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歲末,轉眼間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20年,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里,科學家們在機體衰老研究領域取得了很多顯著的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本年度科學家們在該研究領域取得的重磅級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Fouquerel et al. (2019). Mol Cell. 【1】PLoS Genet:新型環狀磷酸RNA分子或在機體衰老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doi:10.1371/journal.pgen.1008469 從指甲到眉毛,基因組是機體所有部分的“總體規劃”,但并不僅僅是藍圖決定建造什么,所有根據藍圖繪制指令的細胞成員都會在設計中加入自己的解釋,而如今研究人員在不斷發現新的成員;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PLoS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托馬斯杰斐遜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他們所開發的一種新型工具在細胞中發現了大量新的RNA亞型分子,其或許在機體衰老過程中扮......閱讀全文
伴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大腦細胞會出現逐級改變直至衰老,包括基因表達出現差異,細胞膜開始退化,年輕細胞內的分子開始分化、散亂。這些成熟、衰老的過程有哪些機制呢?腦細胞的衰老與衰退型神經疾病有哪些關聯呢?生物醫學家們一直在致力于解開謎題。 近期,美國薩克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將普通皮膚細胞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儲成才研究組梁成真博士通過對一早衰突變體的研究,首次闡明了水稻葉片衰老的分子調控機制。這一發現可顯著延緩水稻葉片衰老,延長灌漿時間,從而提高水稻的結實率和千粒重,最終使水稻產量得到顯著提高。上述研究成果6月20日在線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衰
廣東醫科大學衰老研究所教授劉新光課題組揭示了p53/p53效應miRNAs/Ccna2通路,可作為經典的p53/p21信號通路的補充,參與調節細胞衰老進程。相關研究成果3月7日發表在《衰老細胞》(Aging Cell)雜志。 衰老是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發的生理現象。細胞衰老引起的細胞增殖能力的減
來自福建農林大學、北京大學和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在水稻中病毒誘導的MicroRNA319通過抑制茉莉酸介導的防御促進了病毒感染。這一研究發現發布在7月4日的Molecular Plant雜志上。 福建農林大學的吳建國(Jianguo Wu)副教授與吳祖建(Zujian Wu)教授是
人為什么會變老?對于人類來說,如何才能長生不老真的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問題。但是至今為止都沒有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衰老一直是生命過程中的核心環節,也是影響整個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目前世界各國均面臨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數據顯示到2050年約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口年齡將超過60歲。因此,深入了解衰老
衰老是個古老而神秘的話題,長生不老是人類一直追求的目標,而生物體的衰老卻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機體從構成物質、組織結構到生理功能的喪失退化的過程。 近日,《實驗醫學雜志》刊發的一項研究表明我們的染色體會隨著機體的變老而一起變老。那么我們能不能通過改變染色體來延緩衰老、保持健康長壽
衰老是個古老而神秘的話題,長生不老是人類一直追求的目標,而生物體的衰老卻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機體從構成物質、組織結構到生理功能的喪失退化的過程。 近日,《實驗醫學雜志》刊發的一項研究表明我們的染色體會隨著機體的變老而一起變老。那么我們能不能通過改變染色體來延緩衰老、保持健康長壽
生物通報道:衰老是各種破壞性慢性疾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但是,隨著時間推移生物學因素如何影響“細胞何時以及多快的衰老”,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現在,由哈佛大學T.H. Chan公共衛生學院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將細胞機器——其在一個稱為“RNA剪接”的過程中切割和重新連接RNA分子——的一個核
據美國《僑報》消息,衰老機制研究是很多生物領域科學家的研究熱點,不過卻一直少有成果,近期,美國舊金山加州大學華裔博士潘登(Dr. Deng Pan)的一項研究,發現了導致生物體衰老的重要基因,這一研究成果震驚學界,其論文被衰老機制及老年疾病研究的最權威期刊《Aging Cell》刊登。
【科學向未來】 青春永駐是人類的夢想,我們從未停止延緩衰老的探索。而今,科學的發展或許能讓延緩衰老成為可能——這就是衰老生物學。本期,我們邀請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兩位科學家,為大家介紹這一新興的交叉性學科。 1.無法長生不老,但健康老齡化并非不可能 我們將生命過程回歸到科學本質,其
近日,來自加州理工學院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項研究發現了一系列線粒體質量控制的途徑,人為地清除基因突變的線粒體,從而去除隨著衰老而積累的細胞損傷。這一研究成果可能幫助減緩或逆轉衰老的原因。該研究發表于11月14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線粒體是細胞內的“發電廠”
隨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實現健康老齡化是目前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和科學問題.近年來,隨衰老相關研究成果不斷增多及高通量測序技術日益發展,衰老相關多組學數據逐漸增多.然而目前,尚缺乏一個綜合性的、整合衰老生物學多組學數據的數據資源庫.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員鮑一明研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實現健康老齡化是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和科學問題。近年來,隨著衰老相關研究成果的不斷增多和高通量測序技術的日益發展,衰老相關多組學數據層出疊見。然而,目前尚缺乏綜合性的整合衰老生物學多組學數據的數據資源庫。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曲靜研究組,與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實現健康老齡化是目前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和科學問題。近年來,隨著衰老相關研究成果的不斷增多以及高通量測序技術的日益發展,衰老相關多組學數據層出疊見。然而,目前尚缺乏綜合性的整合衰老生物學多組學數據的數據資源庫。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曲靜研究組,與北京基因組研
