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零容忍”造假將移交公安
今年環保部門將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行為實施“零容忍”,確保數據真實準確。 據山東人民廣播電臺《山東新聞》報道,山東省環保廳副廳長周杰表示,為了杜絕環保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省環保廳將與公安部門聯動工作,加大對排污企業監測數據造假的查處力度:“我省對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持”零容忍“態度,采取獨立調查等方式,對在線監測設施進行例行檢查和重點檢查,對存在造假的企業,一律實施頂額罰款、媒體曝光,同時移交公安。” 同時,加強在線監測設備社會化運營機構和生產銷售商家的監管,運營機構參與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一律取消運營資格;自動監測設備存在造假漏洞的,一律清除出山東環保市場。 媒體與百姓的監督也將成為環保工作的重要力量:本著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的原則,應公開盡公開。督促排污單位通過企業網頁、當地媒體、環保部門政務網站等途徑,全面公開在線監測數據,將企業排污情況包括數據質量情況置于全社會監督之下。......閱讀全文
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的背后
日前,山西省臨汾市環保數據造假事件塵埃落定。臨汾市環保局原局長和第三方運維有關人員均被刑事處理。這是繼陜西省西安市數據造假之后,又一起引發社會各界關注的事件。圖片來源于網絡 “環境監測活動客觀評價生態環境工作成效,已成為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只要考核就涉及排名,屬于敏感事項,容易發生造假
清除環境監測數據造假之“霾”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26日聯合發布《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其中頗受外界關注的是,《解釋》將重點排污單位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干擾自動監測設施,排放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作為嚴重污染環境的情形;違反國家規定,強令、指使、授意他人實施修
從源頭堵住環境監測數據造假
西安環保數據造假案有了結果。因用棉紗封堵空氣質量監測儀,西安7名基層環保工作者被判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并承擔法律責任。環保部表示,這是該部聯合公安部歷時15個月重點督辦的環境質量監測數據造假被追究刑責的第一案,必將對地方政府和環保系統起到強烈震懾和有效警示作用。 環境監測數據是環境治理的“晴
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坑害了誰
排水口“吐”著臟水,煙囪冒著黑煙,在線監測設備卻顯示達標排放。檢測軟件“動手腳”、空氣樣本作弊、人為設定污染上線……2015年2658起監測數據造假案例被環保部門“揪出”,17個省(區)市對發現的問題立案78起。日前,環保部通報15起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及數據弄虛作假典型案例。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
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須“零容忍”
據報道,2015年1月1日實施的新環保法明確對數據造假“明正典刑”,一年里有2658起監測數據造假案例被環保部門“揪出”,17個省區市對發現的問題立案78起。 不少網民表示,環境數據質量是環境監測的保障,是保護環境的底線,對數據造假必須零容忍。保證環保監測數據真實性,一方面要實時公開環保監測
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須依法重罰
6月16日,山東省環保廳通報了兩起環境在線監測數據造假案例。 從環保部門通報的一些案例看,造假獲益大而違法成本低,是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屢禁不止、層出不窮的一個重要原因。 宋廣玉6月16日,山東省環保廳通報了兩起環境在線監測數據造假案例。近日,因自動監控造假,福建省環保廳將10家問題突出的違法
環境監測數據造假起底:企業偽造數據花樣多
“前不久,我們通過在線監測,發現一家企業的排放數據超出正常范圍,系統也自動報警。但到企業調查時,他們死不承認。最后通過調閱現場監控視頻,只用了幾幀圖片,就證明有人做了手腳。到了這個程度,這家企業的負責人不得不承認篡改了數據。”去年12月29日,河南省環境在線監控中心執法人員趙娜對《第一財經日報》
山東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零容忍”-造假將移交公安
今年環保部門將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行為實施“零容忍”,確保數據真實準確。 據山東人民廣播電臺《山東新聞》報道,山東省環保廳副廳長周杰表示,為了杜絕環保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省環保廳將與公安部門聯動工作,加大對排污企業監測數據造假的查處力度:“我省對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持”零容忍“態度,采取獨立調
怎么還有人敢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
日前,福建省環保廳官網披露,福建馥華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涉嫌篡改、偽造污染源監測數據,企業內的污染源自動監控設備不正常運行,弄虛作假。該廳于8日對10家企業進行省級掛牌督辦,并責成企業所在地區的地方環保局對其依法嚴厲查處,依法予以行政處罰,并同步移送公安機關,對相關責任人實施行政拘留。 污
