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90%的癌癥相關死亡是由原發腫瘤部位的癌細胞擴散至身體其他部分而引起的。最近一項新研究發現,一個重要的基因可幫助癌細胞掙脫原發腫瘤。 這項新研究表明,一個通常參與胚胎發育調控的基因(稱為SNAIL),可以引發細胞轉化為可以傳播的更靈活類型,而無需考慮限制轉移的正常生物學控制。 SNAIL基因下游信號通路的分析,可以幫助正在尋找方法阻止或減緩腫瘤轉移的科學家,識別潛在的靶標。 喬治亞理工學院化學和生物分子工程學院助理教授Michelle Dawson指出:“這個基因與轉移性癌細胞用來從一個位置轉移至另一位置的機制,有著直接的關系。如果你有一個細胞高表達SNAIL基因,那么它可能是轉移性的,沒有任何環境線索通常可觸發此響應。” 該研究是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資助支持,發表在12月9日的頂級生物學雜志《The FASEB Journal》。 此前,本研究第一作者Dawson和Daniel McGrail,發表......閱讀全文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
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是機體免疫系統中重要的細胞,其不僅與抗腫瘤、 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調節有關,而且在某些情況下還能參與超敏反應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本文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解讀NK細胞在抵御多種疾病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1】Nature子刊:揭開NK
近年來,研究者們在腫瘤的預防與治療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臨床上手術、放化療以及免疫療法的結合使用也大幅提高了患者的壽命以及生活質。然而,在很多情況下,腫瘤組織還是會出現較強的抗藥性,使得治療結果往往不佳。因此,進一步探究癌細胞的耐藥性的產生以及尋找針對性的治療方法是目前的研究熱點。本期為大家帶
T細胞作為免疫系統中的重要組分和效應細胞,在抵抗細菌病毒等外來病原體和殺傷癌細胞等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本文為大家帶來近期關于T細胞的最新研究進展,與大家一些學習進步! 【1】Nat Immunol:在慢性病毒感染期間,殺傷性T細胞引發惡病質產生 DOI:10.1038/s415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一直圍繞著腫瘤動物模型的構建,為大家介紹了腫瘤研究中各種實用動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相信大家應該收獲頗多。動物水平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更接近臨床的數據分析,與此同時,腫瘤細胞的實驗研究也同樣重要,它是腫瘤研究的初級階段,可以更加快捷地提供在體外水平的研究結果。本期我們就開啟腫瘤細胞學新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近幾年,免疫療法的成功使癌癥治療進入了新的時代。無論是科研界,還是商業界,都絲毫沒有掩飾對這一領域的熱情。2016年,Cell雜志公布的年度十大最佳論文中,免疫療法占兩席。事實上,這兩項成果只是去年癌癥免疫療法重要突破進展中的“冰山一角”。 剛剛過去的2016年,科學家們在Cell、Natur
單細胞分析是一種開創性方法,如今在整個生物領域中正被用來研究一個共同的問題:如何研究異質細胞群體中的細胞多樣性。這種多樣性能夠對細胞存活和增殖、對藥物療法和干預作出的反應以及很多其他的生物過程產生深刻影響。單細胞技術已被用于眾多研究---比如,研究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免疫反應異質性,研究傳染病中的宿
我們總是對患者說癌癥會以達爾文的自然選擇方式在體內進化,但是我們并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這一點。 大約在2010年,Alberto Bardelli跌入了科研低谷。Bardelli是意大利都靈大學癌癥生物學家,他一直在研究癌癥靶向療法——針對導致腫瘤生長的突變的藥物。這種方法的效果似乎很好,一些患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相關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腫瘤免疫療法或許會導致胸腺異常 根據在內分泌學會年會上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癌癥后會出現更加普遍的甲狀腺功能異常癥狀。 癌癥免疫療法,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手段,已成為治療某些類型癌
腫瘤免疫治療的CAR-T療法,CAR- T,全稱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原理在于經嵌合抗原受體修飾的T細胞,可以特異性地識別腫瘤相關抗原,使效應T細胞的靶向 性、殺傷活性和持久性均較常規應用的免疫細胞
在每年一度的世界癌癥日(2月4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網站,都會重申“在2030年前實現降低1/3的癌癥及各種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這一可持續發展目標,并呼吁各國政府、非盈利組織和科研機構應動員起來展開聯合的癌癥預防及控制行動。 現狀:癌癥發病率遞增 聯合國癌癥統計及分析機構IRA
時至歲末,轉眼間2018年就剩下最后的15天時間了,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里,科學家們在癌癥免疫療法研究領域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2018年的重要研究成果進行梳理解讀,分享給大家! 【1】Science:特定腸道共生細菌能夠提高癌癥免疫療法的治療成功率 doi:10.1126/sc
【Technews科技新報】癌癥是中國人最重要的死因,人們往往“談癌色變”。有些人生活過度緊張怕東怕西,深恐癌癥上身;有些人干脆避而不談,以為自己絕不可能得到癌癥。事實上,多數癌癥都是逐漸形成的“慢性病”,許多癌癥患者的存活率還較末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高。因此面對癌癥,人們應盡量理性對待。癌
