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異生及糖的有氧氧化途徑
糖異生:由非糖物質(如乳酸、甘油、丙酮酸等三碳化合物和生糖氨基酸)轉變為葡萄糖的過程稱為糖異生。是體內單糖生物合成的唯一途徑。 肝臟是糖異生的主要器官,長期饑餓、酸中毒時腎臟的異生作用增強。 糖異生的途徑基本是糖酵解的逆向過程,但不是可逆過程。 糖異生的4個關鍵酶是: 葡萄糖-6-磷酸酶 果糖-1,6-二磷酸酶 丙酮酸羧化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 生理意義: 1) 作為補充血糖的重要來源,以維持血糖水平恒定。 2) 回收乳酸能量,防止乳酸中毒。 3) 協助氨基酸代謝。 糖的有氧氧化途......閱讀全文
糖異生及糖的有氧氧化途徑
??????? 糖異生:由非糖物質(如乳酸、甘油、丙酮酸等三碳化合物和生糖氨基酸)轉變為葡萄糖的過程稱為糖異生。是體內單糖生物合成的唯一途徑。?? 肝臟是糖異生的主要器官,長期饑餓、酸中毒時腎臟的異生作用增強。?? 糖異生的途徑基本是糖酵解的逆向過程,但不是可逆過程。?? 糖異生的4個關鍵酶是
糖異生及糖的有氧氧化途徑
? 糖異生:由非糖物質(如乳酸、甘油、丙酮酸等三碳化合物和生糖氨基酸)轉變為葡萄糖的過程稱為糖異生。是體內單糖生物合成的唯一途徑。 ? ? 肝臟是糖異生的主要器官,長期饑餓、酸中毒時腎臟的異生作用增強。 ? ? 糖異生的途徑基本是糖酵解的逆向過程,但不是可逆過程。 ? ? 糖異生的
糖的有氧氧化過程
葡萄糖→丙酮酸→乙酰輔酶A→CO2+H2O。此過程在只能有線粒體的細胞中進行,并且必須要有氧氣供應。糖的有氧氧化是機體獲得ATP的主要途徑,1分子葡萄糖徹底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可合成30或32分子ATP(過去的理論值為36或38分子ATP)。
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義
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義:糖有氧氧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人體內絕大多數組織細胞通過糖的有氧氧化獲取能量。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體內l分子葡萄糖徹底有氧氧化生成38(或36)分子 ATP.葡萄糖徹底氧化生成CO2、H2O的過程中,ΔG‘0=-2840kJ/mol,生成了38分子 ATP,38×30.5
糖的有氧氧化分為幾個階段?
有氧氧化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胞液反應階段:糖酵解產物NADH不用于還原丙酮酸生成乳酸,兩者進入線粒體氧化。第二階段:線粒體中的反應階段:①丙酮酸經丙酮酸脫氫酶復合體氧化脫羧生成乙酰CoA。是關鍵性的不可逆反應。其特征是丙酮酸氧化釋放的能量以高能硫酯鍵的形式儲存于乙酰CoA中,這是進入三羧酸循環
CO有氧化性嗎
CuO有氧化性,cu的化合價從正2變為0價,化合價降低,被還原,做氧化劑。口訣:升失氧,低得還。(價升高低 失得電子 被氧化被還原)
有氧氧化的概念與要點
概念:葡萄糖在有氧條件下徹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過程。要點:(1)第一階段在胞液,第二階段在線粒體;(2)經過三羧酸循環和氧化磷酸化過程(呼吸鏈)徹底氧化為CO2和H2O。三羧酸循環是糖、脂、蛋白質徹底氧化的共同通路。
無氧化爐和有氧化爐的優缺點
我材料成型的,對此只能算略有了解 無氧化爐多在中空或保護氣氛條件下加熱,防止氧化脫碳等,常用于對機械性能要求較高的零件的加熱,設備成本高,一般不能連續加熱,效率也不高 有氧化爐常是直接電或煤氣加熱,設備成本低,可以連續加熱效率高,常用于機械性能要求不高或加工余量非常大的零件
糖的代謝途徑
在人體內,葡萄糖代謝除了無氧酵解途徑以外還有很多其他方式,比如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徑、糖原的合成與分解途徑、糖異生、糖醛酸途徑等。(一)糖的有氧氧化途徑:1.概念:葡萄糖在有氧條件下徹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過程2.過程有氧氧化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胞液反應階段:從葡萄糖到丙酮酸,反應過程同糖酵解
糖的代謝途徑
在人體內,葡萄糖代謝除了無氧酵解途徑以外還有很多其他方式,比如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徑、糖原的合成與分解途徑、糖異生、糖醛酸途徑等。 (一)糖的有氧氧化途徑: 1.概念:葡萄糖在有氧條件下徹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過程 2.過程 有氧氧化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胞液反應階段:從葡萄糖到丙酮
糖的代謝途徑
在人體內,葡萄糖代謝除了無氧酵解途徑以外還有很多其他方式,比如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徑、糖原的合成與分解途徑、糖異生、糖醛酸途徑等。 (一)糖的有氧氧化途徑: 1.概念:葡萄糖在有氧條件下徹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過程 2.過程 有氧氧化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胞液反應階段:從葡萄糖到丙酮酸,反
糖、脂肪和蛋白質在有氧氧化過程中是如何相互轉變的
1、三羧酸循環是了機體獲取能量的主要方式。1個分子葡萄糖經無氧酵解僅凈生成2個分子ATP,而有氧氧化可凈生成38個ATP,其中三羧酸循環生成24個ATP,在一般生理條件下,許多組織細胞皆從糖的有氧氧化獲得能量。糖的有氧氧化不但釋能效率高,而且逐步釋能,并逐步儲存于ATP分子中,因此能的利用率也很高。
血糖來源和血糖去路是什么?
