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早期癥狀相對不明顯,經常導致癌細胞擴散到其他器官之后才被發現。為了改善胰腺癌病人的預后,開發早期胰腺癌檢測方法變得非常重要。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來自日本的科學家們在血液中發現了一些蛋白能夠加強對胰腺癌的檢測。結合傳統的生物標記物,能夠實現對早期階段胰腺癌的診斷,這在之前是非常困難的。為了發現可以用于胰腺癌檢測的生物標記物,研究人員決定對已經報道過在胰腺癌組織中高表達的基因進行分析。隨后他們利用兩種類型的蛋白質組學方法檢測了大量臨床樣本,分析候選基因表達的蛋白在胰腺癌病人和健康人血液中的變化情況。最終在130個候選蛋白中找到23個變化顯著的蛋白質。研究人員使用質譜技術和定量蛋白組學技術對這些胰腺癌候選標記物進行了證實。為了更加高效地對大量臨床樣本進行分析,他們還開發了一種自動分析系統,對65名健康人和38名早期胰腺癌患者血漿中的候選蛋白進行了比對,發現IGFBP2和IGFBP3這兩種蛋白在早期胰腺癌患者體內存在顯著變化。除此......閱讀全文
血液中富含大量寶貴信息,是唯一與所有器官都有接觸的液態組織。作為預測、檢測疾病發生、監控疾病發展的重要利器,血液檢測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大。本文盤點了2016年18項血液檢測研究的最新進展,供大家交流學習。血液檢測:預測抗抑郁藥治療效果,打開個性化醫療時代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心理學和神經科學院(IoP
肺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死亡率居惡性腫瘤之首,如今肺癌已經成為中國主要疾病負擔之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癌癥首位。據統計,2015年我國新增肺癌患者約為73萬例,每年約有61萬人死于肺癌。此外,與其它癌癥相比,肺癌的5年生存率極低,嚴重危害人民健康,預計到2025年,我國每年肺癌新發病例將
根據展示在利物浦召開的英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RI)癌癥會議上的一項最新研究,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癌癥患者血液里800多個標記,這或有助于未來研發對各種類型癌癥進行早期檢測的血液測試。 這是首次對與癌癥相關的血液標記物進行全面的審查和鑒別,這將有助于未來臨床研發。這項由英國早期癌癥檢測協會進行的
北京時間11月4日消息 據科學日報報道,根據展示在利物浦召開的英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RI)癌癥會議上的一項最新研究,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癌癥患者血液里800多個標記,這或有助于未來研發對各種類型癌癥進行早期檢測的血液測試。 這是首次對與癌癥相關的血液標記物進行全面的審查和鑒別,這將有助于未來臨
近日,在利物浦舉辦的國家癌癥研究所癌癥(NCRI,National Cancer Reasearch Institute)會議上,來自英國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者表示,他們已經在癌癥病人的血液中鑒別出了800多種生物標志物,這或許可以幫助科學家們開發出單一的血液檢測技術來對多種癌癥進行早期檢測。
癌癥特異性肽段包括選自幾種不同序列簇的肽段 圖5中列出了69種血清肽段(匹配信息見圖6)。其中61個對于至少一種癌癥具有明顯的MALDI-TOF MS離子標記能力(校正P < 0.0002),分別標成藍色(前列腺癌)、綠色(膀胱癌)和紅色(乳腺癌)。結果表明,三種癌癥的特征肽段分別
2017年1月9日訊 /生物谷BIOON /——血液檢測由于其簡單方便、便宜而快捷,在疾病診斷、藥效監控等方面廣泛應用。在腫瘤診斷及預后、神經系統疾病診斷等領域的應用更是廣泛,對腫瘤及其他疾病早期診斷立下了汗馬功勞。下面,小編就盤點了最近血液檢測方面的研究進展,與大家一起學習探討。 1、Nat
每次小便時,很多人只是將尿液沖走了事,并沒有意識到尿液能夠反映一個人的健康狀態。尿液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復雜的生物流體。 醫生、營養學家和環境科學家不僅對尿液的物理性狀,如尿量、顏色、透明度、氣味、pH和比重等感興趣,也對尿液的化學成分特別感興趣,因為它們揭示了有關一個人的健康與否、他們所吃的
