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哈佛大學醫學院Dana-Farber癌癥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Memorial Sloan -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研究人員發現在許多腦癌及其它實體腫瘤中不是只有一種細胞生長開關,而是幾種細胞生長開關同時發生異常活性,這解釋了為什么僅僅針對一種靶開關的阻斷藥物常常得不到預期的效果。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雜志上。 原文檢索: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13, 2007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1142946Coactivation of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Affects the Response of Tumor Cells to Targeted Therapies[Abstract] 腦癌指的是顱內腫瘤,是神經系......閱讀全文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近期,腫瘤生物免疫療法被媒體炒的火熱,中國醫療亂象、療法無用論更是被大肆渲染,生物免疫療法被推到了中國醫療改革的風口浪尖上。 自 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提出“癌癥大戰”以來,戰勝癌癥幾乎成了整個人類的夢想。然而,過去了將近半個世紀,人類與癌癥的斗爭依然在繼續。在斗爭的過程中癌癥的治療方法層出
經過特殊的算法,我們得到了2018年前10個月中國生物醫學風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個重大學術界事件,能夠上榜的風云人物/事件,都曾長時間占據過100多個公生物醫學公眾號的頭版頭條。 在此,我們精選了其中的3個事件及16位風云榜人物。我們對其進行了劃分,分別是:6星級的3個事件,分別位諾貝爾獎,國
截止2019年10月10日,浙江大學在Cell,Nature及Science上發表了7篇重要研究成果,iNature系統總結了這些成果: 【1】高熵合金是一類材料,其中包含五個或更多近似等原子比例的元素。它們非常規的成分和化學結構有望實現前所未有的機械性能組合。這類合金的合理設計取決于對幾乎無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發表了共計102項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領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統總結了這些研究成果: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0篇,Nature 發表了45篇,
封面故事:類似生物組織的3-D印刷材料 A Tissue-Like Printed Material 新的研究顯示,一種三維材料可能在未來模仿組織中細胞的行為。由Gabriel Villar及其同事研發的組織樣材料具有軟橡膠的密實度,并且其質地與大腦和脂肪組織相似。研究人員的目標是最終構建可
來自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前沿交叉學院定量生物學中心毛有東課題組在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Cryo-EM structures and dynamics of substrate-engaged human 26S proteasome(底物結合的人源26S蛋白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86篇文章,其中生命科學領域有109篇,材料學有30篇,物理學有20篇,化學有12篇,地球科學有15篇。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
截至2019年12月1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5篇文章(2019年的Cell已經全部更新完畢,而對于Nature及Science只剩下了一期,將分別會12月19日及20日進行更新),小編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0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結束了,iNature盤點了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的成果,我們發現總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體介紹如下: 4-6月發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王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BGI 張國捷及丹麥哥本哈根
【51/52】2019年4月4日,清華大學柴繼杰課題組、中科院遺傳發育所周儉民課題組和清華大學王宏偉課題聯合同期背靠背發表兩篇重量級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復合物的組裝、結構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關鍵分子機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兩篇文章分別是: "Li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徐華強,王明偉,浙江大學張巖及匹茲堡大學醫學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訊在Science發表題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李佳團隊與華東理工大學教授賀曉鵬團隊,在生物活性物種的精準檢測與靶向治療等生物醫學應用領域取得階段性研究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相繼在線發表在《化學科學》(Chemical Science)、《配位化學評論》(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
1. 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艷麗/章新政課題組從結構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機制 doi:10.1016/j.cell.2017.06.050 CRISPR/Cas系統是目前發現存在于大多數細菌與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種免疫系統,被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在CR
過氧亞硝酸鹽(Peroxynitrite,ONOO-)是由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和一氧化氮自由基形成的具有高活性的活性氮物種,是許多體內循環途徑的信號傳導分子。同時,該分子具有強氧化性,可引起自由基介導的硝化反應,從而會影響生物體內多種生物過程,對脂質、蛋白、DNA等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研究表明,過氧
過氧亞硝酸鹽(Peroxynitrite,ONOO-)是由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和一氧化氮自由基形成的具有高活性的活性氮物種,是許多體內循環途徑的信號傳導分子。同時,該分子具有強氧化性,可引起自由基介導的硝化反應,從而會影響生物體內多種生物過程,對脂質、蛋白、DNA等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研究表明,過氧
過氧亞硝酸鹽(Peroxynitrite,ONOO-)是由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和一氧化氮自由基形成的具有高活性的活性氮物種,是許多體內循環途徑的信號傳導分子。同時,該分子具有強氧化性,可引起自由基介導的硝化反應,從而會影響生物體內多種生物過程,對脂質、蛋白、DNA等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研究表明,過氧
單核苷酸多態性(SNP)是人類基因組中單個堿基的變異,屬于二等位基因的標記,在人類30億個堿基中每千個堿基出現一次,是近來被受關注的第三代多態性標記。由于SNP的研究將會極大地推動群體遺傳學、藥物開發、法醫學、癌癥、糖尿病、精神病等復雜疾病研究,故近年來不斷有新的技術及方法出現并應用于SNP的檢測。
看點預告 ● 浙大繼續“開掛”,拿下今年第9篇CNS ● 昆明理工研究成果登上Nature,同一團隊10月剛完成Science首秀 ● 尋找馬約拉納零能模再下一城,中科院丁洪、高鴻鈞團隊發Science 本周,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和Science上共發文6篇。 其中,浙大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科研人員1月18日在《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報道了一種名叫“CancerSEEK”的癌癥早期篩查新方法,只需要從檢測對象體內抽取一管血,便可檢測出8種癌癥。這一消息迅速“刷屏”,包括新浪醫藥在內的廣大媒體紛紛轉發。 首先得說,“CancerSEEK”作為液體
【90】2020年6月28日,中國科學院,海南醫學院,協和醫學院等多單位合作,高福,秦川,嚴景華及戴連攀共同通訊在Cell 在線發表題為“A universal design of betacoronavirus vaccines against COVID-19, MERS and
截至2019年10月26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52篇文章,小編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24篇,Nature 發表了70篇,Science 發表了58篇; 按是否有合作單位劃分:其中有68篇文章由獨立的一個通訊單位完
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的通知 經公開征集,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PSF)共收到合作研究項目申請191項。根據我委相關規定,經過初步審查,并與巴方核對清單,確定有效申請為168項,現將通過初審的項
2019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于2019年8月15日18時正式發布。排名展示了全球領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學,中國內地共有132所大學上榜,上海交通大學首次躋身世界百強,位列世界第82。另外,在8月16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基金情況,上海交通大學所獲得資助項目及金額都是位居全國前列。
2019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于2019年8月15日18時正式發布。排名展示了全球領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學,中國內地共有132所大學上榜,上海交通大學首次躋身世界百強,位列世界第82。另外,在8月16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基金情況,上海交通大學所獲得資助項目及金額都是位居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