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和弗洛伊德走進酒吧。有兩只醉醺醺的老鼠,一位是母親,另一位是她的兒子,正坐在兩張酒吧凳上,舔食著兩個頂針帽里的杜松子酒。 老鼠媽媽抬起頭來問道:“天才們,我兒子怎么變得這么傷不起呀?” “遺傳不好。”達爾文說。 “沒管教好。”弗洛伊德說。 天性使然還是后天教養,生物因素還是心理因素?100多年來,對于行為如何在個體內發展和延續,甚至在代際間傳遞,這兩種觀點給出了完全相反的解釋。 然后,到了1992年,兩位年輕科學家追隨弗洛伊德和達爾文的腳步,走進了一家真實存在的酒吧。在喝了一些啤酒走出酒吧后,他們開始醞釀一種新的革命性綜合思想,這種思想能解釋生活經歷如何直接影響你的基因——不僅僅是你的個人生活經歷,還包括了你母親、你祖母,甚至更遠的先人的生活經歷。 這個酒吧位于馬德里,當時西班牙最古老的神經生物學研究中心——卡哈爾研究所正在舉辦國際會議。默什?史扎夫(Moshe Szyf)是一名......閱讀全文
DNA雙螺旋的解碼者、諾貝爾獎獲得者Watson說:“你可以繼承DNA序列之外的一些東西。這正是現在遺傳學中讓我們激動的地方。” 不久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利用由“路標計劃”管理的新基金,啟動了表觀基因組學研究計劃,一批表觀遺傳學項目和研究人員將獲得數百萬到上千萬美元的經費支持。幾乎在同時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8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其中面上項目16709項、重點項目624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6155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829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
隨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達爾文理論也顯示出了一些不足之處。 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現代生物學的許多主流研究方向都以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自然選擇”的進化論為基礎:只有最能適應環境的生命體才能在物種演化的洪流中獲得生存和繁衍的權利。這個自然選擇的過程也被稱為適應,而最容
表觀遺傳學是近年來新興的一個學科,目前研究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表觀遺傳在人體生長、發育、疾病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少研究也表明表觀遺傳的改變是癌癥發生發展必不可少的。小編在此為大家盤點了近期關于表觀遺傳學與癌癥的研究,與大家一起學習。 【1】Nat Genet:表觀遺傳變化讓
我們不僅僅是基因的總和。由飲食、疾病或生活方式等環境因素調節的表觀遺傳機制可以通過調節基因的開關來調節DNA。長久以來人們一直爭論不休的是:如果表觀遺傳修飾在整個生命中積累,它是否可以跨越世代的邊界,遺傳給下一代。 現在,德國Max Planck研究所的免疫生物學和表觀遺傳學研究人員獲得有力的
幾十年來,DNA一直被認為是決定生命遺傳信息的核心物質,但是近些年不斷的研究表明,生命遺傳信息從來就不是基因所能完全決定的,比如科學家們發現,可以在不影響DNA序列的情況下改變基因組的修飾,這種改變不僅影響個體的發育,而且還可遺傳給后代。如腫瘤等多種疾病并非僅由基因突變而引起,且與DNA和組蛋白
幾十年來,DNA一直被認為是決定生命遺傳信息的核心物質,但是近些年不斷的研究表明,生命遺傳信息從來就不是基因所能完全決定的,比如科學家們發現,可以在不影響DNA序列的情況下改變基因組的修飾,這種改變不僅影響個體的發育,而且還可遺傳給后代。如腫瘤等多種疾病并非僅由基因突變而引起,且與DNA和組蛋白
21世紀,表觀遺傳學的研究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其產生了讓研究人員感興趣和憧憬的東西,當然了,這其中也存在一些大肆宣傳的成分,本文中,我們回顧了表觀遺傳學在過去幾十年里是如何演變的,同時分析了近年來改變科學家們對生物學理解的一些研究進展;我們討論了表觀遺傳學和DNA序列改變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表觀
