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在分子尺度量子調控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利用原子力針尖誘導的局域催化還原反應實現了在單層氧化石墨烯上直寫納米圖形和制備功能器件,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11月13日出版的《自然-通訊》雜志上。 單層石墨烯具有獨特的電子結構和電學、熱學、力學性能,有望成為未來信息器件的理想材料。如何在二維的石墨烯上直接裁剪或制備出各種納米圖形,是實現人們夢想的全碳基電路的前提,也被認為是石墨烯研究領域最具挑戰的方向之一。 針對上述挑戰,合肥微尺度國家實驗室分子尺度量子調控研究團隊的王曉平教授研究組和羅毅教授研究組緊密合作,提出了在絕緣的氧化石墨烯上通過局域的還原反應,直接制備導電的納米圖形并構筑器件及互聯電路的新設計思想。博士生張琨等人利用鍍鉑原子力針尖的局域催化作用,在氫氣氛和低溫加熱的條件下,制備出最小寬度僅20nm的還原石墨烯條帶圖形,其電導率超過104S/m......閱讀全文
石墨烯是典型的二維輕元素量子材料體系,具有優越的量子特性。科學界在石墨烯體系中觀察到了許多量子現象和量子效應,石墨烯已經成為凝聚態物理研究領域的重要量子體系,在未來量子信息、量子計算和量子通訊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如何獲得大尺寸單晶石墨烯是石墨烯研究領域的熱點和難點,是實現石墨烯工業化應用的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嚴濟慈班09級本科生戚驥等人在曾長淦教授的指導下,在石墨烯的光電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光柵壓調控放置在半導體表面的石墨烯的摻雜類型和載流子濃度,并實現電子超晶格,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雜志Advanced Materials上,戚驥是第一作者。 石墨烯的載
價值連城的古代館藏壁畫正受到日益嚴重的損壞。而由于具有極好的兼容性,無機納米材料(如納米氫氧化鈣)作為一種前景良好的壁畫保護材料受到廣泛關注。但到目前為止,其合成方法仍然成本高,操作復雜,而且通常使用有機溶劑。 西北工業大學納米能源材料研究中心教授魏秉慶團隊近日在《先進功能材料》上發表論文稱
▲團隊學生在模擬壁畫上嘗試新材料。 李炫華老師(中)帶領學生觀察新材料。 提起文物保護,不少人都認為這是社會科學領域專家的特長。但是,在西北工業大學納米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卻有一群熱心于壁畫保護的材料科學家,他們專攻“材料科學與考古研究”這一新的研究方向,研究新材料與新技術在文物保護中的作用。
石墨烯量子點兼具石墨烯材料的優異性能和量子點材料的邊界效應,因而呈現一系列新的特性,目前受到化學、物理、材料等各領域科學家的廣泛關注。自被發現以來,關于這種新型零維材料的制備研究已取得一些重要進展,但如何簡易獲得尺寸可控、粒徑均一、分散性良好的石墨烯量子點仍是一個挑戰。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
近日,科技部發布了關于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 )2017年結題項目驗收結果的通知。 此次,一共有186個項目通過驗收,56個項目驗收結果為“優秀”,包括中國農業大學沈建忠“畜禽重要病原菌抗生素耐藥性形成、傳播與控制的基礎研究”,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曹雪濤“免疫識別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專項經費預算擬安排情況匯總表 金額單位:萬元1012013CB837000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的相關科學研究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范一中后三年300.00300.001022013CB837100寒武紀葉足動物及其相關蛻皮動物起源與演化研究西北大學劉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喬振華課題組與國內外同行合作,在二維體系拓撲量子態的理論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物理評論快報》和《物理學進展報告》上。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即零磁場條件下量子霍爾效應)自石墨烯和拓撲絕緣體發現以來受到了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科學領域的廣泛關注,并且
近年來,二維材料以其優異的電學、光學以及力學性質被廣泛關注和研究。得益于二維材料層狀結構及弱層間范德華相互作用,不同的二維材料可以像樂高積木一樣相互組合形成各種二維材料異質結。正如樂高積木有無窮種搭建方式,二維材料也可以組合出具有不同性能的二維材料異質結,這為器件應用和諸多基礎物理現象研究提供了一個
12月3日,中國科學技術部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關于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預算安排初步方案的公示”稱,2013年973計劃啟動的184個項目,專項經費預算為29.9313億元人民幣。 這184個項目涵蓋糧食生產、作物多樣性、遺傳與基因、天氣變
復旦大學吳施偉課題組實現了石墨烯中三階非線性效應的電學調控并揭示了其機理。近日,該成果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于《自然—光子學》雜志。圖片來源網絡 石墨烯具有強烈的三階非線性效應。這使其在微納光子學、激光產業、生物成像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然而,過去的實驗報道無法對石墨烯三階非線性系數形成統一
復旦大學吳施偉課題組實現了石墨烯中三階非線性效應的電學調控并揭示了其機理。近日,該成果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于《自然—光子學》雜志。石墨烯具有強烈的三階非線性效應。這使其在微納光子學、激光產業、生物成像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然而,過去的實驗報道無法對石墨烯三階非線性系數形成統一的觀點,不同實驗結果甚
提起文物保護,不少人都認為這是社會科學領域專家的特長。 但是,在西北工業大學納米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卻有一群熱心于壁畫保護的材料科學家,他們專攻“材料科學與考古研究”這一新的研究方向,研究新材料與新技術在文物保護中的作用。▲團隊學生在模擬壁畫上嘗試新材料。李炫華老師(中)帶領學生觀察新材料。 那么
近日,科技部網站發布《科技部基礎研究司關于2015年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結題驗收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中提到,178個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將于今年8月底實施期滿,進行結題驗收。通知全文如下:科技部基礎研究司關于2015年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結題驗收
