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兒腦膿腫的預后介紹
由于早期診斷和治療水平的提高,兒童腦膿腫的病死率由既往的30%下降至5%~15%。大約2/3的腦膿腫患者可完全恢復而不留后遺癥,存活者中10%~30%并發癲癇發作。其他神經后遺癥包括偏癱、腦神經麻痹(5%~10%)、腦積水、智力或行為異常等。......閱讀全文
關于小兒腦膿腫的預后介紹
由于早期診斷和治療水平的提高,兒童腦膿腫的病死率由既往的30%下降至5%~15%。大約2/3的腦膿腫患者可完全恢復而不留后遺癥,存活者中10%~30%并發癲癇發作。其他神經后遺癥包括偏癱、腦神經麻痹(5%~10%)、腦積水、智力或行為異常等。
關于小兒腦膿腫的診斷介紹
如患兒有外周化膿性病灶特別是中耳炎乳突炎、皮膚感染或敗血癥或有青紫型先天性心臟病或感染性心內膜炎,或有開放性顱腦損傷等病史,一旦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癥候,即應考慮腦膿腫的可能性及時進行CT或MRI檢查可明確診斷。隱源性腦膿腫由于缺少上述外周感染史,臨床診斷較為困難,確診仍依賴神經影像學檢查。腦內小膿
關于小兒腦膿腫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常規檢查 血常規檢查對中樞神經系統局灶性化膿性感染的診斷通常無特殊意義。大約50%的腦膿腫患兒外周血白細胞計數輕度增多,伴發腦膜炎的患者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20×109/L),可有核左移(桿狀核超過7%)。 2.血液檢查 C-反應蛋白對于鑒別顱內化膿性疾病(如腦膿腫)和非感染性疾病
關于小兒腦膿腫的鑒別診斷介紹
需要與腦膿腫鑒別的疾病很多,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疾病。 1.感染性疾病 許多顱內感染性疾病的臨床和實驗室表現與腦膿腫相似,例如腦膜炎、腦炎(大多由病毒引起)、腦外膿腫(如硬膜下或硬膜外膿腫)、顱內靜脈竇感染顱骨骨髓炎的癥狀和體征也可與腦膿腫相似。結核性腦膜炎、結核瘤或結核性膿腫中樞神經系
關于小兒腦膿腫的內科治療介紹
單純內科治療的適應證包括: (1)病情穩定,無嚴重顱壓增高的體征。 (2)膿腫大小在2~3cm以內。 (3)病程少于2周,CT或MRI檢查提示膿腫包膜尚未形成。 (4)多發性膿腫 (5)有手術禁忌證,如膿腫深在或位于危險區,或患兒身體狀況不適合手術等。內科治療系指以抗生素應用為核心包括
關于血源性腦膿腫的預后預防介紹
腦膿腫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仍較高,在抗生素應用前,死亡率高達60~80%,40~70年代由于抗生素應用和診治方法提高,死亡率降為25~40%。CT應用后,死亡率降低不顯著,仍為15~30%,這與本病(特別血源性)早期難被發現,當病人來診時,膿腫已屬晚期,一般手術死亡率與術前病人意識有關,清醒者為10
關于小兒腦膿腫的病因分析
感染的途徑有血源性、鄰近感染擴散、外傷性和隱源性(也多為血源性)。 大多數微生物(如細菌、真菌或寄生蟲)均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局灶性化膿性感染。引起腦膿腫的最常見的細菌是鏈球菌、葡萄球菌、腸道細菌和厭氧菌。多數腦膿腫為混合性感染。鏈球菌和革蘭陰性細菌,例如枸櫞酸桿菌沙門菌、沙雷菌屬、變形桿菌
關于小兒硬脊膜外膿腫的預后介紹
本病的治療效果與病程的緩急、致病菌的毒力、患兒的全身狀況、脊髓的受壓程度和手術時機的選擇有直接關系。在第一或第二期手術,效果較好,若在截癱出現6~12h后手術,則神經功能恢復者甚少。硬脊膜外膿腫患者的病死率為18%~23%,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①感染難以控制,死于敗血癥; ②死于術后并發癥,
小兒腦膿腫的外科治療介紹
對不符合上述單純內科治療標準的患者應進行外科治療以取得盡可能好的結果。外科治療常用兩種方法:腦立體定向穿刺抽膿或膿腫切除。在CT引導下穿刺抽膿一般安全準確、快速有效,并發癥和死亡率低。引流膿液病原學檢查可快速明確致病菌并進行藥敏試驗,從而避免經驗選用抗生素的潛在危險,缺點是某些病例需要反復吸膿,
小兒硬腦膜外膿腫的預后介紹
單純性硬膜外膿腫(不合并硬膜下腔積膿者),在早期手術切除后常常預后良好,復發及后遺癥較少,但當膿腫較大,肉芽組織形成壓迫腦組織時也可遺有癲癇和其他局限性神經癥狀。
小兒腦膿腫的基本信息介紹
腦膿腫是化膿性致病菌侵入腦組織內所形成壞死性膿腔,是中樞神經系統局灶性化膿感染的常見類型,在兒科雖然少見,但卻十分重要,因為診斷或治療不當會導致嚴重的不良后果甚至死亡。近年來CT、MRI等診斷技術的進步大大提高了對這類局灶感染的認識。本病治療雖很困難,但仍可能獲得較好的預后。
怎樣預防小兒腦膿腫?