比起我們的祖先,現代人類的壽命已經大大延長了,但這并不意味著人們停止了逃避衰老的努力。 想打敗衰老,先得了解衰老。衰老的本質是什么?科學家說是細胞的衰老。衰老細胞到底多可怕?不比癌細胞差! 本周,《自然醫學》雜志刊登了梅奧診所衰老中心James Kirkland教授團隊的最新成果,一作為華人科學
2015.12.14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在線發表了美國阿肯色醫科大學(University of Arkansas for Medical Sciences,UAMS)藥學院周道洪課題組與中國醫學科學放射醫學研究所等合作單位的論文“Clearance of senesce
2019年10月21日,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生命科學學院白凡課題組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姚廣課題組合作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題為“Graded regulation of cellular quiescence depth between prolife
10月18日新鮮出爐的Nature在在線版上刊登兩項中國學者主導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分別報道了帕金森病神經干細胞隨著衰老過程而發生的退行性病變,以及細菌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C4同源物的晶體結構。 在第一篇文章“Progressive degeneration of human neur
正常生理狀態下,機體內的大部分細胞都不進入活躍細胞周期,而處于休眠的狀態。其中,可以被生長信號刺激逆轉的休眠狀態被稱為細胞靜息,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不可逆的細胞衰老狀態。細胞靜息對于機體多種生理過程至關重要,例如,干細胞穩態維持和組織的修復。另一方面,細胞靜息狀態的紊亂會導致諸如癌癥和衰老等嚴重病
衰老是個神秘的話題,不僅是因為它與疾病的關聯,而且這也關系著一個重要的科學問題:為什么細胞生命是有限的?為什么從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說,我們的身體會逐漸變化?這是一副復雜的拼圖,無疑現在還有許多未解的謎題。最新一期the scientist雜志聚焦于這一主題,通過多篇文章解析了基因組、 細胞和整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開展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的評選,延續了將項目成果進行知識創新類和技術創新類分類推薦和評選的方式,組織成員學會推薦,由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臨床醫學等領域同行資深專家評選,并經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審核,最終確定8個知識
與自然界中旺盛生長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某些樹木相比,動物的長壽不算什么。但人們此前對樹木,例如銀杏的長壽機制卻一直不清楚。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了中外科學家團隊截止目前最為全面的樹木長壽機制研究成果。他們選用銀杏樹干維管形成層為主要研究材料,綜合運用細胞學、生理學、多組學和分子生物學等手
記者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和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郁飛教授研究團隊,首次在植物中發現ATG8蛋白獨立于自噬途徑的新功能,揭示其在模式植物擬南芥和主要糧食作物小麥中發揮的作用,為人工調控作物衰老進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該研究成果22日在《自然·植物》上在線發表。 衰
美國加州Buck衰老研究所的Judith Campisi教授主要從事衰老學研究,她的研究揭示了細胞衰老的分子機制及其在人類衰老和癌癥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多篇研究成果和綜述發表在Cell、Nature, Science、PNAS、EMBO Journal、Aging Cell等一線期刊上。 最近,
我國科學家從神經系統和基因層面揭示了衰老的原理,并發現了BAZ2B這一全新的抗衰老靶標基因,為延緩大腦衰老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2月27日凌晨,相關研究成果以《兩個保守的表觀遺傳調控因子妨礙健康衰老》為題在國際著名學術論文期刊《自然》上在線發表。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
目前,抗逆轉錄病毒聯合療法(ART)是艾滋病治療的最有效方法,它將艾滋病從絕癥拉回至可控制的慢性疾病狀態。但是,雖然ART療法延長了生存年限,但是最新研究發現艾滋病患者似乎會比正常人平均提前衰老5年!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一旦侵入人體免疫細胞就會永久潛伏,并伺機瓦解免疫系統,致使艾滋病患
進入十一月,大陸地區的學者參與的多項研究在Nature雜志及其重要子刊上發表,其中主要包括的是作為Nature封面發表的高質量家豬基因組草圖,清華大學發表的又一結構生物學研究成果,以及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完成的帕金森病神經干細胞隨著衰老過程而發生的退行性病變,后兩篇都是以國內研究機構為第一單位發表的
編者按:人為什么會衰老是千百年來一直在探索的奧秘。只有了解了衰老的原因和機制,才能有效地延緩衰老,目前有關衰老原因與機制的學說種類繁多,從微觀和宏觀兩方面都有相關的研究來解釋衰老的原因和機制。 華西醫院老年醫學研究室的肖恒怡教授從2007年至今都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老年醫學研究室研究老年病及衰老
研究揭示了小鼠胚胎發育過程中衰老細胞(senescent cell)的命運,衰老細胞不會被全部清除,其中一部分可以保留到出生后,并且部分細胞會重新進入細胞周期,進行增殖。該研究拓寬了人們對細胞衰老的認識,暗示了胚胎發育過程中,細胞衰老可能是一個暫時的細胞狀態,并且具有可逆性。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
細胞是生命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也是機體衰老的基本單位。個體細胞因經歷損傷或者自然退化等原因而衰老后,會被免疫系統正常清理,同時相應組織器官會生成新的細胞彌補它們的空缺,從而確保機體的正常運作。但是,當細胞在整體、系統或器官水平衰老時,則表現出組織結構衰亡、免疫系統衰退、營養代謝緩慢等生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