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表界面研究團隊在3D打印高性能墨水材料方面取得進展。他們發展了3D打印高性能聚酰亞胺光敏樹脂,其優異的綜合性能使高精度、高耐熱性、高強度復雜結構零部件和機構的直接3D快速成型制造成為可能。 3D打印技術(亦稱增材制造),是一種快速制造具有特殊復雜結構的先進成型技術。其中,光固化3D打印(如SLA、DLP等)因打印精度高、打印物體表面質量好,在制造形狀特別復雜(如空心)和特別精細(如工藝品、首飾等)的零部件方面均備受國內外3D打印業關注。然而,目前用于光固化3D打印的樹脂材料主要為丙烯酸脂系或環氧樹脂系等材料,使用該類樹脂材料打印的成型件存在機械強度差、耐高溫性差、易吸濕膨脹及耐化學穩定性不佳等缺點,大多只能在100oC以下環境中使用,因此其應用主要局限在模型、樣件和設計驗證及藝術產品制作,而難以突破零部件直接制造的瓶頸問題。因此,發展高性能3D打印墨水材料,從而滿足在汽車、......閱讀全文
近年來,3D 打印在醫療行業的使用比例持續增長,產品也逐漸獲得了監管機構的批準。這主要是因為醫療行業(尤其是修復性醫學領域)的個性化定制需求顯著,且鮮有標準的量化生產,而這恰好是3D打印技術的優勢所在。 傳統醫療常見的處理方式是根據病人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結合性別、年齡、家族疾病史、實驗室和影像
論壇現場 10月15日,西安高新區管委會舉辦了“聯創智薈開業儀式暨醫學3D打印創新創業論壇”,旨在構建西安生物 “眾創生態”平臺,促進醫學3D打印行業5大關鍵環節——設備、材料、軟件、醫學應用和資本之間的良好結合,力求打造西安醫學3D打印創業高地。 該論壇作為2016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西
3D打印在醫療行業顯然,增材制造正在成為醫療行業的重要資產。這種印刷技術可以用于原型制作和生產。甚至有專門針對醫療行業的3D建模軟件。與傳統制造工藝相比,增材制造技術可以更輕松,更快速地生產定制零件,從而降低成本。隨著新型3D打印機和新型3D打印材料(如生物相容性材料)的開發,為醫療行業打印許多不同
作為3D打印深入應用的行業之一,醫療行業被業界認為是3D打印行業應用的潛力股行業之一。雖則如此,但是醫療3D打印仍面臨著諸多的限制因素,比如可醫用的3D打印材料缺乏,又比如生物3D打印對醫療3D打印的制約等。那么,醫療3D打印發展的桎梏到底是什么呢?對此,全國增財制造(3D打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
編者按:醫用3D打印在近幾年是一個熱度呈直線上升的時髦技術。3D生物打印跨過第一、第二層次,已經在醫療模型、診療器械、康復輔具、假肢、牙齒及人工關節等方面催生出了一個產業鏈雛形。然而,有關3D打印產品的審批、國家對該類產品的政策方面的決策以及產品上升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和材料、產品的價格等等瓶頸問題
生物3D打印看起來這么酷,要怎么搞起來呢?打印機五花八門,看起來比選單反相機都費勁?怎樣才能選一個適合自己的生物3D打印機呢?我們總結了幾個知識點,希望能幫到選擇有恐懼癥的朋友們。1. 您想做的應用是什么?根據所用生物材料性能的不同,清華大學生物制造中心將目前生物3D打印技術分為4個層次:第1層次是
人的大腦頭皮與頭骨之間,有著一層薄薄的腦膜。如果要做腦部手術,就要先將這層薄膜切開一個口,手術后再用人體自身或其它動物的皮膚縫合。這樣的程序擴大和延長了手術者的痛苦,而且有感染傳染病的風險。而如今,用一種看上去像普通膏藥一般的材料貼上去,就可簡便快速地解決這一問題。 今年4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
生物3D打印,就如同切土豆的逆過程,即將土豆片、土豆絲、土豆丁及土豆泥反向組裝成土豆。然而,組裝出的土豆內的細胞雖然有很好的活性,但這樣的土豆種到地里卻很難直接發芽(打印出的器官與體內器官從功能上來說還有較大的差距),這種“形似而神不似”的問題正是當下生物3D打印面臨的瓶頸之一。 據了解,要想
生物材料的發展綜合體現了材料學、生物學、醫學等多個領域科學與工程技術的水平。同時,生物再生材料產業作為材料科學、生物技術、臨床醫學的前沿和重點發展領域,以及整個生物醫學工程的基礎,已發展為整個經濟體系中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 一、定義與分類 生物醫用材料是一類用于診斷、治療、修復、替換人體組織
