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牛人開發新方法來檢測移植排異
斯坦福大學的Stephen Quake團隊開發出一種基于新一代測序的分析,可檢測肺移植患者中的無細胞循環DNA,并從中發現排異和感染的跡象。這項成果于本周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這位牛人科學家是單細胞基因組學領域的先鋒,曾測定人類精子的單細胞基因組。 研究人員將他們的方法與目前的金標準方法(支氣管活檢)進行比較,以監控51名患者的移植排異反應。他們發現,這種分析能夠提供急性和慢性排異的信息,曲線下面積為0.9,敏感性為100%,特異性為73%。 盡管肺移植是晚期肺疾病患者的選擇,但臨床效果不好,平均存活時間僅為5.3年。手術后的并發癥包括感染、損傷,以及兩種類型的排異:急性細胞排異,35%的患者在移植一年內發生,和慢性排異,這是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目前,診斷排異的唯一方法就是通過支氣管活檢,這是侵入性的,診斷能力有限。診斷感染則需要訂購一套特異的病原體檢測。因此,斯坦福的團隊決定開發一種基于NGS......閱讀全文
每個癌癥患者都應進行DNA測序
英國首席醫療官薩利·戴維斯女士近日發布了一份年度報告,主旨是建議每個癌癥患者接受DNA測序,以防止誤診、不必要的反復確診和無效的化療。 目前,英國每年有超過35萬人被診斷患有癌癥,每年約有16.3萬人因此死亡。薩利表示,是時候結束“診斷性惡性腫瘤”了,這類患者一般要咨詢5位以上醫生,在確診前平
晚期腫瘤患者可免費測序基因
對于腫瘤,除了傳統診療方法外,未來還可對患者的基因進行測序,找出容易引發腫瘤的變異基因,再針對該基因選擇對應的靶向藥物。4月20日,“MATCH中國·測序中心”三方聯合實驗室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一院”)正式掛牌。該院將借助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MATCH計劃,開展大規模的高
晚期腫瘤患者可免費測序基因
對于腫瘤,除了傳統診療方法外,未來還可對患者的基因進行測序,找出容易引發腫瘤的變異基因,再針對該基因選擇對應的靶向藥物。4月20日,“MATCH中國·測序中心”三方聯合實驗室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一院”)正式掛牌。該院將借助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MATCH計劃,開展大規模的高
斯坦福牛人開發新方法來檢測移植排異
斯坦福大學的Stephen Quake團隊開發出一種基于新一代測序的分析,可檢測肺移植患者中的無細胞循環DNA,并從中發現排異和感染的跡象。這項成果于本周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這位牛人科學家是單細胞基因組學領域的先鋒,曾測定人類精子的單細胞基因組。 研究人員將他們的方法與目前
日本將用不易排異血液培育干細胞
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誘導多功能干細胞)研究所和日本紅十字會12月26日達成合作意向,在獻血者中尋找不易產生排異反應的血型,并利用其血液細胞培育iPS細胞,日后再使其分化、發育成特定細胞或組織。 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由今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領導,該研究
患者對臨床基因測序有效性的評估
前言:基因測序的有效性是有目共睹的,盡管會影響診斷和治療。從醫學專家的角度來看,臨床基因測序不僅可以得出關于基因的結果,還可以指導患者治療。臨床醫生根據基因測序中發生的變化可得出患者的健康狀態。而關于“它真正有效嗎?”這一問題,意味著其能否正確指導治療,或者提供正確的診斷信息?然而,比如健康經濟專家
新型納米輸藥系統可抑制器官排異反應
據最新一期《自然·通信》雜志報道,美國耶魯大學研究人員利用納米粒子研發的藥物輸送系統,可使供體組織對受體免疫系統“隱而不現”,從而減少了器官移植的并發癥。 近年來,盡管器官移植領域取得了很大進步,但短期和長期器官排異反應依然具有風險。T細胞是識別和攻擊異物的白血細胞,也是器官排異反應背后的主
日本藥企將干細胞制成“藥品” 治療排異反應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道,日本醫藥廠商化學研究公司于12月29日發布消息稱,該公司將于年內提出申請,希望將從骨髓中提取、培養出的干細胞制成“藥品”銷售。這是日本國內首次提出有關制造銷售細胞藥品的申請。 該公司認為,這次申請批準的干細胞可用于治療白血病等異體干細胞移植引起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排
Cancer:1527例患者“揭秘”基因測序如何幫助癌癥治療?
精準醫學、基因測序,如今它們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的詞匯,但在各大學術會議與產業大會中,它們依舊是蔚然成風,受到科研以及企業家們的追捧。去年奧巴馬提出了精準醫學概念,現如今,關于精準醫療的期刊論文以及學術報告已有無數篇問世,而且這個勢頭仍在增長。今天,我們來講述Cancer雜志上的一篇研究,他們揭示了
血檢或可知心臟移植是否會出現排異反應
美國研究人員18日說,一種簡單的血液檢測可以診斷出心臟移植病人是否會出現器官排異問題,而且會比現有的切片檢查等方法提前數周乃至數月時間獲得診斷結果。 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志上報告說,這種新技術叫做“無細胞DNA(脫氧核糖核酸)檢測”,可通過檢測接受移植的病人血液內來自捐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