幾十年來,DNA一直被認為是決定生命遺傳信息的核心物質,但是近些年不斷的研究表明,生命遺傳信息從來就不是基因所能完全決定的,比如科學家們發現,可以在不影響DNA序列的情況下改變基因組的修飾,這種改變不僅影響個體的發育,而且還可遺傳給后代。如腫瘤等多種疾病并非僅由基因突變而引起,且與DNA和組蛋白修飾
Robustness指一個復雜系統適應和應對內部和外界擾斷而行使正常功能的能力。遺傳系統健壯性(genetic robustness)指一個生命體能緩沖基因組中有害突變的能力。突變是生命進化的原動力,而有害突變是致死。一個穩定的遺傳系統既能緩沖突變同時進行世代更迭,這樣本體能維持正常功能,突變在
近期,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哈爾濱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生物信息學方法,整合高通量的表觀基因組數據,發現了在小鼠發育過程中CpG島上各種表觀遺傳修飾的協同變化,并揭示了其對發育基因的共調控。相關成果公布在Nature出版集團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雜志上。 CpG島是指基
近期,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哈爾濱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生物信息學方法,整合高通量的表觀基因組數據,發現了在小鼠發育過程中CpG島上各種表觀遺傳修飾的協同變化,并揭示了其對發育基因的共調控。相關成果公布在Nature出版集團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雜志上。 CpG島是指基
從古至今,從國內到國外,從煉丹術到現代科學,長生不老似乎一直是人類樂此不疲的追求。 但若要延緩衰老,首先要弄清是什么造成了衰老。近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生物統計學家斯蒂夫·霍瓦特(Steve Horvath)發現了一種預測一個人生命周期的方法:基于300~500個DNA甲基化標記,
一直以來,產前咨詢幾乎都集中在女性身上。在孕前和妊娠期間,準媽媽被反復告知要補充葉酸,不要飲酒和吸煙,避免食用可能被污染的魚蝦,還要注意保持體重!孕前和妊娠期間準媽媽的飲食行為和環境接觸,都會對發育中的胎兒產生重要影響。為了胎兒的正常發育和長期健康,所有的辛苦付出也都被認為是值得的。 但是現在
每當有新的CIRSPR-Cas9相關文章發表時,Addgene公司的工作人員就會迫不及待地研讀。Addgene是家非盈利公司,研究者們把自己使用的分子工具存放在這里,以供其他科學家們盡快使用這一技術。Addgene公司執行董事Joanne Kamens 指出,一篇大熱的論文一發表,幾分鐘內他們就
每當有新的CIRSPR-Cas9相關文章發表時,Addgene公司的工作人員就會迫不及待地研讀。Addgene是家非盈利公司,研究者們把自己使用的分子工具存放在這里,以供其他科學家們盡快使用這一技術。Addgene公司執行董事Joanne Kamens 指出,一篇大熱的論文一發表,幾分鐘內他們就
上個世紀50年代初,Watson和Crick建立了DNA分子結構模型,極大程度地促進了生命科學的發展。自此遺傳學便成為現代醫學研究領域中一個重要的分支。人類已經認識到基因突變可以導致疾病的發生,如慢性進行性舞蹈病(Huntington's chorea, Hc)和囊性纖維化等。近年來
我們也許可以通過逆轉因衰老而改變的基因活性來減緩衰老進程,甚至逆轉衰老。 根據近期發表在《細胞》(Cell)上的一項工作,索爾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的研究人員通過調節一些關鍵基因的表達水平,成功誘導分化后的成熟細胞成為胚胎類似
關于發布“細胞編程與重編程的表觀遺傳機制”重大研究計劃2014年度項目指南的通告 國科金發計〔2014〕13號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細胞編程與重編程的表觀遺傳機制”重大研究計劃的總體工作安排,現公布本重大研究計劃2014年度項目指南,請依托單位及申請人按要求提出項目申請。 附件: “細
由澳大利亞Garvan醫學研究所Susan Clark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在新研究中揭示:前列腺癌中基因組的大片區域(約達到2%)受到了表觀遺傳調控激活。這一成果發表在12月13日的《癌細胞》(Cancer cell)雜志上。 激活區域包含許多前列腺癌特異基因,例如前列腺癌最常見
