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首次報道了線粒體II型NADH脫氫酶的晶體結構,相關論文 “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he type-II mitochondrial NADH dehydrogenases”公布在10月21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清華大學生科院楊茂君(Maojun Yang)研究員,其早年畢業于吉林大學生命科學院,曾師從王琳芳院士,饒子和院士。他主要從事結構生物學領域的研究工作,曾于2003年在世界上第一個解析了SARS病毒主要蛋白酶的晶體結構,并且發現一種經過修飾的底物類似物可以有效地抑制這一蛋白酶的活性,為設計抗SARS的藥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電子傳遞鏈作為呼吸作用過程中的核心元件,是由線粒體內膜上的I-V氧化磷酸化復合物組成。復合物I,又稱NADH-泛醌氧化還原酶(NDH- 1),能夠催化將來NAD......閱讀全文
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通過氧化(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分解糖類的代謝物,合成著細胞所需的絕大多數能量貨幣——ATP。因此,線粒體的正常工作,就像煉油廠或者發電廠對現代社會那樣重要。線粒體的正常工作需要大量的蛋白質提供支持。一般認為,在線粒體中,蛋白質含量是通過細胞質新合成蛋白質輸入和老舊蛋白質的降
在10億多年前發生的一次內共生事件中,一個細菌被細胞所吞食,并最終變成了細胞器——線粒體。隨著時間的推移,近1000種編碼線粒體蛋白的基因,其中的大多數現在從線粒體轉移到了細胞核中,并且是在細胞質中被翻譯為蛋白質。一個至關重要的輸入機制確保了這些蛋白質最終定位在線粒體內適當的位置。 發表在《自
在10億多年前發生的一次內共生事件中,一個細菌被細胞所吞食,并最終變成了細胞器——線粒體。隨著時間的推移,近1000種編碼線粒體蛋白的基因,其中的大多數現在從線粒體轉移到了細胞核中,并且是在細胞質中被翻譯為蛋白質。一個至關重要的輸入機制確保了這些蛋白質最終定位在線粒體內適當的位置。 發表在《自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報告,利用酵母和人類細胞,他們發現了細胞通過線粒體來清除錯誤折疊的蛋白質聚集體。這是一個全新的途徑,這一發現有助于解釋帕金森氏癥、阿爾茨海默癥等在發育過程中出錯的部分原因。研究成果于 3 月 1 日發表在《 Nature 》雜志上。 在細胞中,蛋白質被損壞、發生錯
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工廠”,而其中呼吸鏈復合物起著重要作用,只是一直以來人們都不知道這些復合物是如何生成的。現在,德國哥廷根的科學家研究表明,新發現的蛋白復合物“MITRAC”是實現這一過程的關鍵。相關成果發表在12月21日的《細胞》雜志上。 眾所周知,線粒體是真核細胞中由雙層高度特化的單
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工廠”,而其中呼吸鏈復合物起著重要作用,只是一直以來人們都不知道這些復合物是如何生成的。現在,德國哥廷根的科學家研究表明,新發現的蛋白復合物“MITRAC”是實現這一過程的關鍵。相關成果發表在12月21日的《細胞》雜志上。 眾所周知,線粒體是真核細胞中由雙層高度特化的單
我們都知道,線粒體是機體的細胞能量工廠,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他們漸漸開始發現線粒體對機體健康非常重要,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1】EMBO J:單一的線粒體蛋白缺失或會誘發全身性的炎癥反應 doi:10.15252/embj.201796553 目前研
細胞需要線粒體來利用食物中儲存的能量,線粒體維持功能所需要的大部分蛋白質都是在細胞核中被編碼的,并且當這些蛋白質在胞質中被合成后運輸到線粒體中,而特殊的信號序列能促進蛋白質進入到線粒體中,一旦蛋白質抵達線粒體,信號序列就會被移除,目前研究人員并不清楚移除信號序列的重要性,同時他們也不清楚為何該環
