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哈爾濱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牽頭承擔的黑龍江省科技計劃重大項目“1000MW級核電主設備設計制造關鍵技術”通過了黑龍江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 該項目采用了多項新技術,已經掌握了大型核電主設備自主化設計和制造關鍵技術。完成了壓力容器制造、壓力容器和蒸發器鍛件關鍵技術研究、1000MW級蒸汽發生器、穩壓器設計、制造關鍵技術研究、反應堆主泵電機設計制造關鍵技術研究、大型核電半轉速汽輪機自主化設計和制造,攻克了大型核電半速汽輪發電機設計和制造關鍵核心技術。 該項目取得了一些創新成果:在壓力容器制造、壓力容器和蒸發器鍛件關鍵技術研究方面,提出了低Si控A1鋼制造技術;首次提出了雙端不對稱同步壓下變截面筒體類鍛件的成型技術;開發了帶接管一體化大型封頭鍛件旋轉方形整體鍛造技術。 在蒸發器、穩壓器設計、制造關鍵技術研究方面,對于脹接的殘余應力的分布規律進行了研究,自主研發了一套脹接專用工具、未脹合長度測量工具和拉脫力檢......閱讀全文
關于印發智能制造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計〔2012〕19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記者日前從國家核電獲悉,目前,我國第三代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工程建設總體上進展順利,安全、質量、進度都處于全面受控狀態。在此過程中,我國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自主創新,在世界上率先掌握了第三代核電AP1000的五大核心關鍵技術,為推進中國核電產業技術水平的整體跨越,為實現我國第三代核電AP1000的
目 錄 一、形勢與需求 二、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 (一)總體思路 (二)發展目標 (三)戰略部署 三、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推進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突破 (一)加強農業農村科技
繼南北車開始合并之后,與高鐵同屬“出海”重點領域的核電也將誕生新的“巨無霸”。 進入2015年,我國核電領域動作不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1月29日)從多個渠道獲悉,今年1月初,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國家核電)和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以下簡稱中電投)的合并事宜獲得了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1
我國自主發展核電的決策激發了裝備制造業的熱情。 許連義最近很忙。在《科學時報》記者采訪他的過程中,他不斷接到其他媒體要求采訪的電話。作為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專家委員會委員,原機械工業部重大裝備司司長,核電工程升溫使他的媒體關注度驟然升高。 此前,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國務院出臺擴大內
福島核事故是人類和平利用核能歷史上發生的第三次嚴重核事故,對全球核電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引起了全世界核工業界的反思,世界各核電發展國家對核電安全進行重新的審視和評價,美國、俄羅斯、法國、韓國以及新興經濟國家在進一步提高核電安全的基礎上,都作出繼續堅持發展核電的決策。 蘇聯核能燈塔
23日上午7時36分,隨著浙江三門核電站1號機組核島廠房穹頂吊裝順利完成,這一備受世人矚目的第三代核電AP1000世界首堆的土建基本完工,進入關鍵設備就位和調試的建設“收官”階段。 核島廠房穹頂吊裝從今晨6時整開始,起吊總重量達922噸。經過1個多小時的吊裝和調整,穹頂穩穩就位于
中廣核嶺澳核電站二期 2013年11月27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2013年度科學技術獎評選結果正式公布,由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牽頭、國內核電工程設計、設備制造、建安運行等主要單位聯合申報的“中國百萬千瓦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 科技成果榮獲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1名)
“中國第三代核電自主化‘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穩步實施,表明我國已經步入第三代核電建設的世界前列。”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國家核電)黨組書記、董事長王炳華告訴記者。 從“群雄逐鹿”到統一技術路線,國家核電勇挑重擔 在8月的浙江三門核電站一號機組建設現場,身穿橙色反光服、
中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正急切盼望著證明自己的機會。 但核電專家張祿慶近日撰文稱,中國從美國引進的三代核電技術AP1000尚不適宜批量建設,建議優先核準建設國內已自主開發的三種三代核電機型。這三種國產三代核電機組分別為:中核集團研發的ACP1000、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研發的CAP1400、
中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正急切盼望著證明自己的機會。 但核電專家張祿慶近日撰文稱,中國從美國引進的三代核電技術AP1000尚不適宜批量建設,建議優先核準建設國內已自主開發的三種三代核電機型。這三種國產三代核電機組分別為:中核集團研發的ACP1000、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研發的CAP1400、
大亞灣核電站 國圖 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事故后,中國工程院組織了“我國核能發展再研究”咨詢課題,著眼于新的核電發展形勢下我國核能安全發展、規模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所面對的矛盾,重點分析近期和長遠我國核能發展需要解決的若干重要問題。習近平主席在全球核安全峰會上全面闡述了中國的“核安全觀”,
在全世界范圍內,核電由于資源消耗少、環境影響小和供應能力強等優點,成為與火電、水電并稱的世界三大電力供應支柱。 國際:大勢如潮難擋 隨著國際能源供應形勢日趨緊張,為了滿足電力需求的快速增長和更好地保護環境,核能發電再次引起各國的興趣。國際權威機構預測,在未來25年中,全球將興建90座
國家能源核電工程建設技術研發中心 國家能源核電工程建設技術研發中心(以下簡稱研發中心)是國家能源局于2010年7月批準成立的國家能源研發中心之一,依托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建設。研發中心定位于打造核電建設技術研發、成果轉化、項目管理、信息交流、實驗應用及人才培養等多維度和綜合性技術平臺,并以百萬千
