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產業“十二五”規劃出臺在即。 由工信部主導制定的該份規劃將于12月份發布,該規劃提出,生物醫藥產業由中央財政扶持資金將超過400億。未來五年中,預計通過生物醫藥的帶動,中國的醫藥工業產業最低以20%的增幅,實現逼近4萬億元的規模目標。 此外,未來生物藥品中原料藥的標值測序將成為重要環節。 中央支持超400億 目前,生物醫藥產業規劃雖沒有正式發布,但相關部門已經開始分步實施了。 據了解,北京順義的北京萊博賽醫藥有限公司,已通過有關部門的審核,獲得了國家第一批重大專項創制項目的專項資金600萬元,該公司在11月份已經拿到240萬元經費。 有關人士透露,在生物醫藥的規劃中,未來將要重點突破藥物創制、新型疫苗、抗體藥物以及規模化制劑、疾病早期診斷等關鍵的一些技術工藝。其中也將包括生物醫用材料,以及醫學影像、醫用電子、臨床檢驗、微創介入、放射治療和激光治療等先進醫療設備。......閱讀全文
近日,新華社連發多文聚焦精準醫療,《精準醫學時代到來 中國加快部署和攻堅》一文中提到,中國吹響了進軍“精準醫學”乃至生物經濟時代的號角。無獨有偶,今日新華社文章稱,有關部委、企業和院所已在基因測序儀、質譜儀、分子影像等精準醫學核心設備上做出部署、展開攻關,加強儀器設備的自主研發,以期填補核心設備
隨著生物技術富人榜出爐,醫藥行業又重新排定座次。 “未來生物醫藥商業發展的最終方向,一定是能改變時代和改變人類發展的方向。”2013年7月16日,一位長期跟蹤醫藥行業的私募老總告訴記者,“目前來看,前沿領域商業化程度稍微高點的就是干細胞培養和基因測序。” 在干細胞擴增產業,目前更多的
2016年5月19日,科研人員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高通量、高內涵藥物綜合研究平臺實驗室內進行實驗操作。該技術體系提供的精準治療方案為提高惡性腫瘤治療療效和患者生活質量提供了可能。 2016年8月10日,上海正大基因科學研究院的技術人員在采集受檢者的口腔黏膜脫落細胞,這是基因
2016年5月19日,科研人員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高通量、高內涵藥物綜合研究平臺實驗室內進行實驗操作。該技術體系提供的精準治療方案為提高惡性腫瘤治療療效和患者生活質量提供了可能。 2016年8月10日,上海正大基因科學研究院的技術人員在采集受檢者的口腔黏膜脫落細胞
精準醫學是在基因測序技術快速進步以及生物信息與大數據科學交叉應用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新型醫學概念和醫療模式。它以大樣本人群基因組、蛋白質組、代謝組信息和表型數據為基礎,對疾病的深層次原因進行深度挖掘,精確尋找到疾病發生的原因和治療的靶點,并對同種疾病的不同狀態和過程進行精確亞分類,最終實現對疾病和患
下一代診療技術的“基因治療”正引得各路資本競相追捧。 目前,諸多上市及非上市藥企甚至在實驗室門外排隊搶奪尚未進入臨床試驗的“藥品”。中國科學院院士魏于全早前幾天透露,包括中國醫藥(600056.SH)、上海醫藥(601607.SH)、眾生藥業(002317.SZ)等三十幾家藥企已與他的實驗室達
造血干細胞移植、基因芯片診斷、免疫細胞治療等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準入審批日前取消。在此之前,國家衛計委、科技部等多次出臺政策,并組織生物醫藥等領域專家對精準醫療、基因測序等開展研究。國家衛計委相關人士透露,精準醫療計劃有望列入國家“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在政策利好推動下,精準醫療有希望進入發展
造血干細胞移植、基因芯片診斷、免疫細胞治療等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準入審批日前取消。在此之前,國家衛計委、科技部等多次出臺政策,并組織生物醫藥等領域專家對精準醫療、基因測序等開展研究。國家衛計委相關人士透露,精準醫療計劃有望列入國家“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在政策利好推動下,精準醫療有希望進入發展
