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魏則西事件”,引發的醫療事件讓百度、莆田系、部隊醫院等成為眾矢之的,影響頗廣,其原因是癌癥免疫細胞療法引進和臨床醫學應用的真與假,同時也把癌癥免疫細胞療法這一技術推上了風口浪尖,也使得國內對免疫細胞療法采取了懷疑的態度。近幾年,癌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癌癥的病發除了外在條件和遺傳因素以外還跟人類自身免疫功能強弱有關,免疫功能長期底下的人患上癌癥的幾率要高。目前癌癥的治療強調的是多學科綜合治療,傳統的有手術,放療,化療,生物治療等等治療方法,但是這些方法存在著容易復發的危險,市場的監管不力使得癌癥治療行業現象魚龍混雜、五花八門。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科學研究者正在探索用人類自身免疫進行治愈癌癥,眾所周知,免疫系統是機體防衛病原體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它能發現并清除異物、外來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內環境波動的因素,共同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和生理平衡的功能,這也是人類自身免疫功能的重要作用,免疫功能在抗擊病菌、防衛病原體入侵既然有這么強大的功能,......閱讀全文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腫瘤免疫療法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JCI:為何癌癥靶向免疫藥物有時會失效? DOI: 10.1172/JCI128644 近日,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做出了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該發現有助于科學家理解為什么某些腫瘤微環境中缺乏
癌癥免疫療法是一種針對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的療法,其已有30多年歷史,它治療的是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醞釀了數十年的癌癥免疫療法終于確定了它的潛力,在臨床試驗中表現出令人鼓舞的效果。 【1】默沙東免疫療法Keytruda黑色素瘤一線治療擊敗百時美Yervoy
自2013年美國《科學》雜志將癌癥免疫治療評為年度科學重大突破之首以來,這種療法已成為生物醫學領域最熱門、最振奮人心的顛覆性技術之一。之所以說它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是因為相對傳統化療及靶向治療,其本質區別是針對免疫細胞,而不是癌細胞。這類新型療法通過激活或改造人體免疫系統抗腫瘤的免疫力,使之成為
自2013年美國《科學》雜志將癌癥免疫治療評為年度科學重大突破之首以來,這種療法已成為生物醫學領域最熱門、最振奮人心的顛覆性技術之一。北里海雄準教授在做測試實驗 之所以說它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是因為相對傳統化療及靶向治療,其本質區別是針對免疫細胞,而不是癌細胞。這類新型療法通過激活或改造人體免
從被檢出滑膜肉瘤,到去世,年僅21歲的小伙子魏則西用了兩年時間。盡管不愿相信,一個年輕的生命終究還是走了。而他的一段“知乎”上的留言,讓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的生物細胞免疫療法“走上臺前”,成為被追問的對象,新京報記者為此多方采訪求證,試圖解開圍繞療法的謎團。 疑問1 滑膜肉瘤是種什么病怎么治?
著名歷史學家、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教授曹樹基在5月7日上午新開了微博,聊的不是歷史,卻是“免疫療法”。 一周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在視頻會議中重申,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技術在2015年施行的最新規定中,屬于臨床研究,不能進入醫療臨床應用。 曾在我國遍地開花的免疫細胞療法就這樣被“一劍封喉”。 這讓曹
著名歷史學家、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教授曹樹基在5月7日上午新開了微博,聊的不是歷史,卻是“免疫療法”。 一周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在視頻會議中重申,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技術在2015年施行的最新規定中,屬于臨床研究,不能進入醫療臨床應用。 曾在我國遍地開花的免疫細胞療法就這樣被“一劍封喉”。 這讓曹
從被檢出滑膜肉瘤,到去世,年僅21歲的小伙子魏則西用了兩年時間。盡管不愿相信,一個年輕的生命終究還是走了。而他的一段“知乎”上的留言,讓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的生物細胞免疫療法“走上臺前”,成為被追問的對象,新京報記者為此多方采訪求證,試圖解開圍繞療法的謎團。 疑問1 滑膜肉瘤是種什么病怎么治?
