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芐西林鈉,西藥名。常用劑型有注射劑等。為青霉素類抗生素。適用于系統性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如敗血癥、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腹腔、盆腔感染以及皮膚、軟組織感染等,也可用于其他敏感腸桿菌科細菌引起的系統性感染。 本品適用于系統性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如敗血癥、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腹腔、盆腔感染以及皮膚、軟組織感染等,也可用于其他敏感腸桿菌科細菌引起的系統性感染。 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羧芐西林鈉的相互作用 1、本品與琥珀氯霉素、琥乙紅霉素、鹽酸土霉素、鹽酸四環素、卡那霉素、鏈霉素、慶大霉素、妥布霉素、兩性霉素B、維生素B族、維生素C、苯妥英鈉、擬交感類藥物、異丙嗪等有配伍禁忌。 2、本品在體外與氨基糖苷類藥物(阿米卡星、慶大霉素或妥布霉素)對銅綠假單胞菌、部分腸桿菌科細菌具有協同抗菌作用。 3、本品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同瓶滴注,可導致兩者的抗菌活性明顯減弱。 ......閱讀全文
7月23日,上海科學界的又一位耆宿——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丁光生研究員,迎來了百歲生日。 他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毅然回國,又作為主要參與人員之一,研發出重金屬廣譜解毒藥二巰丁二鈉及其游離酸二巰丁二酸,挽救了千萬人的性命。二巰丁二酸成為我國研制的、首個被美國批準仿制的化學藥品。 日前,上海藥
一、中樞神經興奮藥 尼可剎米(可拉明) [藥理及應用]直接興奮延髓呼吸中樞,使呼吸加深加快。對血管運動中樞也有微弱興奮作用。用于中樞性呼吸抑制及循環衰竭、麻醉藥及其它中樞抑制藥的中毒。 &nb
前言:創新藥,在確定候選藥物過程中,無論是預試驗、還是正式試驗,都需要藥理毒理數據的及時支撐,以供判斷如何進行下一階段的開發工作,亦或終止開發……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藥開發的廣泛鋪開,I期臨床申請所需要做的藥理毒理等安全性評價工作不再神秘,已形成了系統的SOP。但畢竟隔行如隔山,合成/質量/制劑等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1月19日,第六屆北京地區藥物代謝與藥代動力學學術論壇在首都醫科大學舉行,論壇由SCIEX公司獨家贊助,來自政府機構、高校、科研院所、醫院及醫藥企業的專家學者150余人參加了此次論壇。第六屆北京地區藥物代謝與藥代動力學學術論壇現場 會議由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
愛諾華 (來氟米特) 1.1劑型、劑量:片劑,10mg。 1.2用法: 10mg/公斤體重/天,口服三天,三天后改每日40 mg,一周后改每日20~30 mg。療程半年。 1.3
健康報消息,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王逸平等在對中藥丹參進行的系統研究中發現,多酚酸類化合物丹參乙酸鎂不僅具有更好的活性,而且在丹參藥材中含量很高。他們提出將丹參乙酸鎂作為新藥丹參多酚酸鹽的質量標準,不僅使有效成分明確,而且便于質量控制。2007年6月的《中國藥理學報》發表的相關論文展示了新的動物實驗
過敏是人體與異物抗原接觸后發生的不正常免疫反應,常導致生理功能紊亂及組織受傷。 常見過敏反應及其癥狀 1、呼吸系統:鼻炎或氣喘 2、眼:過敏性結膜炎 &nb
第二節 抗動脈粥樣硬化藥 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礎,其所致的冠心病是發達國家的首要死亡原因。動粥的發病與遺傳、飲食等因素有密切關系。一、 &nbs
臨床實踐三十年,深知醫之與藥不可分割,中醫之“理、法、方、藥”是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指導原則,缺一不可。治療一個疾病首先依據病人的臨床表現分析疾病發生的病因、病機和病理變化,據此而制定相應的治療***,然后選擇合適的方劑,再按具體病情靈活恰當地加減用藥,如此就會收到預期效果。由此看來,在整個醫療