301 81201256 牛辰 復旦大學 絲/蘇氨酸蛋白激酶Stk調控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和毒力的分子機制研究 H1901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23 2013-1-1 2015-12-31 302 81201277 毛日成 復旦大學 干擾素刺激基因MS4A4A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復制的機制
【1】PLoS Computat Biol: 機會性癌細胞如何通過血液擴散? doi:10.1371/journal.pcbi.1006395 根據伯明翰大學科學家們的最新研究結果,癌細胞可能依賴機會主義和化學信號在機體內進行擴散。原發腫瘤中的癌細胞中通過血管或淋巴系統傳播,在這一過程中定殖
癌細胞一直處于細胞代謝研究的中心。盡管基質細胞和免疫細胞能對癌癥、炎癥和代謝疾病產生重要影響,但這些細胞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魯汶大學的科學家們在本期Nature雜志上發表了一篇綜述,系統論述了基質細胞和免疫細胞在健康/疾病狀態下的代謝變化,以及代謝對細胞分化和功能的決定機制。文章呼吁研究者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將治療癌癥的重點放在了癌細胞本身,比如如何利用特殊藥物來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和遷移;然而近年大量研究表明,腫瘤微環境在癌細胞增殖、擴散轉移以及對多種療法的耐受性上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那么這種所謂的腫瘤微環境到底是如何促進癌癥發展的呢?本文中小編就對多篇文章進行了整理,來闡明腫瘤微環境
癌細胞是能夠快速繁殖再生的異常細胞,這種不受遏制的細胞生長速度會促使組織塊和腫瘤的生長及惡化。腫瘤持續生長惡化,其中一些被稱為惡性腫瘤,它們可以從一個部位擴散到其它地方。癌細胞于正常細胞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不同表現。癌細胞不會生物性老化,可以持續分裂,也不會響應細胞終止的信號。 以下關于癌細胞十個
我們都知道,癌癥的發生很復雜,而且往往是由于多種因素互相作用而引起的,然而有時候癌癥的發生或擴散往往需要幫手來幫忙,那么到底有那些因素會成為癌癥的“幫兇”來幫助癌癥發展呢?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相關的研究報告,分享給各位!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癌癥都有哪些“幫兇”! 【1】兩項研究揭示骨髓源性免
外泌體是一種存在于細胞外的多囊泡體,可通過細胞內吞泡膜向內凹陷形成多泡內涵體,內涵體與細胞膜融合后釋放其中的小囊泡。外泌體的直徑在40-110 nm之間,其中包含RNA、蛋白質、microRNA、DNA片段等多種物質,存在于血液、唾液、尿液、腦脊液和母乳等多種體液中。外泌體從發現至今已有30多年
如何特異高效地殺死腫瘤細胞而不影響正常細胞的功能一直以來是人類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而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作為通過改造病人自身免疫系統而實現特異性殺死癌癥細胞的一種免疫療法,為人類戰勝癌癥帶來勝利曙光。2017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經批準了用于治療白血病和淋巴瘤的C
目前,胰腺癌患者確診后五年生存率還不到9%,因此胰腺癌也被稱為“癌中之王”。胰腺癌難治一個原因是在胰腺癌早期,癌細胞便能夠從其原發部位逃逸并轉移到身體其它部位。然而,令人疑惑的,胰腺腫瘤組織缺乏血管,而癌細胞往往需要通過侵襲血管來進行擴散。 近日,來自哈佛大學、波士頓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
免疫治療是一種利用機體免疫系統來間接治療人類疾病的新型生物療法,近年來,科學家將這種方法廣泛用于治療多種人類疾病之中,比如癌癥、阿爾茲海默病、HIV、病原菌感染等。但目前研究人員研究較多的還是癌癥免疫療法,癌癥免疫療法是一種針對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的療法,其已有30多年歷史,它治療的是人
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道,共同剖析免疫細胞對機體健康多個方面的重要性,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en.wikipedia.org 【1】Front Immunol:研究發現鮮為人知的免疫細胞具有抗癌能力 doi:10.3389/fimmu.2019.01580 近日,來自都柏林三一學院的研究人員
維生素A(vitaminA)又稱視黃醇(其醛衍生物視黃醛)或抗干眼病因子,是一個具有脂環的不飽和一元醇,包括動物性食物來源的維生素A1、A2 兩種,是一類具有視黃醇生物活性的物質。 維生素A1多存于哺乳動物及咸水魚的肝臟中,維生素A2常存于淡水魚的肝臟中。由于維生素A2的活性比較低,所以通常所
巨噬細胞通常是身體的保護者,負責吞噬病原體及清除死亡細胞及碎片。但根據12月15日在紐奧爾良市召開的美國細胞生物學會年會上呈送的一份報告,在某些情況下,癌細胞會與這些免疫細胞融合從而有可能變得更具危害。研究人員證實當將巨噬細胞與小鼠結腸癌細胞共同培養時它們會自發性地融合,相比于普通的癌細胞雜交細
長期以來,在癌癥治療方面,科學家們花費了巨大的經歷開發各種各樣的方法,比如有些研究人員會通過研究鎖定癌細胞的某些弱點來作為靶點開發新型靶向性療法治療癌癥;有些研究人員則會通過開發癌癥疫苗來幫助個體有效預防癌癥發生;有些研究人員則認為機體中的癌細胞也需要能量和“食物”才能得以生存繁殖,因此通過“饑
二甲雙胍已被廣泛應用于癌細胞代謝和抗癌潛力的研究。盡管有證據表明服用二甲雙胍的糖尿病患者的癌癥發生率顯著降低,但該藥物的II期癌癥試驗未能達到理想效果,很可能是因為缺乏基于分子機制的實驗基礎。。為了驗證二甲雙胍對癌癥有抑制作用,新加坡國立大學在基因敲除和藥理學抑制電子傳遞鏈組分來降低呼吸能力的
細胞分裂 如果你突然得知一位因病去世了 60 多年的長輩其實還“活著”,并且在全世界的實驗室里被研究,至今繁殖了 18000 代,總重量達到 5000 萬噸,你會作何感想? 一位黑人婦女 67 年前患上宮頸癌去世,她的癌細胞卻流傳了下來用做科學研究。而她的家人與子孫在她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