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精準醫療領域的研究和投資熱度不減。尤其是針對癌癥的早期診斷技術的開發如基因篩查等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投身其中。對于各類癌癥發生的分子機制以及易感基因的研究則是這項技術的關鍵環節。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病因及癌變研究室主任林東昕院士是腫瘤病因學領域的資深學者。林院士多年來致力于探索常見腫瘤發生發展及其遺傳易感性的分子機制,較系統地研究了致癌物代謝、DNA修復、細胞周期和凋亡控制、腫瘤免疫等系統的基因遺傳變異與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等常見腫瘤發生和發展的關系。有多篇論文發表在遺傳學領域頂級期刊Nature Genetics。林院士將應邀出席“2016(第二屆)精準醫療研討會”,并做題為"胰腺癌易感基因BACH1的功能研究"的演講。 此次生物谷有幸采訪到了林院士,請他與我們分享對于惡性腫瘤精準醫療研究的看法。 生物谷:林院士,您好!非常感謝您出席 "2016(第二屆......閱讀全文
伴隨著城市的發展,建筑垃圾大量產生,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處理,很多建筑垃圾被簡單填埋或露天堆放,不僅影響市容,還造成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對此,市政協委員林東波呼吁,將建筑垃圾循環再生利用,盡快建設全市統一處置建筑垃圾示范區。 近日,南方日報記者從市環衛局了解到,市政府規劃建設新的垃圾處理生態環
新《環保法》實施后的全國首例環境公益訴訟案,近日在福建省南平市有了判決結果。 南平市中級人民法院日前判令被告謝某、倪某、鄭某、李某恢復被破壞的28.33畝林地功能,在林地上補種林木并撫育管護3年,如不能在指定期限內恢復林地植被,則共同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用110.19萬元。 同時,被告須共同賠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在基因間長鏈非編碼RNA (lincRNA) LINC00673中的一個胰腺癌風險變異為miR-1231構建了一個結合位點,干擾了PTPN11降解。這一重要的研究發現發布在5月23日的《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志上。
堅持綠色雙創之路、成就節能環保強國。11月7日,2016年第五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新能源及節能環保行業總決賽在古城西安進行了最終的巔峰對決。杭州林東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柒懿”團隊從200余個能源環保行業入圍項目中脫穎而出,分獲企業組和團隊組第一名,此外101個參賽項目獲得優秀獎。科技部火炬中
被查獲存在非法使用地溝油制售食用油的濟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的車間(7月4日攝)。近日,公安部指揮浙江、山東、河南公安機關破獲一團伙生產銷售食用地溝油案件,一條集掏撈、粗煉、倒賣、深加工、批發、零售等六大環節的地溝油黑色產業鏈浮出水面。新華社發山東格林公司車間污濁不堪,執法人員查獲大量地溝油。浙
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復旦大學、德克薩斯大學等10多家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鑒別出了中國人群喉鱗狀細胞(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的三個易感位點。相關論文發表在9月7日的《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
四院士共同探討腫瘤防治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 中國科學院院士赫捷 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東昕 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書鈞 4月15日,一個普通的周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門診樓前的廣場上卻是人頭攢動。 一場由該院各科主任以及正副主任醫師組成的百名專家團隊的義診活動正在進行,以往可
通過基因檢測,找到引起腫瘤的突變基因,再通過靶向藥物,對腫瘤患者進行個體化醫療是治療腫瘤的前沿技術。記者昨天從南醫大召開的個性化醫療論壇上獲悉,南京已成立基因檢測的專門機構,并和省人民醫院合作將這項研究實現了臨床應用,每月有近50名腫瘤患者通過基因檢測,實現個體化治療。惡性腫瘤是嚴重危害人類生命
近日來自中山大學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新加坡基因組研究所等10多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鑒別出中國漢族人群B細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個全新易感位點。相關論文于6月9日在線發表在國際頂級專業期刊《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志上。
中國自主研發生產、裝機容量3.4兆瓦的“LHD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 新華社記者 徐昱攝 中國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出廠交接儀式現場 新華社發 &n
5月14日,由北京生物工程學會主辦,北京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促進中心、北京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中國生物技術創新服務聯盟(ABO)、北京中關村生物工程和新醫藥企業協會共同承辦的第十六屆北京生命科學領域學術年會在北京河南大廈隆重召開。 精準醫學計劃在2015年正式出臺后,迅速成為學術
最近,中外專家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鑒定出了中國人群中喉鱗狀細胞癌(LSCC)的3個易感基因位點。其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遺傳學》雜志。 解放軍總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劉明波、王嘉陵、楊仕明團隊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林東昕、吳晨團隊及復旦大學腫瘤研究所魏慶義團隊等國內外
近日來自中山大學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新加坡基因組研究所等10多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鑒別出中國漢族人群B細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個全新易感位點。相關論文于6月9日在線發表在國際頂級專業期刊《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志上。
