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軼連發三篇《病毒學雜志》文章發表新發現
香港大學的 副教授一直從事著流感病毒的分子進化及流行病規律,SARS病毒的起源及進化等方面的研究,2005年曾由于一篇發表于《Nature》上的文章引起注目,去年刊登在《PNAS》上有關中國福建已經出現了一種新的H5N1禽流感病毒株——“類福建病毒”(Fujian-like,FJ-like)也引起了各方廣泛的關注。在著名的《Journal of Virology》雜志近期管軼聯合各實驗室發表了病毒相關的三篇文章。 原文檢索:Journal of Virology, July 2007, p. 6920-6926, Vol. 81, No. 130022-538X/07/$08.00+0 doi:10.1128/JVI.00299-07Detection of a Novel and Highly Divergent Coronavirus from Asian Leopard Cats and Chinese Ferret ......閱讀全文
管軼:甲型H1N1流感至少來自4到5個地區
????? 5月5日,權威流感專家管軼接受《科學》(Science)雜志專訪,批評世界衛生組織反應過慢,沒有及早提高警戒級別;同時依據病毒序列澄清病毒來自中國的謠言。 ?????? Science:WHO有什么地方做錯了嗎??????? 管軼:4月24號晚,我正在孟買機場,等待航班回香港。那時候,
H5N1病毒研究重啟:科學家為何制造致命病毒
荷蘭病毒學家富希耶在實驗室中 經歷了為期一年的停滯之后,世界各國頂尖的病毒學家們決心重新打開他們手中的“潘多拉魔盒”。 他們的決定事關一種能導致全球一半人口死亡的病毒。2012年初,在荷蘭科學家羅恩·富希耶的實驗室中,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歷經十個世代的變異,擁有了通過空氣在
H5N1病毒研究重啟:科學家為何制造致命病毒
經歷了為期一年的停滯之后,世界各國頂尖的病毒學家們決心重新打開他們手中的“潘多拉魔盒”。 他們的決定事關一種能導致全球一半人口死亡的病毒。2012年初,在荷蘭科學家羅恩·富希耶的實驗室中,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歷經十個世代的變異,擁有了通過空氣在人類之間傳染的能力。類似的病毒也在美國威
中青報:禽流感病毒究竟能不能“人傳人”
一篇最新發表的關于禽流感研究的科學論文,再次觸動了科學家、政府和公眾敏感的神經。?4月8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文簡稱CDC)、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在國際知名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發表題為《H5N1病毒在中國很可能是有限人傳人》(probable limited person-
中國科學家Nature頭條文章:H7N9研究新成果
誰也不知道已在中國造成560多人感染、204人死亡的H7N9禽流感是否有可能進化至可以很容易地在人群間傳播。而現在在家禽中針對H7N9開展的一項迄今最大規模的基因組調查提供了關于這一病毒進化和傳播更為詳細的圖像。 H7N9首先是在2013年3月底在上海及周邊地區被發現,當年的4月病例開始飆升。
《自然》:管軼等對新流感起源的基因組學研究
H1N1流感病毒由2種豬流感病毒的基因重組而形成 據生物通報道,香港大學醫學院、愛丁堡大學、亞利桑那大學以及牛津大學合作的新型流感研究成果Origins and evolutionary genomics of the 2009 swine-origin H1N1 influenza A
禽流感是一種實驗室病毒,投資實驗室安全緊迫
普通流感病毒代號是H1N1。2012年初,在荷蘭科學家羅恩?富希耶的實驗室中,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歷經十個世代的變異,擁有了通過空氣在人類之間傳染的能力。類似的病毒也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河岡義裕教授的實驗室中被創建。而人類感染H5N1病毒致死率約在60%左右,高于SARS。見證過199
爭議H5N1禽流感病毒研究將重啟
全球40名科學家23日分別在美國《科學》和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公開信,宣布將重啟暫停12個月的一項曾引起爭議的有關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研究。但也有學者認為研究仍可能帶來負面影響,不應重啟。 《自然》雜志去年刊登一篇爭議論文,描述了對尚未具備人際傳播能力的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開展
甲型H5N1流感病毒的基本介紹
甲型H5N1流感病毒,即A(H5N1)或H5N1,也稱H5N1病毒、H5N1禽流感,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個高致病性亞型,具有血凝素(hemagglutinin)第5型,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第1型。 甲型H5N1流感病毒,起源于家禽和野生鳥類,可傳染給人類。 [1] 但此病毒有