黎潤紅1 饒毅2 張大慶1(北京大學 1醫學部100191,2 生命科學學院 100087) 摘要 青蒿素的發現是在一個相當復雜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完成的。由于特殊的時代背景,有關青蒿素的發現及其成果的評價存在著諸多爭議,甚至在青蒿素發現的代表人物之一——屠呦呦獲得了拉斯克臨床醫學獎之后,相關的爭議
[導讀]中國藥理學會顧問委員,上海市計劃生育研究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上海醫學院藥理學系教授、博導、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我國著名藥理學家楊藻宸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10年3月28日五時零五分不幸逝世,享年91歲。
63歲的祝國光博士至今還記得,當初在海外頂級醫學期刊上看到有關中藥和西藥對治療心肌梗塞疾病具有同等療效的學術論文時,那種難以言狀的興奮之情。 時隔數月,他卻驚訝地發現,那些看起來水平非同尋常的學術論文大都是編造的,而且論文的作者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著名中藥藥理學家李連達
一、超臨界萃取的技術原理 利用超臨界流體的溶解能力與其密度的關系,即利用壓力和溫度對超臨界流體溶解能力的影響而進行的。在超臨界狀態下,將超臨界流體與待分離的物質接觸,使其有選擇性地把極性大小、沸點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來。當然,對應各壓力范圍所得到的萃取物不可能是單一的,但
1.1石斛研究進展石斛屬(DPdrobium sw.)為蘭科第二大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全球約有1500 種,主要分布于亞洲、歐洲、大洋州等地。我國共有74種,2個變種,分布于 華南及西南地區,如廣西、廣東、云南、貴州。目前供藥用的石斛屬植物有51 種。但中國藥典(2000版)僅收
超臨界萃取的技術原理及應用 一、超臨界萃取的技術原理 利用超臨界流體的溶解能力與其密度的關系,即利用壓力和溫度對超臨界流體溶解能力的影響而進行的。在超臨界狀態下,將超臨界流體與待分離的物質接觸,使其有選擇性地把極性大小、沸點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來。當然,對應各壓力范圍所得
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是七十年代末才興起的一種新型生物分離精制技術.近年來發展迅速,特別是1978年在西德埃森舉行全世界第一次“超臨界氣體萃取”的專題討論會以來,被廣泛應用于化學、石油、食品、醫藥、保健品等領域,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在我國已被列為九五期間國家重點開發的高科技項目。下面就超臨界
北大醫學部藥理學系實驗課上,學生正在用貓進行實驗。該實驗用貓被指來源不明 2010年4月中旬,有讀者報料稱,北京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藥理課的實驗用貓來源不明。記者隨后旁聽了該院一堂藥理實驗課。課上,實驗老師透露實驗用貓從貓販子手中購得,稱“可能是從郊區抓來的野貓”。該說法
超臨界萃取的技術原理及應用 一、超臨界萃取的技術原理 利用超臨界流體的溶解能力與其密度的關系,即利用壓力和溫度對超臨界流體溶解能力的影響而進行的。在超臨界狀態下,將超臨界流體與待分離的物質接觸,使其有選擇性地把極性大小、沸點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來。當然,對應各壓力范圍所得
遠古時代人們為了生存從生活經驗中得知某些天然物質可以治療疾病與傷痛,這是藥物的源始。這些實踐經驗有不少流傳至今,例如飲酒止痛、大黃導瀉、楝實祛蟲、柳皮退熱等。以后在宗教迷信與邪惡斗爭及封建君王尋求享樂與長壽中藥物也有所發展。但更多的是將民間醫藥實踐經驗的累積和流傳集成本草,這在我國及埃及、希臘、
