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積雪融水致亞洲于危險
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在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地區,日益加劇的冰川積雪融化威脅了亞洲幾百萬平民的糧食安全,而巴基斯坦則是受威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一群荷蘭的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影響了亞洲5條主要河流,其中140萬人(大約占全亞洲人口的1/5)依靠這些河流提供飲用水和灌溉水源。這些河流是印度河(流經西藏和巴基斯坦)、雅魯藏布江(流經西藏、印度東北部以及孟加拉國)、印度恒河、中國長江以及黃河。 過去的研究已經假設一個更加溫暖的世界,將會加速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冰川積雪的融化,使其成為一個水塔。該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最新一期上。 不過,由于缺乏數據和對當地情況的具體研究,阻礙科學家無法進行更為精確的研究,來推測氣候變化對特定國家的影響、在未來幾十年內影響人群的規模以及對農作物的影響。這一情況對各個政府至關重要,直接影響政府估測未來由于水資源引起的各種爭端、大規模移民以及由此......閱讀全文
氣候變化無常-威脅全球糧食安全
日前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世界水資源周”大會上,專家們表示,俄羅斯的旱災和巴基斯坦的水災,都是全球氣候和降雨變化莫測的表現,威脅到糧食安全。 印度科學暨環境中心的蘇尼塔?納瑞恩(Sunita?Narain)在會議間歇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已經進入水越來越多、下雨
重視氣候變化對糧食安全的影響
近期,受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極端氣候影響,世界主要水稻生產國生產受到影響,全球大米價格持續攀升,達到11年來歷史高點,國內稻谷價格也呈現同步上升趨勢。我國是世界重要的水稻生產和消費大國,厄爾尼諾現象會不會影響國內大米穩定供應,成為當前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 南方是我國水稻主產區,水稻播種面積占全國
面對氣候變化-中國如何保證糧食安全?
在29日在京舉辦的“東盟+中日韓氣候變化與糧食安全區域”論壇上,農業部科教司處長李波表示,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平均每年因各種氣象災害造成的農作物受災面積4800多萬公頃,糧食損失約2000萬噸,每年因氣象災害造成的農業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多億元,氣候變化已經并將繼續對中國的糧食安全帶來
青藏高原:全球氣候變化敏感區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長 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秘書長 如果這個季節去西藏,站在拉薩河谷,可以看到兩側山坡上的青草已經長到了山頂,回到30年前,人們不可能看到這樣的景象。 青藏高原地勢高聳,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最高海拔超過8800米,構成全球獨一無二的“第三極”主體骨架,也是地球獨特
研究稱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糧食安全-需重視
據每日科學網站消息,近日,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教授在美國科學促進會的年會上表示,氣候變化已對世界糧食供應的安全造成了影響,這一情況如不加以重視,情況只會越來越糟。 密歇根州立大學廣告、公共關系和營銷專業的教授埃文?托蒂組織了一次題為“氣候變化如何影響國際食品供應安全”的
研究揭示氣候變化對中亞糧食安全的影響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646.shtm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極端氣候事件及影響”團隊譚亮成研究員,聯合西北大學蘇芳教授、吉爾吉斯斯坦科學院地質研究所Rustam Orozbaev博士等基于1990-2019年中
香山科學會議討論青藏高原與氣候變化
香山科學會議第450次學術討論會日前在京召開。與會專家就“氣候變化與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展開討論。 會議執行主席、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姚檀棟指出:“青藏高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近年來,在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高原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頻繁發生,并影響中國東部的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氣候變化與時空差異
氣溫是影響氣候和生態系統的主要因素,研究其變化和波動可以闡明新的氣候模式和趨勢的形成。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魏彥強博士、方一平研究員選擇青藏高原中國區域以及周圍海拔3500米以上海拔地區作為研究區域,通過構建一個廣義的溫區高程模型(GTEM)來評估青藏高原氣候變化與時空差異的趨勢。
