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葛蘭素史克行賄門后,美國制藥巨頭禮來近日被曝在滬皖每年為胰島素產品向醫生支付3000萬元回扣。 “行賄和回扣是醫藥行業的潛規則,而跨國公司在這方面做得最好,最為成功。”北大縱橫醫藥行業合伙人史立臣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高額行賄費用背后暴露的是外資藥在中國高價銷售,跨國藥企通過強有力公關和其他各種方式確立高藥價,進而給其“運營”準備了足夠的利潤空間,跨國藥企也最大限度迎合了人們“高價等于高質”的訴求。 此外,中國“以藥養醫”的醫療體制進一步推高了外資藥的價格。“在中國的外資藥是全世界最貴的。”一位歸國創業醫藥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是感嘆。 而除了專利藥外,已經過了專利期的外資藥以“原研藥”的名義繼續在中國賺取超額利潤,價格為國內仿制藥價格數倍乃至數百倍,在招標采購中,由于質量分層和一品兩規的政策也盡享“超國民待遇”。 今年7月,葛蘭素史克陷入“行賄門”,前運營總監梁宏被抓后,接受媒......閱讀全文
2007年,許多全球知名的制藥公司仍然在中國動作頻頻,審視這些制藥巨頭在中國的舉動,有這么幾個關鍵詞:加大投資,包括資本、研發、生產等領域;加速臨床試驗,包括在中國啟動更多的新藥臨床試驗以及更多的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布局OTC,包括拜耳、諾華、默克;工商角力,先后爆出西安楊森與南京醫藥、中美史克與老
眨眼之間2018年又接近了尾聲,在這一年里,幾大生物醫藥的企業人事更迭頻繁。 今天就讓轉折點帶你回顧 2018年生物醫藥人事變動的大事件 1 1月19日 華大基因獨立董事王石辭職 8月4日 王石擔任華大基因聯席董事長 華大基因(300676)1月19日晚間公告,董事會近日收到公
諾華、葛蘭素史克、禮來資產互換 4月22日,諾華制藥和葛蘭素史克(Glaxo Smith Kline)達成逾200億美元的資產互換協議,以支持各自表現最佳業務,并退出較疲弱業務,此時正值醫藥行業應對削減醫療支出和普通藥競爭之際。 該交易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巨大的市場潛力與優厚的政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跨國制藥公司進駐中國市場。由于受中國市場經濟的欠成熟與欠發達、配套的市場法制建設的相對遲滯,以及商業領域盛行的潛規則等方面因素的影響,滋生了在華制藥公司大肆行賄的土壤,使得其較國內企業行賄呈現出更強的隱蔽性、更高的組織性和更大危害性
性別本不應該作為一種區分領導者的標簽,但是現實世界中的職場環境里,性別不平等現象依然嚴重,尤其是在生物醫藥行業,男性主導的特征更為明顯。而如今,女性領導人越來越多地占到公司領導團隊的前排,指點江山。猶記得再鼎醫藥的杜瑩女士去年上榜了FiercePharma“生物制藥界的15位最杰出女性”榜單的N
目前,全球大型藥企輝瑞、諾華、葛蘭素史克、賽諾菲、艾伯維、禮來制藥、羅氏、默沙東、百事美施貴寶等紛紛發布了第三季度財報,以下為九大跨國藥企的三季度成績單,以及它們的最新情況! 輝瑞 1.第三季盈利勝預期 輝瑞公布第三季業績,在肺炎疫苗及乳癌藥物的需求帶動下,盈利遠勝預期,集團并上調全年盈利
今年的摩根大通醫療保健大會對生物技術公司近期面臨的困境可以說是一種緩解。大多數制藥商的股票在為期四天的會議期間有所上漲,扭轉了在2018年逐漸減弱發展趨勢和歷時幾個月的股價下滑壓力。未來進一步交易的預期,加上腫瘤學和其他關鍵領域的臨床進展,可以幫助該領域繼續保持高增長勢頭。本文匯總了2019摩根
公司自主研發中國首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埃克替尼(凱美納) 貝達藥業是一家集研發、生產、營銷于一體的國家級高新制藥企業,成立于2003年,其董事長丁列明為“千人計劃”專家。雖是資本市場的新秀,但在醫藥界卻聲名鵲起,這應歸功于公司自主研發的第一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埃克替尼(凱美納),2011年
