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誰是中國科技界最牛的“牛人”?這一年,我們又造出了哪些“神器”?發生了哪些大事將推動科技的進步與科研成果的轉化? “牛人” 【屠呦呦】本土科學家首獲諾獎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應用在治療中,使瘧疾患者的死亡率顯著降低,因而被授予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得諾貝爾科學獎。 屠呦呦捧獲諾獎,是中國科技繁榮進步的一個縮影。鐵基超導、量子通信、中微子、干細胞、高性能計算,隨著中國不斷重視基礎科學前沿領域的研究,不久的將來,一大批原始創新成果將會“撲面而來”。 【劉慈欣】科幻啟蒙“神作”來襲 飛行器是不是能夠達到光速?宇宙背景輻射究竟指什么?維度跌落是否可能存在?……8月22日,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斬獲“雨果獎”。有人說,《三體》開啟了中國人的“科幻元年”。劉慈欣說,《三體》讓中國文化在國際上有了更多“存在感”,但還......閱讀全文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之后,關于她的報道鋪天蓋地。實際上,真正見過她本人的記者,依然很少。 她頑強抵抗著外界的關注。屠呦呦曾對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說:“院長,可以了吧,趕緊停下來。我不太愿意搞這些場合上的事情,是時候談談青蒿素的具體問題了吧。”科研,她愿意談;其他的,“實在不會”。
昨天下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消息傳出后不久,一則“熱烈祝賀北大校友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消息就迅速在“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招生辦”等多個北大官方微信公眾號傳播。 消息稱,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選擇藥物學系生藥學專業為第一志愿。 早在2
“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前提,這是黨的十九大賦予我們新時代的歷史使命,更是中醫藥工作者的擔當。中醫藥人擼起袖子加油干,一定能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諾貝爾獎得主、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2018年,她和團隊將重點攻關青蒿
據諾貝爾官網消息,2015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揭曉。一半共同授予美國科學家William C. Campbell與日本科學家Satoshi ?mura,表彰他們發現了對抗蛔蟲感染的新療法;另一半授予我國科學家屠呦呦(Youyou Tu),表彰她發現對抗瘧疾的新療法。 此次,諾貝爾生
此前在公眾視野里默默無聞的屠喲喲獲得拉斯克獎,也重新點燃一個爭議:是否應該把“文革”期間政府一個大規模項目的成果歸功于一個人特殊時期的秘密任務 拉斯克獎獲獎者視頻訪談,屠呦呦正襟危坐,嚴肅宣布“我叫屠呦呦。”一句話說完,才像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嘴角上翹,勉力笑了一下。也
81歲的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登上了國際生物醫學大獎“拉斯克獎”的領獎臺: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 2011年度“拉斯克獎”頒獎典禮北京時間9月24日凌晨在紐約隆重舉行。拉斯克基金會將臨床醫學研究獎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治
2015年10月5日,因在青蒿素研究中貢獻卓著,屠呦呦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人。 青蒿素用于治療瘧疾。瘧疾威力有多大?有醫史學家說:“羅馬亡于瘧疾,明朝亡于鼠疫。”(范行準在《中國預防醫學思想史》) 可以確定的是,古希臘亞歷山大大帝、第一次攻占羅馬的蠻族西哥特人首領阿拉里克、意
黨的十九大指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重要的研發活動中心,研發投入增長走在世界前列。然而,科技學術期刊是我國當前科技界的一塊短板,我們國家對科技投入了大量資金,除了直接用于基礎和應用研究活動外,還要向國外科技期刊支付不少版面費。如何做大做強中國科技期刊,關乎創新型國家建設,本刊
2017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近日啟動。剛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屠呦呦此次能否當選院士? 據了解,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為院士候選人,但均未當選。而今,她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國家最高科技獎“雙料”得主,但已86歲高齡,是否有可能趕上院士“末班車”呢? 1月9日,2016年度國
中國科普作家方舟子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表示,剛剛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在發表研究成果時忽略了他人的貢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0月7日報道,84歲的藥學家屠呦呦在10月5日成為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三名獲獎者之一,她在從植物藥中成功提取青蒿素的研究中起了主要的作用。
2017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近日啟動。剛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屠呦呦此次能否當選院士? 據了解,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為院士候選人,但均未當選。而今,她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國家最高科技獎“雙料”得主,但已86歲高齡,是否有可能趕上院士“末班車”呢? 作為我國設立的科學技術、
屠呦呦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領取諾貝爾獎和證書 張彌曼(右一)等“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得主合影 安塞姆·佩恩獎得主、中科院院士張俐娜 (均來自百度網) 干練的短發、慈祥的面容、深灰色的中式盤扣上衣搭配同色長裙,這就是近日被刷屏的張彌曼女士。近日,這位82歲的中國科學家就是以這樣優雅的形象出現
拓展閱讀 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 科技水平是國家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質的標志。當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國家顯然是美國。中國的科技水平處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嵐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載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刪節,不代表新華社瞭望智庫觀點。 如何理解當
