、基礎科研能力提升不利,也在科學儀器方面對國外形成依賴,使國家有技術安全的隱患。 兩院院士王大珩有一個經典的比喻:“中國科學技術要像蛟龍一樣騰飛,這條蛟龍的頭是信息技術,儀器儀表則是蛟龍的眼睛,要畫龍點睛。” 崔向群認為,盡管不必每樣產品和技術都由自己發展,但重要儀器設備以及關鍵的技術,還需要自己掌握研制能力。 精密儀器產業的特點是規模和市場不一定很大,但是吸收和應用新技術成果最快。對此,崔向群表示,一些重要科學實驗和測試的精密儀器不能完全依靠市場調節,需要得到國家政策和經費上的支持,堅持自主創新發展。 她建議,使用國家財政資金資助的科研項目,在申請購買進口儀器時,審查國內是否有同種儀器能滿足......閱讀全文
崔向群代表-:供給側改革應包括科學儀器
“供給側改革應該包括科學儀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代表近日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稱,現在大部分科研儀器都是進口的,長此以往將不利于自主創新。 近年來,我國對科研領域的投入大大增加。一些科研單位購買儀器時,只買進口的,即使價格比國內的貴上十多倍也無所謂。有人調侃,科研經費一撥,大部分錢都跑到國外
崔向群委員:為自主研制儀器提供發展機會
“近年來,一些本來已經發展較好的儀器受到國外儀器進口的沖擊,已經或者正在面臨消亡。”3月7日,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崔向群向《中國科學報》道出了她的擔憂。 她說,放眼望去,各實驗室配備的基本都是進口儀器。這對國產儀器的發展、基礎科研能力提升不利,也在科學儀器方面對國外形成依賴,使國家有技術
崔向群:創新引領中國天文光學儀器的發展
紫金山天文臺一位老天文學家回憶說:上世紀50年代初,臺長張鈺哲先生考慮我國天文學發展規劃時強調“中國天文學的當務之急是培養人才和研制天文儀器”。回顧我國研制天文儀器的歷史,正是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的。 2012年,崔向群在北京第28屆IAU大會開幕式上。 1950年左右,楊世杰經過刻
崔向群委員:為自主研制儀器提供發展機會
“近年來,一些本來已經發展較好的儀器受到國外儀器進口的沖擊,已經或者正在面臨消亡。”3月7日,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崔向群向《中國科學報》道出了她的擔憂。 她說,放眼望去,各實驗室配備的基本都是進口儀器。這對國產儀器的發展、基礎科研能力提升不利,也在科學儀器方面對國外形成依賴,使國家有技術安
崔向群:“鏡”觀星辰-人生無悔
天文光學望遠鏡科學家 崔向群院士 用中國技術制造出世界一流的天文望遠鏡,這曾是她的目標。為此,她十年磨“鏡”,完成了大天區、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的建造,實現了對世界先進水平的追趕與超越。 而今,年過六旬的她依然逐夢前行,在地球上被稱為“不可接近之極”的南極冰
崔向群代表追問大科學裝置“欠薪”的尷尬
“2014年,我們就已經欠了國家天文臺2000多萬,到現在只會更多。” 3月5日,中科院院士崔向群代表說起了“欠錢發薪”的事理直氣壯。 作為主持建設LAMOST望遠鏡的首席科學家,她一直沒弄明白,為啥國家花了這么多錢建設大科學裝置,卻沒有配套的人員管理、薪資發放機制。 LAMOST全稱“
崔向群院士:我國應發展極大光學/紅外望遠鏡
在天文研究領域,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與一位女科學家的名字連在一起——中國科學院院士崔向群。 近日,在第28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召開前夕,《中國科學報》記者在國家天文臺見到了崔向群。 崔向群認為,在大型天文儀器研究領域,中國人應該有充分的自信,走自主研發
中國大科學裝置:崔向群院士的三個煩惱
前不久,美國科學家發現引力波的消息,在中國引發科普熱的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大科學裝置的關注。 大科學裝置是指通過較大規模投入和工程建設,建成后以長期的穩定運行和持續的科學技術活動,實現重要科學技術目標的大型設施。可以說,現代科學技術諸多領域取得突破都離不開它。引力波的發現就是借助于激光干涉引力
崔向群院士:為國奉獻是一種單純的堅持
“我們有能力做二三十米口徑的巨型望遠鏡。”2014年兩院院士大會間隙,中科院院士崔向群為人們描述著中國大望遠鏡的未來。 從大學畢業要求改分配到邊遠山區,到努力考上“文革”后首批研究生;從放棄歐洲南方天文臺工作回國當LAMOST項目“敢死隊長”,到發起南極冰穹A天文觀測,崔向群把為國奉獻作為一種
國家科研基礎設施將向香港科研人員開放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6日在香港表示,科技部將很快把一批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信息向全社會公布,在今年年底將把相關科研設備向香港科研人員開放。 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伙伴實驗室在港實施10周年暨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授牌儀式6日在香港科技園舉行。萬鋼在授牌儀式上表示,科技部將把一批國
把國產科研儀器用起來
日前,由中科院西安光學與精密機械研究所自主研制的高性能條紋相機順利通過驗收。條紋相機是同時具備超高時間分辨率與高空間分辨率的唯一高端科學測量與診斷儀器。項目團隊經過5年多的努力攻關,最終研制出了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性能條紋相機。 高端科研儀器的研制往往是我國的短板,研發和生產水平與國際先進
把國產科研儀器用起來
高端科研儀器的自主研制水平是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要盡快彌補這方面的短板,除了注重研制,也要注重推廣和使用。 日前,由中科院西安光學與精密機械研究所自主研制的高性能條紋相機順利通過驗收。條紋相機是同時具備超高時間分辨率與高空間分辨率的唯一高端科學測量與診斷儀器。項目團隊經過5年多的努力攻關,
為何不見原創國產科研儀器?