德國科學家最近報告說,他們繪制出了釀酒酵母線粒體內部蛋白質的分布圖,這是世界上第一份完整的高清晰度線粒體蛋白質分布圖。 線粒體是細胞中提供能量的細胞器,被稱作細胞的“能量工廠”。此外,線粒體還參與調控細胞的分化、生長、凋亡和信息傳遞。弄清線粒體內部的蛋白質分布,對深入理解蛋白質功能和細胞活動有
我國二硫鍵蛋白質組學的研究取得新突破。近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及藥學院教授楊弋、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Joseph Loscalzo合作完成的論文《哺乳動物細胞中線粒體對二硫鍵蛋白質組的調節》。 這項研究成果,對了解二硫鍵的形成及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日前報道,北卡羅來納大學和杜克大學的科學家經數年來對細胞分裂的合作研究,為諸如帕金森癥、阿爾茨海默癥等神經退行性疾病乃至某些癌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細胞生物學》雜志上。 線粒體被稱為細胞的“發電廠”,它們能產生三磷酸腺苷(ATP),而這是細胞
線粒體是人體細胞的“發電站”。它們提供了細胞代謝所需的能量。但是,這些“發電站”是如何進化的?它們是如何構建的呢?近期,來自德國弗萊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所謂的氧化酶裝配(OXA)機器,在線粒體內膜發育和細胞能源供應中所起的作用。Jan H?pker、Silke Oeljeklaus、Nikol
日本熊本大學魏范研準教授、東京大學鈴木勉教授的研究小組最新研究發現,一種被稱作牛磺酸的功能性氨基酸在線粒體內外蛋白質的生產和保質中具有重要作用,實驗表明,通過特定的化學物質維持蛋白質質量,可以改善線粒體疾病的癥狀。 線粒體是真核細胞內的“能量制造工廠”,其中含有數千種蛋白質,維持著線粒體的各種
有望開發針對性治療藥物 科技日報東京1月28日電 日本熊本大學魏范研準教授、東京大學鈴木勉教授的研究小組最新研究發現,一種被稱作牛磺酸的功能性氨基酸在線粒體內外蛋白質的生產和保質中具有重要作用,實驗表明,通過特定的化學物質維持蛋白質質量,可以改善線粒體疾病的癥狀。 線粒體是真核細胞內
日本熊本大學魏范研準教授、東京大學鈴木勉教授的研究小組最新研究發現,一種被稱作牛磺酸的功能性氨基酸在線粒體內外蛋白質的生產和保質中具有重要作用,實驗表明,通過特定的化學物質維持蛋白質質量,可以改善線粒體疾病的癥狀。 線粒體是真核細胞內的“能量制造工廠”,其中含有數千種蛋白質,維持著線粒體的各種
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對于衰老至關重要的分子信號通路,并證實操控這一過程可以幫助讓老化的血液變得像新鮮血液一樣。 線粒體中錯誤蛋白質折疊可引起損傷,研究人員發現造血干細胞修復這種損傷的能力對于它們的生存和再生能力至關重要。 發表在3月20日《科學》(Science)雜志上的
2014年7月15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了同濟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Tom70 serves as a molecular switch to determine pathological cardiac hypertrophy”,該研究指出, Tom70(線粒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自噬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1】TEM:靶向作用細胞“自噬”有望抑制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多種代謝性疾病的發生 doi:10.1016/j.tem.2019.07.009 我們是否能通過改變細胞清理垃圾的方式來治療肥胖或2型糖
生物體中蛋白質和線粒體的質量控制對細胞基本活力的維持至關重要。細胞中的蛋白質穩態主要通過分子伴侶蛋白系統與兩個蛋白水解系統,即泛素-蛋白酶體系統和自噬-溶酶體系統的協調運作來維持。作為細胞的能量和代謝中心,線粒體具有相對獨立的質量控制系統,包括分子水平的氧自由基清除系統、分子伴侶蛋白系統和蛋白酶