簡述甲型H5N1流感病毒的臨床特征
人類感染甲型H5N1禽流感病毒,目前的數據表明潛伏期平均為2至5天,并可多達17天。 [1] 許多患者感染甲型H5或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后,其病程發展異常迅速。常見的初期癥狀為高燒(體溫38度或以上)和咳嗽。據報告,出現了累及下呼吸道的癥狀和體征,包括呼吸困難或氣短。咽痛或鼻炎等上呼吸道癥狀
甲型H5N1流感病毒的治療方法介紹
患者應有充足休息,多飲水。支援性治療可紓緩病征。若出現流感樣病征,尤其是屬抵抗力較弱人士或病情轉趨嚴重時,例如出現持續高燒或呼吸急促等癥狀,應盡快求診。由甲型禽流感(包括H5N1、H5N6、H7N9和H10N8病毒)引起的病情比一般流感嚴重,大部分患者須留院醫治。抗病毒藥物對病情可能有效。兒童忌
簡述甲型H5N1流感病毒的傳播途徑
人類主要透過接觸染病的禽鳥(活鳥或死鳥)或其糞便,或接觸受污染的環境(例如濕貨街市和活家禽市場)而感染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在人類之間的傳播能力十分低。不時有一些國家報告禽鳥爆發禽流感疫情,并偶爾出現人類感染個案。 [5] 傳播途徑主要有下列兩種:通過生禽或其污染物直接傳到人或通過中間宿主(如
關于甲型H5N1流感病毒的起源介紹
流感病毒起源早于脫氧核糖核酸。H5N1型病毒已在雞群中流行,如果它感染豬或人,其繁殖速度將迅速變快。 1997年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發生的一次家禽疫情中報告了人類感染高致病性甲型H5N1禽流感病毒的病例。 [2] 2003年以來,這一禽流感病毒已經從亞洲傳播到歐洲和非洲,并在某些國家的禽類中
管軼連發三篇《病毒學雜志》文章發表新發現
香港大學的 副教授一直從事著流感病毒的分子進化及流行病規律,SARS病毒的起源及進化等方面的研究,2005年曾由于一篇發表于《Nature》上的文章引起注目,去年刊登在《PNAS》上有關中國福建已經出現了一種新的H5N1禽流感病毒株——“類福建病毒”(Fujian-like,FJ-like)也引起了
我國研制出“封鎖”H5N1禽流感病毒抗體
記者9月23日從南京醫科大學獲悉,該校與江蘇省疾控中心合作,從人的淋巴細胞中克隆出基因,通過再造,制備出針對H5N1禽流感的“全人源中和抗體”。制成藥物可把患者體內的病毒“封住”,預防和治療人傳染H5N1禽流感。該成果已獲國家發明專利。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烈性傳染病,為人熟
荷蘭H5N1禽流感病毒研究紛爭持續發酵
Fouchier的訴訟已經移交至阿姆斯特丹上訴法庭。圖片來源:Marion Golsteijn, Wikimedia Commons Ron Fouchier與荷蘭政府就出版有爭議的H5N1禽流感病毒研究的法律之戰仍在繼續。日前,Fouchier的老板——荷蘭鹿特丹市伊拉斯謨醫學中心正式向
關于甲型H5N1流感病毒的測定方法介紹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規定,禽流感病毒的檢測采用雞胚病毒分離培養及致病力測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了6項有關禽流感病毒檢測的國家標準,其中針對H5N1亞型的有《H5亞型禽流感病毒熒光RT-PCR檢測方法》、《H5亞型禽流感病毒NASBA檢測方法
細胞免疫熒光法檢測H5N1流感病毒抗體
1. 預先制備H5基因表達細胞片.2. 用PBS輕洗細胞一次.3. 用預冷(-20oC) 的甲醇固定細胞20分鐘.4. 風干片子(此片可在低溫長期保存待用).5. 用PBS浸泡細胞片20分鐘.6. 吸去PBS, 加抗血清/抗體(稀釋度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體積要足夠蓋過細胞表面.7. 37oC 溫
香港發現H5N1禽流感病毒-撲殺及消毒工作已開展
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6月7日下午宣布,從長沙灣保安道街市的雞檔抽取的5個樣本證實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已安排封閉街市進行撲殺活雞和消毒工作。?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岳在記者會上表示,香港暫時未有人類感染禽流感的報告,但為了應對禽流感病毒的最新情況,特區政府已決定將禽流感的應變
再添力證-管軼教授從被走私的穿山甲中發現新冠病毒
2020年2月18日, 管軼教授和廣西醫科大學胡艷玲教授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預印本網站 bioRxiv 發表題為:Identification of 2019-nCoV related coronaviruses in Malayan pangolins in southern China 的最新
朝鮮證實爆發H5N1禽流感
據朝中社20日報道,朝鮮本月初爆發H5N1禽流感,目前已撲殺16萬多只鴨子,并正在采取后續措施。 報道說,經過朝鮮獸醫防疫所和農業科學院獸醫學研究所等相關單位5月7日進行的檢查,證實平壤最大的養鴨場——斗團養鴨場發生H5N1禽流感,并判明原因在于鴨子同候鳥接觸。 報道說,朝鮮方面已經