目前,諸多上市藥企甚至在實驗室門外排隊搶奪尚未進入臨床試驗的“藥品”。包括中國醫藥、上海醫藥、眾生藥業等三十幾家藥企已與他的實驗室達成合作,還有十幾家企業在門外排隊,包括“基因治療”在內的生物藥物與生物治療形成了產業鏈。由此看出,下一代診療技術的“基因治療”正引得各路資本競相入局。 資本推動
近年來,全省生物醫藥產業繼續穩步發展,據省統計局統計,2014年生物醫藥規模產值1048億元,同比增長16.7%,排全國第9位,中部第3位。 1、龍頭企業領頭發展,產品競爭力不斷提高。目前全省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企業增至183家。其中,過5億元的增至46家;過10億元的增至20家;過
近期,杭州市一醫院推出“天價”癌癥基因檢測套餐,售價最高的套餐達25800元。該基因檢測方法很簡單,只要抽取體內6至8毫升血液,就可以對肺癌、肝癌、胃癌、腸癌及胰腺癌等17種癌癥進行風險評估。市一醫院體檢中心楊芬芳主任說,基因檢測的原理,是根據基因位點的變化作一些判斷和評估,分析身體可能含有的疾
2011年11月16日下午,深圳華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新聞發布會暨簽約儀式在深圳會展中心六樓郁金香廳舉行。 本次簽約亮點多多:華因康公司高通量測序平臺在戰略合作項目、臨床應用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公司推出了全新的基因檢測和生物治療相結合的個性化生物醫療新技術;公司成為深圳市生物醫藥領域第一個
2015年1月12日~15日,超過400家生物技術公司以及9000名業內人士如候鳥一樣一年一度齊聚舊金山。他們來參加一個名為“JP摩根健康產業投資大會”的活動。這是業界認為最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醫藥行業年度盛會,原因有三:其一,JP摩根將之進行了33屆的持續號召力和會議品質,其二,各大公司掌舵人在此
六家企業卷入人類遺傳資源泄露風波讓公眾吃驚,但業界卻并不意外。“很多流傳于江湖的故事終于浮出了水面。” 非法采集的資源已由傳統人體組織、細胞等實體樣本轉向人類基因序列等遺傳信息,出境途徑也由攜帶樣本轉變為通過互聯網發往國外。“隱蔽性越來越強,這很難發現。” 網上下單、支付,兩天內收到采樣盒,
2018年5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技部、工信部、國家藥監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五部委聯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見病目錄》正式發布,共包括了121種罕見病! 得知此消息后,業內外都十分欣喜,因為長期以來,與常見疾病相比,我國罕見病的相關醫學研究水平明顯滯后,對許多罕見病的發病機制認識受限
2018年5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技部、工信部、國家藥監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五部委聯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見病目錄》正式發布,共包括了121種罕見病! 得知此消息后,業內外都十分欣喜,因為長期以來,與常見疾病相比,我國罕見病的相關醫學研究水平明顯滯后,對許多罕見病的發病機制認識受限
【中國制藥網 行業動態】 根據1月29日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從上榜富豪人數來看,排名前三位的行業分別是醫藥生物、房地產、電子/半導體及制造業。其中醫藥生物行業有105位富豪。據了解,近年來受國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勵,我國生物制藥產業得到快速騰飛。 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生物制藥行業產銷規模近年來
安進(Amgen)8月25日與Onyx制藥達成了104億美元收購協議,結束了長達2個月之久的競拍。安進稱,將支付每股125美元全現金收購Onyx制藥,比6月份主動提出的120美元收購要約高4.2%。 該筆交易預計將在2013年第四季度完成。上周五,Onyx制藥股價收于每股116.96美元,