屠呦呦是“三無”人員——沒有博士學位,沒有出國經歷,不是院士。她是1955年的大學畢業生,學的又是中醫,你說有哪些訪問學者出國去學中醫?談及屠呦呦,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計算機研究員李國杰的幾句話引起了大家的笑聲。 2015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屠呦呦,引起社會對國內科研評價體系的廣
1、據說中國領導人是應越南請求才舉全國之力攻堅瘧疾的,該項目和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結晶一樣,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政治工程,是一個不小的軍事計劃的一部分,即全國性抗瘧研究計劃“523戰備項目”,志在幫助北越“打擊美帝”。 2、從草藥中尋找抗瘧成分并不是新鮮主意,1941年,上海第一醫學院藥理學教授張昌紹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專家、科學出版社副總編輯胡升華 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主要科技成就青蒿素抗瘧研究首篇論文就發表在中國本土科技刊物《科學通報》上 40
語速和緩,語氣平靜,自始至終面部表情幾乎一成不變——昨天(9月15日),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出現在《楊振寧傳》首發式上。這位89歲的老人,波瀾不驚的言談下,暗藏著滿滿的直率和智慧, “腦子太好了,記憶力太強了,哪兒像是奔90的人呀!”在場年輕人紛紛發出了驚嘆。談傳記——&nb
6月5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召集科研誠信建設聯席第六次會議,部署處理論文造假工作。會上,科技部通報“107篇中國論文被撤稿”調查結果:集中大規模撤稿不正常也不負責任,不能因個別人否定整個科技人員隊伍,將嚴打論文造假的灰色產業鏈。 □盡管我國科技期刊和國際論文數量均居世界第二,但質量提升之路仍任重道遠
1977 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國中醫研究院等幾家單位以“青蒿素結構研究協作組”名義在《科學通報》第 22 卷第 3 期首次發表了有關青蒿素化學結構及相對構型的論文《一種新型的倍半萜內酯——青蒿素》,在當年我國沒有專利和知識產權保護法規的情況下,搶在外國人前面發表了第一篇論文,表明青蒿素是中國人的發
1977 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國中醫研究院等幾家單位以“青蒿素結構研究協作組”名義在《科學通報》第 22 卷第 3 期首次發表了有關青蒿素化學結構及相對構型的論文《一種新型的倍半萜內酯——青蒿素》,在當年我國沒有專利和知識產權保護法規的情況下,搶在外國人前面發表了第一篇論文,表明青蒿素是中國人的發
40年改革開放,100名“改革先鋒”。在12月18日召開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100名為改革開放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令人矚目的是,在這份名單上,科技工作者有超過20位之多,成為改革開放40年來“重量級”的存在。 多位科技工作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這表
明天,堪稱中國諾貝爾的未來科學大獎即將揭曉。哪些人可能得到這高達100萬美元的獎金呢? 知社和您一起梳理一下最有希望的幾位科學家,和他們閃耀中國的科研成果。坊間傳言其中更有今年諾貝爾獎提名工作。 未來科學大獎于2016年1月17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共設立“生命科學大獎”和“物質科學大獎”兩個獎項
2015年是中國科技創新的豐產年,在突破發展瓶頸,支撐產業升級和引領未來發展的過程當中,科技創新展現出了自身巨大的能量。圍繞創新驅動發展的主題,“中央電視臺2015年度科技創新人物推選活動”于2016年1月14日隆重揭曉2015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科技創新人物(團隊)”。 2015年度科技創
又一所國字頭大學即將橫空出世? 據中國中醫科學院官網消息,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建設可行性論證會和建設工作匯報會在11月1日和11月4日相繼召開。一周內,兩次建設會議召開,意味著這所“國字頭”大學或許很快就要來了。 作為研究中醫藥的國家級科研機構,中國中醫科學院成果豐碩、實力雄厚,擁有中國首位諾
【在表象和以錢財衡量一切的面前,真正的疫苗之王被遺忘了,反而是依靠疫苗獲得巨額錢財的暴富者……】 長春長生公司疫苗案件事件曝光后,被媒體稱為“疫苗之王”的高俊芳等18名涉案人員被長春新區公安分局以涉嫌生產、銷售劣藥罪向檢察機關提請批準逮捕。 從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發的角度看,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
2019年的春節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春節,因為在大家熱熱鬧鬧過大年的時候,中國科學家陳小平用瘧原蟲感染治愈晚期癌癥的偉大發現震驚了全世界,讓這個春節更加熱鬧非凡。 就在今天,2019年2月9日CCTV1《新聞30分》節目向全球宣布了陳小平科學研究團隊的重大發明《瘧原蟲感染免疫療法治療晚期癌癥》,
2016年是衛生與健康事業改革發展不平凡的一年,黨中央、國務院隆重召開了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從戰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闡述了建設健康中國的大政方針和基本方略。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堅決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堅持以
【在表象和以錢財衡量一切的面前,真正的疫苗之王被遺忘了,反而是依靠疫苗獲得巨額錢財的暴富者……】長春長生公司疫苗案件事件曝光后,被媒體稱為“疫苗之王”的高俊芳等18名涉案人員被長春新區公安分局以涉嫌生產、銷售劣藥罪向檢察機關提請批準逮捕。從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發的角度看,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真正的疫苗之
中藥大健康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元,戰略性地位日益凸顯;公立中醫類醫院住院人均費用較公立醫院低24%,中醫藥“保基本、強基層、控費用”作用逐漸體現;中醫藥專業在校生達75.2萬,下一個屠呦呦何時出現?標準數量達649項,藥材質量怎么樣?“墻內開花墻外也香”的中醫藥近年來“國際范兒”十足,在我國中醫藥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從學術期刊的角度來看,就是能夠引領全球基礎創新發展方向,能夠發表學科奠基性、基礎性原始創新成果;從技術期刊的角度來看,就是能夠引領全球技術創新發展方向,能夠引領技術應用研究和產業發展方向;同時,都能夠迅速傳播創新成果并得到世界同行廣泛認同,具有強大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從實際表現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