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美國FDA就定義“無麩質”一詞,修訂了美國法規21CFR第101部分食品標簽法規。此次修訂將有效幫助麩質過敏人群,將于今年9月4日起生效。 根據最新修訂內容,“無麩質”食品標簽要求如下:一是要標注“無麩質”的食品絕對不能含有以下任何一項,包含麩質谷物的配料(如斯卑爾脫小麥);來自于含麩質谷物的配料,未通過加工去除麩質的(如小麥粉);來自于含麩質谷物的配料,通過加工去除麩質,而其麩質含量仍為20ppm或超過20ppm的(如小麥淀粉)。二是食品中不可避免含有麩質時,含量應低于20ppm。 2006年1月,美國FDA就實施了《食品過敏原標簽和消費者保護法案》。麩質是谷物特別是小麥中的一組蛋白質,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容易被胃腸道消化,然而少部分人卻不能消化麩質蛋白,會引起過敏反應,最常見的病癥是乳糜瀉。 ......閱讀全文
由于不同國家的飲食結構不同,所以過敏食物的種類也有差異,國外人群對一些食物的過敏在我國就很少出現。例如,歐盟人群對芹菜及其制品、芝麻等較為敏感,加拿大人群對芥菜籽、芝麻等較為敏感。在上篇中食品伙伴網介紹中國大陸、港澳臺地區的食品過敏原標簽管理,本篇將繼續帶大家了解Codex、歐盟、美國、澳新、加
衛生部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從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則要求食品標簽必須標注營養成分,同時建議企業標注“過敏原”。 近日,記者走訪京城多家超市發現,大多數食品外包裝上都標注了營養成分的標簽,卻少見過敏原標簽標注。而在標注了過敏原標識的食品中
提到保質期,還要從食品標簽說起。浙江大學教授沈立榮告訴記者,食品標簽是指預包裝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圖形、符號以及一切說明物。食品標簽的所有內容,不得以錯誤的、引起誤解的或欺騙性的方式描述或介紹食品,也不得以直接或間接暗示性的語言、圖形、符號導致消費者將食品或食品的某性質與另一產品混淆。此外,食品標
2019年6月19日,據印度食品安全標準局(FSSAI)消息,為確保對含麩質食品過敏患者的食品安全,印度FSSAI發布了一份關于無麩質食品的指導說明。 麩質是小麥、大麥、黑麥中存在的一類蛋白質。對麩質的過敏或麩質蛋白不適應癥被稱為乳糜瀉,乳糜瀉是一種對消化系統產生影響的自身免疫病,它是一種基因
無麩質飲食是近幾年興起的健康飲食風潮,盡管麩質不耐受/過敏是歐美較為普遍的體制,但僅有1%的人群因為麩質不耐受/過敏導致腸胃不適(celiac disease)--乳糜瀉,腸胃對面筋蛋白質中的醇溶谷蛋白的過敏反應。一篇新研究報告指出不僅大部分標注“無麩質”的食品并非完全不含麩質,而且按照所謂無麩
2013年3月,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連續發出7起公告,稱中國產的部分黑谷粉、干橘梗和地瓜干等產品需要召回,原因是產品包裝上沒有標明含有過敏原(如亞硫酸鹽等),敏感的人群在食用后可能產生過敏等不良反應,甚至危及生命。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在吃了某種食物后,會出現皮疹、呼吸急促或困難、
蘇丹紅、孔雀綠、三聚氰胺……近兩年,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日益關注,這些因為非法添加而出現的化學名詞,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 2008年12月,全國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領導小組發出通知,
據外媒報道,近年來無麩質食品已逐漸流行,然而兒童食用可能會出現健康問題。 健康專家表示,很多無麩質食品中麩質的替代品含有更多的熱量、飽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但蛋白質含量較低。 專家提醒購買無麩質食品的時候要仔細閱讀食品標簽,確定食品是健康食品。 歐洲一項針對1300多種食品的研究發現