哪些措施能管住企業環境監測數據造假
隨著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的普及安裝,實現了對企業排放狀況的24小時有效監控,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一線環保執法人員的工作量,同時提高了環境執法人員的科技手段。但部分不法企業仍然通過造假來降低排放濃度,達到減少繳納排污費的目的。 筆者認為,目前企業造假的原因不外乎3點。一是排污收費的獎懲措施。國家出臺
宇星科技“深陷”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泥潭
曾四度沖擊資本市場未果的宇星科技,近日再次與上風高科開始談婚論嫁,消息公布后上風高科股價連續漲停。 不過,此次重組存在諸多貓膩,上風高科此次發布的宇星科技財務數據,與天瑞儀器此前重組宇星科技時發布的財務數據,存在巨大的差異,宇星科技存在財務造假的嫌疑;此外,宇星科技還存在利用資產減值損失刻意做
先河環保昨否認參與臨汾環境監測數據造假
日前,先河環保公司主要負責人因轟動全國的“臨汾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案件”被約談后,關于上市公司是否卷入該案件的討論就不絕于耳。近日來,二級市場上,機構們紛紛大單甩賣,將先河環保股價砸出新低;深交所的關注函也接踵而至,詢問公司是否參與其中。不過,昨日午間,先河環保發布一份否認公告,態度斬釘截鐵。 機
1年“揪出”2000多起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案
排水口“吐”著臟水,煙囪冒著黑煙,在線監測設備卻顯示達標排放。監測軟件“動手腳”、空氣樣本作弊、人為設定污染上限……環境監測數據造假令百姓深惡痛絕。 一些地方、企業動歪腦筋 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1436個監測點位全部開展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實時發布PM2.5數據……2015年,一張
姜春康: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需重拳嚴打
近日,因自動監控造假,福建省環保廳將10家問題突出的違法企業列為省級掛牌督辦對象,這也是福建省首次集中對企業自動監控造假進行掛牌督辦。今年3月,在杭州市“亮劍”專項執法行動中,兩家涉嫌在在線設施上弄虛作假的企業被查處。 環保數據直接影響著當地民生,多省環境監測數據造假,讓人觸目驚心。 對環境
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是另一種“污染”
8月6日,針對環境空氣自動監測數據造假問題,生態環境部聯合山西省政府對臨汾市政府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此前,司法機關已對涉案者依法做出了判決。 環保高壓之下,要求的是整治措施的高標準、嚴執行。然而,今年以來,不少地方屢屢曝出在“監測數據上搞整改”。有的地方靠設置機器增氧、給采樣器“戴口罩”,玩“
河北省將建立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懲治機制
河北省政府新聞辦日前舉行新聞發布會,對《河北省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實施方案》進行解讀。實施方案對今后3年河北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作出部署。提出今年構建全省生態環境監管大數據平臺,大氣監控指揮系統投入使用,建立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防范和懲治機制。到2020年,
曹方超:打擊環境監測數據造假仍需多方發力
在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逐漸受到廣泛關注的基礎上,社會中對其成因的討論也愈發熱烈,除了數據造假單位受利益驅使逃避環境監管外,環保監測數據造假的處罰力度過低,以及地方部門無法完全落實監管措施等因素也一直為人們所詬病。 日前,環保部印發《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判定及處理辦法》(以下簡稱 《辦法》)的
保障環境監測事權上收-鏟除監測數據造假土壤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要求環境保護部適度上收生態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以準確掌握、客觀評價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狀況。 環境質量監測數據真實是環保的生命線。只有掌握真實的監測數據,治理污染才能對癥下藥。然而,現實中,各級政府、企業、社會的環境監
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高燒不退-亟需良方拔除病根
據媒體報道,最近,山東省環保廳便查處了巨野縣三達水務有限公司、日照城市排水有限責任公司兩起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案件。截至目前,兩家作假企業均被處以10萬元罰款,案件已移交公安機關處理,兩名負責人被行政拘留。 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高燒”不退 環境監測是環保工作的基礎,數據質量是環境監測的生命線。監測
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屢禁不止-四家企業被查