活體動物體內光學成像(Optical in vivo Imaging)主要采用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ce)與熒光(fluorescence)兩種技術。生物發光是用熒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標記細胞或DNA,而熒光技術則采用熒光報告基團(GFP、RFP, Cyt及dyes等)進
血液中富含大量寶貴信息,是唯一與所有器官都有接觸的液態組織。通過篩查血液中含有的DNA、RNA、蛋白質、囊泡、細胞殘骸等多種標記物能夠診斷、評估多種疾病,包括癌癥、產前篩查、神經類疾病、傳染性疾病等等。 作為預測、檢測疾病發生、監控疾病發展的重要利器,血液檢測的應用范圍越來
11月以來,伴隨著APEC在京如火如荼地召開,我們的基因檢測行業也爆發了許多新鮮的大事。本文由測序周報(資訊篇)重點搜集了與無創基因檢測相關的國內外最新資訊,回顧了9條上周關注及13條綜合資訊。大家品讀完之后,一定會覺得基因檢測離我們已真的不遠了! 上周關注 01 達安基因測序儀和唐篩試劑盒
我們總是對患者說癌癥會以達爾文的自然選擇方式在體內進化,但是我們并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這一點。 大約在2010年,Alberto Bardelli跌入了科研低谷。Bardelli是意大利都靈大學癌癥生物學家,他一直在研究癌癥靶向療法——針對導致腫瘤生長的突變的藥物。這種方法的效果似乎很好,一些患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血液檢測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 Trans Med:新型血液DNA檢測手段可用于早期癌癥的鑒定 Doi: scitranslmed.aan2415 為了能夠無創性地對癌癥進行早期診斷,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Kimmel癌癥中心的研究者
在癌癥早期診斷領域,通過檢測血液或尿液中與腫瘤相關的生物標記物來診斷癌癥的液體活檢與傳統活檢相比侵入性更低,更為經濟省時,需要專業技能也較少。循環DNA(circulating DNA),微RNA(microRNA, miRNA),和其它非編碼RNA都可以成為與疾病相關的生物標記物。日前,美國紀
一直以來,癌癥的診斷研究領域都是科學家們關注的重點,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許多新型的癌癥檢測技術不斷涌現,比如癌癥液體活檢技術,microRNA檢測工具、成像追蹤技術等,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2015年癌癥診斷領域的研究亮點。 【1】4篇權威期刊論文聚集癌癥血液檢測 雖然實體腫瘤的檢測仍然是癌癥
6. Liver Transpl:新型尿液檢測技術可實現對肝臟移植個體酒精消耗的準確測定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Liver Transplantation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意大利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表示,尿乙基葡糖苷酸(uEtG)可以準確檢測肝臟移植候選人和受者機體的究竟消耗,這也就表明尿乙
體外診斷技術(In Vitro Diagnosis,IVD),是指在人體之外,通過對機體種包括血液、尿液等體液樣本進行檢測而獲取相關臨床診斷信息,從而幫助判斷個體疾病或機體機能的服務和技術等。 我國體外診斷(IVD)發展起步較晚,1985年科學家們才研制了我國第一批國產生化診斷試劑;未來,傳染
日前,美國研究人員利用單壁碳納米管的光譜特性研制了一種能直接檢測體液中微RNA的納米傳感器。這種傳感器彌補了傳統微RNA檢測方法的缺陷,有望幫助醫療人員對患者進行早期診斷。 在癌癥早期診斷領域,通過檢測血液或尿液中與腫瘤相關的生物標記物來診斷癌癥的液體活檢與傳統活檢相比侵入性更低,更為經濟省時
體外診斷技術(In Vitro Diagnosis,IVD),是指在人體之外,通過對機體種包括血液、尿液等體液樣本進行檢測而獲取相關臨床診斷信息,從而幫助判斷個體疾病或機體機能的服務和技術等。我國體外診斷(IVD)發展起步較晚,1985年科學家們才研制了我國第一批國產生化診斷試劑;未來,傳染病檢測、