人體中至少存在250種不同類型的細胞。它們雖然攜帶順序完全相同的DNA堿基序列,但肝臟細胞和神經細胞咋就看起來不太一樣呢?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表觀遺傳學程序。表觀遺傳學修飾能標記DNA的特定區域,吸引或驅趕能激活基因的蛋白質。每一類細胞都有一套專屬的基因表達激活模式。與固定的DNA遺傳代碼不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現發布重大研究計劃“細胞編程與重編程的表觀遺傳機制”2015年度項目指南,請申請人及依托單位按項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項申報。 附件:“細胞編程與重編程的表觀遺傳機制”重大研究計劃2015年度項目指南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2015年6月1日“細胞編程
肥胖有可能不僅寫在基因之中,也寫在基因之上。迄今為止最大型的一項探討人類表觀基因組(epigenome)的研究發現,某些表觀遺傳標記與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相關。 在上個月的《柳葉刀》(The Lancet)雜志上,科學家們報告稱在2500多人的血液
許多研究都表明喝茶有益健康,比如抑制癌癥、延緩衰老、改善認知等等。但是,這種生活習慣如何改變我們的身體?近日,烏普薩拉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給這個問題提供了新線索。研究表明,女性飲茶會導致與癌癥和雌激素代謝相互作用的基因發生表觀遺傳變化,或許,茶正是通過這一途徑對我們的身體帶來益處。這一結果發表在Hu
最近一項研究對表觀遺傳學如何調節人類基因程序進行了研究。該研究表明如果表觀遺傳受到擾亂就有可能開啟癌基因或關閉抑癌基因,這兩種事件都會導致正常細胞變成腫瘤細胞引起癌癥。 半世紀以前的實驗曾經發現影響DNA包裝的化學修飾可以開啟或關閉基因的表達,這樣就引入了表觀遺傳學密碼的概念。 表觀遺傳學的
肥胖有可能不僅寫在基因之中,也寫在基因之上。迄今為止最大型的一項探討人類表觀基因組(epigenome)的研究發現,某些表觀遺傳標記與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相關。 科學家們報告稱在2500多人的血液和脂肪細胞發現與新陳代謝相關的一個基因發生了化學改變。這
復雜的遺傳性狀并不僅是由DNA序列變化所決定。來自格羅寧根大學生物信息學中心的科學家們以及他們的法國同行,證實在植物中表觀遺傳標記也可以影響諸如開花時間和植株株型等性狀。此外,這些標記以一種穩定的方式多代傳遞。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2月6日的《科學》(Science)雜志上。 我們一直被灌輸
摘要:農作物基因組學研究的發展,對于有效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手段進行物種的遺傳改良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已經實現對重要農作物,如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作物基因組的測序或重測序,在此基礎上完成對控制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的克隆和鑒定。本文綜述了2017年度主要農作物基因組
“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點專項(增補任務)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 本專項聚焦我國生殖健康領域的突出問題,重點關注生殖健康相關疾病、出生缺陷和輔助生殖技術;開展以揭示影響人類生殖、生命早期發育、妊娠結局主要因素為目的的科學研究;實現遺傳缺陷性疾病篩查、阻斷等一批重點技術突破;建立
基因組中表觀遺傳變化是能遺傳的,近期來自Salk生物學研究所等處的一組研究人員完成了一項野生植物表觀基因組學全范圍內的研究分析,從中發現了這種修飾與遺傳信息相互作用的共同模式。這一成果公布在3月7日Nature雜志在線版上。 文章通訊作者是Salk研究所的著名教授Joseph R.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