蛋白質研究等6個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012CB910100代謝相關蛋白質修飾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及機制趙世民復旦大學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教育部良好通過2012CB910200天然免疫應答相關蛋白的鑒定、結構與功能舒紅兵武漢大學教育部優秀通過2012CB910300泛素-蛋白酶體:系統性發現其底物
去年,《自然》雜志接連發表了兩篇關于轉角石墨烯的文章,指出將兩層單層石墨烯材料,扭轉到特殊的角度,并輔以電場調控載流子濃度,體系在低溫下可以產生超導現象,這一發現激起了世界范圍內研究轉角石墨烯系統的熱潮。目前該領域還處于方興未艾階段,很多實驗觀測沒有公認的理論解釋。比如在系統處在電中性時,原本導
記者日前從中科大獲悉:該校郭國平教授研究組與日本科學家合作,首次在半導體柔性二維材料體系中實現了全電學調控的量子點器件。這種新型半導體量子晶體管為制備柔性量子芯片提供了新途徑。最新一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進展》發表了該成果。 經過幾十年發展,半導體門控量子點作為一種量子晶體管,已成為制備量
石墨烯以其獨特的線性能量色散關系、高遷移率、高熱導率以及優異的力學性能等而在凝聚態物理及材料科學等領域內倍受關注。眾所周知,石墨烯的性質受襯底的影響很大,常用的氧化硅襯底會引起額外的載流子散射和電聲相互作用而使其質量下降很多。最近的研究發現,六方氮化硼由于其原子級平整的表面、無懸掛鍵、摻雜效應弱
據科技部網站消息,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011年度立項工作已經結束。根據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管理的有關規定,進一步貫徹“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增加國家科技計劃管理的透明度,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現將2011年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的主要研究內容、目標和研究隊伍予以公示。公示時間為8
4月3日,量子調控研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新型低維體系量子輸運和拓撲態的研究”項目工作部署會在北京召開。項目將系統研究新型低維體系,如石墨烯及類石墨烯、拓撲絕緣體、新型異質結界面等體系中的量子輸運和拓撲態,并利用界面設計、應變、電、磁、光等多種手段對量子輸運和拓撲態實現調控,力爭在新型低維體系量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華盛頓大學許曉棟、香港大學姚望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在類石墨烯單原子層半導體材料中發現非經典單光子發射,連接了量子光學和二維材料這兩個重要領域,打開了一條通往新型光量子器件的道路。該工作于5月5日在線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同期的“新聞視角”欄目撰文評論該工作“
布魯塞爾11月6日電 歐盟委員會6日在“未來和新興技術旗艦項目”會議上強調,發展量子技術對歐盟未來在全球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至關重要。 負責歐盟單一數字市場建設的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安德魯斯·安西普在會議發言中說,發展量子技術將使歐盟在未來技術發展中處于領先地位,歐盟的量子技術相關項目將從201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華盛頓大學許曉棟、香港大學姚望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在類石墨烯單原子層半導體材料中發現非經典單光子發射器,連接了量子光學和二維材料這兩個重要領域,打開了一條通往新型光量子器件的道路。該工作近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雜志子刊《自然·納米技術》上。同期的“新聞視角”欄目撰文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華盛頓大學許曉棟、香港大學姚望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在類石墨烯單原子層半導體材料中發現非經典單光子發射器,連接了量子光學和二維材料這兩個重要領域,打開了一條通往新型光量子器件的道路。該工作近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雜志子刊《自然·納米技術》上。同期的“新聞視角”欄目撰文
(化學與材料)科學擬資助項目編號擬資助項目名稱依托單位申請者職稱合作單位擬資助金額(萬元)重點項目2191001二維碳基負載過渡金屬單原子的高效氧還原反應催化劑制備與催化機理探究北京大學侯仰龍教授802191002光熱催化二氧化碳加氫制低碳烯烴鐵基納米催化材料的理性設計與性能調控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
8月14日上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白雪冬研究員、北京大學齊利民教授和北京理工大學曲良體教授應邀訪問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并先后做了三場學術報告,報告會由葉長輝研究員、李越研究員主持。 白雪冬研究員做了題為“高分辨納米表征與器件機理研究”的學術報告,報告詳細介紹了近幾年發展
8月22日,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該校物理與天文學院特別研究員王世勇與瑞士、德國、美國科學家合作,首次合成具有拓撲性質的石墨烯納米帶。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自然》雜志。 在物理學中,拓撲是物質的一個基本屬性。拓撲材料具有傳統材料不具備的新穎物理性。比如,此類材料的導電邊緣由于受到材料本征的拓撲
低維納米材料由于在發光和電子輸運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物理特性,得到了廣泛關注。日前,北京大學方哲宇、朱星課題組利用石墨烯量子點(GQDs)等離激元實現了對單層MoS2的高效電荷摻雜以及發光光譜的動態調控,相關成果近期發表于《先進材料》。 單層danS2是一種直接帶隙半導體材料,具有較高的光致熒光發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日前公布2018年TWAS院士增選名單,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55位學者當選TWAS院士,其中11名為中國大陸科學家。此外,2018年TWAS九個科學獎項獲獎者中有2位來自中國大陸。 2018年新當選TWAS院士的11位中國大陸科學家分別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神經科學
硅與碳同屬于元素周期表的IV族元素。理論工作表明,硅烯具備與石墨烯類似的狄拉克型電子結構,其布里淵區同樣有六個線性色散的狄拉克錐。由此,很多在石墨烯中發現的新奇量子效應,都可以在硅烯中找到相對應版本。而且,硅烯還具備石墨烯沒有的一些優勢,例如硅烯的非共面結構使得硅烯具有更強的自旋軌道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