2016年03月28日,深圳特區報A13,科普周刊版面介紹了深圳免疫細胞治療部分龍頭企業目前所開展的腫瘤免疫治療業務,采訪了恒瑞源正周向軍博士及漢科生物張明杰博士;詳見以下報道: 免疫細胞治療是繼手術、放療、化療之后的第四大癌癥治療方法,已被公認為二十一世紀腫瘤綜合治療模式中最活躍、最有發展前
當人體內大多數細胞開始不受控的分裂時,癌癥就發生了。癌癥這類因細胞分裂分化出現異常的疾病從古有之,而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踏入了微觀世界,開始從細胞分子角度去尋找治愈這類疾病的方法。 而目前最受青睞的技術莫過于細胞免疫療法,人們嘗試從細胞角度去消滅癌癥,從賦予不同種類免疫細胞具有特異性的“
細胞治療作為很有可能完全治愈癌癥的新方法,這幾年是收到“各路豪杰”的追捧。國外大的藥企紛紛開始“聯姻富國之路”;而國內的上市藥企也不甘示弱,甚至是本不屬于該領域的上市公司都在爭先的擠入該領域來分羹,這類公司有姚記撲克,鋼絲上的細胞——新日恒力等。細胞治療產業包括干細胞治療和免疫細胞治療,上次已經介紹
“直到不久前,癌癥的治療基本上還是不成功的,除了對少部分癌癥類型。而目前一個令人振奮的新的治療技術,即依賴免疫應答的免疫治療技術,對許多種不同的癌癥都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 澳大利亞悉尼Garvan醫學研究所教授,2015年美國免疫學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美國免疫學會前主席(1998-2002
編者按:Daniel O'Connor 博士在生物醫藥行業是一名資深老兵。這名頂尖癌癥專家有超過 20 年的豐富經驗,工作涵蓋執行、法務與監管等多個領域,可謂是多面手。先前,他曾任 ImClone Systems 公司高級副總裁、董事會總顧問和秘書,參與抗癌藥物 ERBITUX?的研發上
國外生物技術網站GEN日前發布了《2019年全球免疫腫瘤學領域TOP10初創公司》榜單,排名按通過私人融資、合作收入以及IPO籌集的總資產進行排名。 今年上榜的十家初創公司共募資55.96億美元,較去年榜單上的公司高出18.5%,這表明,投資者對創新癌癥免疫療法的前景繼續充滿熱情。值得一提的
1. 腫瘤免疫治療 腫瘤免疫治療是指通過免疫系統的被動或主動免疫來控制和殺滅腫瘤的一種治療方法。與傳統醫療手段在物理和化學層面上殺滅腫瘤細胞不同,腫瘤免疫療法通過增強機體免疫系統功能來控制和殺滅腫瘤,具有不良反應小、特異性強等優點。根據治療原理的不同,免疫療法主要可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刺激、腫瘤疫
1. 腫瘤免疫治療 腫瘤免疫治療是指通過免疫系統的被動或主動免疫來控制和殺滅腫瘤的一種治療方法。與傳統醫療手段在物理和化學層面上殺滅腫瘤細胞不同,腫瘤免疫療法通過增強機體免疫系統功能來控制和殺滅腫瘤,具有不良反應小、特異性強等優點。根據治療原理的不同,免疫療法主要可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刺激、腫瘤疫
細胞免疫治療概念成為市場資金追捧的焦點。 但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迄今為止,尚無經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以下簡稱”衛計委)批準開展自體免疫細胞(T細胞、NK細胞)治療技術的醫療機構;該委員會也未組織過開展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相關的臨床試驗。這也就意味著,目前國內火熱的細胞免疫療法臨床
●諾貝爾獎得主拉爾夫?斯坦曼生前患癌,曾用自己發現的免疫系統原理自療,延長自己的生命 ●美國FDA已批準了全球首個基于樹突狀細胞的腫瘤疫苗上市,我國衛生部已將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納入第三類醫療技術目錄 ●采用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時,患者可能出現一過
清華大學醫學中心細胞治療研究所所長張明徽沒有想到,他研制的NKT細胞免疫治療新技術的第一個志愿者是他學生的父親,并且療效出人意料。 “2010年,我的學生的父親到了肝癌晚期,在北京腫瘤醫院手術后仍然有殘留癌沒法清除干凈,一個月后又出現了明顯的肺部轉移病灶,也沒有有效的后續治療方法可用,這種情況