藥物代謝(drug metabolism),指藥物在體內多種藥物代謝酶(尤其肝藥酶)的作用下,化學結構發生改變的過程,又稱生物轉化或藥物代謝,藥物的生物轉化與排泄稱為消除。藥物在體內生物轉化后的結果有兩種: 一是失活,成為無藥理活性藥物; 二是活化,由無藥理活性成為有藥理活性的代謝物或產生有毒的
一、超臨界萃取的技術原理 利用超臨界流體的溶解能力與其密度的關系,即利用壓力和溫度對超臨界流體溶解能力的影響而進行的。在超臨界狀態下,將超臨界流體與待分離的物質接觸,使其有選擇性地把極性大小、沸點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來。當然,對應各壓力范圍所得到的萃取物不可能是單一的,但可以控
當今我國藥物開發水平是否超過上世紀70年代?既不是,也是。說不是,緣于如今上市的藥物、已經被廣為宣傳的藥物,其創新程度并沒有達到我國1970年代的水平;說是,則是因為我國醫藥人才增加、研究和研發條件改善、投資環境改善,在默默推進的研發工作中,可能有創新程度很高的藥物。 實際上,在藥物研究歷史
合成化學、基因工程藥物、生物制品和分子生物學方法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改變了現代藥物發現的過程。藥物是怎樣在醫學上及經濟學上運作的?為什么藥物如此昂貴?為什么只有少數疾病可以治療?21世紀是健康產業的世紀,對于每一個想進入該行業的從業者,本文推薦了必看的20本藥學入門書籍。 第一部分 醫學科普書籍
新聞背景 9月3日,日本帝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宣布有46名患者在住院期間感染了“超級細菌”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 27人死亡,至少9人死亡與此有關。 9月6日,日本櫪木縣獨協醫科大學醫院又檢測出另一種“超級細菌”——帶有NDM-1基因的大腸埃希菌。 9月8日,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宣布
藥劑的新制劑及其制備和應用方法發明的領域本發明涉及用于靜脈給藥的藥理活性物質的顆粒載體的制備方法,以及因此產生的新的組合物。從一個特殊的方面來說,本發明涉及在體內輸送本質上水不溶性藥理活性物質(如抗癌藥紫杉醇)的方法。從另一方面,則提供了包含不溶性藥理活性物質的可擴散膠體系統。懸浮的顆粒可由100%
茶葉的藥理作用與功效!茶為藥用,在我國已有2700年的歷史。東漢的《神農本草》,唐代陳藏器的《本草拾遺》,明代顧元慶《茶譜》等史書,均詳細記載了茶葉的藥用功效。《中國茶經》中記載茶葉的藥理功效有24例。日本僧人榮西禪師在《吃茶養生記》中將茶葉列為保健飲料。現代科學大量研究證實,茶葉確實含有與人體健康
方泰惠(中)生前在指導學生做實驗。 盛夏時節,南京中醫藥大學藥理教研室的實驗室里,那件白色的實驗服依然靜靜地搭在椅背上,似乎還在等著主人的到來。就在去年此時,已是七旬高齡的方泰惠,還曾徒步爬上7樓的實驗室,在這里揮灑汗水。 方泰惠是全國師德先進個人、我國著名藥理學專家。不久前,71歲的方泰惠因患
2009年4月25日下午,質譜沙龍第十八期活動在解放軍307醫院實驗樓舉行。來自二炮總醫院、AB公司、朝陽醫院、空軍總醫院、清華大學醫學院、中科院動物研究所、解放軍307醫院的各位專家、學生20余人。 第十八期質譜沙龍活動現場 307醫院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副主任 劉澤源博士
李彬博士 研發總監,雅培(上海)研發中心 李彬博士于2008年9月加入雅培(上海)研發中心任研發總監,參與組建雅培上海研發中心,致力于幾個重要疾病領域的新藥研究開發。此前于2007年3月加入睿智化學,參與組建了生物部并擔任副總裁。回國前16年間,李博士在美國羅氏,輝瑞,ANADYS及
一、 中藥產業化形勢及應用新技術的意義 中藥為我國傳統醫藥,用中藥防病治病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由于化學藥品的毒副作用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及合成一個新藥又需巨大的投資,西醫西藥對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病、疑難病的治療藥物還遠遠不能滿足臨床的需要,因此,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中醫中藥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