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7月24日在布魯塞爾宣布,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將于明年年底前投入試運行。 當天,設在意大利的伽利略系統控制中心進行了路演,通過伽利略系統現有的4顆在軌定位導航衛星,順利獲得高精度三維坐標信息,并為安裝了信號接收器的交通工具提供衛星定位導航服務。 按照計劃,伽利略系統由兩個地面控制中心和30顆衛星組成,其中27顆為工作衛星,3顆為備用衛星。定位導航系統的精度達到10米至15米。該系統目前只有4顆在軌衛星,因此還不能實現24小時全球定位導航。歐盟計劃在2016年完成定位導航系統全部衛星的組網。 伽利略系統的建設于2002年正式啟動。系統建成后,將和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共同構成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為用戶提供更加高效和精確的服務。......閱讀全文
10月25日深夜,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16顆北斗導航衛星。圖為發射前夕,星箭組合體在發射塔架進行聯合測試。中新社發 陳本科 攝 隨著10月25日第16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中國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即將建成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階段示意圖“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作原理示意圖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之一。該系統將應用于測繪、電信、水利、漁業、交通運輸、森林防火、減災救災和公共安全等諸多領域,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近日,由中國科協組織的“
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們,出門如果沒有手機導航,會感覺自己像盲人一樣不會走路。而讓人更無法忍受的,則是傻導航的瞎導亂導,“我就老跟導航吵架,氣得我把手機摔了的心都有。”有網友說。 “導航功能可精確到1米以內,能夠清晰定位到具體車道……”日前,一則“北斗地圖APP預計5月1日上線”的新聞迅速刷爆
一、北斗系統簡介 北京時間2003年5月25日零時3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地將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三顆"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送入太空。這標志著我國已建立了完善的自主衛星導航系統,對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將起到積極作用。 北斗衛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元喜3日接受采訪時說,我國目前已成功發射4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和16顆北斗導航衛星,北斗導航工程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目標——北斗衛星導航區域組網已順利實現,北斗導航系統在亞太地區的精度和級別不差于GPS全球定位系統。他表示,我國應加快制定完善導航產業的相關政策,
為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衛星導航定位產業的科技進步、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依據《衛星導航定位科學技術獎獎勵辦法》和《衛星導航定位科學技術獎實施細則》,在對申報項目進行形式審查的基礎上,本著“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經評審專家主審、評審組初評、重點項目答辯、評審
在今年春耕春播中,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積鎮塔灣村村民通過北斗導航信號基站定位,實現拖拉機自動駕駛播種、起壟、接行等精準化、智能化田間作業。北斗導航的農業化應用在提升春耕、春播效率與質量的同時降低了成本,據測算每畝可節約農機成本100元。 圖為村民在田間利用北斗導航在自動駕駛狀態下播種蔬菜。 6
北斗導航試驗系統在諸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視覺中國供圖2015年9月30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我國成功發射第4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視覺中國供圖(資料圖片) 作為一個從一出生就注定要走向尋常百姓家的“國之重器”,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北斗”何時用、誰能用、怎么用等問題一直備受矚目。也因此,1月12
新華社倫敦5月9日電 歐洲空中客車集團旗下的空客防務與航天英國公司總經理科林·佩因特9日指出,英國能在4到5年內建設起與歐盟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相匹敵的衛星導航系統,估計將花費至少約30億英鎊(約合40.6億美元)。 英國啟動“脫歐&rdqu
在新中國成立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展上,中國自行研制的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揭開神秘面紗。圖為北斗一號手持、救生、車載、板卡、指揮等型號用戶機。中國正式開始研制獨立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始于1994年。此前,世界上只有美國、俄羅斯和歐洲自主研制生產衛星導航系統。 中新社發 鋅平 攝 今
2007年是歐盟解決制憲危機,一體化建設走出低谷,經濟社會改革步伐加快,經濟保持平穩,主要大國(德國、法國、英國)領導人更替。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入盟,對外積極進取,謀求發揮全球性作用的重要一年;是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FP7)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計劃的開局之年;是歐盟大力開展能源、氣變外交,力圖借此打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建成開通。這意味著,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能夠獲得北斗系統的開放、免費、高質量的導航、定位和授時服務。 從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到北斗三號,從區域到全球,北斗作為貼近百姓生活的大國重器,越來越深入人心,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國家都開始使用