六十歲月一甲子,不忘初心再出發。 60年前,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的三大科學院之一,成為我國醫療衛生系統的國家隊和先行者。 從“落后”到“領先”,從“模仿”到“原創”,從“空白”到“超越”……60年來,醫學科技創新路上的每一步都有中國醫學科學院人深深的足跡,為人民健康護航途中的每一次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唐代詩人劉禹錫筆下的浙江錢塘潮,猶如一群蘊含強大生命力的猛獸,發出震天動地的吼聲,從蒼茫渺遠的大海奔騰而來,之后又觸山而回。一代代生息繁衍在大海之濱的中國人,在錢塘潮起潮落之間,領略著大海的雄渾與壯美,感受著滔天巨浪帶來的心靈震撼。 隨著對海洋的了解不斷深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報告中指出,我國受癌癥困擾的家庭以千萬計,要實施癌癥防治行動,推動預防篩查、早診早治和科研攻關,著力緩解民生的痛點。 而國內外的經驗早已經證明,采取早期預防、早期篩查、早期治療等防治措施,對于降低癌癥的發病和死亡具有顯著效果。 10年前的3月5日,“在農村
6月26日至30日,由甘肅省科技廳和蘭州市政府主辦的2015蘭州科技成果交易會成功舉辦。 本次成果交易會,以“集聚創新創業,促進產業升級”主題,包含首屆蘭州青少年科技嘉年華、省市科技創新成果展、文化與科技融合展等三大展示活動。其中:青少年科技嘉年華以科技春蕾,創新夢想主題,已于6月20日在甘
序號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研究領域或方向所在單位推薦專家推薦單位194劉衍男1988年09月建筑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楊柳,李玉國,林波榮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195閆晉波女1986年07月城鄉規劃學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仇保興,莊惟敏,周燕珉196常江男1986年08月流行病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林東昕,鄔堂春,
#aabbccdd75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ccdd75{border:1px solid #666666}
12月14日,第三屆中國一東盟國際精準醫學大會暨廣西醫師協會臨床精準醫療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南寧隆重舉行,廣西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曹坤華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曹坤華指出,廣西科技廳按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部署,對醫學領域的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一以貫之予以高度重視,對醫學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研究、前沿技術
最新數據顯示,當前,我國惡性腫瘤年新發病例約為380.4萬例,死亡病例229.6萬例,腫瘤日益成為我國健康事業的沉重負擔。日前,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舉辦的2018年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中,院士們紛紛認為:對腫瘤治療方法進行攻關的同時,預防事業也不能松懈,中國的腫瘤防控
<101海馬神經網絡振蕩模型的建立及網絡功能的調控科學技術進步獎ChengbiaoLu,王建剛,原翔,王亞莉,翟德勝,王璐,趙營,張林,王湛新鄉醫學院,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裴鋼、楊雄里102炭球菌素等萜類天然產物全合成和結構修飾方法的建立應用及活性科學技術進步獎房立真,倪天軍,武利強,孫彭
腫瘤治療要重科普、重整體 習總書記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如何落實指示,作為一名醫療工作者深感責任重大。癌癥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世界上每5個腫瘤病人中有一個中國人,每5個死亡病人中有一個腫瘤病人,一名癌癥患者的花費大概是一般疾病患者的5倍以上。但癌癥也沒那么可怕,有1/3的癌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以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飼料中鹽酸氨丙琳的方法,適用于配合飼料、濃縮飼料、添加劑預混合飼料和精料補充料中鹽酸氨丙琳的測定,最低檢測濃度為1.0 m g/kg. 原理飼料樣品中的鹽酸氨丙琳以含有離子對試劑的甲醇溶液超聲提取,離心后過濾,用離子對反相液相色譜法測定。 試劑
2015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授獎項目證書編號獎種獲獎等級項目名稱/獲獎人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工作單位2015-201科技進步獎1(內部公告)鮑文,崔濤,常軍濤,秦江,周偉星,于達仁,唐井峰,牛文玉哈爾濱工業大學2015-202科技進步獎1復雜高
腫瘤治療要重科普、重整體 習總書記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如何落實指示,作為一名醫療工作者深感責任重大。癌癥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世界上每5個腫瘤病人中有一個中國人,每5個死亡病人中有一個腫瘤病人,一名癌癥患者的花費大概是一般疾病患者的5倍以上。但癌癥也沒那么可怕,有1/3的癌
醫藥衛生學部(89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 業 工作單位 提名、遴選渠道 1 艾措千 57 民族醫學 青海金訶藏醫藥集團有限公司
2011年3月1日,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公布了2010年度“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評審專家名單,涉及物理學、化學、化工、力學、生物學、材料科學、食品科學、環境科學等38個學科的200名專家,具體如下: 關于表彰2010年度“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評審專家的通知 教技發中心函[2011]19號
2010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名單 編 號 論文題目
4月23日,甘肅首陽鎮68名小學生突然集體中毒,出現頭暈、四肢無力、腹痛、視力不清等癥狀。5月2日,首陽鎮衛生院和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出具診斷結果,均為“群體性癔病癥”。有學生回憶稱,23日當天,正在校園做早操的他們,聞到“農藥”般的氣味。 稍通病理常識,就知道:所謂“癔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