自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啟動以來,環保部各督查組已發現多起涉嫌自動監測弄虛作假問題。環保部最新通報了近期發現的4起涉嫌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及設施不正常運行的典型案件,其中唐山3起,邢臺1起。 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屢禁不止 四家企業被查 第四督查組在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對天津榮程集團唐
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首次入刑-政府干預同屬犯罪
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或干擾監測設施將入刑。近日公布的環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釋中,首次將環境數據造假行為納入污染環境罪。最高法院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是加大打擊大氣污染犯罪之舉。 后果特別嚴重最低處5年有期徒刑 上一版環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釋于2013年公布,僅時隔三年半,司法解釋再次修改。最高
河北環境監測打假記:三進現場拆穿數據造假
“查處秦皇島索坤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索坤玻璃”)自動監測數據造假案,可謂一波三折。”河北省昌黎縣環境監察大隊大隊長于林輝說,“今年年初發現索坤玻璃自動監控設施異常。為進一步排查異常原因,又聯合秦皇島市環保局相關專家再次對企業排放煙氣進行手動監測,雖然現場比對監測數據勉強能對得上,但
嚴打環境監測數據造假背后:花百元造假可省投幾十萬
多地環保部門嚴查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多企業責任人被行政拘留。 6月16日,山東省環保廳通報了兩起環境在線監測數據造假案例,兩家企業相關負責人均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 與此同時,近日,因自動監控造假,福建省環保廳將10家問題突出的違法企業列為省級掛牌督辦對象,這也是福建省首次集中對企業自動監控造假
環境監測豈容造假
自去年以來,由于“尾氣門”事件持續發酵,大眾汽車蒙受慘重損失,不僅市值蒸發上百億歐元,而且面臨巨額罰款和大量維修善后工作。大眾集團深陷困境甚至不得不打算“變賣家產”以挽回損失,銷量也因此被老對手豐田汽車再度超越。 大眾因為在其汽車產品上安裝軟件調整尾氣排放值,在環保方面弄虛作假,付出如此高昂
擦亮生態文明之“眼”-多地嚴打環境監測數據造假
2017開年,廈門、寧波、長沙為代表的各地便使出霹靂手段,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行為進行打擊。治病必先知根知底。為何出現如此惡劣的監測數據造假現象?針對監測數據造假又有哪些有效可行的“藥方”?如何走好環境監測的市場化之路? 2017年一開年,多地就傳遞出一項重要信息: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等違法行為嚴
環境監測數據造假事件頻頻曝光-節能環保底線在哪?
多年來,一些地方環境檢測數據造假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企業之所以能弄虛作假,表明現在運行的環保在線自動監測網絡存在漏洞。近日,環境保護部副部長黃潤秋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將在三年內完成國家大氣、水、土壤監測點位的建設和事權上收,從根本上避免監測數據受到考核評比等行政干擾,不給造假篡改提供機會。
李干杰:環境監測數據敢造假,誰干就送“進去”!
生態環境部希望借助刑法的修改,加大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在本月12日至13日召開的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表示,“借助刑法修改的契機,推動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等違法行為入刑。”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2020年立法工作安排,今年將審議刑法修正案。
數據造假頻現花樣翻新-環境監測仍需“打怪升級”
有輿論曾指出,為掩蓋超標排放等問題,環境數據造假也一直被業內稱為“潛規則”。新環保法實施后,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提出了更為嚴厲、明確的處罰措施,用法律強化數據的真實性。然而,即便如此,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的問題依然層出不窮。 2017年是“水十條”、“大氣十條”的重要考核節點,監測數據受關注的程度不
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如今可不能一身逍遙
在環保工作中你最不能容忍的是什么?肆意破壞環境,同時還用美化過的環境監測數據來撐面子。 以前政府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這種惡劣行為的懲處力度并不是很大,才導致這種行為一再出現,現如今,對環境監測數據進行造假的人恐怕不能一身逍遙了。我們且看一看,面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全國各地都有哪些“伏魔陣”現世。
人民日報批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需重拳嚴打
最近,河南省商丘市對三個區采取9條精準治理措施:取締所有露天燒烤、所有餐館安裝油煙治理設備;渣土車全封閉、全沖洗;加油站安裝油氣回收裝置,林林總總,細致入微。乍一看,這是好事啊,治理措施有的放矢,可謂精準。 可仔細一瞧,所有這些措施的實施范圍,都加上了限定詞——“監測站點周圍三公里范圍內”。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