中亞五國的糧食安全將長期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趨勢加劇,氣候變化對糧食安全的影響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中亞五國深處內陸,生態環境脆弱,農業發展落后,使得該地區的糧食安全對氣候變化更為敏感。“氣候變化和極端氣候事件對中亞五國糧食安全有什么影響?未來將如何發展?這不僅影響中亞國家自身的發展和穩定,也對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的建
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氣候變化研究獲進展
海拔5000m以上陸地面積雖然僅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1/2000,但卻是全球1/3陸地平均徑流的源頭,尤其是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的冰川和雪蓋是亞洲主要河流的發源地,這些河流孕育著世界接近10%的人口。高海拔冰凍圈的變化直接影響相關河流,進而給河流影響區域的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無法預料的影響。 觀測資料
全球氣候專家聚集西寧-研討青藏高原氣候變化
作為全球氣候啟動器,青藏高原的氣候變化對全球氣候會產生哪些影響?7月12日至13日,全球氣候專家、學者聚集青海省會西寧市,共同研討青藏高原氣候變化與生態系統碳匯功能等課題。 研討會上,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江澤慧作了《應對氣候變化與綜合生態系統管理》的主題報告。她指出,青藏高原是
冰川積雪融水致亞洲于危險
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在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地區,日益加劇的冰川積雪融化威脅了亞洲幾百萬平民的糧食安全,而巴基斯坦則是受威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一群荷蘭的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影響了亞洲5條主要河流,其中140萬人(大約占全亞洲人口的1/5)依靠這些
前沿對話|氣候變化威脅青藏高原陸地水儲量
青藏高原被稱為“亞洲水塔”,對下游多個國家約20億人口的生存發展有深遠影響。氣候變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也是反應最敏感的區域之一。 ? 8月15日,一篇題為《氣候變化威脅青藏高原陸地水儲量》(Climate change threatens terrestria
氣候變化改變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生長的季節動態
由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賀金生教授課題組牽頭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氣候變化對高寒草地植被生長格局的影響機制。 賀金生介紹,近50年來,青藏高原經歷著兩倍于全球平均的升溫過程以及顯著的降水格局變化。闡明長期快速的氣候變化如何影響高寒草地植被的生長格局,不僅關系著深入理解高寒生態系
青藏高原升溫2°C徑流變化及影響獲揭示
??1月13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發布消息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員汪濤及合作者利用觀測數據約束了地球系統模式對降水和徑流的未來預估,繪制了包括印度河、恒河、雅魯藏布江、怒江、湄公河、長江和黃河等主要河流上游人均水資源量分布圖。研究人員發現:在全球升溫2°C情景下,青藏高原將持續變濕,
青藏高原所揭示高寒植物物候序列對氣候變化的響應過程
8月18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汪詩平研究組題為Responses of sequential and hierarchical phenological events to warming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對氣候變化和人為影響的響應獲進展
植被動態及其類型被認為是反映氣候的關鍵指標,受到生態學家和氣候學家的關注。目前,從植被帶再分布的角度探究氣候變暖導致植被向高海拔和高緯度轉移的研究較少。近年來,高海拔地區的可持續性發展問題成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關注的焦點,氣候變化的影響及其對高海拔地區植被的效應得到重視。? 然而,人類活動常
研究發現升溫加劇西藏糧食作物產量的減產效應
全球氣候變暖影響糧食安全已引發廣泛關注。以往研究表明,氣候變暖導致全球主要作物平均產量降低,但對高寒地區作物產量的影響仍不確定。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態系統功能與全球變化團隊聯合北京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等機構的科研人員,利用西藏糧食作物產量(以下簡稱“作物產量”)統計數據以及
利用洞穴石筍揭示末次間冰期青藏高原季風氣候變化
