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福很“火”。2013可圈可點的生命科學人物,2013年度科技創新人物……除了新晉院士名錄,在不少年度排行里,高福都“榜上有名”。這與他回國10年的努力密不可分。 憶往昔十載光陰,令他倍感安慰的,有追隨著他回國的妻子、兒女,也有這十年來積攢的三件“功勞”。 推開門,記者驚呆了。一個不足35平方米的房間,滿滿當當地塞著八張隔間式辦公桌,幾名科研人員正埋頭工作。 “他剛剛出去了,辦公桌就在那。”坐在靠近門的助研吳瑩起身指了位置。那是一張任何單位都能找到的辦公桌,占地兩平方米不到,背后是擺滿書的書架,幾本獲獎證書和幾張大合照立于書前。 “你們來啦,讓你們久等了。”詫異之際,一個洪亮的聲音傳來,一個身影從走廊盡頭的光亮處走近。 這個聲音和身影,正是新晉院士、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高福。 2013年,高福很“火”。2013可圈可點的生命科學人物,2013年度科技創新人物……除了新晉院士名錄......閱讀全文
2014年,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高福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非洲埃博拉疫情來勢洶洶時,高福院士臨危受命,作為中國疾控中心移動實驗室檢測隊負責人,帶領隊員遠赴西非國家塞拉利昂,投入了一場與病毒對抗的鏖戰。 然而,對高福來說,這種讓人聽著都心驚肉跳的經歷,卻早已是家常便飯。
高福,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從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傳播、感染機制與宿主免疫應答,在SCI國際刊物發表論文300余篇。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013年度科技創新
病原室的“大家庭”。病原室供圖 位于北京奧運村中科院生命科學園區的《致微》雕塑是為了紀念中國科學院為核心的科研團隊,在全人類抗擊流感事業中做出的卓越貢獻。雕塑是一個被打開的藝術化處理的流感病毒,動態體現著“格物致知,匠心惟微”的精神。 病原室供圖 病原室團隊獲2019年度求是杰出科技成
科技即國力。在科技創新中,國家各學科領域的一批頂尖實驗室發揮著關鍵的先鋒引領作用。近日,央視《新聞聯播》推出《超級實驗室》系列報道,首期節目介紹了清華大學施一公實驗室。那么,生命科學領域第二個“被選中”的是誰的實驗室呢?第三期的《超級實驗室》聚焦的正是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實驗室。 20
約到高福很難,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熟悉他的人都說,高福是所里最忙、最辛苦的人。 翻開高福的簡歷,中科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國科大醫學院院長、中華醫學會副會長……數十個頭銜加身的他,恨不得24個小時都拿來工作。 可他卻笑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2014年初,一場狂暴的傳染病疫情肆虐西非,令全世界都對“埃博拉”這三個字望而生畏。近日,中國科學家率先發現了埃博拉病毒感染人體的“另類”機制,為抗病毒藥物提供了新的設計依據。該研究結果1月15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Cell》上。 這篇以《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結合內吞體受體NPC1的分
12月8日下午,山西省衛生計生委邀請中科院高福院士來山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考察,山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中科院高福院士就建立院士工作站達成了合作意向,并舉行了簽字儀式。省衛生計生委謝紅副主任主持了匯報會,并出席了簽字儀式。中國疾控中心何廣學處長,中科院微生物所仝舟研究員,中科院北京生科院戴連攀
李四光、竺可楨、錢三強、華羅庚、錢學森、陳景潤……這些為中國科技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們,雖然各自的研究領域不同,卻都與一個機構息息相關——中國科學院。 正是因為擁有如此多大師級的頂尖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才能在
2014年9月16日,中科院院士高福一早和家人告別,從北京國際機場登機前往西非,即將和另外62人組成的P3移動實驗室檢測隊奔赴一片沒有硝煙的戰場。 埃博拉病毒的傳染性如何,會不會蔓延到中國,以何種方式傳播?為了大家的健康,高福和隊友們鼓起對未知科學探索的勇氣選擇前往最前線。在《科學》雜志的“科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了解到,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高福帶領的研究團隊與韓國科學家合作發現了一種新的人類抗體,這種抗體可以中和小鼠體內多個亞型流感病毒。研究表明,該抗體和病毒結合的方式非同尋常,或可以用來設計更有效的疫苗。該項研究發表于《自然—通訊》上。 在流感的三種類型中,
北京的一個深夜,中科院微生物所二年級博士生孫曉曼放下移液槍,關閉了顯微鏡,心里感到一陣輕松。 這個剛剛結束了3個多月辛苦實驗的年輕小姑娘可能還不知道,她和她所在的實驗室剛剛贏得了一場激烈的國際競爭。新病毒乍現? 近代以來,流感病毒曾數次引起大規模流行病,對人類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脅。為應對流感侵
不論防控甲型H1N1流感偏重公共衛生還是基礎科研,也不論流感防治重大專項如何立項,各受訪人士均表示,國家防控資金的透明使用、公平競爭和合理分配都是重中之重。 2009年5月20日,媒體報道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全世界確診的感染者突破1萬人。 與此同時,一場事關40億元資金的防治流感重
2009年5月20日,媒體報道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全世界確診的感染者突破1萬人。 與此同時,一場事關40億元資金的防治流感重大國家專項的論證會也在北京某賓館緊急進行中,專項何時發布,不得而知。 此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月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宣布將投入50億元防控甲型H1
10月31日下午,由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與Clarivate Analytics公司(原湯森路透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部)聯合舉辦的2016研究前沿發布暨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向全球發布了《2016研究前沿》報告,并首次遴選發布中國表現卓越的30個研究前沿。 中科院院長