如何閱讀月餅標簽 中秋佳節將至,各式各樣的月餅上市,如何通過月餅標簽來選購月餅,本期為您進行解讀。 一、標簽信息要齊全,“9+”要素不可缺 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11)要求,直接向消費者提供的預包裝食品標簽標示應包括: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
“滿200減100”、“千萬進口食品1元秒殺”———近日掛在中糧集團所屬的我買網首頁上的廣告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然而,一些在電腦前奮戰拼搶半天的消費者,收到貨物后勃然變色:費了半天勁兒,“秒”來的卻是一堆快過期的食品。這些消費者向《經濟參考報》記者反映,他們搶購的多種食品保質期甚至不足
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出臺新規,要求食品添加劑必須公示,散裝以及現制食品現場,都必須建立晨檢制度。記者昨日調查發現,揚州大型超市以及商場已經做到了“按章辦事”,而熟食店、炒貨店等一些現做食品、散裝食品經營者卻稱沒必要去公示食品添加劑。曾在2011年,揚州火鍋店等餐企就曾公示過食品添加劑,但到如今已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就《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餐飲服務禁止使用14大類食品和食品原料。 這些禁止使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主要是違背《食品安全法》規定的這樣幾類食品,例如: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就《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餐飲服務禁止使用14大類食品和食品原料。 這些禁止使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主要是違背《食品安全法》規定的這樣幾類食品,例如: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
在超市購買牛奶時,大多數消費者可能只會認“×××牛奶!”消費者可能不知道,“×××牛奶”僅是一種調制乳品,并不是百分之百的純正牛奶。 重慶職業打假人葉光向羊城晚報報料稱,國內奶業巨頭蒙牛集團生產的“新養道珍養牛奶”“奶特牌香蕉牛奶”和“奶特香草口味牛奶”,產品與包裝標簽標示的名稱不相符,涉嫌
徐福記沙琪瑪的配料中被發現明確標識了禁止添加的抗氧化劑TBHQ 陳書偉在深圳的超市發現徐福記涉案產品仍在銷售 因為在超市購買的三款食品里發現國家禁止添加的抗氧化劑,消費者將著名食品企業徐福記告上了法庭。日前深圳福田區法院一審判決徐福記違反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必須對消費者作出賠
日本內閣會議5日通過“食品標識法案”,并于當天提交國會。日本現有的“農林規格法”、“食品衛生法”及“增進健康法”等法律都涉及食品標識的管理,存在規定交叉重復、標準不一等情況。日本政府擬通過新法,統一食品標識管理,更有效地保證食品安全 日本新擬定的“食品標識法案”目前已經提交給國會,有望在本屆國
目 錄 食品農產品 1. 歐盟立法各方就食品標簽新規達成協議 2. 英國食品包裝指導規則PAS 223 已于7 月1 日實行 3. 美國政府責任署要求FDA加強進口海產品監控 4. 美國FDA公布關于進口食品預先申報規定的行業指南 5. 澳大利亞擬修訂澳新食品標準法典1.4.2 條標
分析測試百科網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上,總局2015年下半年發布的27次食品抽檢公告進行了統計(公告發布日期從2015年7月6日-2015年12月28日,以下所有數據分析均基于這27次公告),并盤點出了食品抽檢中的幾大問題。希望通過實際的統計數據,讓大家了解對目前各類
近年來,食品包裝問題層出不窮,對食品安全和消費者健康造成了威脅,食品包裝不符合國家政策標準要求或生產企業為牟利而違反要求的現象,更是為消費者健康埋下了隱患,嚴重的可能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從2010年至今,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已連續4年發布"食品包裝安全隱憂產品及消費警示",涉及的問題包括過度