儀器是科學研究所必需的工具,它們不僅僅是把操作程序自動化,有些實驗更是非儀器不可的。國內很多科研單位科研經費的很大一部分都用來買國外高檔儀器了。比如,一臺454高通量測序儀就要花費50萬美金。類似昂貴的儀器遍地都是。可是,為什么中國很少有獨創的科研儀器、尤其是生物技術儀器? 做儀器首
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科研儀器開放-儀器制造股收益
1月26日,《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正式發布。 根據意見,力爭用三年時間,基本建成覆蓋各類科研設施與儀器、統一規范、功能強大的專業化、網絡化管理服務體系,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制度、標準和機制更加健全,建設布局更加合理,開放水平顯著提升,分散、重復、封閉
湖南發布科研基礎設施和科研儀器開放試行辦法
近日,《湖南省科研基礎設施和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正式發布。《管理辦法》是深入貫徹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和湖南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落實《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2014〕70號)和《湖南省促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
科研基礎設施和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結果
國科辦基〔2022〕139號 各有關單位: 按照《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2014〕70號)和中央改革辦督察組相關要求,根據《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實施細則》(國科辦基〔2022〕93號,以下簡稱《細則》),2022年
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走出深閨”
1月26日,《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發布。《意見》提出力爭用3年時間,基本建成覆蓋各類科研設施與儀器、統一規范、功能強大的專業化、網絡化管理服務體系。業界普遍認為,此舉將推動不少擁有大量科研設施與儀器的研究機構“開門迎客”,也會加快研究機構開展開放共享實踐
國產儀器遭冷眼-科研質譜儀洋貨九成九
質譜儀作為高端科研儀器在高校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中國作為全球質譜儀重要的需求市場也越來越受到商家的關注,國內市場對質譜需求量的高速增長,卻未把這一福音分蕙自家的企業,科研領域洋品牌壟斷,國產儀器無奈不得不偏師經略,可仍無法擺脫尷尬境遇。 質譜儀又稱質譜計,用于分離和檢測不同同位素的儀器
對抗進口-國產科研儀器產業面臨多重考驗
科研儀器是學科發展的重要“引擎”。但在中國,科研卻常常苦于被儀器卡住“脖子”。 曾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基因組研究院任教、現任山東省能源生物遺傳資源重點實驗室主任徐健深有體會。 2008年,徐健回國后便與同事組建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所公共儀器平臺,但讓他頗感無奈的是,研究所需要的高端生
國產科研儀器需政府采購“扶一把”
美國儀器儀表行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4%,拉動相關經濟產值卻達66%。與之形成的對比是,我國科研儀器市場長期以來為進口儀器占據,2014年,國產儀器與進口儀器之間的貿易逆差高達177億美元。 “孱弱的國產科研儀器裝備產業鏈,是導致市場競爭失利的根本原因。”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所長徐濤
淮安市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
日前,淮安市下發《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實施方案》,加快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步伐。 《方案》要求,我市將依托現有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網,進一步加強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服務平臺建設,將全市符合條件的科研設施與儀器納入平臺管理,建設完善全市科研設施與大型科
科研基礎設施與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試點工作啟動
記者20日從科技部落實《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2014]70號)試點工作啟動會上獲悉,今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展試點工作的目標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探索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供”“需”雙方的對接方式、服務模式和服務內容。二是總結有利
連云港推進科研基礎設施和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
為進一步提高科技資源利用效率,近日,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于推進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實施方案》。我市將力爭用2年時間,基本建成覆蓋各類科研設施與儀器、統一規范、功能完備的專業化、網絡化管理服務體系,使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制度、標準和機制更加完善,建設布局更加合理,開放水平顯著
湖南開展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考核
關于開展2024年湖南省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工作的通知各市州科技局,省直管試點縣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門,國家高新區管委會,省直有關部門,中央駐湘高校和科研院所,省屬高校和科研院所,各有關單位: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20
圖解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如何開放共享
1. 《意見》是怎么出臺的? 近年來,科研設施與儀器規模持續增長,覆蓋領域不斷拓展,技術水平明顯提升,綜合效益日益顯現,為我國科學前沿探索、戰略性高新技術突破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有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近9萬臺(套),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大型科學儀
國務院開放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
國務院印發《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通過深化改革和制度創新,加快推進科研設施與儀器向社會開放,進一步提高科技資源利用效率。 《意見》指出,近年來,隨著科研投入不斷增加,科研設施與儀器的數量、價值快速增長,覆蓋領域不斷拓展。但重復購置、部
科技部開展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宣講活動
為加快落實《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2014]70號),2016年3月17日—18日,平臺中心在浙江杭州開展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國家網絡管理平臺建設的宣貫和調研。 來自浙江省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參建單位的100多名
貴州省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將向社會開放
加快貴州省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近日下發通知,轉發省科技廳《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到2017年,建立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省級共享信息服務平臺,利用財政資金建設或購置的重大科研基礎設施
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網絡管理平臺初建成
根據《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的“建成覆蓋各類科研設施與儀器、統一規范、功能強大的專業化、網絡化管理服務體系”要求,科技部組織啟動了“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國家網絡管理平臺”建設工作,目前國家網絡管理平臺已初步建成。 國家網
云南大力推進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
根據科技部發布的《我國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利用與共享指數研究報告》表明,云南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利用與共享水平全國排名第19位,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裝備水平、利用水平、共享水平在全國分別是第21位、10位、17位。在18個二級評價指標中,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利用率全國排名12位,新增設備利用率全國排名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