多國專家提出H7N9病毒實驗引爭議
多位全球知名禽流感研究專家8月7日在兩大頂尖學術期刊《科學》與《自然》上發公開信,提議啟動制造致病性與傳播能力更強的H7N9禽流感病毒實驗,以全面評估其變異以及在人類中大流行的潛在風險。 這一題為《關于H7N9功能獲得性突變實驗》的公開信在科學界引起爭議。一些專家對這種試圖增強禽流感實驗透
中國科學家團隊揭示新型H5N1禽流感病毒進化全貌
2022年7月7日獲悉,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陳化蘭院士團隊在H5N1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系統闡明了目前在全球肆虐的H5N1禽流感病毒的起源、進化和時空傳播特征,并對中國監測到的H5N1病毒進行了系統的生物學研究。陳化蘭院士團隊通過抗原性分析發現,我
H5N1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易雜交
日本東京大學醫學研究所教授河岡義裕領導的研究小組5日在美國《病毒學雜志》網絡版上發表論文指出,H5N1型禽流感病毒具有易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雜交的特性,雖然H5N1型禽流感病毒不容易感染人類,但它與甲型H1N1流感病毒雜交后,有可能誕生傳染性更強的新病毒。 有專家認為,甲型H1N1
甲型流感威脅未遠去-或將卷土重來
盡管人們正在慢慢忘記,但甲型H1N1流感的威脅并未遠去。 至少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官方網站上,與甲型H1N1流感有關的內容仍然被放在醒目的位置,僅次于為前往南非世界杯的球迷們做出的“衛生建議”。 而來自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系的研究者發現,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豬身上進行
H5N1-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系列快速診斷試劑
目前, 由 H5N1 亞型禽流感病毒引發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正在世界各地不斷蔓延 ,今年 1 月以來已先后在越南、柬埔寨、日本、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羅馬尼亞、克羅地亞、希臘、英國、土耳其、哥倫比亞等國家流行,爆發區域涉及亞、歐、美洲,尤其是亞洲首當其沖,因感染該病毒而造成的死亡
H5N1-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系列快速診斷試劑
目前, 由 H5N1 亞型禽流感病毒引發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正在世界各地不斷蔓延 ,今年 1 月以來已先后在越南、柬埔寨、日本、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羅馬尼亞、克羅地亞、希臘、英國、土耳其、哥倫比亞等國家流行,爆發區域涉及亞、歐、美洲,尤其是亞洲首當其沖,因感染該病毒而造
日本北海道發現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病毒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環境省10月26日公布稱,在北海道稚內市大沼采集的野鴨糞便中檢驗出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病毒,并表示目前尚未在大沼發現野鳥大量死亡等情況發生。 據日本環境省介紹,這是該病毒繼2008年從秋田縣十和田湖畔的天鵝尸體中被檢測出以來,首次在日本境內的野鳥中發現。
日本現禽流感疫情-官方研究機構檢出高致死率的H5N1病毒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15日報道,13日,日本鹿兒島縣出水市一家養雞場出現禽流感疫情。日本中央政府的研究機構在進行調查后確認,引發此次疫情的病毒為高致死率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13日,日本鹿兒島縣出水市一家養雞場出現禽流感疫情。日本中央政府的研究機構在進行調查后確認,引發此次疫情的病毒
上海巴斯德所H5N1流感病毒疫苗保護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免疫原VLP的特性分析 1月28日,國際學術雜志PLoS ONE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關于異源免疫策略DNA-VLP在抗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中的保護性作用的研究論文。這項研究成果由周保羅研究員領導的課題組完成。 疫苗接種是預防高致病性流感病毒H5N1大流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