末次間冰期青藏高原石筍記錄的氣候變化 洞穴石筍沉積由于能夠通過不平衡鈾系測年方法精確定年,目前已經成為過去氣候和環境變化研究的重要陸相自然環境記錄。我國東部季風的石筍記錄表明,亞洲夏季風直接響應于北半球太陽輻射的變化,東亞季風與北半球太陽輻射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相位差。然而,東亞季風區
氣候暖濕化,雅魯藏布江源區輸沙量增加
近幾十年來,青藏高原江河源區輸沙量以增加趨勢為主,且冰川、凍土、植被和水文過程等要素也正發生迅速變化。這些要素如何響應氣候變化,對河流輸沙量有著怎樣的影響,影響程度又怎樣?這些目前尚無共識。 近日,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環境變化與多圈層過程團隊研究員張凡與合作者通過分析雅魯藏布江河源區奴各沙站197
氣候暖濕化,雅魯藏布江源區輸沙量增加
近幾十年來,青藏高原江河源區輸沙量以增加趨勢為主,且冰川、凍土、植被和水文過程等要素也正發生迅速變化。這些要素如何響應氣候變化,對河流輸沙量有著怎樣的影響,影響程度又怎樣?這些目前尚無共識。 近日,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環境變化與多圈層過程團隊研究員張凡與合作者通過分析雅魯藏布江河源區奴各沙站1
青藏高原隆升及氣候變化促進“中國林蛙復合體”的形成
物種形成是生物進化的重要標志,是生物學領域重要的科學問題之一。影響生物成種的因素很多,例如地質事件以及環境變化均會造成物種的隔離,進而促進物種形成和分化;相反,雜交帶來的基因流則促進種群之間的相互融合。此外,生物對于不同環境的適應造成的生態位分化,也會起到隔離的作用,限制雜交的頻率和范圍。
東北地理所揭示青藏高原沼澤植被秋季物候對氣候變化響應機制
植被物候是生態系統響應氣候變化的敏感指標。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植被物候變化會影響生態系統碳循環和水熱平衡過程。作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寒冷干旱的青藏高原植被物候是受溫度還是水分主導存在爭議。青藏高原分布著大面積的沼澤濕地。沼澤相對充裕的水分條件為進一步揭示上述問題提供了理想的條件。明確青藏高原沼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3年度報告發布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3年度報告》今日發布。2023年是開展年度報告工作的第12年,本年度完成了“全球土地覆蓋變化對碳損失和碳吸收的影響”“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南北極與青藏高原冰雪變化及影響”3個專題報告,可為應對氣候變化、增強全球糧食供給透明度、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數
我國糧食安全面臨諸多挑戰-保障糧食安全難度加大
日前,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糧食安全對策研究》發布階段性研究成果。研究報告指出,我國糧食安全面臨諸多挑戰,保障糧食安全的難度在加大。 報告指出,2012年我國糧食產量實現“九連增”,總產量達到了5.9億噸,比2011年增加1836萬噸,增長3.2%;比2003年增加了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特有兩棲類遺傳多樣性與氣候變化關系
愈來愈多的證據表明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了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正對自然種群產生廣泛的影響,導致豐度、行為、生理與物候等的變化,以及地理分布的變遷,還往往會增加滅絕風險。第四紀(260萬年前至今)以來,全球氣候經歷了多次冰期-間冰期循環,導致物種分布范圍表現出周期性的縮小與擴張,并影響物種形成與滅
青海省氣候變化監測評估中心掛牌成立
日前,青海省氣候變化監測評估中心正式掛牌成立,該中心將主要開展青藏高原氣候變化監測和太陽能、風能資源等氣候資源的評估以及三江源地區水資源、草地生態系統應對氣候變化的試用技術實驗和示范研究等業務,為青藏高原乃至全國應對氣候變化提供科學支撐。?青藏高原是中國乃至世界氣候變化敏感區。近50年的氣象資料分析
研究揭示圍欄阻礙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實現
圍欄影響生態過程、景觀格局和生物多樣性。圍欄功能屬性多樣化,一些用于禁牧和退化草地恢復;一些可作為國境邊界線,防止難民遷移進入和疾病擴散。盡管圍欄能夠有效保護瀕危物種,利于生態脆弱地區保護,服務于政策導向,但圍欄可能導致生境進一步破碎化,阻隔動物遷徙和基因交流,成為傷害野生動物的無形陷阱。 圍
“青藏高原沙漠化對全球變化的響應”項目啟動
3月25日,國家973項目“青藏高原沙漠化對全球變化的響應”在京啟動。項目選擇我國沙漠化對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區域,將沙漠化研究和全球變化研究相結合,旨在為青藏高原生態環境治理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董治寶介紹說,青藏高原是我國第
青藏高原鳥類生態系統遭受氣候變暖威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402.shtm青藏高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熱點區域,這里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地區。然而,氣候變暖正在加速,青藏高原過去50年的變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這一趨勢不僅會對高原鳥類