1.防治感染性疾病 菌血癥或膿毒血癥可經血行播散到顱內引發本癥,應積極預防和治療。尤其是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易形成血栓。其他先心病患兒易發生細菌性心內膜炎,均易形成膿性栓子而引發本癥。 2.防治局部感染 如鼻旁竇、中耳、乳突的化膿性炎癥,頭皮的感染等,可至局部感染的擴散引發本癥,應積極
關于脊髓內膿腫的預后介紹
自抗生素的廣泛應用以來,大部分患者得到存活,但治療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膿腫的及時診斷和有效的引流。少數患者遺留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運動和括約肌功能恢復較好,感覺缺失恢復則稍差。
關于腦膿腫的鑒別診斷介紹
DWI是現如今能在活體組織中進行水分子擴散測量的方法,基于腦膿腫和囊性腫瘤內囊液的性質不同,可以檢測囊液中水分子的彌散受限程度,對兩者進行區分。腦膿腫腔內是炎性黏性液體,水分子彌散受限,在DWI上一般呈明顯高信號,表觀彌散系數(ADC)值低,ADC圖呈低信號;腦腫瘤壞死囊變區以漿液為主,水分子彌
關于腦膿腫的檢查方式介紹
CT和MRI已成為診斷腦膿腫最主要的影像學方法,較典型的表現為囊壁光滑的環形強化占位灶,周圍伴不同程度水腫。但也有腫瘤壞死后表現為環形強化占位,與腦膿腫不易區分。另外,腦膿腫也可有不典型影像學表現,如膿腫壁不規則、膿腔較小,加之病人臨床癥狀不典型,造成腦膿腫誤診誤治。近年來,DWI和MRS的臨床
關于直腸后間隙膿腫的預后介紹
1.一期愈合 發病后應及早切除、通暢引流;準確尋找并處理肛隱窩(即內口)的感染,可達到一期愈合,不形成肛瘺者,無需再次手術。 2.多次手術 肛瘺分次手術切開排膿后,或一次性根治術未能徹底處理內口,最終形成高位肛瘺者,需再次進行手術。 3.全身性感染 4.其他 如直腸后間隙膿腫導致的全
概述小兒腦膿腫的臨床表現
腦膿腫臨床癥狀受許多因素影響。膿腫的部位、大小及形成的速度不同可臨床癥狀有許多差異。腦膿腫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 1.感染中毒表現 在急性腦炎和腦膜炎期主要表現為高熱、頭痛、嘔吐、煩躁、易激惹和驚厥發作等。如并發腦膜炎則癥狀尤著,并有典型腦膜刺激征。 2.顱內壓增高癥狀 化
關于小兒急性中毒性腦病的預后和預防介紹
1、預后 多數患兒的腦癥狀經適當治療后,可在24小時內消失,沒有后遺癥,如果昏迷時間持續較久,長達數天至數周,則發生后遺癥的可能性很大,后遺癥包括智能不全、失明、耳聾、肢體強直、癱瘓、癲癇等,少數嚴重病例可因呼吸衰竭在較短時間內惡化。 2、預防 積極防治各種感染性疾病,做好各種預防接種工作
關于小兒肺膿腫的檢查介紹
1.急性期 白細胞總數高達(20~30)×109/L或更高,中性粒細胞增高,核左移;慢性期白細胞接近正常,可見貧血。 2.病原學檢查 膿痰或氣管吸取分泌物培養可得病原菌,痰涂片革蘭染色、痰液普通培養可找到致病菌。由于本病多為厭氧菌為主的混合感染,故若疑為本病應同時做厭氧菌培養。 3.痰液
關于小兒肺膿腫的檢查介紹
1.急性期 白細胞總數高達(20~30)×109/L或更高,中性粒細胞增高,核左移;慢性期白細胞接近正常,可見貧血。 2.病原學檢查 膿痰或氣管吸取分泌物培養可得病原菌,痰涂片革蘭染色、痰液普通培養可找到致病菌。由于本病多為厭氧菌為主的混合感染,故若疑為本病應同時做厭氧菌培養。 3.痰液
關于腦膿腫的基本信息介紹
主要由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或大腸桿菌等引起,可由血液或頭部感染灶直接蔓延入腦。 典型癥狀包括頭痛、嘔吐和譫妄。膿腫較大者可有顱內高壓癥狀。部分膿腫可潛伏多月才出現病征,此期間病人常僅感到頭痛、疲倦、食欲差、體重下降、便秘,偶有發冷、抑郁和易激惹。此外,不同部位的膿腫會有不同的癥狀,如額