近年來,免疫治療在腫瘤治療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以PD-1/PD-L1“免疫檢查點”抗體阻斷療法為代表的免疫治療在治療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等實體瘤的臨床應用中取得了重大成功,然而這些抗體藥物的作用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高福院士團隊通過結構免疫學平臺,成功解析了avelumab抗體與人PD-L1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19日指出,H7N9禽流感的防控重點在活禽市場,目前,活禽市場"管理跟不上,執行力跟不上"是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 中國科學技術部當天下午在北京組織生命科學和醫學健康領域多位權威專家學者接受媒體集體采訪,留學和游學美英等國多年、自稱典型"海歸"的
7月13日,中科院微生物所副研究員齊建勛來到上海光源南門,按照慣例拿到了實驗用的門禁卡。從上海光源出光起,齊建勛就經常往返京滬兩地,已經是上海光源不折不扣的老用戶了。 上海光源的所在地,位于張江科技園區的張衡路和蔡倫路之間。這些以中國古代科學家命名的街道,讓齊建勛感受到濃烈的科學氛圍。 今
日前,中國疾控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在一次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自曝已接種實驗型新冠病毒疫苗,引起人們對疫苗研發進展的格外關注;同時,全球在疫情壓力下對疫苗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 疫苗的研發能否跟上迫切需求?近日,《中國科學報》采訪了中國科學院疫苗研發人員。疫苗研發多多益善 自疫
禽流感是一種主要流行于雞群中的傳染病,也被稱作真性雞瘟或歐洲雞瘟,禽流感一旦暴發,往往會造成家禽的大量死亡。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這種疾病的傳染范圍只是局限在家禽中。然而近年來情況卻悄悄地發生了變化,禽流感的傳播已經跨
時至今日,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還清晰記得5年前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的每一個細節。 那是2005年,身在美國的車永勝在網上看到中科院微生物所的招聘計劃后,很隨意地發了一封郵件。 讓他沒想到的是,兩個小時后,他就收到了回復。之后的一周里,他接連收到微生物所時任所長高福從英國出差期間發
8月5日,中國商務部轉發沙特阿拉伯衛生部消息,沙特新增3名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MERS)確診病例。此前,已有2名沙特男性因此死亡。 記者了解到,雖然這種高致病性的冠狀病毒在今年5月15日剛剛獲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命名,但我國的一支研究隊伍已迅速將研究重點瞄準了它。 近日,中國科學院
【編者按】 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有關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論文,引起全球生物學界巨大關注。不少研究者紛紛跟進這項技術,隨后不時傳出各種消息,有的說重復不了該實驗,有的說能重復但效率低,質疑隨之接踵而至。2017年8月3日凌
前言: 自去年底湯森路透高調宣布要出售旗下的知識產權與科技業務以來,全球科學界都對這場原本正常到不能再正常的商業行為給予了高度關注,特別是中國。 原因是它的幾大拳頭產品——科學引文索引(SCI)、影響因子(IF),貫穿著每一個中國科研人員從畢業到晉升職稱的職業發展道路。 盡管近年來不少學界
9月7日至8日,北京生命科學論壇第十次會議暨中國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第二屆聯合學術論壇——腫瘤的轉化醫學研究研學術討會在北京召開。 會議由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聯合主辦。來自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動物所、生物物理所、微生物所和遺傳發育所,以及來自醫科院基礎
9月25日至28日,主題為“生命科學與醫學”的第六屆國際學生論壇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舉行,來自中、美、日、澳、丹、荷、德、泰等13個國家的110余名研究生參加論壇。與會研究生分別就基因組學、蛋白組學、免疫學、遺傳學、藥學、植物學、生態學等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的諸多熱點問題開展了深入的探討
4月9-10日,主題為Come Transform Research的2015 SLAS亞洲會展在上海浦東世紀皇冠假日酒店迎來了439位參會者,涵蓋藥物研發相關領域的藥企、CRO、院校、技術提供商等組織機構的專家、研究學者和學生。(Dean Ho, Ph.D., SLAS主席)(楊穎
近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院士高福和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施一帶領的科研團隊針對寨卡病毒(ZIKV)進行分析,發現非結構蛋白1(NS1)的分子結構。該研究成果提供了非結構蛋白1的原子層面圖像,在這之前非結構蛋白1同樣參與了登革熱、西尼羅河病毒等疾病的發病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4月1
有一種人:他們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們是文明進步的領跑者,是開拓創新的實踐者;他們以知識的力量承載著國家前行的希望。他們就是中國知識分子。中國之聲特別策劃《天下英才》,講述當代知識分子的理想、情懷與擔當。施一 你小時候的夢想是什么? 施一:小時候,其實我一直想,我們能不能改造人類?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有一種人:他們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們是文明進步的領跑者,是開拓創新的實踐者;他們以知識的力量承載著國家前行的希望。他們就是中國知識分子。中國之聲特別策劃《天下英才》,講述當代知識分子的理想、情懷與擔當。 你小時候的夢想是什么? 施一:小時候,其實我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