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是中國水情的必然選擇,應推進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及中線二期工程的開工建設。但跨流域調水必須審慎推進,以此真正優化中國的水資源網絡 作為全球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與三峽工程相比,南水北調工程備受關注的焦點并非建與不建,而是如何興建、如何使用。 這源于后者是緩解中國北方缺水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保障北方地區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和生態環境改善最有效途徑。這不僅關系生態、民心,且已關乎政治。 在此之前,北方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已呈現長時間、大范圍、高強度等特點,城市與農村、工業與農業、經濟與生態之間產生了劇烈的用水矛盾。其影響主要體現為兩點:其一,資源型缺水嚴重;其二,與水密切相關聯的生態環境持續惡化,這已成為北方經濟社會運行所面臨的關鍵性考驗之一。 如此形勢下,南水北調的作用何在?它將怎樣優化配置中國的水資源圖景?一期工程的完工與后續工程的關系如何?中國日益增多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又意味著什么……針對一系列相關問題,......閱讀全文
人民網北京3月6日上午,在文藝界別的小組討論會休息間隙,濮存昕、鞏漢林、姜昆、魏積安等委員身體力行做起了“節水衛士”,在自己的礦泉水瓶上做下標記,以行動倡導節約用水,委員們也向記者闡述了自己的環保理念,提出節約用水需要行動更需要觀念的改變,讓節約用水成為一種習慣。 濮存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我國史無前例的重大調水工程,舉世矚目。陜南秦巴山區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在保證京津地供水中占據重要位置。水源區的水環境狀況直接影響到調水安全和工程的成敗。近期來,我們有針對性地就南水北調中線水資源保護與利用開展了調研,雖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顯著
中國南水北調工程――跨越時空的水資源調配 盛夏時分,在中國東部沿海的京杭大運河之上,各大水利樞紐機聲隆隆,數十臺水泵開足馬力,將滔滔長江水抽入古運河,一路向北輸送。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輸水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的東線一期工程試通水圓滿成功,這標志著今年三季度,中國的“南水北調”工程在歷時10
導讀:從“費”到“稅”,一字之差,不僅征收部門從水利部門改為稅務部門,更體現出“強制性”。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表示,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采取差別征稅政策,既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又不影響社會基本用水需要。 2017年12月1日起,根據《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財稅〔2017〕80號),
我國對長江最大支流漢江流域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以確保南水北調規劃目標的實現以及漢江中下游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這也是我國首個以流域為單位的最嚴水資源管理試點。 近日,長江委會同漢江流域內各省(直轄市)水利廳(局)編制的《漢江流域加快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試點方案》得
多位業內人士在日前召開的第七屆中國水務高峰論壇上表示,目前我國水資源費征收存在標準不高、分類不規范、地區差異懸殊等問題。發改委價格司有關人士表示,除繼續完善政策解決上述問題外,到“十二五”末,應對現行的水資源費征收標準提高三分之一左右。目前發改委正在研究南水北調的水價政策,計劃對南水北調水源調出
4月13日下午,河北省張家口懷來縣小南辛堡。官廳水庫庫區附近的小池塘,旅游用的白天鵝船廢棄在草叢里。隨著水庫的水位不斷下降,原來一些旅游水上項目慢慢消失了。官廳水庫是中國海河水系永定河上第一座大型水庫,距離北京105公里,曾是北京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
南水北調通水在即,然而這10億方水能解決北京的缺水問題嗎,海水淡化為什么不能替代南水北調工程,應該如何用好南水北調來水? 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員劉昌明看來,雖然南水北調能為北京乃至京津冀的缺水解決大問題,但隨著經濟、城市和人口的擴張,長遠看還是缺水。而海水淡化等非常規手段受限較多,無
從試點情況來看,河北和上述九地的“1+9”試點正有序推進。在河北省率先實施水資源稅改革試點一年多之后,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四川、陜西和寧夏9個省區市水資源稅試點工作已經于12月1日正式開啟。圖片來源于網絡 日前,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水利部聯合發布了《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打開河北省的地圖可以看到,河北省的水系有海河、灤河兩大水系。查閱資料,可以得知,在河北,長度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約有300多條。其中,河北省最大的水系海河,流域面積12.46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66.3%。 除了這么多的河,河北還有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湖
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1/77 據北京市水務部門公開數據顯示,北京平均用水總量36億立方米,年均水資源總量僅21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減少38%,缺口達到15億立方米。 按照多年平均算,北京每年人均水資源量不足100立方米。100立方米的概念是,由于我國水資源相對短缺,人均水資源量是210
南水北調作為我國水資源配置的戰略性舉措,隨著東線日前試通水成功和中線主體工程即將完工,南水北調工程質量問題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為此,記者采訪了國務院南水北調辦。 工程質量繼續向好 據國務院南水北調辦主任鄂竟平介紹,今年初以來,就工程質量問題,國務院南水北調辦集中約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下發通知,確定了“十二五”末各地區水資源費最低征收標準。水利部官網的測算顯示,水資源費標準調整到目標后,總體平均上調36%左右。 水資源費上漲能否促進環境保護?普通民眾是否為調費買單?水質會否隨水資源費同步提高? 水資源費再調整