據報道,美國研究人員使用“懸浮水凝膠自由形式可逆嵌入”(FRESH)技術,用膠原蛋白成功3D打印出可正常工作的心臟“零件”。心臟是人類身體里最重要的一個器官,3D打印心臟這項突破性技術向3D打印全尺寸成人心臟邁近了一步。 為什么選用膠原蛋白打印心臟? 膠原蛋白存在于人體的所有組織中,是一種非
人類文明有三大物質支柱:材料、能源和信息。這三大支柱都離不開人類的制造活動。沒有“制造”,就沒有人類。制造技術是制造業所使用的一切生產技術的總稱,是將原材料和其他生產要素經濟合理地轉化為可直接使用的具有較高附加值的成品/半成品和技術服務的技術群。近兩百年來.在市場需求不斷變化的驅動下,制造業的
近期,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低溫生物與醫學科研團隊,在多年液態金屬研究工作的基礎上,相繼在液相3D金屬打印及功能電子器件快速制造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多項工作先后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于知名刊物,并在國內外引起重要反響。 眾所周知,金屬3D打印是當今增材制造領域的難點和制高點,由于存在技術瓶頸以及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表界面研究團隊在3D打印高性能墨水材料方面取得進展。他們發展了3D打印高性能聚酰亞胺光敏樹脂,其優異的綜合性能使高精度、高耐熱性、高強度復雜結構零部件和機構的直接3D快速成型制造成為可能。 3D打印技術(亦稱增材制造),是一種快速制造具有特殊復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表界面研究團隊在3D打印高性能墨水材料方面取得進展。他們發展了3D打印高性能聚酰亞胺光敏樹脂,其優異的綜合性能使高精度、高耐熱性、高強度復雜結構零部件和機構的直接3D快速成型制造成為可能。 3D打印技術(亦稱增材制造),是一種快速制造具有特殊復
各種致病因素如創傷、先天畸形、感染、腫瘤等都可導致頜面部骨組織缺損及缺失,繼而引起嚴重的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礙,在生理和心理上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骨缺損的修復治療大致可分為3類,即自體骨移植、異體骨移植和組織工程骨移植。自體骨的骨源有限且會對機體造成二次創傷,異體骨會引起機體對其產生免疫排斥反應,同
3D打印是生產輕質結構、柔性機器人和靈活電子設備的一次革命,但在打印復雜的多材料整合產品方面還很困難。最近,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設計了一種新型多材料打印頭,能混合并打印濃縮的、有粘彈性的“墨水”材料,在打印過程中能同時控制成分和幾何形狀。打印頭通過一種主動混合、快速切換的噴嘴,在運行中改變材料成分
3D打印制造是目前工業界技術發展的重要趨勢。近日,德國弗勞恩霍夫陶瓷技術和系統研究所宣稱,他們開發了一種多材料噴射系統。該系統可一次處理多達4種材料,將其不同特性,如導熱、導電、絕緣,組合到一個產品中。這使創建具有組合屬性或功能的產品成為可能。 據介紹,該系統打印精度在300~1000微米之
今天,納糯三維科技的小編主要為大家介紹下雙光子微納3D打印機的工作原理和應用領域,希望幫助你更快的了解雙光子微納3D打印機。 雙光子微納3D打印機原理: 雙光子微納3D打印機是一種累積制造技術,它不僅可以形成技術也能形成數字模型,運用蠟材、粉末金屬或者塑料之類的可粘合材料來一層一層粘
3D打印是一項讓人著迷的技術。因為它可以快速高效的制造出個性化的產品。隨著打印技術的成熟,3D打印逐漸被引入到醫療行業,因為每年都有很多人在苦苦等待合適的組織和器官移植。 據Wohlers Associates統計,僅在2014年,3D生物打印在醫療行業的市場需求為5億美元。在每年高達18%的
男嬰頭似“外星人”,醫生3D打印重拼顱骨 骨組織工程學(BTE)的基本思路:干細胞+支架材料+構建 頭顱高聳,前額扁平,眉骨眼眶深度內陷,頂骨開裂,8個月的男嬰活像個“外星人”。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神經外科鮑南主任醫師將3D打印技術運用于嚴重小兒狹顱癥的矯治手術中,并獲得成功。患兒5月31日出