(1)血糖來源:①糖類消化吸收:食物中的淀粉和糖原被淀粉酶分解釋放出葡萄糖后被消化道吸收,這是血糖最主要的來源。②糖原分解:短期饑餓后,肝和肌肉中儲存的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此乃糖原分解作用。③糖異生作用:在較長時間饑餓后,氨基酸、甘油等非糖物質在肝內經糖異生作用生成葡萄糖。(2)血糖去路:①氧
血糖來源與血糖去路
(1)血糖來源:①糖類消化吸收:食物中的淀粉和糖原被淀粉酶分解釋放出葡萄糖后被消化道吸收,這是血糖最主要的來源。②糖原分解:短期饑餓后,肝和肌肉中儲存的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此乃糖原分解作用。③糖異生作用:在較長時間饑餓后,氨基酸、甘油等非糖物質在肝內經糖異生作用生成葡萄糖。(2)血糖去路:①氧
血糖的來源和去路
1.血糖來源(1)糖類消化吸收:食物中的淀粉和糖原被淀粉酶分解釋放出葡萄糖后被消化道吸收,這是血糖最主要的來源。(2)糖原分解:短期饑餓后,肝和肌肉中儲存的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此乃糖原分解作用。(3)糖異生作用:在較長時間饑餓后,氨基酸、甘油等非糖物質在肝內經糖異生作用生成葡萄糖。2.血糖去路
糖酵解過程的產物丙酮酸的分支去路介紹
1.生成乙酰輔酶A:丙酮酸在有氧氣和線粒體存在時進入線粒體,經丙酮酸脫氫酶復合體(表5-1-2)催化氧化脫羧產生NADH、CO2和乙酰輔酶A,乙酰輔酶A進入三羧酸循環和氧化磷酸化徹底氧化為CO2和H2O,釋放的能量在此過程中可產生大量ATP。這是糖的有氧氧化過程。糖的有氧氧化是機體獲得ATP的主要途
關于乙酰輔酶A分解丙酮酸的去路
1.生成乙酰輔酶A:丙酮酸在有氧氣和線粒體存在時進入線粒體,經丙酮酸脫氫酶復合體(表5-1-2)催化氧化脫羧產生NADH、CO2和乙酰輔酶A,乙酰輔酶A進入三羧酸循環和氧化磷酸化徹底氧化為CO2和H2O,釋放的能量在此過程中可產生大量ATP。這是糖的有氧氧化過程。糖的有氧氧化是機體獲得ATP的主
糖酵解過程的產物丙酮酸的去路
1.生成乙酰輔酶A:丙酮酸在有氧氣和線粒體存在時進入線粒體,經丙酮酸脫氫酶復合體(表5-1-2)催化氧化脫羧產生NADH、CO2和乙酰輔酶A,乙酰輔酶A進入三羧酸循環和氧化磷酸化徹底氧化為CO2和H2O,釋放的能量在此過程中可產生大量ATP。這是糖的有氧氧化過程。糖的有氧氧化是機體獲得ATP的主要途
糖酵解過程的產物丙酮酸有多種分支去路
1.生成乙酰輔酶A:丙酮酸在有氧氣和線粒體存在時進入線粒體,經丙酮酸脫氫酶復合體(表5-1-2)催化氧化脫羧產生NADH、CO2和乙酰輔酶A,乙酰輔酶A進入三羧酸循環和氧化磷酸化徹底氧化為CO2和H2O,釋放的能量在此過程中可產生大量ATP。這是糖的有氧氧化過程。糖的有氧氧化是機體獲得ATP的主要途
丙酮酸的去路介紹
糖酵解過程的產物丙酮酸有多種分支去路1.生成乙酰輔酶A:丙酮酸在有氧氣和線粒體存在時進入線粒體,經丙酮酸脫氫酶復合體(表5-1-2)催化氧化脫羧產生NADH、CO2和乙酰輔酶A,乙酰輔酶A進入三羧酸循環和氧化磷酸化徹底氧化為CO2和H2O,釋放的能量在此過程中可產生大量ATP。這是糖的有氧氧化過程。
胰島素調節糖代謝的相關介紹
胰島素能促進全身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異生,因此,胰島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島素分泌過多時,血糖下降迅速,腦組織受影響最大,可出現驚厥、昏迷,甚至引起胰島素休克。相反,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受體缺乏常導致血糖升高;若超過腎糖閾,則糖從尿中排出,引起糖尿;同時由于血液
胰島素的調節糖代謝
