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屠呦呦口述:參與523項目始末

    20世紀60年代,瘧疾出現抗藥性,研究新型抗瘧藥成為世界難題。當時正值“越戰”時期,交戰雙方非戰斗減員嚴重。受越南委托,中國有意識地開展軍民大聯合,來完成這個艱巨任務。這才有了1967年5月23日,國家科委(今科技部)和解放軍總后勤部召開“瘧疾防治藥物研究工作協作會議”,將研制抗瘧藥作為一個秘密軍事科研任務。“523”也成了當時研究防治瘧疾新藥項目的代號。 當時,7個省市在各地組織,篩選了很多藥,合起來4萬多種(合成藥物和中藥處方)都沒取得很好的進展。 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所參與了“523”項目。針灸所所長向523辦公室推薦了中藥所。1969年1月,中藥所加入了研制抗瘧藥的任務,任命我(指屠呦呦本人)為課題組長。 如何找新藥是個難題。我于1951年北大藥學系畢業,1955年就在剛成立不久的中醫研究院做中藥研究。1959年,組織培養我脫產學習了兩年半的中醫醫藥系統。這些知識積累讓我意識到,必須從......閱讀全文

    科學史丨“523任務”與青蒿素發現的歷史探究

    黎潤紅1 饒毅2 張大慶1(北京大學 1醫學部100191,2 生命科學學院 100087)  摘要  青蒿素的發現是在一個相當復雜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完成的。由于特殊的時代背景,有關青蒿素的發現及其成果的評價存在著諸多爭議,甚至在青蒿素發現的代表人物之一——屠呦呦獲得了拉斯克臨床醫學獎之后,相關的爭議

    青蒿素:源自中草藥園的發現

      圖1. 抗瘧藥青蒿素。自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從中草藥植物青蒿 (Artemisia annua L) 中發現了青蒿素 (artemisinin) 之后,人們已合成許多青蒿素衍生物,其中包括活性比青蒿素更好的雙氫青蒿素 (dihydroartemisinin)。為了保護這一重要

    南方人物周刊:發現屠呦呦

      此前在公眾視野里默默無聞的屠喲喲獲得拉斯克獎,也重新點燃一個爭議:是否應該把“文革”期間政府一個大規模項目的成果歸功于一個人特殊時期的秘密任務  拉斯克獎獲獎者視頻訪談,屠呦呦正襟危坐,嚴肅宣布“我叫屠呦呦。”一句話說完,才像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嘴角上翹,勉力笑了一下。也

    屠呦呦接受美國《臨床研究期刊》訪談

      “生物醫學的發展主要通過兩種不同的途徑,一是發現,二是發明創造。”——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約瑟夫·戈爾斯坦  “很榮幸,這兩條路我都走了”——本年度拉斯克獎得主屠呦呦  青蒿是傳統中藥,最早載于《五十二病方》。《本草經》名草蒿,又名青蒿,自公元340年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以后,各代書籍屢

    523大會戰瞄準抗瘧新藥,神藥青蒿素原本為越戰而生

      隨著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使得青蒿素的榮譽應該歸屬于誰的爭議再次沉渣泛起,這些爭論其實都已經是陳芝麻爛谷子了,其實當年早有爭論。無論是互聯網還是一些個人回憶,都使得青蒿素的研發變得前后矛盾,撲朔迷離。即使是根據曾經的523大會戰辦公室主任張劍方等人的回憶錄和官方報告,青蒿素的研發歷程依然存在很多疑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 被稱為"三無"科學家

      昨天下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消息傳出后不久,一則“熱烈祝賀北大校友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消息就迅速在“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招生辦”等多個北大官方微信公眾號傳播。  消息稱,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選擇藥物學系生藥學專業為第一志愿。  早在2

    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獲諾獎的幾個槽點

      1、據說中國領導人是應越南請求才舉全國之力攻堅瘧疾的,該項目和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結晶一樣,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政治工程,是一個不小的軍事計劃的一部分,即全國性抗瘧研究計劃“523戰備項目”,志在幫助北越“打擊美帝”。  2、從草藥中尋找抗瘧成分并不是新鮮主意,1941年,上海第一醫學院藥理學教授張昌紹

    方舟子:青蒿素和中藥有多大關系

      近日,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2011年度拉斯克臨床醫學獎,理由是“發現青蒿素——一種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由于拉斯克獎被許多人認為是生物醫學領域僅次于諾貝爾獎的大獎,屠呦呦的獲獎在國內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國內有的媒體在報道這一事件時把青蒿素稱為中藥

    屠呦呦獲諾獎創六大紀錄,回應表示“獲獎并不意外”

      據諾貝爾官網消息,2015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揭曉。一半共同授予美國科學家William C. Campbell與日本科學家Satoshi ?mura,表彰他們發現了對抗蛔蟲感染的新療法;另一半授予我國科學家屠呦呦(Youyou Tu),表彰她發現對抗瘧疾的新療法。  此次,諾貝爾生

    《屠呦呦與青蒿素》作者黎潤紅:誠是捷徑

      黎潤紅, 《“523”任務與青蒿素研發訪談錄》、《呦呦有蒿——屠呦呦與青蒿素》等作品。  ■本報記者 袁一雪  2015年,《“523”任務與青蒿素研發訪談錄》出版。這本書以記錄當年參加過“523”任務和青蒿素研發工作的當事人口述資料的方式,描繪了這個50年前集中全國科技力量聯合研發抗瘧新藥的大

    臨床證實青蒿素功效第一人:15年內可消除瘧疾

    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李國橋 侯恕望/攝   臨床證實青蒿素抗瘧疾功效第一人、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李國橋: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因首先發現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使得青蒿素的研究備受關注。昨日下午,作為臨床證實青蒿素抗瘧疾功效第一人,來自廣州中醫藥大學的首席教授李國橋在

    2016年度國家科技獎勵獲獎情況(完整名單)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  趙忠賢 院士  Zhao Zhongxian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由中國科學院推薦  趙忠賢,男,1941年出生,遼寧新民人,196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后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曾擔任國防課題組業務負責人和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任中國科學

    一文讀懂中國科學家陳小平如何用瘧原蟲治愈晚期癌癥!

      2019年的春節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春節,因為在大家熱熱鬧鬧過大年的時候,中國科學家陳小平用瘧原蟲感染治愈晚期癌癥的偉大發現震驚了全世界,讓這個春節更加熱鬧非凡。  就在今天,2019年2月9日CCTV1《新聞30分》節目向全球宣布了陳小平科學研究團隊的重大發明《瘧原蟲感染免疫療法治療晚期癌癥》,

    初心不改耕“云”藥

       跨進云南省藥物研究所實驗樓的門廳,首先看到的便是高懸在墻上的3個鏡框。   “我們苦了60年,才得到了這3張最高獎狀!”所里的人,無一例外會帶著自豪的笑容向來訪者如是說明。   舉重若輕的表達,讓人不由得上前再仔細端詳——   右邊一張獎狀,獲獎時間是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上面寫著:“為表揚

    王耀獻教授獲2017年度顧氏和平獎

      近日,菲律賓顧氏和平獎基金會(Gusi Peace Prize Foundation)公布2017年顧氏和平獎獲獎名單,全球有16位杰出人物入圍。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王耀獻教授獲獎,這是我國內地學者第三次獲此國際盛譽,是唯一的中醫人。  王耀獻由于在中醫藥領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績,特別是致力公益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