專家建議果蔬裸貼標簽出臺標準。 “水果商標底下那塊最好別吃!”近日,這一話題經人民日報等微博轉發后,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昨日,記者在成都多家果蔬超市發現,有商家直接將標簽貼在部分果蔬上。 四川農業大學食品學專家表示,標簽上的油墨和黏合劑均含有苯和重金
近日,臺灣向世界貿易組織提交了第149號TBT通報,發布了有關食品過敏原標簽管理的法規草案,對標簽標識提出了新要求,預計將于2015年7月1日生效。 根據草案規定,對于市場上銷售的容器包裝食品,當其中含有可能引發特殊過敏體質者導致過敏的食品時,應在其容器或外包裝上,顯著標示其含有可能導致過
食品加工可以利用水分活度、pH、化學物質及包裝來控制病原體生長。而對食品加工來講,通過控制病原體所需的營養成分,則難以達到目的,因為除特別情形之外,大多數食品為病原體生長產提供了充足的營養。我們還是集中精力通過水分活度、pH、化學物質及包裝控制病原體生長。 通過分別控制食品中水分活度和pH值,或
食品加工可以利用水分活度、pH、化學物質及包裝來控制病原體生長。而對食品加工來講,通過控制病原體所需的營養成分,則難以達到目的,因為除特別情形之外,大多數食品為病原體生長產提供了充足的營養。我們還是集中精力通過水分活度、pH、化學物質及包裝控制病原體生長。 通過分別控制食品中水分活度和pH值,
日前,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召開“《食品安全法》實施一周年典型案例”新聞通報會。據悉,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期間,房山區人民法院共受理涉食品消費者權益糾紛案件23件,23名原告全部為職業打假人,并全部要求生產經營者十倍賠償。訴訟中,職業打假人并非以產品本身的質量問題索賠,而是多以商品包裝
元宵節是中國農歷春節后第一個重要節日,人們在當天有食用元宵(湯圓)的傳統。正月十五鬧元宵,作為節日特色食品,元宵和湯圓成了近日食品市場的熱銷品。元宵湯圓有南北之分,正所謂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都象征闔家團圓。如今各大商場、超市及市場上各種元宵、湯圓琳瑯滿目。 近日,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
日前,衛生部、食品藥品監管局、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食品添加劑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指出,食品生產者和餐飲單位所使用的額添加劑,必須取得生產許可證或者有效期限內的衛生許可證,食品銷售者不得在銷售過程中添加任何非食用物質和食品添加劑。 2008年12月,9部門在
如今,網上銷售的食品種類日漸增多,花樣不斷翻新。雖然價格便宜,但食品的衛生狀況如何?記者日前上網做了一番調查。 從自制芝麻醬、蜂蜜到自制蛋糕、巧克力、臘肉等,網絡上自制食品交易頗為紅火。可這些“自制食品”多無生產者名稱、也無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如自稱“張家界特產 自制土家臘肉、煙熏臘肉
今后在食品包裝上有可能標注“過敏原”,消費者在商場隨處可以看到“食品過敏”類的標簽。在昨天的“食品安全與過敏原專家研討”上相關專家作出上述表示。 一項針對3974名15歲至24歲健康人群的調查結果顯示:約有6%的人曾患有食物過敏。約有76%的過敏反應是由花生、大豆、牛奶、雞蛋、魚類、貝類、
除了加工肉餡等產品的禁止性要求,“史上最嚴”的超市生鮮食品包裝和標簽標注管理規范還涉及到不能以包裝日期代替生產日期,生鮮食品產地標注應至少具體到縣級,進口生鮮食品、轉基因生鮮食品的標簽標注要用中文顯著標識,果蔬、水產品要分別標明收獲、采摘日期和起捕、出廠日期等。記者在走訪各大超市時發現,現行的生
塑化劑風波尚未平息,白酒行業又被揭開“勾兌”傷疤。近日有媒體報道稱,部分白酒生產企業以食用酒精勾兌酒冒充純糧釀造酒進行銷售,所用食用酒精和添加劑亦不在原料表中標明。專家指出,勾兌是白酒釀造生產中不可或缺的工藝流程之一,用符合標準的食用酒精勾兌白酒是合法的。但一些白酒企業“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