個體化醫療正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學界的重視,而生物標志物是實施個體化醫療的基礎。生物標志物(Biomarker)是近年來隨著免疫學、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技術的發展而提出的一類與細胞生長、增殖、疾病發生等有關的標志物;能反映正常生理過程或病理過程或對治療干預的藥物反應,在早期診斷、疾病預防、藥物靶點確
【1】Nature:開發基于DNA包裝的新型血檢可檢測多種癌癥 doi:10.1038/s41586-019-1272-6 近日,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Kimmel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簡單的新型血液檢測方法,通過發現癌細胞脫落的DNA碎片在血液中循環的獨特模式,可以檢測七種不同類型癌癥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在揭示癌癥發病機制、開發治療和預防癌癥新型方法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隨著研究的深入及多種機制的發現,科學家們讓癌癥變成了一種可控的疾病。 近日,來自美國德州農工健康科學中心研究所的科學家就發現西蘭花中名為蘿卜硫素的提取物或許可以幫助治療癌癥;又有研究者發現冥想也可以幫助癌癥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在揭示癌癥發病機制、開發治療和預防癌癥新型方法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隨著研究的深入及多種機制的發現,科學家們讓癌癥變成了一種可控的疾病。 近日,來自美國德州農工健康科學中心研究所的科學家就發現西蘭花中名為蘿卜硫素的提取物或許可以幫助治療癌癥;又有研究者發現冥想也可以幫助癌癥的治
均相光激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amplified luminescent proximity homogeneous assay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AlphaLISA) 是一種以表面包被有親和涂層的受體微球(acceptor beads) 和供體微球(donor
研究者開發了一款能夠快速檢測血樣中的病原 RNA 或 DNA 的芯片。來自美國的一組生物物理學家和生物工程師開發了一款成本僅 10 美元、能夠快速檢測血樣中的病原 RNA 或 DNA 的自驅動微流控芯片。這種基于芯片的檢測方法比當前常規的實驗室檢測要廉價快捷得多,尤其適合在低收入地區使用。研
時至歲末,轉眼間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20年,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里,科學家們在癌癥檢測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本年度科學家們在癌癥檢測研究領域取得的重磅級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1】J
安吉麗娜朱莉早在兩年前就已經通過基因檢測和相應的切除手術,將自己患乳腺癌的風險大大降低。 姚貝娜去世的消息像一則重磅炸彈,不僅震撼到了整個娛樂界,也讓大家感到心痛惋惜,從爆出缺席頒獎典禮到病逝,也就一個月。回想一下,多少明星被乳腺癌奪走了生命:梅艷芳、陳曉旭、葉凡、阿桑,還有奧黛麗赫本。還有一
姚貝娜去世的消息像一則重磅炸彈,不僅震撼到了整個娛樂界,也讓大家感到心痛惋惜,從爆出缺席頒獎典禮到病逝,也就一個月。回想一下,多少明星被乳腺癌奪走了生命:梅艷芳、陳曉旭、葉凡、阿桑,還有奧黛麗赫本。還有一些明星努力抗癌,最終戰勝了病魔,比如蔡琴、汪明荃,還有未雨綢繆的安吉麗娜朱莉。 大家都
過去十年,各個醫藥領域都轉向個體化治療,個體化治療主要通過生物標記物和配套的伴隨診斷(CDx)來劃分病人群體。生物制藥企業與成熟的體外診斷(IVD)公司合作開發伴隨診斷測試,這一模式已被證明普遍有效。然而,個體化治療的諸多驅動因素給伴隨診斷行業帶來了快速變革,促使生物制藥企業全面評估新的伴隨診斷
過去十年,各個醫藥領域都轉向個體化治療,個體化治療主要通過生物標記物和配套的伴隨診斷(CDx)來劃分病人群體。生物制藥企業與成熟的體外診斷(IVD)公司合作開發伴隨診斷測試,這一模式已被證明普遍有效。然而,個體化治療的諸多驅動因素給伴隨診斷行業帶來了快速變革,促使生物制藥企業全面評估新的伴隨診斷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