生物學領域的一個巨大秘密,是細胞內線粒體擁有自己的遺傳基因。為了解釋這個秘密,有一個關于線粒體的起源的假說,就是內共生學說,認為線粒體來源于細菌,即一種原始細菌被真核生物吞噬后,在長期的共生過程中,通過演變,形成了線粒體。該學說認為,線粒體祖先原線粒體是一種可進行三羧酸循環和電子傳遞的革蘭氏陰性
人為什么會變老?對于人類來說,如何才能長生不老真的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問題。但是至今為止都沒有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衰老一直是生命過程中的核心環節,也是影響整個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目前世界各國均面臨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數據顯示到2050年約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口年齡將超過60歲。因此,深入了解衰老
科學家認為,線粒體DNA變體與許多普通人體狀況有關聯,包括神經退行性疾病、癌癥和衰老等。 上世紀90年代,法國科學家干擾了一只老鼠的線粒體,并觀察其大腦將產生何種變化。線粒體能為大部分復雜細胞提供能量。結果發現,名為H和N的兩種老鼠品系的線粒體DNA出現略微不同。 科學家發現,H老鼠能比N老
當細胞分裂之時它要通過一系列的復雜事件,細胞的發電廠線粒體是這些過程的主要能量來源:它們將食物轉化為了細胞可以利用的能源。 現在來自德國弗萊堡大學的生物化學家Angelika Harbauer博士和Chris Meisinger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一條連接這兩項關鍵任務——細胞分裂和
2006年,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重新編程"成熟細胞的方法--例如,將成熟的皮膚細胞"重新編程"成干細胞,原則上,干細胞可以生成人體的任何組織或器官。許多人認為,這項突破性的技術進入臨床并引領再生醫學革命只是時間問題。 這種想法認為,由于同一名患者將同時是
為了更清楚地了解細胞內正在發生的事件,科學家們需要知道數以千計蛋白質和其他分子的定位。麻省理工學院的化學家們現在開發了一項新技術,可以標記細胞某一特定區域中所有的蛋白質,從而更準確地繪制這些蛋白質的圖像。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著名華裔女科學家、化學副教授Alice Ting,她曾
1991年的一天,神經學家Warren Strittmatter讓他的老板看了一些令人困惑的數據。當時Strittmatter正在研究淀粉體-β——這是阿爾茨海默氏病患者大腦中分子塊的主要成分。他正在尋找淀粉—結合蛋白,但卻發現了載脂蛋白E(ApoE),它與該疾病并沒有明顯聯系。 Strit
1991年的一天,神經學家Warren Strittmatter讓他的老板看了一些令人困惑的數據。當時Strittmatter正在研究淀粉體-β——這是阿爾茨海默氏病患者大腦中分子塊的主要成分。他正在尋找淀粉—結合蛋白,但卻發現了載脂蛋白E(ApoE),它與該疾病并沒有明顯聯系。 Stritt
分子伴侶是一種協助蛋白質進行折疊的分子助手,其中一種伴侶分子是所謂的熱激蛋白60(Hsp60),這種蛋白可以在線粒體中形成一種類似于“桶狀”的結構,從而便于蛋白折疊過程的發生,近日刊登于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弗萊堡大學的研究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弗萊堡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了抗瘧疾藥物阿托伐醌與其靶向蛋白結合的分子機制,文章中,研究者利用X射線晶體學技術對攜帶活性成分的蛋白質
線粒體是真核細胞中負責能量轉換的重要的細胞器,具有獨立的蛋白質翻譯機器。人線粒體基因組包括22個tRNA基因。與原核細胞或真核細胞質中的 tRNA相比,線粒體的tRNA具有數量上的低冗余性和不穩定結構兩個顯著特點。攜帶同一種氨基酸,但序列、結構不同稱為tRNA等受體。在人胞質中,對應于某一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