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自制食品吃著放心嗎?
專家稱通過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購買有助維權 網購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消費方式。在各大電子商務銷售平臺,與服裝、鞋帽等商品的火爆熱銷一樣,“舌尖”上的網購也毫不遜色。一些自制食品店主打“純綠色”“無添加”“全手工”“獨家秘制”的概念,不禁令各路“吃貨”們食欲大開。 線上是店家的銷售盛宴,線下則是消費者的大快朵頤。網絡自制食品衛生有保障嗎?自制食品如何監管?出了問題怎么維權? 網購自制食品悄然走紅 新西蘭奶油、韓國糖粉、美國加州蔓越莓干……看到這些介紹不要誤以為走進了某家進口食品陳列區。事實上,這僅是淘寶上某家自制食品店在介紹店內一款曲奇所用的原料。 “本品取自荒山野嶺地下一米深處的野生蕨菜根,無色素、無污染,是抗衰老、防癌、減肥、降脂的正宗綠色健康食品,采用真空保鮮,使味道更純正,軟糯滑爽,絕對好吃!”這條宣傳語出自淘寶上一家土特產自制店。 在淘寶網上搜索關鍵詞“自制食品”,結果搜索到5847件寶貝,這些自制食品包......閱讀全文
超市自制食品遭遇質量尷尬
??????? 超市自制食品遭遇質量尷尬 強化食品加工生產規范勢在必行 □ 本報記者劉伊婷 一份最新出爐的市場抽檢報告將四川成都的多家知名商場超市打入質量黑榜。近日,四川省執法部門在對成都市幾家大型商場超市銷售的散裝及現場自制加工食品質量進行專項監測時發現,自制食品質量不盡人意,一些
網購自制食品吃著放心嗎?
專家稱通過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購買有助維權 網購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消費方式。在各大電子商務銷售平臺,與服裝、鞋帽等商品的火爆熱銷一樣,“舌尖”上的網購也毫不遜色。一些自制食品店主打“純綠色”“無添加”“全手工”“獨家秘制”的概念,不禁令各路“吃貨”們食欲大開。 線上是店家的銷售盛宴,線下則
專家解讀超市自制食品抽檢指標
?????? 省工商局此次抽檢的糕點、豆制品、熟肉、醬腌菜、腌臘肉等五類共72種食品中,主要不合格項目為酸價、苯甲酸、亞硝酸鹽、山梨酸、菌落總數、檸檬黃、誘惑紅、大腸菌群超標。那么這些指標有什么含義,會對人體會造成什么傷害?記者特別采訪了成都疾病控制中心食品環境學校衛生科相關專家馬曉軍。下面是馬曉軍
新食品安全法對自制食品有啥要求
一提起“創業”,真正能滿足民眾“說創就創”憧憬的,其實大多數是在第三方互聯網交易平臺進行的自設“店鋪”,銷售一些轉賣或者自制物件的情形。對于這些“小微創業者”來說,自制食品又是個成本低廉、切入便捷的角度,尤其是近年來美食節目流行之后,全民的“吃貨”精神仿佛被一夜點燃,創造了巨大的消費市場。
網絡食品納入食品安全險試點
記者2日從中國保監會獲悉,《關于開展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于近日下發,這也標志著我國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制度初步建立,相關試點將在全國范圍內啟動。 根據這份指導意見,將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情況納入地方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評價體系,企業投保情況也將納入企業信用記錄和分級分類管理指標體系,已
網售“自制食品”亟須監管上線
春節前夕,一些風格獨特的伴手禮逐漸在網上走熱。其間,一些自制食品披上“手做”“家庭作坊”“私房”“媽媽味道”的“外衣”,通過網上購物平臺,滲入普通人的生活中。 (據《北京青年報》) 其實,近年來,每逢傳統節日前夕,以“純手工”“無添加”等為噱頭的家庭自制私房食品逐漸走俏,人氣相當旺,頻頻刷屏
自制食品網上熱銷 監管存漏洞食品安全難保證
????? 如今,網上銷售的食品種類日漸增多,花樣不斷翻新。雖然價格便宜,但食品的安全狀況可能存在漏洞。 從自制芝麻醬、蜂蜜到自制蛋糕、巧克力、臘肉等,網絡上自制食品交易頗為紅火。可這些自制食品多無生產者名稱、也無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如自稱“張家界特產自制土家臘肉、煙熏臘肉”、“特色米糠
轉基因食品應顯著標示 網絡食品賣家實名登記
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備受社會關注,將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實施。昨日,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省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對新版食品安全法進行了解讀,并表示我省將積極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推動建立相關配套規章制度,推動食品安全有獎舉報制度的落實,推動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1 轉基因食品: 應當顯著標示
代表支招加強網絡食品銷售監管
網絡購物已成為當前我國重要的消費方式。在諸多網售商品中,食品的安全狀況因直接關系到消費者身體健康而備受關注。雖然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要求,網絡食品第三方交易平臺對入網經營者實名登記、明確管理責任、依法可審查其許可證,并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作出了規定,但從實際情況看,
東莞擬建網絡食品監管機構
網購食品如果出現了產品質量問題應該找誰呢?記者昨日從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獲悉,只要商家拿的是東莞市發放的網絡食品經營許可證,消費者都可以像在普通的實體店購物一樣,向“12331”、“12345”舉報電話投訴。此外,東莞還將和網絡電商平臺合作,成立一支專門監管網絡食品經銷商的管理隊伍。 市民張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