3D打印,即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指用于制作3D打印項目的過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計算機控制下,逐層形成一個物體。這些物體幾乎可以是任何形狀,并使用3D模型或其他電子數據來源產生。但是,在計算機控制下逐層打印可能會出現結構中斷,從而對打印物體的可靠性產生負
2018年12月,瑞士生物科技巨頭LONZA (龍沙) 集團最近在以色列海法的生命科學園開設了新的以色列協同創新研發中心(CIC)。中心旨在利用以色列在軟件和細胞/分子生物學和工程方面的前沿專業技術,提高龍沙集團在全球的市場競爭能力。龍沙集團是一家以生命科學為主導,在生物化學,精細化工,功能化學等行
突破 含有干細胞的生物墨水 我們都知道,當眼角膜不幸受損后,如果不能靠治療修復,想要重新看清世界,只有換上新的眼角膜,而這一過程只能靠“等”。如今有了3D生物打印的助力,苦等的人們有了新的希望,換眼角膜的幾率也會上升。英國紐卡斯爾大學遺傳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稱,他們用3D生物打印機和
突破 含有干細胞的生物墨水 我們都知道,當眼角膜不幸受損后,如果不能靠治療修復,想要重新看清世界,只有換上新的眼角膜,而這一過程只能靠“等”。如今有了3D生物打印的助力,苦等的人們有了新的希望,換眼角膜的幾率也會上升。英國紐卡斯爾大學遺傳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稱,他們用3D生物打印機和
3D打印技術(亦稱增材制造)已發展成為融合材料設計、制造工藝、應用開發為一體的功能化制造技術。聚酰亞胺作為一種特種工程材料,已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微電子、納米、液晶等領域。然而,對于聚酰亞胺開展復雜成形與數字加工極為困難,造成其應用對象受限。因此,發展高性能、適用于3D打印的聚酰亞胺墨水材料將
日前,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生物墨水,據稱這種墨水最終可能3D打印出可作為手術植入物的復雜組織。 這種含有干細胞的生物墨水可以用來3D打印活組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生物打印。 據了解,這種新型生物墨水包含兩種不同的聚合物成分:
近日,青島尤尼科技公司宣布已研制出可同時打印多種細胞及生物支架的生物3D打印機,其細胞成活率為92%。3D打印技術,已逐漸從制造業轉向生物領域。 “未來我們努力的方向是打印多細胞活體器官。”尤尼科技公司副總經理陳靜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說。 用機器打印活生生的器官,看上去匪夷所思
《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2014年第9期封面文章提出了一種液相3D打印方法用以快速制作導電金屬器件. 液滴在無水乙醇冷卻流體中的沉積過程(A→F) 最近的一項研究提出了一種液相3D金屬打印方法,這個方法是對當今3D打印技術的觀念性革新,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這篇名為“采用低
隨著化石能源的逐漸消耗殆盡,對新興能源的開發與現有能源的高效利用成為當務之急。熱電器件只需要有一個溫度差即可產生電能,可以將工業廢熱,汽車尾氣余熱,光熱等各種熱能轉換為電能。 近期來自韓國蔚山國家科學技術研究院(Uls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
傳統再生醫學中,要實現對復雜組織和器官三維結構的復制非常難,而3D生物打印幾乎可以完全復制生物組織的微觀與宏觀結構,達到功能的再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生物打印必將實現對于人體組織和器官在結構、功能和形貌上更好的模擬,將再生醫學推上一個新高峰。根據FutureMarketInsights公司發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