無論是主動或者被動,中國醫藥企業的品種選擇策略正在越來越趨近于歐美發達市場企業的pattern,這毫無疑問是具有進步意義的。我們和跨國大佬產品線的代差正在不斷拉近,當年伊馬替尼上市五六年后國內才有立項,如今PD-1剛獲批國內已經開始報臨床。梳理各家企業的pipeline,那些真正受到國內外認可,
國內藥企向海外藥企購買其新藥在中國區的生產和銷售許可,已有多年歷史,如復星、恒瑞、麗珠等上規模的企業,但是,相比這些國內傳統大藥企業所具有渠道優勢,目前出現一些新買方,開始憑借技術運作海外新藥。 同時,也有少數國內藥企在最近幾年開始坐上賣方席位,特別是2015年,數家國內藥企突然掀起向跨國藥企
在生物技術領域,預測未來趨勢是很難的一件事。藥物研究的風險無處不在,行內人士常說,如果整個醫藥產業市場得了感冒,那么生物技術產業就會昏迷。但反過來,如果整體市場有了一絲春風,生物技術產業將會揚帆前進。明年這一領域將延續今年的趨勢,當藥企巨頭繼續為銷售下滑發愁時,許多生物技術公司卻躊躇滿志地在新藥
就在輝瑞將以千億美元吞并阿斯利康陷入僵局的時候,同屬于全球十大制藥巨頭之列的其他跨國藥企幾乎傾巢出動,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場總規模超過400億美元的跨境并購,全球制藥巨頭用這樣的方式完成行業洗牌和格局重構。 在華爾街投資人的眼中,以強生為代表的制藥巨頭歷來是最佳投資標的之一,這從強生的股價便可
新醫改促使跨國醫藥集團在中國“扎堆”建立研發中心 2009年11月3日,瑞士諾華制藥與上海市政府簽訂備忘錄,擬在未來5年內投資10億美元,在上海建立全球第三大研發中心,針對中國的高發疾病從事新藥的基礎研發。此前,該公司已投入2.5億美元在蘇州常熟建設新型全球技術中心。 20天后,德國默克
近日,高管薪酬調查公司Equilar聯合美聯社共同發布了最新高管薪酬排行榜。在這份涵蓋341位高管的名單中,作為傳統的高薪行業,生物制藥和醫療保健公司CEO們自然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群體,占據28席。 在這份榜單上,共有28位醫藥行業的CEO入圍。與往年類似的情節是:生物制藥公司普遍比傳統制藥巨頭
圖片來源:pixabay 12月19日,甘李藥業宣布與諾華山德士簽署了三種胰島素類似物的授權許可協議,根據協議,山德士在授權區域可商業化甘李的胰島素產品(適用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該協議涵蓋了美國、歐洲及其他核心規范市場。 對于此次合作,近日,甘李藥業副總經理都凱及甘李藥業投資機構啟明創投
2009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2009~201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新一輪醫改方案正式出臺。三年時間過去,新醫改到底改了什么?到底有沒有達到當時的目標?近日,國家發改委特邀研究員、中投顧問產業研究部經理郭凡禮做客證券時報網時指出,我國在現階
藥業巨頭羅氏向冰島Actavis轉讓三種藥品生產專利 羅氏公司計劃將3種藥物的生產專利轉讓給冰島的通用名藥生產商Actavis生物制藥公司,此舉契合了該公司“以創新驅動制藥與診斷部門發展、集中做核心產品”的策略。 &nb
上周五(6月24日),英國舉行全民公投結果出爐:脫歐派以占52%的選票勝出,引發全球金融震蕩。這次脫歐的意義“不小于一場革命”,是對政治、經濟等方面投下的一枚“重磅炸彈”。 英國脫歐的直接起因主要有三點:(1)歐盟要英國按GDP比例繳納會費,但是最近幾年來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過后,西方國家經
2月13日晚,公安部正式公布2013年十大經濟犯罪案件,英國制藥巨頭葛蘭素史克(GSK)在華行賄案位居“十大”榜首。 事實上,醫療反腐在中國正在常態化。國家衛生計生委規定,自2014年3月1日起,5年內兩次及以上進入“黑名單”的藥企,兩年內將禁入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和接受財政資金的醫療衛生機構