記者從相關權威渠道獨家獲悉,首臺AP1000機組計劃于2016年底前首次并網發電。 經過多年努力,AP1000核電技術的國產化再次獲得實質性突破。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6月15日從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國家核電”)獲悉,兩天前,由上海電氣旗下的上海第一機床承制的首臺國產AP1000核電站堆
國內核電巨頭們在備戰核電重啟的同時,還另有所圖。昨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中核集團(以下簡稱“中核”)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國家核電”)近期均在解決核電關鍵技術上有所動作,且均有意要與海外伙伴牽手。在業界專家看來,“技術”仍是國內核電發展最大掣肘的現實,核電巨頭們的動作主要是為國內核電重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這是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分析測試百科網特摘取整理了與分析測試領域相關度較高的內容如下。更多依靠中國裝備 《中國制造
記者11日從中國核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上獲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三代核電技術CAP1400初步設計已通過國家能源局組織的專家組論證,示范工程計劃2014年在山東威海開工建造,2018年底并網發電。 “CAP1400示范工程是壓水堆重大專項成果的集成,建成CAP1400示
日前,由于國家能源委會議釋放出核電松動的信息,相關媒體圍繞核電存廢、內陸核電等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其中,國研中心王亦楠老師的《內陸核電不適合我國國情》(附于文后)的文章觀點最為鮮明,引起了諸多共鳴和爭論。現針對王老師文中提出的幾點理由,稍談一點個人認識,以與商榷。 第一,關于核電安全技術
由中國一重承制的首臺國產化第三代核電技術AP1000——三門2號反應堆壓力容器在大連制造基地研制成功,并于2014年8月5日進行驗收合格,交付使用。 三門核電站作為我國首個采用第三代先進壓水堆核電技術的核電項目,備受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其核心裝備——三門2號反應堆壓力容器的研制成功,標志
資料照片 “始皇嘗射大魚于榮成山,山在邑境內,故命名因之。”榮成,這個多年來靠海產捕撈、養殖在山東半島興盛的海濱小城,如今卻承擔著中國核電版圖中的“先鋒使命”。 冬日的石島灣海天一色藍,“世界首座模塊式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幾個大字異常醒目。凜冽的寒風中數臺塔吊沿海岸線一字排
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董事長王壽君3月3日表示,中核集團與巴基斯坦、阿根廷、沙特、美國、加納等國的核電合作已取得一系列新進展,中國核電正在健步“走出去”。 中國核電之所以能夠走出國門,緣于核電技術的飛速發展。 自2008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審查通過《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大專項總體實施方案》
近日,中國廣核集團對外發布,采用金屬3D打印技術研發制造出的壓縮空氣生產系統制冷機端蓋,在我國大陸首個百萬千瓦級大型商業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實現工程示范應用。這標志著中廣核開展的3D打印技術在核電站備件及零部件制造、維修過程中的關鍵技術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采用3D打印技術研發制造出的核用壓縮空
華龍一號”國內首臺ZH-65型蒸汽發生器正在吊裝出廠 10月17日“華龍一號”國內首臺ZH-65型蒸汽發生器在東方電氣(廣州)重型機器有限公司(下簡稱東方重機)吊裝出廠,在碼頭裝船發運。 記者從東方重機獲悉,在核電站核島主設備中,蒸汽發生器個頭最高、體積最大、造價最高,被形象地稱為“核電之肺
據世界核能協會估算,2015-2030年間海外新建核電站在160座左右, 新增投資達15000億美元,市場空間巨大。同時核電技術也是大國擴展技術競爭優勢,擴大地緣政治經濟影響力的重要領域。我國核電技術成熟,國產化率高、造價低,且有豐富的營運經驗,這無疑為核電走出去奠定了良好基礎。 已與多國簽署
為實現哥本哈根會議上承諾的減排目標,中國正進行著一場低碳革命,節能減排技術因其在此次革命中的巨大作用而備受關注。《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從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獲悉,目前中國約有70%的減排核心技術需要進口,實現低碳成本巨大。 有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表示,中國在低碳化的進程中必須要實現技術自主創新,
為實現哥本哈根會議上承諾的減排目標,中國正進行著一場低碳革命,節能減排技術因其在此次革命中的巨大作用而備受關注。《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從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獲悉,目前中國約有70%的減排核心技術需要進口,實現低碳成本巨大。 有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表示,中國在低碳化的進程中必須要實現技術自主
中新社北京9月26日電 (記者 閆曉虹)中國國家電監會26日透露,截至2011年底,中國已有7個核電站投入運營,總裝機達到1257萬千瓦,為2002年裝機447萬千瓦的2.8倍。 自2002年以來的10年,盡管中國核電裝機絕對增量不多,但卻是核電技術取得突破的重要歷史時期,從最初的完全
寒冬的石島灣雨雪不斷,人跡罕至。核電站的落戶更給這里帶來了一絲神秘。 在距離海邊不足500米處,只見三個高聳的塔吊,下面則是一個足球場大小、深達18米的工地。石島灣的漁民或許想象不到,他們身邊的這個工程正是舉世矚目的全球首座將四代核電技術成功商業化的示范項目——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
發改委網站2011年10月20日刊文,由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務部、知識產權局聯合研究審議的 《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11年度)》,現予以發布。《指南》確定了當前優先發展的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先進能源、現代農業、先進制造、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海洋、高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