【2016年12月3日,上海】“2016全球精準醫療(中國)峰會”于12月3日 -4日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國際大酒店盛大召開。1000多位精準醫療產業的領軍人物和從業者出席了本屆大會,共同探討我國精準醫療產業的創新發展。本屆大會以“全球視野洞見前沿,本土創新引領未來”為主題,來自政府監管機構的政策
美國 人腦研究取得新成果,醫學與疾病防治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合成生物學成果紛呈。 2015年,美國科學家在人腦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8月,俄亥俄州立大學在實驗室中培育出近乎完全成型的人類大腦,盡管它只有鉛筆上橡皮擦那么大,發育程度與一個5周大胎兒的大腦相當,尚沒有任何意識,但具備人腦絕大多數細
回顧歷史 展望未來 制藥業巨頭進入新興經濟體 & 生產仿制藥:讓世界上更多的人得到治療 當筆者請John Pouk先生回顧歷史,談談當今醫藥行業客戶需求的變化時,John Pouk先生認為:人們對市場上主要藥物的需求沒有下降,是“剛需”;而市場上的變化來源于
近年來,隨著精準醫療的不斷發展,作為精準診斷的兩大技術平臺基因測序和生物質譜之一,質譜技術在臨床中的應用也越來越深入和廣泛。雖然同國外尤其是北美相比,中國在臨床質譜應用方面起步較晚,但得益于國內對高端醫療技術需求的不斷增強,質譜作為檢驗界的新貴近兩年得到了行業的極大關注。從上游的儀器硬件廠商到中
編者按:Daniel O'Connor 博士在生物醫藥行業是一名資深老兵。這名頂尖癌癥專家有超過 20 年的豐富經驗,工作涵蓋執行、法務與監管等多個領域,可謂是多面手。先前,他曾任 ImClone Systems 公司高級副總裁、董事會總顧問和秘書,參與抗癌藥物 ERBITUX?的研發上
分析和實驗室的儀器業務在經歷了2009年的遲滯、和2010年的一些反彈后,2011年很難看到同2010年具有同樣活力的公司。然而,許多企業超出了預期,在排名前25位的公司中,大約有一半報告了兩位數的增長。考慮不大可能連續三年的高增長率,行業高管們
舊金山時間9號新一年的JP摩根健康大會(JP Morgan Healthcare?Conference)開啟,在這個被稱為“生物醫藥的超級碗”的大會上,數額巨大的生物醫藥技術交易在觥籌交錯和數次握手交談間就能達成。在此,小編把這場大會上已經見證、或即將可能見證的一些事件和觀點進行了整理。 醞釀
剛剛過去的2016年,對于國內及全球生物醫藥產業來說,可謂艱難前行。創新藥物產出數量相比2015年顯著下滑,創2007年以來最低,中國甚至無一原創性新藥批準上市。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創新藥研發水平仍在提高,中國藥企走向世界的步伐正在提速。 天津藥物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昌孝已連續5年為
歐洲各國吸引世界人民眼球的不僅僅是足球,還有這些年來涌現的越來越多的生物產業。生物谷小編為大家編譯整理了生物制藥產業名列前十的國家。 3月6日,美國FDA批準了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的生物類似藥Zarxio。Zarxio由瑞士諾華的子公司研發,在2009年被歐洲當局批準,當時的名字還是Zarzio
歐洲各國吸引世界人民眼球的不僅僅是足球,還有這些年來涌現的越來越多的生物產業。生物谷小編為大家編譯整理了生物制藥產業名列前十的國家。 3月6日,美國FDA批準了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的生物類似藥Zarxio。Zarxio由瑞士諾華的子公司研發,在2009年被歐洲當局批準,當時的名字還是Zarzio
資本運作并不能拯救專利懸崖邊的醫藥企業。從大概率來講,據統計,全球每年用于并購的支出已超過2萬億美元,但有70%?90%的并購以失敗告終。 5月13日,輝瑞(Pfizer)承諾,如果成功收購其英國競爭對手阿斯利康(AstraZeneca),就會削減研發預算并在全球裁員。在收入來源面臨威脅時,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