胰島素能促進全身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異生,因此,胰島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島素分泌過多時,血糖下降迅速,腦組織受影響最大,可出現驚厥、昏迷,甚至引起胰島素休克。相反,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受體缺乏常導致血糖升高;若超過腎糖閾,則糖從尿中排出,引起糖尿;同時由于血液成份
糖異生概述(一)
? 非糖物質轉變為葡萄糖或糖原的過程稱為糖異生(gluconeogenesis)。非糖物質主要有生糖氨基酸(甘、丙、蘇、絲、天冬、谷、半胱、脯、精、組等)、有機酸(乳酸、丙酮酸及三羧酸循環中各種羧酸等)和甘油等。不同物質轉變為糖的速度不同。 進行糖異生的器官,首推肝臟,長期饑餓和酸中毒時腎臟中的糖
關于糖酵解途徑的能量轉化的介紹
平衡點 值得一提的是,生成1,6-二磷酸果糖后的大部分反應都是向能量升高的方向進行的,沒有酶(磷酸果糖激酶(PFK),磷酸甘油酸激酶(PGK))的催化,是不會自發進行的。而糖酵解的逆過程--糖異生(從甘油等非糖物質生成葡萄糖)則容易進行,此過程用到大部分在糖酵解里面出現過的酶,除了提到的兩位“
糖酵解的能量轉化介紹
平衡點 值得一提的是,生成1,6-二磷酸果糖后的大部分反應都是向能量升高的方向進行的,沒有酶(磷酸果糖激酶(PFK),磷酸甘油酸激酶(PGK))的催化,是不會自發進行的。而糖酵解的逆過程--糖異生(從甘油等非糖物質生成葡萄糖)則容易進行,此過程用到大部分在糖酵解里面出現過的酶,除了提到的兩位“
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環的生物學意義
一、糖酵解的生物學意義:糖酵解途徑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子分解至生成丙酮酸的階段,此反應過程一般在無氧條件下進行,又稱為無氧分解。其生物學意義在于為生物體提供一定的能量,糖酵解的中間物為生物合成提供原料,是某些特殊細胞在氧供應正常情況下的重要獲能途徑。二、三羧酸循環的生物學意義1.三羧酸循環是機體獲取能量
什么是糖異生?
生物體將多種非糖物質轉變成葡萄糖或糖原的過程。在哺乳動物中,肝是糖異生的主要器官,正常情況下,腎的糖異生能力只有肝的1/10,長期饑餓時腎糖異生能力則可大為增強。糖異生的主要前體是乳酸、丙酮酸、氨基酸及甘油等。
糖異生的調節
糖異生的調節:糖異生途徑中四個關鍵酶催化的反應是糖異生的主要調節點。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糖異生與糖酵解是兩條相同但方向相反的代謝途徑,因此它們必須是互為調節的,兩條代謝途徑中關鍵酶的激活或抑制要互相配合:當糖供應充分時,糖酵解有關的酶活性增高,糖異生有關的酶活性減低;當糖供應不足時,糖酵解有關的酶
糖異生的過程
糖異生的主要前體是乳酸、丙酮酸、氨基酸及甘油等。在反芻動物的消化道中,經細菌作用能將大量纖維素等轉變成丙酸,后者在體內也可轉變成糖。過程分兩階段:①各種糖異生前體(除甘油外)轉變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②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轉變為6-磷酸葡萄糖,再生成各種單糖或多糖。從丙酮酸開始合成糖的過程雖然與糖酵解的逆
糖異生的作用
一、糖異生作用的主要生理意義是保證在饑餓情況下,血糖濃度的相對恒定。血糖的正常濃度為3.89-11mmol/L,即使禁食數周,血糖濃度仍可保持在3.40mmol/L左右,這對保證某些主要依賴葡萄糖供能的組織的功能具有重要意義,停食一夜(8-10小時)處于安靜狀態的正常人每日體內葡萄糖利用,腦約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