關于腦膿腫的臨床表現介紹
常有原發性感染灶、如耳源性、鼻源性或外傷性。血源性初起時可有急性炎癥的全身癥狀,如高燒、畏寒、腦膜刺激癥狀、白血球增高、血沉塊、腰椎穿刺激脊液白細胞數增多等。但在膿腫成熟期后,上述癥狀和體征消失,只表現為慢性顱內壓增高,伴有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經系統體征。腦膿腫病程一般較短,精神遲鈍較嚴重。CT掃描
關于小兒白塞病的預后介紹
1.口腔潰瘍有自限性,多于2周左右愈合;反復發作性,每年至少發作3次以上;繼發性病變實質為血管BD,預后較好。 2.眼部損害占50%~85%,男性一般較易受累,癥狀嚴重,預后差。脈絡膜視網膜炎、球后視神經炎、眼底出血或眼底動靜脈炎、視神經萎縮、玻璃體病變,可導致視力嚴重下降甚至失明。 3.常
關于肛周膿腫的預后和預防的介紹
預后 早期通過積極的手術治療,絕大部分肛管直腸周圍膿腫可獲得治愈。高位膿腫病情復雜,存在反復發作可能。極少數患者因感染過重,可造成死亡。 預防 肛管直腸周圍膿腫的發病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腸道菌群失調與免疫力下降是兩個根本原因,因此預防腸道菌群失調和提高免疫力是預防肛周膿腫的根本之策。
關于腦膿腫的鑒別診斷
DWI是現如今能在活體組織中進行水分子擴散測量的方法,基于腦膿腫和囊性腫瘤內囊液的性質不同,可以檢測囊液中水分子的彌散受限程度,對兩者進行區分。腦膿腫腔內是炎性黏性液體,水分子彌散受限,在DWI上一般呈明顯高信號,表觀彌散系數(ADC)值低,ADC圖呈低信號;腦腫瘤壞死囊變區以漿液為主,水分子彌
關于血源性腦膿腫的基本介紹
主要是由于來自遠隔身體其他部位的感染灶流經動脈的炎性栓子傳入而形成的,亦可逆行經胸腔、腹腔及盆腔的器官如肝、膽、膈下及泌尿生殖系統等的感染,由脊柱周圍的無瓣靜脈叢與椎管內相吻合的靜脈進入椎管內靜脈轉移到顱內。面部三角區的感染灶由靜脈回流至顱內也可能形成顱內感染。感染來源為胸部各種化膿性感染,如肺
關于外傷性腦膿腫的基本介紹
為化膿性細菌直接由外界侵入腦內所致。清創不徹底、不及時,有異物或碎骨片存留于腦內,可在數周內形成膿腫,少數可在傷后數月或數年甚至數十年才形成膿腫。一般3個月內引起的膿腫稱為早期膿腫,3個月以上稱為晚期膿腫。膿腫多位于外傷部位或其鄰近部位,病原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混合菌。
關于隱源性腦膿腫的基本介紹
指病因不明,臨床上無法確定其感染源。可能原發感染灶和腦內繼發病灶均較輕微或機體抵抗力強,炎癥得到控制,未被發現,但細菌仍潛伏于腦內,一旦機體抵抗力下降,即可發病。因此,這類腦膿腫實質上為血源性腦膿腫,此類腦膿腫在全部腦膿腫中所占的比率有逐漸增高的趨勢。在無CT檢查之前診斷困難,常易誤診。 腦膿
關于血源性腦膿腫的基本介紹
腦膿腫大多繼發于顱外感染,少數因開放性顱腦損傷或開顱術后感染所致。血源性腦膿腫多因膿毒血癥或遠處感染灶經血行播散到腦內而形成。如原發感染灶為胸部化膿性疾患(如膿胸、肺膿腫、支氣管擴張癥等)稱為肺源性腦膿腫;因心臟疾患(細菌性心內膜炎、先天性心臟病等)引起者稱為心源性腦膿腫。此外,皮膚癤癰、骨髓炎
關于鼻源性腦膿腫的基本介紹
鼻源性腦膿腫額竇病變引起最多,其次為蝶、篩和上頜竇。直接感染部位常于額葉及其臨近表面,血源性感染多位于枕和頂葉,且為多發性腦膿腫。常因鼻竇炎引流受阻,外傷骨折伴異物存留,手術損傷或感染經眶和沿嗅神經鞘入顱而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