突如其來的白血病給小劉 (化名)一家蒙上陰影,接連數次的化療和骨髓移植,已經讓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捉襟見肘。然而令他們發愁的是,今后他們每月可能還需花費上萬元購買進口藥格列衛 (一種用于治療慢性髓性白血病的藥物)。 像小劉這樣的例子并非少數,高藥價已經成為這些患者不可承受之痛。據《每
研發實力是制藥企業的心臟。但研發環節面臨著諸多挑戰,企業內部研發成功率低、研發成本上升、研發周期長、拳頭產品到期……這些壓力使得新藥研發的參與者不斷尋求模式模式創新支撐產業發展。 向數據公司“下訂單” 不少分析者認為,擁有可靠、關聯完好的數據是醫藥研發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近日,曾經幫助美國情
在美國新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眼里,制藥行業現有運行的體系幾乎不符合他的一切價值觀和政治理念,從藥品的審批、生產到市場定價。 在1月31日特朗普與多家藥企機構CEO的圓桌會議上,除了要求降低藥價,特朗普還要求美國的大型制藥企業們將工廠搬回美國,幫助他踐行制造業回流的承諾,更激進地表示將簡化并加速藥
該報告預測,盡管面臨“專利懸崖”等不利因素,2020年全球處方藥銷售仍將會首次超過10000億美元,達10174億美元,2013年至2020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將為5%,而支撐起如此龐大的處方藥銷售市場的無疑是全球的醫藥巨頭們。evaluatePharma推測,2020年全球處方藥銷售
近來醫藥公司裁員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人們不會像之前那樣驚訝于此類新聞。不過據EP Vantage(EvaluatePharma的一家分支機構)調查結果顯示,醫藥行業裁員數量并非人們認為的那樣多。 受專利藥到期的影響,一些大醫藥公司的收入受到仿制藥的威脅,面臨專利懸崖的沖擊,不過,新興市
近日,各大外資藥企先后交出前三季度的在華成績單,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局面進一步縮小了行業前十之間的距離。 受諸多“賄賂”丑聞事件影響,2013年第三季度的外資醫藥圈內,除學術活動突然降溫、外事會議停擺之外,商業整風更使得GSK(葛蘭素史克)為代表的部分外資藥企銷售業績一再受到拖累。 根據
美國FDA建立的新藥審批浪潮如今已被打破。根據官方統計,2013年生物制藥行業通過審批的新藥只有27個,相比2012年的39個大幅下跌。人們開始對一擲千金的全球醫藥行業研發項目的生產力和可持續性發展提出質疑。 2012年,美國曾有一些專家夸口,這個行業已步入全新的發展時代,如今美國新藥審批
近日,有消息稱,因為持續下跌的銷售額,諾華已有意出售愛爾康止損,并收購美國仿制藥公司Amneal,以加強旗下山德士公司的實力。 瑞士醫藥行業巨頭諾華公司(Novartis)擁有多元化的產品組合,旗下業務部門包括創新藥品(諾華制藥)、眼科保健(愛爾康)、非專利藥(山德士)、疫苗及動物保健產品等
藥企爭奪“虧本生意” “3年不要利潤!”“拿出20億以超低價搶標!” 剛剛經歷過短缺風波的廉價藥搖身一變成了香餑餑,尤其是被列入基本藥物目錄中的藥品,在競標中,成為諸多大型藥企不惜“虧本”也要爭搶的熱門對象。 而在半年前,很多大型藥企還對“低價中標”深表不滿,甚至提出“不參與、
廣藥集團子公司百特僑光被曝通過虛構會議等手段行賄中國官員,成為外資藥企在華行賄丑聞爆發以來,國內第一家被卷入反腐風暴的內資企業。 全球最大的腸外營養藥物供應商美國百特公司稱,公司與廣藥集團合作設立的廣州百特僑光醫療用品有限公司雇員通過虛構會議等手段違規處理營銷費用,且用來行賄中國醫療界專業
據財富中文網消息稱,2013世界500強揭曉。全球制藥行業有10家入選全球500強。 其中強生(JOHNSON & JOHNSON)、輝瑞(PFIZER)、諾華(NOVARTIS)分列前三甲。四至十位分別為羅氏(ROCHE GROUP)、默沙東(MERCK)、賽諾菲(SAN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