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國際期刊《糖尿病》(Diabete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樂穎影組的最新研究成果MicroRNA-451 Negatively Regulates Hepatic Glucose Production and Glucose Homeostasis by Targeting Glycerol Kinase Mediated Gluconeogenesis。該研究發現miR-451通過靶向肝臟甘油激酶調控肝臟糖異生,在維持血糖穩態中發揮重要作用,揭示了甘油激酶調控糖異生的分子機制。 microRNA是一類含20-25個核苷酸的單鏈非編碼RNA,通過與靶基因mRNA的3’非翻譯區結合而使mRNA降解或抑制mRNA的翻譯,從而在轉錄后水平調控靶基因表達,在各種生理病理條件下影響代謝穩態。肝臟是機體重要的糖代謝器官之一,在維持血糖穩態中發揮重要作用。肝臟胰島素抵抗和產糖(糖異生)增加在2型......閱讀全文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約4.25億成人患糖尿病,平均每11個人中就有1位患病。有人說肥胖跟糖尿病就象是孿生兄弟一樣,研究界普遍認為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誘因之一,但二者關系僅限于此嗎?近期,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徹底顛覆了糖尿病病因的固有思維!他們指出,肥胖正是糖尿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約4.25億成人患糖尿病,平均每11個人中就有1位患病。有人說肥胖跟糖尿病就象是孿生兄弟一樣,研究界普遍認為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誘因之一,但二者關系僅限于此嗎?近期,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徹底顛覆了糖尿病病因的固有思維!他們指出,肥胖正是糖
9月16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王綱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工作發現在小鼠肝臟中刪除中介體MED23基因能夠減緩肥胖和糖尿病的發生發展, 揭示了中介體MED23在肝臟糖脂代謝調控和糖尿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及機制
2014年10月,國際學術期刊 Cell Research 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王綱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工作發現在小鼠肝臟中刪除中介體MED23基因能夠減緩肥胖和糖尿病的發生發展, 揭示了中介體MED23在肝臟糖脂代謝調控和糖尿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中科院科學家用四年時間通過獼猴實驗,揭示了肥胖導致糖尿病原因,印證了肥胖是糖尿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該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美國生理學-內分泌及代謝》上。 糖尿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代謝性疾病,是目前全世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截至2015年,全球有4.15億
中科院科學家用四年時間通過獼猴實驗,揭示了肥胖導致糖尿病原因,印證了肥胖是糖尿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該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美國生理學-內分泌及代謝》上。 糖尿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代謝性疾病,是目前全世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截至2015年,全球有4.15億糖尿
中科院科學家用四年時間通過獼猴實驗,揭示了肥胖導致糖尿病原因,印證了肥胖是糖尿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該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美國生理學-內分泌及代謝》上。 糖尿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代謝性疾病,是目前全世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截至2015年,全球有4.15億糖尿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過量飲酒和其他明確的損肝因素所致的肝細胞內脂肪沉積,包括從單純的肝脂肪變性(NAFL)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以致一部分最終發展為肝硬化,甚至演變為肝細胞性肝癌(HCC)。圖片來源于網絡 NAFLD不僅與糖尿病緊密伴隨,而且可以預測2型糖尿病和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Diabete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余鷹組的研究論文I prostanoid receptor-mediated inflammatory pathway promotes hepatic gluconeogenesis through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是一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快速城市化、不健康的飲食和日益久坐的生活方式造成T2D的發病率不斷升高。T2D表現為胰島素抵抗和高血糖,但迄今為止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肝臟是機體重要的代謝器官,在維持血糖穩態中發揮重要作用。肝臟糖代謝紊亂參與T2D
通過研究小鼠和人類的血液、肝臟樣本,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兒童中心的科學家們發現一個從前未曾想到的肝臟激素在2型糖尿病形成中起關鍵性的作用。在美國有近2600萬人受累于2型糖尿病,它是心臟病、中風、腎病、神經及眼損傷的一個主要原因。 發表在4月1日《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
1月22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ports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丁秋蓉研究組的研究成果“Gain-of-function mutations of SLC16A11 contribute to the pathogenesis of type 2 diabetes”。該
人類遺傳學研究,如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研究,為發現新的疾病易感基因,深入理解疾病發生規律提供了一種大規模的、無偏見性的、有充分人群基礎的研究角度。然而由于人群多樣性和遺傳信息的復雜性,GWAS研究往往只提示了特定遺傳突變和特定疾病發生之間的顯著相關性,而兩者之間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幾乎