在我們頭頂兩萬公里的太空,有一群星星,它們密布在中地球軌道,穿越無線世界實現精準定位。它們是中國的“GPS”(全球定位系統),是地理信息的“安全衛士”。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首發星研制團隊在工作 2009年,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正式啟動北斗全球系統建設工作。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作為衛星總體
“我們的總體目標是,要在2018年前后發射18顆左右的衛星,為‘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提供基本服務,2020年左右要完成北斗全球系統的建設,向全球提供服務。” 在6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白皮書發布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介紹了
在“導航衛星的激光測距”國際會議上公布的由奧地利Graz激光測距站G.kirchner總結的從國際幾個主要導航系統的衛星激光反射器返回信號強度的比較試驗的結果。橫坐標是衛星的高度角,縱坐標是激光站每秒收到的回波數,表示衛星返回信號的強度。可見北斗M1試驗星的回波強度明顯高于其他導航衛星。其中
為推動我國在全球衛星導航產業實現“彎道超車”,我國科技產業界25日首次面向全球發布將云計算應用于全球衛星導航的“位置云”概念。 作為我國北斗系統應用開發的主要參與者和衛星導航業領軍企業,北京合眾思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日在此間召開技術發布大會,正式推出“位置云”技術體系。“位置云”基
總部設在法國巴黎的阿里亞納航天集團23日宣布,當天搭載俄羅斯聯盟號VS09型火箭從法屬圭亞那發射升空的兩枚伽利略導航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阿里亞納航天集團23日發表的新聞公報說,發射過程按預定計劃順利進行,但地面接受到的信號數據顯示衛星在與火箭分離后未能進入預定軌道。初步分析認為,上節火箭在
內容說明本發明涉及信號精密計量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基于衛星導航系統的電能表現場校準裝置。發明背景目前,電能表的校準都是在計量實驗室完成的。在電能表的使用壽命內,還要經過周期檢定。越是精度高的表計,越是重要場合的表計其周檢間隔時間越短。這類重要場合的表計,由于數量龐大,很難完成規定的周期檢定。沒有進行
伽利略GPS 衛星 被意外發射到錯誤軌道上的兩顆人造衛星將改變用途,以便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一項預言進行迄今為止最為嚴格的測試。該預言認為距離大質量物體越近,鐘表的轉速就越慢。 由歐洲空間局(ESA)操控的這兩顆衛星于去年被一枚俄羅斯聯盟號火箭錯誤地發射到一條橢圓形軌道上,而非之
人們爭相眺望“東方紅一號”通過北京上空。 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四月二十二日,參觀者在位于山東煙臺的中國航天五一三研究所觀看“衛星飛船型譜圖”。 唐 克攝(人民視覺) 中國航天科
前不久,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傳來喜訊,該集團二院203所啟動汞離子微波鐘研制。作為新一代原子鐘,它有望應用于下一代北斗導航衛星。 有人可能會犯迷糊:原子鐘是什么鐘,跟導航有什么關系?203所星載氫鐘主管設計師王文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原子鐘就是導航衛星的“心臟”。 “從根本上說,導航的核心就是
中日之間通過“日本國際協力事業團”(JICA)和日本花甲協會等,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到2004年底,中日通過JICA渠道,共組織實施了72個專項技術合作項目,162個調查合作項目。組織了大約1500名技術管理人員赴日本培訓,邀請了5000多名日本專家來華進行技術指導。此外,還引進日本花甲專家3
美國空軍定于18日發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首顆新一代組網衛星“韋斯普奇”,以期實現更精確、更安全的定位。 美國國會下轄政府問責局推斷,軍方高調宣傳的這類性能升級2022年或2023年才能部分實現,緣由是地面控制系統的研發進度跟不上。 定位誤差將縮小至3米以內 “韋斯普奇”號人造衛星定
前不久,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傳來喜訊,該集團二院203所啟動汞離子微波鐘研制。作為新一代原子鐘,它有望應用于下一代北斗導航衛星。 有人可能會犯迷糊:原子鐘是什么鐘,跟導航有什么關系?203所星載氫鐘主管設計師王文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原子鐘就是導航衛星的心臟。 從根本上說,導航的核心就是
日前,我國采取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了北斗三號第三、四顆組網衛星,這兩顆衛星上均裝載了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制的一臺高精度銣原子鐘和一臺星載氫原子鐘,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原子鐘是利用原子躍遷頻率穩定的特性來獲取精準時間頻率信號的設備,其研發涉及量子物理學、電學、結構力學等眾多學科,
總部位于巴黎的歐洲航天局12月28日宣布,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簡稱伽利略計劃)首顆實驗衛星“GIOVE-A”自2005年發射以來,在太空中運行良好,為今后正式衛星的發射奠定了基礎。 GIOVE項目負責人瓦爾特·阿爾普表示,“GIOVE-A”和隨后發射的 “GIOVE-B”設計壽
美國 深空探測異彩紛呈,宇宙探索發現不斷 本報駐美國記者 劉海英 2018年,“好奇號”“朱諾號”“卡西尼號”“新視野”號等探測器持續提供著火星、木星、土星、柯伊伯帶天體的相關數據。“旅行者2號”朝星際空間進發;OSIRIS-Rex抵達小行星貝努;“黎明”號完成了探測任務,將在谷神星軌
由于擔憂“脫歐”后可能無法繼續參與歐盟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項目,英國政府日前發表聲明說,將斥資9200萬英鎊(1英鎊約合1.3美元)開展先期研究,探討未來開發獨立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方案。 根據聲明,這個為期18個月的研究將就英國建立自主衛星導航系統提供詳細技術評估和時間安排。研究將由英國航天局主
歐盟委員會官員10月26日在布魯塞爾說,歐洲航天局代表歐盟委員會與一家德意聯合公司正式簽署了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簡稱伽利略計劃)運行階段的空間和地面設施管理合同。該合同總額約1.94億歐元,使伽利略計劃向2014年開始運行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負責工業和企業事務的歐盟委員會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