以“面向未來的適應性水資源管理 ”為主題的第十四屆世界水大會(XIVth World Water Congress)于9月25日至29日在巴西累西腓(Recife,Brazil)舉行。來自全球56個國家近千名專家學者參加了大會。中國派出了以水利部、科研機構專家學者組成代表團參加大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副主任李鐵軍8月7日表示,由衛生血防、水利、環境等有關科研單位為期三年的研究表明,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建設不會造成血吸蟲病北移和擴散。 李鐵軍表示,從2004年開始,南水北調辦公室組織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淮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南水北調辦公室政策及技術研究中心聯合開展了
“北京南水北調密云水庫調蓄工程銀團貸款簽約儀式”日前舉行,作為牽頭行北京農商銀行在協議中承諾組織銀團成員國家開發銀行北京市分行、中信銀行總行營業部共同向南水北調來水調入密云水庫調蓄工程提供銀團貸款人民幣21.5億元,用于支持南水北調市內配套工程的建設。 南水北調是緩解中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
昨天下午,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先后來到昌平代表團和密云代表團,參與審議兩院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郭金龍表示,北京要轉變以前聚集資源尋求發展的思維模式,在疏解功能的基礎上求發展,“就昌平來講也是如此”。 對于密云,郭金龍建議在發展旅游等符合其功能區定位的產業之外,向養老健康產業拓展,同時積極融入京津
水是一種極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源。隨著經濟水平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對水的需求急劇增長。而水資源的有限性決定了人們在開發利用水資源的同時,必須進行科學管理和保護。河北省開展水資源費改稅試點,將帶來哪些變化?記者采訪了水環境專家、合肥工業大學教授汪家權。 中國環境報:水資源
三峽大壩 南水北調、三峽水庫,兩個舉國工程一旦開始爭奪水源,會有什么后果? 由于漢江水北調,湖北省一再希望自長江取水入漢江進行補充。特別是經歷2011年春季大旱后,一些專家懷疑,南水北調中線建成之日,若無長江救濟,很可能無水自鄂入京。 然而,如果湖北最新的100億立方米調水方案
在昨日的設計雙年展長江設計院主題日上,建設中的“南水北調”工程對武漢的影響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長江設計院總工程師、全國工程設計大師楊啟貴表示:“預計南水北調一期工程通水后,年調水95億立方米,而漢江丹江口以上水資源約為每年380億立方米,調水量只占到五分之一;而長江武漢
重慶玉灘湖碧波蕩漾,水環境污染治理成效明顯。 截至目前,31省份曬出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水污染防治是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內容。 2014年,各地水污染治理成績如何?未來,如何遏制水資源緊張、水環境惡化的趨勢并讓治水進入新常態? 治理小有成果,措施各具特色 2014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2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草案)》。草案重點明確了南水北調工程水量調度、水質保障、用水管理和工程保護的要求,用法律手段保障調度合理、水質合格、用水節約、設施安全,確保清水北上、造福沿線億萬群眾。 南水北調工程是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
新華網北京11月14日電 在中國近日密集出臺的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系列重大舉措中,作為緩解中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優化配置水資源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南水北調工程,被確定為將要重點投資、拉動內需的重大工程。 中國在2008年已安排中央投資42億元的基礎上,近日追加安排中央投資20億
今年北京兩會最受人矚目的是對《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的審議。面對嚴峻的大氣污染現實,北京兩會打出一套治理組合拳:先是在財政預算中把環保經費增加45.1%,新增30多億元用于治理空氣污染,并且立法防治大氣污染。 《草案》規定,對違反環境保護有關法律法規受到相
今年北京兩會最受人矚目的是對《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以下簡稱《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審議。北京市人代會18日審議了包括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在內的三項法規。 距北京近兩千公里,素有“千湖之省”之稱的湖北則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加大力度。20日,湖北省人大舉行《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草案)》
山東省政府近日啟動2016年全省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此次專項行動是一次綜合性的檢查行動,涉及大氣、水、土壤及固體廢物幾大領域17項檢查內容,參與部門多達15個。 堅持問題導向,細分17項檢查重點 近年來,山東省深入推進水與大氣污染防治,水環境質量連續13年持續改善,省控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境內14萬多名移民10日開始從調水源頭淅川縣陸續遷出,這標志著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大規模移民搬遷由此展開。預計首批移民6.49萬人,3個月左右完成搬遷。 南水北調工程是緩解中國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優化水資源配置的一項戰略性工程,共分東中西
記者1月8日從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獲悉,于2007年開工的南水北調東線穿黃河主體工程日前完工,未來長江水將通過這一工程輸往魯北地區及河北省和天津市等北方地區。 穿黃河工程是南水北調東線的關鍵性控制項目,被稱為這一調水線路的“咽喉”。東線穿黃河工程位于黃河下游中段,山東東平和東阿兩縣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庫區。 近日,南水北調工程進入通水倒計時。隨著中線一期工程的建成,沿線居民將有望喝上丹江水。 如何確保“一庫清水向北流”?近日,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研究員張全發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流域生態環境建設是保障南水北調工程水源地水質安全的關鍵,在加強丹
再生水讓北京永定河重現生機。圖為市民站在盧溝橋上眺望永定河沿岸風光帶。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推進水循環利用。但是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再生水利用率尚不足10%。北京的再生水利用走在全國前列,目前再生水利用率已達60%,占全市水資源使用總量的21%,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