腫瘤免疫治療是通過激活體內的免疫細胞,特意性地清除癌變的細胞。這種治療方法具有特異性強,作用期長和副作用小等優點,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治愈腫瘤的終極手段。然而,直到最近幾年,這個夢想才開始被實現,科學雜志把腫瘤免疫治療列為2013年的重大科學突破。于此相呼應,2014美國癌癥年會的主題是:利用腫瘤基
“11月19日,冠昊生物(300238)的自體免疫細胞儲存業務‘免疫細胞銀行’將正式開始接受預定,公司的股東將以最優的價格成為我們的首批顧客。”冠昊生物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周利軍告訴記者。 冠昊生物細胞與干細胞中心首席科學家胡敏杰博士介紹,自與臺灣鑫品生醫簽訂《技術授權合同書》以來,冠昊生物已
CIK細胞殺傷腫瘤細胞電鏡照片。圖片上方的CIK細胞識別并靠近下方的癌細胞。上方的CIK細胞施放顆粒酶和穿孔素破壞癌細胞的細胞膜,直接殺傷癌細胞。 目前,手術、化療和放療是治療腫瘤的三大常規方法,但它們都給癌癥病患帶來極大的痛苦。近年,被稱為“綠色新療法”
一、炒作導火線來源于瑞銀證券日前的一篇報告 瑞銀證券日前發布研報認為,免疫治療產品有望成為腫瘤領域的下一座金礦。臨床實驗結果顯示了腫瘤免疫(tumor immunity)治療的良好應用前景: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immune system)治療腫瘤,即腫瘤免疫(tumor immunity)
日前,第61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在美國奧蘭多落下帷幕。本屆ASH年會可謂精彩紛呈,多款CAR-T療法,雙特異性抗體療法閃亮登場。早期研究中也不乏可能改變血液疾病治療模式的突破性進展。 “當人們回想起這一屆ASH年會時,可能會記得這是雙特異性抗體對CAR-T療法真正產生威脅的一屆年會。“
今年年初,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發起抗癌“登月計劃”,要求在現有基礎上,兩年內再為抗癌研究注入10億美元的資金,目標是讓癌癥研究的相關進展速度翻一番,在5年內取得原本10年才能取得的成果。 本月早些時候,由癌癥專家組成的美國“藍絲帶顧問咨詢委員會”建議,抗癌“登月計劃”應在免疫療法、數據共享和建
我們總是對患者說癌癥會以達爾文的自然選擇方式在體內進化,但是我們并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這一點。 大約在2010年,Alberto Bardelli跌入了科研低谷。Bardelli是意大利都靈大學癌癥生物學家,他一直在研究癌癥靶向療法——針對導致腫瘤生長的突變的藥物。這種方法的效果似乎很好,一些患
我們都知道,癌癥的發生很復雜,而且往往是由于多種因素互相作用而引起的,然而有時候癌癥的發生或擴散往往需要幫手來幫忙,那么到底有那些因素會成為癌癥的“幫兇”來幫助癌癥發展呢?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相關的研究報告,分享給各位!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癌癥都有哪些“幫兇”! 【1】兩項研究揭示骨髓源性免
自ipilimumab于2011年獲批以來,癌癥免疫療法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改寫了人類對于癌癥的治療格局。本月初,兩名癌癥免疫療法的先驅也獲得了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風光無限的當下,全球癌癥免疫療法展現出了怎樣的發展趨勢?近日,紐約癌癥研究所(Cancer Research Inst
腫瘤免疫治療的CAR-T療法,CAR- T,全稱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原理在于經嵌合抗原受體修飾的T細胞,可以特異性地識別腫瘤相關抗原,使效應T細胞的靶向 性、殺傷活性和持久性均較常規應用的免疫細胞
免疫療法是當下腫瘤主要治療手段之一,但其效果會受多種因素影響,腫瘤微環境(TME)就是重要的影響因子之一。研究發現,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細胞組成常常會影響其對某種特定療法的響應,從而決定癌癥免疫療法的成敗。而在腫瘤微環境的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中,ATP-腺苷通路起著關鍵作用。 CD39是ATP-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