2016年11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環境健康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肝臟中的基因開關能夠調節機體其它器官中的葡萄糖代謝和胰島素作用。 糖尿病是一種在人群中越來越流行的慢性疾病
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細胞因子FAM3A通過激活PI3K p110α/Akt信號,改善了肝臟糖異生和脂肪生成。這一研究成果已被國際著名肝臟疾病雜志Hepatology(最新影響因子12.003)接收并在線發表。 北京大學醫學部生理與病理生理學系的管又飛(Youfe
肝臟中儲存有多余的葡萄糖,以糖原的形式,肝糖原是由許多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物質。葡萄糖聚合物以糖原的形式儲存于肝臟,當機體需要時,便可分解成葡萄糖,轉化為能量。糖尿病患者不能很好地在肝臟中積累葡萄糖,這就是為什么他們患有高血糖癥的一個原因,也就是說,他們的血糖水平太高。最近,由巴塞羅那生物醫學研
2016年10月19日訊 /生物谷BIOON/ --肝臟產生胰島素抵抗是促進2型糖尿病發生的一個主要因素,而肝臟胰島素抵抗總是與肝臟脂肪堆積過多——也就是非酒精脂肪肝存在相關性。但是非酒精脂肪肝與2型糖尿病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一直不清楚。在最近的一些研究中,耶魯大學醫學院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
早期的針對糖尿病的治療策略一般是設法讓人體對糖尿病更加敏感,這樣就能夠讓血糖最大化地轉化,以達到降血糖的目的。但是美國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則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思路,那就是設法讓肝臟降低葡萄糖的合成(或者轉化)速率。他們在小鼠中的實驗可以降低肝臟產生葡萄糖的效率,從而降低了血糖濃度,他
新華社昆明5月9日電(記者岳冉冉)中科院科學家用四年時間通過獼猴實驗,揭示了肥胖導致糖尿病原因,印證了肥胖是糖尿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該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美國生理學-內分泌及代謝》上。 糖尿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代謝性疾病,是目前全世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Nature:利用細胞替換療法治療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進展!胞外基質組分決定著胰腺祖細胞的命運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會破壞胰腺中產
日前,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梁斌團隊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平生團隊合作,首次揭示在自然狀況下,由肥胖轉為糖尿病過程中,肝臟能量代謝出現從脂肪酸氧化到支鏈氨基酸降解的轉變,為肥胖導致糖尿病的發病機制提供了新的思路。該研究成果目前在線發表于《美國生理學會期刊—內分泌學與代謝》上。 大量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Diabetes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郭非凡組的研究論文 Central 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4) regulates hepatic insulin resistance in mice via
在過去的20年中,二甲雙胍已成為2型糖尿病治療的中流砥柱,目前該藥物已成為世界范圍內治療糖尿病的首選藥物。二甲雙胍自1995起在美國上市,是一種對臨床醫生和病人都有吸引力的治療方法。而且研究結果發現,這種藥物是安全有效的。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深入研究發現神藥二甲雙胍或許還有很多其它作用,比如降低癌
作為重度糖尿病的有效療法,胰島肝臟移植目前廣受關注,但是移植后的排異反應嚴重影響手術的成功率。日本研究人員新開發出一種抑制排異反應的方法,有望促進胰島肝臟移植的成功。 日本國內約有10萬名重度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島肝臟移植手術的患者可擺脫胰島素注射,這種手術被認為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療法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18.09.01310月11日,《Cell Metabolism》期刊新發表了這一篇題為“Protein Kinase C Epsilon Deletion in Adipose Tissue, but Not in Liver, I
血清前白蛋白在糖尿病蛋白質代謝評價中的應用: 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導致肝臟及肌肉中蛋白質攝取減少、合成減弱、分解代謝亢進。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長,血糖高,且飲食限制嚴格,致使各種營養物質攝入不足,血管內皮細胞受到氧化損傷,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漿蛋白易通過內皮細胞沉著于基底膜上,導
血清前白蛋白在糖尿病患者蛋白質代謝評價中的應用。 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導致肝臟及肌肉中蛋白質攝取減少、合成減弱、分解代謝亢進。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長,血糖高,且飲食限制嚴格,致使各種營養物質攝入不足,血管內皮細胞受到氧化損傷,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漿蛋白易通過內皮細胞沉著于基底膜上
正常人的肝組織中含有少量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膽固醇等,其重量約為肝重量的3%~5%,如果肝內脂肪蓄積太多,超過肝重量的5%或在組織學上肝細胞50%以上有脂肪變性時,就可稱為脂肪肝。不少人覺得脂肪肝是中老年人的專利,瘦人們更是覺得脂肪肝離自己很遠。但很多20多歲的人拿到體檢報告時驚訝地發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檢測的臨床意義: IGF-I又稱為生長調節素C,是細胞生長和分化的主要調節因子之一。多種因素如年齡、性別、營養狀態和生長激素的釋放都影響血清IGF-I濃度。出生時,其濃度是低的,在兒童和青春期逐漸增長,20歲以后開始下降。這些變化和GH的釋放是平行的:GH不足時,血清IGF-I濃度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檢測的臨床意義:IGF-I又稱為生長調節素C,是細胞生長和分化的主要調節因子之一。多種因素如年齡、性別、營養狀態和生長激素的釋放都影響血清IGF-I濃度。出生時,其濃度是低的,在兒童和青春期逐漸增長,20歲以后開始下降。這些變化和GH的釋放是平行的:GH不足時,血清IGF-I濃度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